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门户技术研究

科技信息门户技术研究

一、科技信息门户网站的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柳阳,拓万兵,李明[1](2020)在《基于CMS技术的测绘类门户网站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量快速增大,测绘类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卫星遥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交互载体,能够为政府、行业技术人员、社会公众之间进行良性互动。本文在分析国内现有测绘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CMS技术设计系统架构,建立测绘门户网站,为测绘地理信息类从业人员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贵淑婷,郭婷,任妮[2](2018)在《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流程与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深入分析了科技信息动态监测理论和方法,根据农业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特征,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流程和服务保障机制2个方面,探索并构建了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方式,以期满足农业科研人员精准且实时的信息需求,为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杨抑[3](2017)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文中指出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度重视,2016年正式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并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法,从中科院成果转化历史与现状入手,以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为框架,重点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门户网站,集合科技成果供给方、需求方、管理方、中介方,以中科院及国家利益为核心,各科研院所可转移技术为依托,以企业、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汇集各项技术成果、项目、技术升级改造、知识产权等信息,吸引技术创新型企业、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潜力服务于企业、研究院所、社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业网"的构建体现了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性原理、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产学研合作三螺旋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在总站与分院分站、地方分站、专业服务分站三类分站相结合,通过科技成果资料管理系统、院所资料库系统、企业资料库系统、产品信息系统、需求信息系统、人才专家信息系统、信息检索系统、数据统计系统等系统,通过发布机制、引导机制、整合机制、对接机制四大机制,可以实现成果技术对接服务、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等服务功能,实现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助力科技服务行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等预期效果。本文写作过程与"产业网"项目筹备过程基本同期启动,相辅相成,对于平台建设起到理论上的支撑与操作上的促进作用。

范佳佳[4](2014)在《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以医药生物技术网站评价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我国相继建设了一定规模的科技网站,形成了各具特点与优势的信息资源群,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保障。但由于资源建设单位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重复建设在所难免。这些网站信息或新闻大多相互转载,网站信息质量难以判断。它们共同面临用户利用率低,信息服务满意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网站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专门研究科技主题网站学术资源,构建其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为科技研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实证研究以医药生物技术网站作为评价实例,涉及生物技术、医学、药学等学科。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研究成果能够为产业研发提供资源保障服务。将“全评价”体系框架首次运用于科技网站的评价研究,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并结合顾客满意理论构建“全评价”模型,使网站评价不再拘泥于易获取的定量指标,同时又解决了单纯问卷调查过于主观的问题。运用效用评价方法检验网站的历史效用,使评价更为科学。从用户角度评价的创新点不仅在于选择了从信息内容感知和信息效用感知两个维度评价,还设计并论证运用了科技前沿性、科技创新效用、知识或技能效用三个创新性评价指标。在总体的评价指标设计思路上,力求评价指标明了和全面,达到简化评价体系的目的。文章的科技网站“全评价”运算界面实现了评价模型自动化,提高了评价效率。利用结构方程方法,通过模型拟合指标验证了构建的“基于结构方程的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理论全模型”的科学性,模型阐述了“全评价”中内容评价与效用评价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科技网站利用“全评价”体系框架方法的可能性,运用模型深化并丰富了“全评价”的内容和应用领域。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根据科技网站的特点,依据顾客满意理论,利用结构方程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结构方程的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理论全模型”。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基础,以结构方程内容评价指标为评价标准,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理论模型”。将两个模型综合,同样利用层次法确定权重,构建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模型。此模型包括两个部分:从内容与效用角度建立基于用户的结构方程评价模型和从形式角度构建的评价模型。实证部分以医药生物技术网站为例,对精选出的8家医药生物技术网站的信息质量进行实证评价:筛选所学专业或从事领域为医学、药学和生物技术的样本对8家网站进行内容与效用评价。按照形式评价指标体系,获得8家网站文献计量学指标数据,完成形式评价。将两项评价结果加权综合,得到最终8家网站的“全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模型设计“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运算界面”,并尝试使用,达到了评价直观化和简化评价流程的目的。利用权威网站评价排名验证评价结果,并分析了8家网站排名的缘由,为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贡献在于:对全评价体系框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模型深化和丰富了“全评价”这一准理论。丰富了网站评价研究的理论支撑。构建了特色化与普适性并存的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模型。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构建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模型。引入顾客满意理论,从用户角度构建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内容与效用评价模型。最终模型综合,建立一个基于全评价体系框架的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文章简化了评价指标层次,降低了指标获取难度,同时保障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科技网站信息质量提高提供策略与建议。为医药生物技术企业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所需科技信息提供参考。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运算界面使网站评价更加简单。

