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论文和设计-陈浒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属于野生动物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野外土地上的人工池塘;人工池塘的内底部从下往上依次是夯土层、基材层和水体层;基材层使用石头及淤泥铺成;人工池塘的内池壁与池底间成钝角结构,且在内池壁的上顶部向人工池塘的外侧开有两个以上供疣螈活动的槽洞;在槽洞的顶部开口处覆盖有石板;引水渠设置在人工池塘的塘口所在平面上,且引水渠的一端伸入人工池塘内;在水体层所在人工池塘内池壁上设置有排水管;在人工池塘的外部周围还设置有陆栖模拟生态区,为贵州疣螈提供舒适的繁殖环境,有效解决贵州疣螈野外繁殖存在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野外土地上的人工池塘(1);人工池塘(1)的内底部从下往上依次是夯土层(2)、基材层(3)和水体层(4);基材层(3)使用石头及淤泥铺成;人工池塘(1)的内池壁(101)与池底(102)间成钝角结构,且在内池壁(101)的上顶部向人工池塘(1)的外侧开有两个以上供疣螈活动的槽洞(5);在槽洞(5)的顶部开口处覆盖有石板(51);引水渠(6)设置在人工池塘(1)的塘口所在平面上,且引水渠(6)的一端伸入人工池塘(1)内;在水体层(4)所在人工池塘(1)内池壁(101)上设置有排水管(7);在人工池塘(1)的外部周围还设置有陆栖模拟生态区(8)。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野外土地上的人工池塘(1);人工池塘(1)的内底部从下往上依次是夯土层(2)、基材层(3)和水体层(4);基材层(3)使用石头及淤泥铺成;人工池塘(1)的内池壁(101)与池底(102)间成钝角结构,且在内池壁(101)的上顶部向人工池塘(1)的外侧开有两个以上供疣螈活动的槽洞(5);在槽洞(5)的顶部开口处覆盖有石板(51);引水渠(6)设置在人工池塘(1)的塘口所在平面上,且引水渠(6)的一端伸入人工池塘(1)内;在水体层(4)所在人工池塘(1)内池壁(101)上设置有排水管(7);在人工池塘(1)的外部周围还设置有陆栖模拟生态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槽洞(5)的内壁采用石头加固,且在石板(51)上还覆盖有覆土隔热层(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在石板(51)及覆土隔热层(9)上分别开有透气孔,且透气管(10)穿过前述透气孔插入槽洞(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在土层底部未设置槽洞(5)的陆栖模拟生态区(8)上设置有观察用人行路(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在引水渠(6)远离人工池塘(1)的一端上安装有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槽洞(5)的洞口朝池底开设,且槽洞包括干槽洞(501)和湿槽洞(502);干槽洞(501)的槽口高度高于水体层的高度,湿槽洞(502)的槽口高度不高于水体层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在人工池塘(1)的塘口位置可拆卸地覆盖有保暖装置(12);保暖装置(12)的高度高于引水渠(6)的高度,且在保暖装置(12)上开有供疣螈出入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保暖装置(12)由两块塑料夹板(121)及夹在塑料夹板(121)之间的保温泡沫板(122)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在引水渠(6)与排水管(7)伸入人工池塘(1)的端部上安装有过滤网。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生动物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

背景技术

贵州疣螈(Tylototritonkweichowensis<\/i>),属于两栖纲蝾螈科疣螈属动物,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VU)(2018),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VU)(2005),主要分布于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部。由于其具有药用价值,曾经人为捕杀比较严重,加之环境退化,导致贵州疣螈种群数量下降和繁殖地遭到破坏。繁殖期,现存疣螈除在少部的长期有水流的水氹或水沟产卵外,大多于临时性的积水坑产卵因而其卵的发育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但目前针对于这种动物并未有较好的保护其进行繁育的装置,为了有效保护贵州疣螈及其繁殖场所,提高贵州疣螈的繁殖成活率,通过人促辅助手段建立贵州疣螈繁殖场所成为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野生贵州疣螈的生态繁殖池,其具有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便于建造和管理,与自然环境相似等特点,能够在野外为贵州疣螈提供舒适的繁殖环境,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从而有效解决贵州疣螈野外繁殖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包括设置在野外土地上的人工池塘;人工池塘的内底部从下往上依次是夯土层、基材层和水体层;基材层使用石头及淤泥铺成;人工池塘的内池壁与池底间成钝角结构,且在内池壁的上顶部向人工池塘的外侧开有两个以上供疣螈活动的槽洞;在槽洞的顶部开口处覆盖有石板;引水渠设置在人工池塘的塘口所在平面上,且引水渠的一端伸入人工池塘内;在水体层所在人工池塘内池壁上设置有排水管;在人工池塘的外部周围还设置有陆栖模拟生态区。

