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CIMA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嵌入的角度,在审视和反思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适切性进行分析,结合外语院校的语言教学和国际化优势,提出基于CIMA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嵌入的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并对其实践探索进行总结,为“国标”背景下培养卓越工商管理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CIMA
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1],既为包括工商管理在内的本科专业建设明确了最低标准和基本规范,也为高校依据人才社会需求,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培养卓越专业人才留出很大空间。事实上,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不同社会需求,如何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学者已提出一些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模块式与订单式培养[2]、创业式培养[3]、职业胜任式培养[4]。本文在已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外语院校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分析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工商管理本科培养的适切性,并对该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以回答“国标”背景下外语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如何“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这一实践命题。
一、传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同质化
工商管理固然有反映该学科专业的一般属性与要求,但往往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境和特定的工作岗位表现出来。因此,不同培养单位应具有不同的培养定位。反观现实,“大一统”的同质化培养定位充斥于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对教育部主管的阳光高考网(www.gaokao.chsi.com.cn)上全国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579所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文本检视发现,大多数高校对于培养目标的陈述高度一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知识”“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等出现频率极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培养方案制定者对工商管理现实需求的倾听不够,也反映培养方案制定者对自身特色与优势发挥缺乏深度了解和洞察。
(二)培养标准抽象化
培养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的尺度规格,反映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受培养目标“同质化”和人才培养“学科思维”的双重影响,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标准往往脱离职业经理人的真实工作情景,丧失具体情景和工作任务的支撑,本应丰富多样的培养标准最终退化为空洞的学科知识和泛泛的能力指标,如“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等。对这些培养标准的抽象化表达稍微追问一下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如宽泛的职业道德在商业领域的典型表达与具体标准是什么?广泛的经济管理知识中,哪些是工商管理人才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未来工商管理岗位的胜任者有哪些技能是必须掌握的,又有何具体的标准?宽泛、抽象的培养标准无法起到人才培养实践检验的标尺作用。
(三)培养内容碎片化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应为集多种知识、多样能力和多方面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培养过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整合起来。受学科思维的长期影响,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将工商管理所需的内容按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类别简单细化为碎片化的学科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每门课程再分解为章节和知识点。在充满学科式、碎片式的培养内容安排下,学生所获知识、能力和素质往往分散于不同课程,游离于具体工商管理实践之外[5]。这种碎片式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看似什么都知道一点,但进入工作岗位后却很难胜任,工商管理因此成为人们所诟病的“万金油”专业。
(四)培养方式单一化
工商管理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包括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明言知识可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加以理解和表达,但默会知识则不能[6]。工商管理专业所需知识更多是默会知识,如商业理解力、商业判断力等,这些很难通过传统课堂讲授来完成,必须靠案例教学、行动教学等依赖于具体情景的培养方式来完成。但受学科思维的影响,传统工商管理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案例体验,重校内培养轻校外实习,培养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始终是“两张皮”。
二、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一)卓越工商管理人才的含义和特征
鉴于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与CIMA国际职业认证存在较强适切性,西安外国语大学与CIMA官方中国北亚区总部在商务英语(CIMA)教改班前期合作的基础上,于2012年在中国大陆成立首家成建制的工商管理(CIMA)教改班,在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六年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责任感。对自己、家庭、他人、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自然有敬畏感,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人生价值观,为人做事积极主动、踏实肯干、诚实守信。
5)特征数据融合。将不同视图下的特征融合成一个空间的关联模型,再结合档案和特征之间的隶属关系,形成整体的档案关联分析模型。
二是应用性。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是创新性。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在工作实践中取得创新性成果。
四是国际化。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
2.2 不同性别9种病原体阳性率分布 女性呼吸道感染患者MP、IFB和PIVS三种病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几种病原体男女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二)CIMA国际职业认证简介
三是与工商管理培养内容的适切。CIMA在不同层级设计有不同的培养模块,但涉及不同层级的培养内容并非简单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截然分开,而是在每个模块的课程中将传统碎片化的内容整合起来,如E课程模块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等课程按照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进行整合,这有利于消除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内容的碎片化弊端,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内容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
一是与工商管理培养目标的适切。由于CIMA是国际职业认证,其所强调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与未来行业情景和工作任务密切相关,体现出极强的应用性;CIMA国际认证强调的不仅是财务会计,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培养,学员将来不仅能够成为CFO(首席财务官),而且能够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性和创新性很强的CEO(首席执行官),体现出人才培养较高的创新性;CIMA采用的是国际会计准则,认证采用全英文教学和全英文全球统考,体现出人才培养典型的国际化特征;作为国际职业资格认证,CIMA极为重视行业内的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并将特定职业操守、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体现在课程学习和考试中。以上四个方面与我们倡导的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不谋而合,具有很高的适切性。
