论培养孩子与树立正确教育观

论培养孩子与树立正确教育观

李小英广东省廉江市新民镇中心小学524441

【摘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着实令新一代教师苦恼。“棍棒之下出秀才”这种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制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对于孩子,我们只要正确地拧开这个“水龙头”(启发),孩子的兴趣就如喷泉一般源源不断。

【关键词】教育方式兴趣态度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69-01

集中精力于一点,向孩子发起“进攻”

来自陶行知老先生的名句就如:“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不难从老先生的话中得知要想孩子有这门课的兴趣,作为老师的肯定要对这门课有所追求,否则就如同一只关在玻璃箱中的跳蚤,局限了自己,也局限了自己的学生。井底之蛙,哪里看得到外面的光景?某些人老是怪现代应试教育制度的缺陷,哪里哪里害了老师,这里又害了学生,于笔者看来实属肤浅,鼠目寸光。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既来之,则安之,不妨在此制度下自由地发挥,一展新一代老师的风采。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调用一下逆向思维的头脑,不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而在老师自己身上找问题,看自己对于这门课有了足够的兴趣没有?有没有更远的追求?亦或者问问自己用了“心”没有?曾子曾每日三次反省自己,每次反省都提升了自己的高度。那么作为老师的,自我反省自然不可或缺,万万不能闹了“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学生去做”这种笑话。

禁止填鸭应付

要想抓住孩子的兴趣,命令式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笔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孩子,而不是自己,更不是所谓的应付式、填鸭式的教学活动,重点在于让孩子树立起自我兴趣的培养此类意识。“苗子再好,也怕吹倒”。身为老师,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应做到循循善诱,多一些扶助孩子,尽可能减少命令亦或批评打骂。其次,来说说应付填鸭式教学方法,此种方法在现在较为普遍,缺陷显而易见:填鸭式教育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毫无创造性可言。长此以往,打造的将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而是成批生产的僵硬傀儡。教育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培养孩子不是指挥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不是扭曲他们的兴趣,要因材施教,什么样的汤下什么样的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但人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把这根小小的导火索点燃,把它摆正,兴趣培养只是时间问题。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适合学习语文的环境莫过于书香气氤氲,读书确是枯燥的,但我们可以让读书变得有趣,这是第一步:教学活动可以按照课本进行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让课堂活跃起来,对于表现好的有奖励,不好的也可以搞个安慰奖,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没有多大意义,激发孩子的活力,把他们的兴趣吸引到这门课上来,那么我们差不多成功了一半。优秀的商人善于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更大的利益,课堂上也是如此,老师就好比一位商人,尽可能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传授更多的知识,发掘他们的潜力,多诱导,少灌输。综述,良好的氛围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它不是现成的,它要我们去创造、发现。一叶一扁舟,一花一世界。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善于观察、探索,升华自我,在教学任务中找到切入点,顺势而为。

利用好时间讲些故事

部分老师在完成自己的课时任务后就让学生自习,自习是好事,但我们可以把课堂搞得更加丰富有趣。老师之所以是老师,不仅要诲人不倦,还要能说会道,偶尔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些做人的道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孩子们对语文的了解,培养起他们的兴趣。无论是《安徒生童话》还是《伊索寓言》,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些道理都是能去放手试一下,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乐呵乐呵,也能让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挺好、亲切,渐渐爱上老师、爱上语文。当然,,语文老师最不缺乏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讲的一手让孩子拍手叫好的好故事也是老师的基本素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笼中鸟只能在笼子里叽叽喳喳,井底蛙只能看到井盖大的世界。”语文课堂要多留一些遐想的空间给孩子,孩子只有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才能真正学习到语文知识以及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兴趣自然而然地就来了。笔者在这里啰嗦的是课堂上学生对老师讲的知识有不一样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某些老师就会批驳,这是不对的,以严厉的批评用来维护自己的“绝对地位”这种做法非常愚蠢,适得其反,这使得学生不再积极发言,毫无生机可言的课堂犹如一滩死水。反驳学生的质疑是可以的,但必须有理有据,理想的师生间摩擦应当是智慧间的摩擦而不是口舌之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展一场辩论赛,既锻炼学生的口才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热情,一举两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学生是每一个老师的天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道:“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即使一个老师学识再渊博,如果对学生没有爱,这个教育就是失败的。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就是要用爱心去培养爱心,用人格塑造人格。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一个“爱”字点出了教师最高尚的品质,也道出了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对孩子们连基本的爱都没有,谈何教育,又谈何兴趣培养?“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献给教师,教学工作也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强扭的瓜不甜

学生不是牵着线的傀儡,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培养出的。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辛勤”二字可理解为耐心的、吃苦耐劳的,教育不能是赌博,不是看哪个学生值得培养,作为一项长久性事业,教育是要培养对于国家而言有用的人才;它更不能“拔苗助长”,两种极端我们身为教育人员都是要规避的。瓜熟蒂落,我们只有把学生引导好了、教育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对老师至高的评价,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五字。可以说,老师的财富就是自己的学生子弟,自己的学识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而学生就是老师的另一个自己、另一个表现。

总结

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干预,否则就会起反作用。就好比苏联,计划经济--死板、僵硬,结果我们是知道的。学生的培养,为什么需要我们老师?因为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就是一只睡狮,鞭之则怒,训之则服。综合来讲,我们既不能放任学生,更不能放纵自己,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平台,学生与老师将心比心,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艳玲.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4(1):196-196.

[2]王艳霞,吴高峰.培养孩子兴趣,激发研究和探索欲望[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8).

[3]轩辕晓骊.春风化雨和谐育人——小学教育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08(7):218-218.

[4]熊艳萍.论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J].科技资讯,2013(22):197-197.

[5]袁继成.浅谈小学教育方法与管理模式[J].魅力中国,2016(39).

[6]钟以俊.中小学创新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1999(6):30-33.

标签:;  ;  ;  

论培养孩子与树立正确教育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