陈少华,李春红,熊强[5](2014)在《地方门户网站的科技传播现状及能力建设研究——以荆楚网和大楚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科技传播的主要渠道,网站是科技传播的基本平台。地方门户网站在本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其科技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的科技传播水平、效果。本文以湖北地区的荆楚网和大楚网为例,分析地方门户网站的科技传播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地方门户网站科技信息传播规模较小、针对性和可用性不高、传播形式较单一以及队伍建设不足。应重视地方门户网站科技传播能力的建设,创新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理念,加强数字化科普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

史琳,宋微,李彩霞,单美玉[6](2014)在《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科技信息有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信息化时代进行科技创新和提升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也被列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梦娇,林国晨,袁本广[7](2013)在《农业科研院所门户网站建设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国内各级农业科研院所为例,分别对农业科研院所门户网站建设的内在优势、劣势和外在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与选择,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张魁清,魏清华,王波[8](2012)在《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对国内外典型的科技信息资源生产机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新型集成信息服务机构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出版形式、发行方式、利用环境以及科技人员的信息使用方式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归纳出科技信息资源呈现出资源数字化、获取途径多样化、加工深度化与组织专业化、信息服务知识化等发展态势,提出专业情报机构文献信息部门应在资源建设方面关注开放存取、在资源加工与组织方面关注深度揭示与个性化组织、在信息服务方面关注知识化服务的同时,要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主动调整业务定位,以适应未来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黄国涛[9](2012)在《WEB2.0环境下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设计及其思考》文中认为分析网络环境下我国科技信息服务的现状,指出我国网络科技信息平台尚未实现系统化、集成化,难以满足用户对科技信息的需求。针对政府、企业、学者这三类用户对科技管理、科研教育的科技信息需求特点,设计系统信息服务的传递模式、信息使用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构建完整的系统框架及模型,并对系统在信息资源集成、服务方式集成、服务内容集成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思考。

张宇[10](2012)在《基于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的网上科技资源整合》文中研究表明网上科技资源是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资源,是科技资源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网上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此外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平台”)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管理等现代化技术,是集信息、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基础性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研究有利于推进全省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速度。本文提出了网上科技资源、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的相关概念,并提出了网上科技资源的整合目标、整合原则、整合方式;然后运用上述理论,以河北省内网上科技信息资源为实例,以网络平台的门户网站为平台,进行网上科技资源整合实践,对这些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特点、采用适合的整合方式进行整合,最后汇总整合的数据结果。所做的工作:1、分析了网上科技资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及河北省内网上科技资源的研究现况;2、研究了我国科技资源、科技资源整合及其他科技资源相关理论,提出了网上科技资源的概念、内涵及特点;3、研究了网上科技资源的组织方式,提出了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的概念、目标、原则、基本框架和方式;4、以河北省内网上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为实例、以网络平台的门户网站为平台,进行网上科技资源的整合实践研究;5、研究了河北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河北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及其门户网站,总结了在该门户网站上进行科技资源整合的优势;6、运用本文提出的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相关理论,在网络平台门户网站上进行河北省内网上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实践,对河北省内的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分类;7、根据网上科技信息资源的不同特点并采用适合的整合方式,进行整合;8、汇总网络平台门户网站上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结果;9、提出了网上科技资源整合下一阶段应该研究的内容。

二、科技信息门户网站的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信息门户网站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MS技术的测绘类门户网站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网站设计
    1.1 总体架构设计
    1.2 功能组成
    1.3 网站开发
        1.3.1 Dreamweaver工具
        1.3.2 门户页面设计
        1.3.3 CMS内容管理系统
        1.3.4 测试与上线
    1.4 网络安全
    1.5 运营维护
2 关键技术
    2.1 SEO技术
    2.2 云技术
3 应用案例分析
4 结束语