CIMA学习和考试采用分级、分模块的方式。学员在具备初级水平基础上,可依次申请运营级(operation level)、管理级(management level)和战略级(strategy level)国际职业认证考试,每个级别均有三个模块和一个综合案例考试,三个模块分别对应企业模块(enterprise pillar)、绩效模块(performance pillar)和财务模块(finance pillar)。学员通过三个级别全部模块和案例考试后,工作三年即可申请国际认证管理会计师会员(CGMA)。
(三)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二是与工商管理培养理念的适切。作为世界知名的职业认证考试,CIMA强调学员未来工作胜任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消除学科思维下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标准的抽象化弊端,真正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从“学科导向”走向“能力导向”。CIMA反复强调学员应在具体商业情景中突出四项基本能力(胜任力):扎实的会计与财务技能、敏锐的商业环境分析与处理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决策技能、卓越的商业领袖技能。这与卓越工商管理人才中“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的培养理念非常契合。
183****8081:黄昏里,古巷中,老树下。老人机,发短信,求上墙。期中考,心好慌,求小意,上个墙。
政府采购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这是今后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对财政、税收、资产管理等经济、政策和法律相关的知识都能有全面的把握,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如前所述,通过CIMA国际职业认证的人才不仅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所需的财务及管理会计人才,更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急需的具有扎实的会计与财务技能、敏锐的商业环境分析与处理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决策技能、卓越的商业领导技能等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这与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方面具有很高的适切性。
CIMA是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的简称,成立于1919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管理会计师认证、管理和监督机构,拥有19.5万会员和学员,遍布于世界176个国家和地区。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2012年初联合推出管理会计师新头衔,即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除了财务管理,CIMA会员在管理咨询、商业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风险评估及项目管理等领域游刃有余,成绩卓著,不少人成为财务经理、CFO等高级财务精英,还有不少人晋升项目总监、总经理、CEO等高级管理职位,成为商界领袖。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工作中的构成要素之一。然而,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可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教育部门或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也可针对高校教师定期举行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此外,教材出版社也可对在职教师提供与教材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少数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种信息技术培训,但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回校后,可以负责组织或主持讲座、研讨会、集体备课等形式,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分享和传达给本校教师以便达到共同进步。
课外是课内的延续和升华,英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的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来进行科学组织。比如开展英语游戏、演唱会、朗诵会、演讲比赛、听力比赛等,既可在一个班进行,也可同年级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创造英语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三、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卓越工商管理人才是指依据教育部有关卓越人才计划的目标与要求,以国际职业管理人才的能力标准为指导,能够适应全球人才市场需要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具有责任感、应用性、创新性和国际化四项基本特征。
四是与工商管理培养方式的适切。作为国际职业认证,CIMA强调案例分析在资格认证考试中的作用,每个级别的各模块都强调案例情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越是高级别的模块,对具体情景下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越重视。因此,在CIMA认证培训中,单靠传统课堂理论讲授远远不够,必须全方位引入案例教学。此外,CIMA规定其会员有责任和义务走进CIMA培训课堂,通过企业真实工作情景的再现,拉近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距离。最后,为增强学员在实际商业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IMA每年举办区域商业精英挑战赛,通过真实案例的比赛增强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培养目标与标准的确定
根据卓越工商管理人才的内涵和特征,我们在确定培养目标时没有走传统培养模式“大而全”的同质化老路,而是将卓越工商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责任感、应用性、创新性、国际化”等特征与CIMA国际认证要求充分融合,按照未来职业经理人“能力导向”的原则,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国际视野宽广、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厚实,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较强,具有扎实的财务知识、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出色的战略思维,能够在涉外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在该目标定位下,结合CIMA未来商业背景和工作情景,我们将培养标准细分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三个层面,每一层面的标准都按照未来CIMA执业工作标准和要求而设。如在基本素质的思想道德和责任感方面,我们没有空洞描述一般性的思想品德要求,而是结合CIMA会员未来工作实际,着重强调职业情景中的商业伦理与道德;在基本知识方面,我们强调在掌握一般经济管理知识的前提下重点掌握企业财务与管理会计知识;在能力要求方面,在一般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基础上,重点强调“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具备将财务会计应用于商业决策的能力”。通过明确更具体的培养标准,摆脱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标准的抽象化弊端,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
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国标”要求,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涵盖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如管理学、战略管理、会计学、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等)以及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等。CIMA作为国际职业认证考试,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没有采用工商管理传统课程与CIMA课程简单加总的方式,而是通过研究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与CIMA认证课程存在的逻辑与共通性,将CIMA 9门课程不同程度地嵌入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中(见表1)。这样既将CIMA国际认证课程有效嵌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也避免嵌入后总学时大幅膨胀的问题。
