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奎莲(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390-02
【摘要】灾难带来的心理伤害深重而持久,灾后心理重建任重道远。由于本土干预力度薄弱、外来援助力量分散、缺乏有力的行政调节等实际情况影响了灾后心理重建工作。笔者提出通过形成援助共同体建立心理重建的长效机制,并对援助共同体的组成、运行机制、特点和支持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援助共同体震后心理重建长效机制
灾难多发的时代,心理重建工作越发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在经历了严重的灾害后,应向受灾群众提供中长期的社区初级精神卫生服务,加强对长期心理援助的投入。“5.12地震”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程度大、范围广、时间长的心理影响。探索心理重建的有效模式,对其他地区的灾难心理援助具有现实意义。反思灾后两年心理重建工作,笔者认为必建立基于援助共同体的心理重建长效机制,科学有效推进心理重建工作。
1相关背景
1.1灾后心理重建迫切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指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灾后心理援助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为确保工作的有效推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1.1.1灾难带来的心理伤害深重而持久,灾区居民需要科学持久的心理援助
5.12汶川大地震中累计受灾人数4555万人,共造成69185人遇难,374171人受伤,18467人失踪,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造成了危害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心理危机。2009年中科院对1500名干部群众的调查发现北川干部群众中有6.9%的人有自杀倾向,北川心理卫生服务中心调查显示有38%的居民全方位处于紧张和不平衡状态,焦虑、抑郁、茫然是群众普遍的心理特点。需要科学持久的心理援助。
1.1.2灾区本土心理干预力度薄弱,需要持续培养本土化专业人才
2009年研究者对4125名居民调查显示70%的人更愿意接受具有相同文化背境和经历的人的心理帮助。由于多数灾区地处偏僻山区,人们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救助的认识度和接受度不高;灾后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采用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心理工作者,但是因为受灾人群众多,心理干预的专业性强,本土专业人才无法在短期内成长,需持续培养。
1.1.3外援心理援助混乱无序,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整合
“5.12”地震后外来援助团队众多,为心理重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人力支持,但外来团队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有力的制度规范、均衡的援助力度、持久的援助效力、以人为本的服务实质和本土化服务模式。必须进行整合与规范。
1.1.4心理工作缺乏有力的行政调节,需要加强行政调节作用
灾后心理干预长时间缺乏有效的行政干预,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缺乏统一调节。各种心理援助资源呈现出分散表现,缺乏合理非配和有效整合,需要借助行政力量加强对心理重建工作的统筹调节。
1.2建立长效机制具有可能性
1.2.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灾难心理援助
灾后各级政府日渐重视心理援助工作,通过组织培训和活动、选派干部等方式开展了心理援助工作,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1.2.2各种团队积极参与灾后心理援助
震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高校和民间相关团队纷纷介入灾区,以项目合作、课题研究和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援助,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技术和人力保障。
1.2.3灾区本土心理救助力量成长迅速
在各类组织关注与支持下灾区本土心理救助力量迅速成长。以北川为例:灾后两年,教育系统成员100%接受了心理辅导,80%的教师接受了短期的专业培训,30%的教师接受了1—3年的系统培训,20%的教师成长为心理重建的中坚力量;卫生系统成员90%接受了心理辅导,60%接受了危机干预的短期培训,20%的人员接受了长期的危机干预培训,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卫生服务机构;组织部门100%开展了心理辅导,20%的干部接受过心理辅导培训。北川心理重建工作已由外来专家和志愿者为主过渡到以当地教师和医务人员为主开展。
2组建援助共同体,建立心理重建长效机制
组建共同体,建立心理重建的长效机制,科学推进灾后心理重建。心理重建长效机制是从应急、自发的状态到逐渐有组织、有协调的自序状态。
2.1共同体的组成
心理援助共同体是指在心理重建过程中政府、民间组织、科研机构、高校理论工作者、受灾居民共同构成的以救人、助人以及自救自助为根本出发点的一个互动协作团体。构成人员有:以政府管理人员为主的政策资源提供者和协调服务者,成员涉及教育、卫生、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技术资源提供者和服务者,成员涉及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行政学、民族学等研究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或其他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保障;以非政府组织成员为主的资源提供者和舆论支持者,成员涉及国内外各种基金会、慈善机构等非赢利组织,提供人力、物力、舆论保障和支持;以受灾居民中潜在的心理援助力量为主的本土人力资源,成员主要有当地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以及政府部门和社区中的相关人员,该类人员是心理重建工作的后期核心力量。政府、专业、非政府三种力量共同协作,利用本土与外来、行政与专业的协调,营建心理重建的常态氛围和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个体重塑健康心理,达到从他助到自助、从自助到助他的不断循环的长效机制。
2.2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2.2.1建立政府主导的属地化管理模式
灾后政府的公信力大幅度提升,群众愿意接受政府主导的心理援助。笔者调查显示“由谁组织心理援助”中政府排在第一位。灾后两年的心理援助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改变心理援助混乱无序的局面,建立政府主导的属地化管理模式,由政府来统一规划、部署心理援助工作。