(2)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流程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理论梳理
    1.1 农业科技信息
    1.2 科技信息动态监测
    1.3 领域本体
    1.4 知识发现
2 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流程
    2.1 确定服务对象与需求调研
    2.2 信息源筛选
        2.2.1 信息源种类。
        2.2.2 筛选标准。
    2.3 信息采集与分析
    2.4 信息编译与加工
    2.5 信息推送与反馈
3 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保障机制
    3.1 组织管理机制
        3.1.1 战略管理保障。
        3.1.2 组织管理保障。
        3.1.3 管理制度保障。
        3.1.4分工协作保障.
        3.1.5 资金人才保障。
    3.2 质量控制机制为了保障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平台
        3.2.1 信息采集质量控制。
        3.2.2 信息组织质量控制。
        3.2.3 服务人员质量控制。
4 讨论

(3)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
    1.2 选题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
    2.1 科技成果转化文献回顾
    2.2 科技成果转化国外经验
        2.2.1 美国经验
        2.2.2 英国经验
        2.2.3 日本经验
        2.2.4 欧盟经验
    2.3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概念
        2.3.1 科技成果的定义
        2.3.2 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
        2.3.3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 选题的信息经济学理论基础
    3.1 信息经济学理论框架
    3.2 信息商品交易理论
        3.2.1 信息经济学三大基本概念
        3.2.2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3.2.3 信息商品的流通
        3.2.4 信息商品的交易成本理论
    3.3 信息市场主体结构
    3.4 三螺旋理论
4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建设
    4.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4.1.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现行政策
        4.1.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设置
        4.1.3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
    4.2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需求与定位
        4.2.1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需求分析
        4.2.2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定位
    4.3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架构设计
        4.3.1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站点设计
        4.3.2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层次架构
        4.3.3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网络架构
        4.3.4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系统设置
    4.4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可实现的服务
        4.4.1 成果技术对接服务
        4.4.2 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4.4.3 技术咨询服务
    4.5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主体职能
        4.5.1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线上主体职能
        4.5.2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线下主体职能
5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运行模式与实践
    5.1 其他平台的经验借鉴
    5.2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5.2.1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运行机制
        5.2.2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管理运行模式
    5.3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收费模式
    5.4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实践
        5.4.1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预期效果
        5.4.2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阶段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以医药生物技术网站评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站评价研究成果总量不断攀升,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1.1.2 网站评价的社会功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1.1.3 全评价体系框架为评价研究与实践另辟蹊径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网站评价相关研究
        1.2.1.1 网站评价主体
        1.2.1.2 网站评价客体
        1.2.1.3 网站评价目的
        1.2.1.4 网站评价方法
        1.2.1.5 网站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1.2.1.6 网站评价制度
        1.2.1.7 研究述评
        1.2.2 “全评价”相关研究
        1.2.2.1 文献综述
        1.2.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核心概念界定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1.7 研究思路与方法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方法
    1.8 小结
第二章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2.1 全评价体系框架
        2.1.1 全评价体系框架形成概述
        2.1.2 全评价体系框架用于科技网站评价的可能性分析
    2.2 顾客满意理论
        2.2.1 顾客满意理论概述
        2.2.2 顾客满意度模型
        2.2.3 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应用
    2.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1 文献计量学主要定律
        2.3.1.1 文献指数增长规律
        2.3.1.2 文献老化定律
        2.3.1.3 三大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
        2.3.1.4 文献的引用定律
        2.3.2 文献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关系
        2.3.3 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在网络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2.4 价值评价理论
    2.5 比较与分类理论
    2.6 系统论
    2.7 小结
第三章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3.1 利用相关网页量确定“探索性访谈”的备选网站
        3.1.1 作为评价对象单位的相关网页
        3.1.2 搜索工具的选择
        3.1.3 主题相关网页检索过程
        3.1.4 备选网站的选择结果
    3.2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内容与效用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3.2.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2.1.1 理论基础
        3.2.1.2 研究假设
        3.2.2 权重的确定方法
        3.2.3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内容与效用评价理论模型
    3.3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3.3.1 文献计量学是网站形式评价的理论根基
        3.3.2 形式评价标准的来源
        3.3.3 形式评价指标的选择
        3.3.3.1 形式评价指标选取的注意事项
        3.3.3.2 形式评价备选指标讨论
        3.3.4 形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3.5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理论模型
    3.4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体系
        3.4.1 “全评价”实为内容、效用评价与形式评价的综合
        3.4.2 权重的确定方法
        3.4.3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理论模型
    3.5 小结
第四章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实证研究——以医药生物技术网站评价为例
    4.1 评价对象名录
    4.2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内容与效用评价实证
        4.2.1 问卷设计
        4.2.1.1 问卷设计流程
        4.2.1.2 问卷结构
        4.2.1.3 初始测度项
        4.2.1.4 测度项的初步调整
        4.2.2 预调查
        4.2.2.1 数据收集
        4.2.2.2 信度
        4.2.2.3 效度
        4.2.3 问卷调整
        4.2.4 正式调查
        4.2.4.1 研究样本
        4.2.4.2 模型的检验
        4.2.5 模型的结构方程分析
        4.2.5.1 模型构建
        4.2.5.2 模型拟合与评价
        4.2.5.3 模型修正
        4.2.6 模型分析
        4.2.7 评价模型权重的确定
        4.2.8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内容与效用评价模型
        4.2.9 评价结果
        4.2.10 评价结果分析
    4.3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实证
        4.3.1 明确形式评价指标
        4.3.2 8家医药生物技术网站主题相关网页数据抓取过程
        4.3.2.1 获取主题特征词
        4.3.2.2 获取热词
        4.3.2.3 批量获取主题相关网页数据
        4.3.3 8家医药生物技术网站形式评价指标值的获取
        4.3.3.1 主题特征度
        4.3.3.2 权威度
        4.3.3.3 准确度
        4.3.3.4 新颖度
        4.3.3.5 热度
        4.3.4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指标权重
        4.3.5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模型与实证评价结果
        4.3.5.1 形式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
        4.3.5.2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4.3.5.3 评价指标数据的分析与形式评价结果
    4.4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模型与实证评价结果
        4.4.1 权重计算
        4.4.2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模型
        4.4.3 “全评价”结果
    4.5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运算界面搭建
        4.5.1 “运算界面”设计思路
        4.5.2 界面效果与运行结果
        4.5.3 “运算界面”的特点、功能介绍及使用方法
    4.6 小结
第五章 实证评价的检验、分析与网站建设对策建议
    5.1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全评价”六要素
    5.2 模型验证
    5.3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5.3.1 用户角度与专业角度各评价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5.3.2 用户角度评价指标权重与专业角度评价指标权重的比较
        5.3.3 用户角度与专业角度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5.3.4 目前我国主要医药生物技术网站信息质量状况和用户满意情况分析
    5.4 网站排名分析
    5.5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建设对策与建议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主要贡献
    6.4 研究局限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探索性访谈
附录B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及其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1
附录C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及其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2
附录D 科技网站信息质量形式评价指标权重与评价方法权重测度调查表
附录E 中英文主题特征词(按音序和字母顺序排列)
附录F 中英文热词(按音序和字母顺序排列)
附录G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索引
致谢