由图4可知,工作面顶板下沉量随充填步距的增大而增大,充填步距为 2m,4m,6m,7m,8m时,待充区顶板最大下沉量分别为 0.22m,0.28m,0.33m,0.35m,0.37m。可见充填步距的宽度对整个充填顶板的下沉量影响较小。充填步距影响整个矿区充填速率,步距越宽充填速率越大。综合考虑,确定充填步距为6m。
表1 CIMA嵌入前后课程设置比较
CIMA嵌入后的课程(课程代码) CIMA嵌入前的课程成本管理会计(C01)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学与财务报告基础(C02) 会计学基础商业数学基础(C03) 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经济学基础(C04)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道德、公司治理与商法 企业伦理、经济法组织与管理(E1)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与管理(E2) 组织行为学、生产运营管理战略管理(E3) 战略与风险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报告与税收(F1) 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
(三)培养方式多样化
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培养过程中虽增加了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但这些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带入具有一定的形式性要求,没有反映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求。嵌入CIMA课程后,由于CIMA的教材和考试全方位强调管理中的案例情景,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不再是教师的自觉和自动,而是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CIMA每年举办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采用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比赛,以赛带学,以赛带练,进一步增强专业培养的应用性指向。
(四)组织管理项目化
鉴于嵌入CIMA后的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中引入项目制管理模式[7]。基于社会和岗位需求,我们将教改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以项目形式进行组织与管理,采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形式将总项目分解为学生管理项目、课程管理项目、教学管理项目和教师管理项目,每个子项目再细分为若干工作模块(见图1)。通过各子项目和任务模块的层层分解与相互保证,最终保证整个培养项目目标的实现。
图1 项目制培养管理模式
四、实践效果与启示
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吸取和借鉴了国际职业认证的经验与做法,在培养目标与标准、培养内容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与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六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培养学生的个人成长来看,学生在CIMA全球统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学四年CIMA 14门课程全科通过率达24%,9门以上通过率达78%。2016、2017年两届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8%,其中19%进入国际著名企业,12%进入国内知名公司;从师资队伍的培养来看,一支专兼结合、跨专业、凝聚力强的CIMA师资团队已形成,其中2人获得CIMA中国优秀教师称号。人才培养效果在业内已取得良好的口碑,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社会效应。
新时期探索卓越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外语院校的语言教学和国际合作优势,将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卓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国际职业认证和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培养体系,将CIMA国际职业认证嵌入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做法也并非适合国内所有高校。事实上,每个学校都应结合企业和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发挥比较优势,走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之路,这也是“新国标”背景下培养卓越工商管理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50-458.
[2]王玖河,李晓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7(1):68-70.
[3]夏维力,路 艳.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2):91-94.
[4]贾建锋,马钦海,关志民,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管理学报,2011(11):1469-1474.
[5]刘丽建.中德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15(5):92-96.
[6]邓线平.波兰尼与胡塞尔认识论思想比较研究[M].广州: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56-58.
[7]宾 厚,王欢芳.工商管理专业“项目式”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1):117-11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n Outstandi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mbed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ZHENG Hai-ping,WANG Hui-jie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and the embedding of CIMA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this paper examined existing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cultivating mode and analyzed the compatibility of embedding CIMA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into talents cultivation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Then we proposed an innovation mod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ombining with advantage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and concluded some experience in practice,which have provided effective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ccording to new national standards.
Key Words:business administration;talents cultivation;mode innovation;CIMA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6X(2019)02-0038-05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9.02.008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18BY33)
[作者简介]郑海平(1967-),男,浙江瑞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王慧杰(1992-),男,山西太原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康光磊]
标签:工商管理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管理人才论文; 国际论文; 职业论文;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论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18BY33)论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