2.2.2组建专业团队主打的综合性服务组织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居民建议由专业机构实施心理援助。灾后各专业团队已积极参与到灾后心理重建中,必须本着服务的原则,形成综合性服务组织,以学术科研机构牵头,专家领队,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志愿者辅助的形式组队,互通信息,平等协商,科学开展工作。
2.2.3完善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和沟通平台
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性宣传,提升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开展常规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疏通心理治疗的渠道;建立本地人力资源库、项目对接组、专家资源库,建立各类成员之间的长期联系,畅通沟通渠道。
2.2.4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
由政府制定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及违背相关管理规定和职业操守应受到的惩罚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严格执行;由专业团队制定工作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并严格执行。
2.2.5畅通支持渠道
在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各基金会、慈善机构等非赢利组织建立实质性联系,互通信息,加强合作与沟通。
2.3共同体的特点
该共同体由多方力量组成、多个部门合作、多种学科综合、多家团队配合组成。
2.3.1本土与外来力量相结合
外来援助通过个体咨询、团体活动等方式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利用专家资源,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为本土心理援助培养后备力量;本土发展潜力较强的教师、医务人员及社会工作人员及时介入心理服务工作,在政府的协调下实现本土与外来援助力量的最佳契合点。
2.3.2物质援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
物质条件的严重破坏也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心理干预及时、物质帮助到位,二者相辅相成,才有助于尽快改善受灾者的心理环境。
2.3.3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心理干预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实施干预。但失却了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会变成冷冰冰的模式和工具,最有效的干预只能是饱含真情的干预。只有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收到最好的干预效果。
2.3.4外在干预与自我干预相结合
心理重建需外在干预和自我干预相结合,外部干预通过游戏、活动、宣传等方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心理重建氛围、正确的心理自助方式和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外部干预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个体的主动积极的自我改变,只有通过有效的外在干预,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助为自助,心理重建才真正有效。
2.4共同体的支持体系
2.4.1政府主导为心理援助提供规范性
政府依靠其组织力、强制力,规范和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多团队协作的心理援助体系,为心理重建提供物资、政策和人员上的保障和支持,保证心理重建工作的规范性。
2.4.2外来援助为心理重建提供可能性
外来援助主要从两个方面为心理重建提供可能性:外来援助的专业性可以提供专业性强的及时干预,外来援助团队的广泛性可以满足庞大的需求量。
2.4.3本土力量为心理重建提供持续性
潜在的本土心理干预工作人员既掌握专业知识,又了解本土文化,在外来援助推出后及时补充,由此保障心理重建的有效性、持续性。
2.4.4个体自觉为心理重建提供有效性
来自本土与外来的心理援助力量是外部因素,个体对心理援助、心理健康的认知、态度便是内部因素。心理的恢复与发展和硬件建设不一样,个体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心理干预是心理重建各项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在个体自觉的基础上,灾后各种心理援助资源才能产生效用,而各种资源的又反作用于个体自觉。外力与内力作用的大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初期外力作用较大,伴随人们对心理健康认知度的提升,个人的主体的作用将逐步增强。
政府主导、外来援助、本土支持和个体自觉四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先后关系,是同时作用、互相影响的。援助共同体是研究者在近两年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科学持久的工作机制。该长效机制也将随着时间、空间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百科词典.长效机制解释[EB].http://www.iciba.com/.
[2]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的通知[EB].http://www.b2b99.com/laws/Bm/Ga/1108.htm.
[3]数据来自.2009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对史占彪的访谈.2009.5.
[4]何奎莲.引自.北川羌族自治县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心理服务工作总结.2009.12.
[5]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的通知[EB].http://www.b2b99.com/laws/Bm/Ga/1108.htm.
[6]何奎莲.张丽君.震后民族地区外来心理援助状况调查与分析.前沿[J],2010.18.198-200.
[7]何侃.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复杂性与长效机制[J].现代预防医学,2008(23):4625.
[8]何奎莲.灾后北川居民心理需求调查与分析[Z].2010.01.
[9]顾建德,喻志杰.论大灾后的心理干预及干预的长效机制建设[J].管理观察,2009(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