(5)地方门户网站的科技传播现状及能力建设研究——以荆楚网和大楚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概念及基本分析框架
    1.1 科技传播的概念界定
    1.2 网站科技传播的基本分析框架
2 荆楚网与大楚网科技传播现状简析
    2.1 荆楚网与大楚网概况
    2.2 荆楚网与大楚网科技报道分析
    2.3 荆楚网与大楚网的官方微博科技传播分析
3 地方门户网站科技传播中的问题
    3.1 科技频道建设水平较低
    3.2 科技内容创作和编辑制作专业化程度不够
    3.3 内容可读性与科学性结合不够
4 地方门户网站科技传播的改进对策
    4.1 做好地方门户网站的科技传播定位和目标
    4.2 改变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
    4.3 提高网站的科技信息内容编创水平
    4.4 注重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建设

(7)农业科研院所门户网站建设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建设概况
2 农业科研院所门户网站建设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宣传展示
        2.1.2 信息发布
        2.1.3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与资源共享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网站安全保障低
        2.2.2 栏目设置雷同,网站功能不明确
        2.2.3 信息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
        2.2.4 信息更新不及时、时效性差
    2.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3.1 农科院所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可信度高
        2.3.2 我国农业领域网站发展迅速
        2.3.3 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量增加
    2.4 威胁(Threats)分析
        2.4.1 网站安全保障低
        2.4.2 网络人员的素质、信息意识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3 建设农业科研院所门户网站的对策与建议
    3.1 合理设计网页
    3.2 提高安全保障
    3.3 注重人才培养
    3.4 加强信息管理
    3.5 提高网站的服务功能
    3.6 加强合作
4 结束语

