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Theactivationthought,raisesstudentsinnovationpowerofthought——DiscussedshallowlyinnovatesabilityraiseinChineseteachingmiddleschoolstudent

LuLinglong

Abstract:Intheteachingisspeciallyinthelanguageteaching,trainsthestudenttoinnovatethepowerofthoughtmethodtobeverymany.Theauthorbelieved,solongasweexploreunceasingly,innovatesunceasingly,theteachingmethodisflexible,certainlycanstimulatestudentsstudyinterest,arousesstudentsenthusiasm,thebettertrainedstudentinnovativeideologyandinnovatesthepowerofthought.

Keywords:ActivationthoughtRaiseInnovationpowerofthoughtChines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78-02

创新能力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说过。确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已把“创新意识”作为对人才的要求摆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育领域,语文学科的教学同样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终极目标。

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1.营造最佳情景,提供创新思维条件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如教《背影》一课,可以用Flash制作了一个多媒体动画:画面上,一个微胖的背影艰难地在月台上攀爬,成串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滴下来,可他仍在努力地爬着爬着……这时,刘和刚的获奖歌曲《父亲》在教室里响起,画面上陆续出现以下问题: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能给这幅画取个恰当的题目吗?如此导入,犹如以石击浪,可以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们都会迫不及特地去阅读课文,探寻作者是怎样紧扣“背影”写父子之情的。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深入学习课文的思想内容,领会主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精神振奋,探索踊跃,创新思维就能被激发出来。

马卡连柯说过:“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这说明,上课时教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始终处于饱满、振奋、愉悦的状态,以感染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创造激情。

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呢?笔者以为,①教育者要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去读、想、说、写,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增氧。②采取多向型课堂教学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多种反应关系,相互交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精读课文,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与教师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交流知识信息,互相启发,有利于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兴趣

“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应该是单向的盲目的,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如果通过提问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文中若瑟夫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是不是很哆嗦?”有的学生认为,同一个人为什么要用三种不同的称呼,这样写很哆嗦,完全没有必要;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样写,一方面写出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含蓄地写出了我对父母做法的不满,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争论,学生的思维大大激活,从而使问题深刻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产生。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对他们的积极思考表示赞许,并抓住思维的火花激发更多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要说明的是,教师的提问,重在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教参中充分肯定:“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上完这一课后,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如果“孔乙己”并未真的死呢?教师也可以借这一问,在班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可不可以设想孔乙己受到某慈善机构所收留,而安度晚年?”等等。经过讨论,让学生认定: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作者的意图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孔乙己个人的悲剧性,而且明白了社会的悲剧性,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可见:“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解答。同样地,要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堂争议,教师点拨,深入思考,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

3.拓宽想象途径,扩展创新思维空间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这一特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仅举两方面:

3.1续写结尾,丰富想象。古诗词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尤其是言尽意不尽的结尾,更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例如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写诗人杜甫最后“独与老翁别”,那么,这一家人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教者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当时军情危急的形势,设想这一家人的命运:“附书至”的儿子是否也战死沙场,“急应河阳役”的老妪能否平安回家,老翁会不会在某个夜里也被差役抓走,衣不遮体的媳妇和还在吃奶的孙子又该怎样生存下去。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2通过阅读,丰富想象。阅读是一项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的活动。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分为四节,实为四幅画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课堂上选取其中的一小节改成散文口头作文,然后评比。课后,教师可以提供“小时候,国魂是胸前的红领巾,长大后,国魂是”的格式,要求学生仿照《乡愁》学写几节诗,力求用想象这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4.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笔者就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训练谈谈自己的做法。

4.1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指通过思维内容或思维方式相反而达到目的的思维方法。比如“开卷有益”这条成语,这在古人看来是完全正确的,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来说,“开卷”则未必有益,说不定还会有害呢?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古今“开卷”的不同,古代知识量少,印刷技术落后,能流传的多是精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进来了,但有些腐朽的思潮、生活方式、黄色书刊、淫秽作品也通过地下渠道溜进来了,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读书只有经过严格的选择,读好书,学有用的东西,批判坏书,摒弃糟粕,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在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饱含浓郁的时代气息,才有活力。

又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格言,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得出另一种解释,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做思想工作时注意方式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易被人接受,即忠言“顺耳”更利于行,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时,应向学生强调,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题目的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随意求异;要立意求新,而不能脱离实际。

4.2多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没有思维的多向性,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观点。语文的作文教学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

例如《从“牛”想到的》这个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启发引导学生:①从牛的雄壮形象着笔。写出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精神。②从鲁迅先生自比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自比牛尾巴上的一根毛,写到伟人的谦虚。③从牛的性格写起。它平时温和,有时会有一种犟劲,从而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该有一劲牛劲。④从牛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拉车耕田作贡献谈起,写到人也应该具备这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⑤从牛的一个生理特点——反刍,引申到学习也应用此法——温故而知新。通过这样的训练,将会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标签:;  ;  ;  

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