优选的,槽洞的内壁采用石头加固,且在石板上还覆盖有覆土隔热层。

进一步的,在石板及覆土隔热层上分别开有透气孔,且透气管穿过前述透气孔插入槽洞内。

优选的,在土层底部未设置槽洞的陆栖模拟生态区上设置有观察用人行路。

进一步的,在引水渠远离人工池塘的一端上安装有水泵。

优选的,槽洞的洞口朝池底开设,且槽洞包括干槽洞和湿槽洞;干槽洞的槽口高度高于水体层的高度,湿槽洞的槽口高度不高于水体层的高度。

优选的,在人工池塘的塘口位置可拆卸地覆盖有保暖装置;保暖装置的高度高于引水渠的高度,且在保暖装置上开有供疣螈出入的开口。

进一步的,保暖装置由两块塑料夹板及夹在塑料夹板之间的保温泡沫板组成。

优选的,在引水渠与排水管伸入人工池塘的端部上安装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野外土地上开凿人工池塘,由人工池塘的内池壁上向外设置的槽洞为疣螈幼体提供活动环境,并在人工池塘的周围设置有陆栖模拟生态区作为疣螈觅食场所,从而为贵州疣螈提供舒适的繁殖环境,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从而有效解决贵州疣螈野外繁殖存在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可靠,槽洞具有通风性,且便于研究人员进行观察供水,还能在冬季能够提供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槽洞处的轴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向视图;

图5是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人工池塘,2、夯土层,3、基材层,4、水体层,5、槽洞,6、引水渠,7、排水管,8、陆栖模拟生态区,9、覆土隔热层,10、透气管,11、人行路,12、保暖装置,51、石板,101、内池壁,102、池底,121、塑料夹板,122、保温泡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包括设置在野外土地上的人工池塘1;人工池塘1的内底部从下往上依次是夯土层2、基材层3和水体层4;基材层3使用石头及淤泥铺成;人工池塘1的内池壁101与池底102间成钝角结构,且在内池壁101的上顶部向人工池塘1的外侧开有两个以上供疣螈活动的槽洞5;在槽洞5的顶部开口处覆盖有石板51;引水渠6设置在人工池塘1的塘口所在平面上,且引水渠6的一端伸入人工池塘1内;在水体层4所在人工池塘1内池壁101上设置有排水管7;在人工池塘1的外部周围还设置有陆栖模拟生态区8。在本实用新型中,人工池塘1为下平面小,上平面大的方形棱台,上平面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5m及1.5m,池深0.6m,且人工池塘1的内池壁101与池底102间所成的角度大小为120°,夯土层2、基材层3和水体层4的深度分别为8cm、5cm和30cm;不同的槽洞5之间互不连通,且单个槽洞5的总长不超过2m,槽洞的宽度为0.1m,高度为0.1m,引水渠6与野外的活水源相接;陆栖模拟生态区内种植有草被及矮灌木从等植被用以为疣螈提供觅食及躲避天敌的环境。

槽洞5的内壁采用石头加固,且在石板51上还覆盖有覆土隔热层9。使用石头加固槽洞5的内壁是为了防止在外力的作用下槽洞5发生坍塌等意外事故,而覆盖的覆土隔热层9则能够为洞穴内提供一定的保温效果。

在石板51及覆土隔热层9上分别开有透气孔,且透气管10穿过前述透气孔插入槽洞5内。设置透气管10是为了使槽洞5内外的空气能够进行流通交换。

在土层底部未设置槽洞5的陆栖模拟生态区8上设置有观察用人行路11。为方便对疣螈进行观察,在本实施例中,在人工池塘1的对侧设计了两条人行路11,人行路11从陆栖生态模拟区8外穿过模拟区一直延伸到人工池塘1处,考虑到槽洞5的存在,故人行路11避开陆栖生态模拟区8底部的槽洞位置。

在引水渠6远离人工池塘1的一端上安装有水泵。针对于一些地区水源较远,需要通过设置水泵对人工池塘1进行供水。

槽洞5的洞口朝池底开设,且槽洞包括干槽洞501和湿槽洞502;干槽洞501的槽口高度高于水体层的高度,湿槽洞502的槽口高度不高于水体层的高度。干槽洞501和湿槽洞502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疣螈在不同天气温度下的生活需求。

在人工池塘1的塘口位置可拆卸地覆盖有保暖装置12;保暖装置12的高度高于引水渠6的高度,且在保暖装置12上开有供疣螈出入的开口。针对于冬天时候温度过低,不利于疣螈生长,使用保温装置12能够使人工池塘1内部的温度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开口的设计出了使疣螈能够正常出入外,还能方便研究人员进行观察。

保暖装置12由两块塑料夹板121及夹在塑料夹板121之间的保温泡沫板122组成。

在引水渠6与排水管7伸入人工池塘1的端部上安装有过滤网。使用过滤网的目的主要是可以防止疣螈幼体随着水流逃离繁殖池。

设计图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6274.0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489333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A01K 67/02

专利分类号:A01K67/02

范畴分类:12B;

申请人:贵州师范大学

第一申请人:贵州师范大学

申请人地址: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

发明人:陈浒;李林芝;王存璐

第一发明人:陈浒

当前权利人:贵州师范大学

代理人:商小川

代理机构:52100

代理机构编号: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野生贵州疣螈生态繁殖池论文和设计-陈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