(8)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分析
    1.1全文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传递已经成为现实
    1.2开放存取和网络直购创新了文献资源采集模式
    1.3国内科技文献资源事业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发展趋势分析
    2.1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正在向数字环境快速过渡
    2.2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将成为文献信息服务的主流方式
    2.3资源揭示深度日益深化, 资源加工组织自动化
    2.4集成联合已成为资源建设的主流
3近期工作的关注点
    3.1在资源建设方面关注开放存取
    3.2在资源加工与组织方面关注深度揭示与个性化组织
    3.3在信息服务方面关注知识化服务
    3.4专业情报机构文献信息部门应积极主动调整业务定位
4结束语

(9)WEB2.0环境下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设计及其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我国科技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2 WEB2.0各核心组件在科技信息集成系统中作用
    2.1 建立多向互动的重点学科信息库博客、科技咨询博客[5]
    2.2 基于社会化群体, 提供科技信息聚合服务
    2.3 建设面向科技决策服务的主题百科维基
    2.4 建设互动科普圈子、学术互动群组
    2.5 建设公众科普标签、热点科技信息分享书签
3 WEB2.0环境下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设计
    3.1 系统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3.2 系统信息服务模式设计
    3.3 系统框架设计
        (1) 服务层:
        (2) 业务层:
        (3) 数据层:
    3.4 系统模型设计
4 基于WEB2.0的科技信息集成系统作用思考
    4.1 通过共建共享, 实现信息资源集成
    4.2 集成各种服务方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
    4.3 服务内容集成, 面向决策提供服务
5 结语

(10)基于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的网上科技资源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2 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研究现况
        1.2.1 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研究综述
        1.2.2 河北省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研究现况
    1.3 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网上科技资源
    2.1 网上科技资源的概念
    2.2 网上科技资源的内涵
    2.3 网上科技资源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网上科技资源整合
    3.1 网上科技资源整合的定义
    3.2 整合的目标
    3.3 整合的原则
    3.4 整合的框架
    3.5 整合方式
        3.5.1 数据库式
        3.5.2 平台封装式
        3.5.3 行业聚集式
        3.5.4 门户网站式
    3.6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4.1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内涵与组成
    4.2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
        4.2.1 网络平台的构成
        4.2.2 网络平台的网络结构
        4.2.3 网络平台的功能架构
        4.2.4 网络平台的门户网站
    4.3 网络平台门户网站的整合优势
    4.4 本章小结
5 门户网站科技资源整合
    5.1 整合内容
    5.2 公共资源整合
    5.3 专业资源整合
    5.4 网络平台科技资源库
        5.4.1 科技资源库的功能
        5.4.2 科技资源库管理平台
        5.4.3 科技资源库管理平台采用的技术
        5.4.4 科技资源库的数据库设计
    5.5 分类科技信息整合
    5.6 科技信息自动采集系统
        5.6.1 科技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介绍
        5.6.2 科技信息自动采集系统架构
        5.6.3 科技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功能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科技信息门户网站的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MS技术的测绘类门户网站设计与实现[J]. 柳阳,拓万兵,李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7)
  • [2]农业科技信息动态监测服务流程与机制[J]. 贵淑婷,郭婷,任妮.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3)
  • [3]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D]. 杨抑.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4]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以医药生物技术网站评价为例[D]. 范佳佳. 南京大学, 2014(05)
  • [5]地方门户网站的科技传播现状及能力建设研究——以荆楚网和大楚网为例[J]. 陈少华,李春红,熊强. 科技传播, 2014(20)
  • [6]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影响因素分析[J]. 史琳,宋微,李彩霞,单美玉. 电子制作, 2014(14)
  • [7]农业科研院所门户网站建设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 王梦娇,林国晨,袁本广. 农业网络信息, 2013(11)
  • [8]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J]. 张魁清,魏清华,王波. 情报学进展, 2012(00)
  • [9]WEB2.0环境下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设计及其思考[J]. 黄国涛. 科技管理研究, 2012(10)
  • [10]基于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的网上科技资源整合[D]. 张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科技信息门户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