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羟基脱氧鸟嘌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羟基,嘌呤,损伤,纳米,糖苷酶,在线,噻吩。
羟基脱氧鸟嘌呤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茹[1](2015)在《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及其纳米孔单分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8-羟基脱氧鸟嘌呤(8-oxo G,OG)是由活性氧引发的最常见的DNA氧化损伤之一,因其体内生成量相对较高、存在普遍、稳定、能用灵敏度较高的分析方法检测等特点,被视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人体中OG含量的升高会诱发基因突变和提高致癌的风险,因此,OG含量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监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拟将化学修饰方法与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结合,使用化学修饰方法,在单链DNA中的OG位点修饰上主客体复合物,继而利用纳米孔单分子技术,记录修饰杂化体穿越α-溶血毒素纳米孔的电信号,通过特征信号的类型和信号频率,定性和定量检测DNA氧化损伤。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筛选最优修饰路线。以高选择性、高修饰率和高度特征信号为准则,确定最终修饰路线。修饰路线分两步完成:首先OG在Na2Ir Cl6催化下与1,12-二氨基十二烷反应,然后与金刚烷衍生物Ad-C3-NHS发生酰胺反应,两步反应均表现较高的修饰率,修饰产物与葫芦脲[7]共孵育后形成杂化体DNA-Ad?CB[7],利用纳米孔单分子技术进行检测。(2)纳米孔单分子实验得到的特征信号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电流阻滞接近100%、长阻滞时间的Level 1和电流来回振荡的Level 2-2’,部分信号还有Level M。该特征信号的产生与?-溶血毒素蛋白的叁个氨基酸有关。(3)定性和定量检测OG。通过与普通碱基A、T、G、C的对照组实验,发现只有OG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与修饰后使用纳米孔单分子技术检测到的特征信号形成对应关系,因此该方法可用于OG的定性检测。使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样本建立浓度与特征信号频率的标准曲线,发现模拟实际样品的信号频率与之吻合度良好。我们首次使用纳米孔单通道技术得到DNA氧化损伤的定量信息,可检测的OG最低含量为5%。(4)研究升温对特征信号的影响。DNA链长会增加Level 1的阻滞时间,通过升温的手段缩短Level 1的阻滞时间,完成长链DNA的OG氧化水平的检测,并尝试使用升温对DNA链含双OG氧化水平的检测。本论文中,我们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了新颖的纳米孔传感平台,完成DNA的OG氧化水平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该方法还有望拓展到其它修饰碱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4-01)
甘平,夏璇[2](2015)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及其修复酶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及其修复酶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r OGG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高糖所致腹膜间皮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对照组(n=20,A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 ml;模型组(n=20,B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25 ml+每周1次腹腔注射乳酸红霉素6.25万IU;治疗组(n=20,C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25 ml+GSH溶液150 mg/(kg·d)+每周1次腹腔注射乳酸红霉素6.25万IU。8周后分别处死每组各20只大鼠,取腹膜组织分别行HE及Masson染色病理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壁层腹膜间皮细胞8-OHd 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壁层腹膜间皮细胞r OGG1的表达。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腹膜间皮细胞8-OHd G表达上调(0.8843±0.0068,5.0733±2.0068,P<0.05),C组8-OHd G表达低于B组(5.0733±2.0068,1.6867±0.4867,P<0.05);2与A组比较,B组腹膜间皮细胞r OGG1表达减少(0.7576±0.0701,0.2226±0.0565,P<0.05),C组r OGG1表达增高(0.7576±0.0701,1.4793±0.3895,P<0.05);3与A组比较,HE染色时B组和C组可见腹膜间皮细胞变为圆形、柱形,间皮细胞肥大脱落,间皮下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可见血管生成以及纤维素样物质沉积,还可见成纤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在B组表现尤为明显;4与A组比较,Masson染色显示腹膜组织有胶原沉积,B组比C组改变更明显。结论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DNA氧化性损伤标记物8-OHd G表达增高,GSH可能通过上调DNA修复酶OGG1m RNA表达,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DNA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叶小珍,刘隽,王扬天,张敏娟,王坚[3](2013)在《Graves眼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8-羟基脱氧鸟嘌呤水平临床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氧化应激DNA损伤标志物血清8-羟基脱氧鸟嘌呤(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在活动性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患者在空腹12 h后晨起抽取肘部静脉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1)
苏世标,靳雅丽,郭强之,李小亮,温薇[4](2012)在《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8-羟基脱氧鸟苷及其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表达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长期连续天然放射性照射人群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及其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OGG1)表达水平。方法选择我国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50名50~59岁男性居民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在恩平市某镇(CA)出生并居住,年龄相仿的50名男性居民为对照人群。采集周围血10 ml,分离血浆和白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OHdG的水平,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测定白细胞中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hOG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CA组比较,HBRA组人群周围血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OHdG水平较低,白细胞中hOGG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高,以上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长期连续照射可能会提高机体DNA氧化损伤修复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5](2012)在《辐射损伤后血浆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比较辐射损伤后1d和22d受照动物血浆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改变。方法 150只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 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在照射损伤后不同观察时段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动物血浆DNA加合物8-OhdG的特征性变化。.结果在辐射损伤后1d,8gy照射组血浆DNA加合物8-OhdG与假照射组比较有明显生高,但1-4gy照射组血浆DNA加合物8-OhdG含量与假照射组比较均未见明显改变。在照射损伤后22d,各照射剂量组动物血浆DNA加合物8-OhdG含量与照射组比较显示特征性增加,其增加幅度显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检测血浆DNA加合物8-OhdG含量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观察和评价辐射DNA损伤的生物指标。[关键词]辐射损伤、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嘌呤(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9-08)
潘吉超,姚飞,任腾飞,贾丽萍,贾文丽[6](2012)在《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用于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恒电流电解一步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碳纳米管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膜修饰电极综合了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EDOT)和碳纳米管(CNTs)两者的优点,对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较好地抑制尿酸的干扰,而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在0.1 mol/L pH 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8-OH-dG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14~14.0μmol/L和14.0~56.0μmol/L两个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35 nmol/L(S/N=3).(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颜流水,任艳,郭会琴,熊萌瑶,黄燕[7](2011)在《基于纳米金在线扫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样中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纳米金在线富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样中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的方法。试验选择了以下的分析条件:①运行电压-20kV;②背景电解质为pH 8.2的20mmol.L-1硼砂(含粒径10nm纳米金溶液200μL和0.1mmol.L-1 CTMAB);③检测波长254nm。试验证明背景电解质中的纳米金粒子与CTMAB形成胶束,提高了对8-OHdG的扫集能力,8-OHdG与dG在10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8-OHdG浓度在0.50~50.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3S/N)为39nmol.L-1。方法用于尿样中8-OHdG含量的测定,所得加标回收率在90.0%~104.6%之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1年11期)
阮小林,张爱华,吴川,戎伟丰,黄淑莲[8](2011)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测定尿中的8-羟基脱氧鸟嘌呤》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尿样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HPLC-MS测定方法。尿样中的8-羟基脱氧鸟嘌呤采用WCX固相萃取小柱预富集后,以0.5%甲酸-甲醇洗脱,吹干后用0.5 mL流动相溶解剩余物上机测定。采用分子的二级碎片,方法在5.0~5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4,检出限(S/N=3)为0.50μg/L。尿样在40.0、100.0μg/L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82%和76%,尿样中内源性杂质对分子二级碎片离子峰无干扰。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适合尿样等复杂基体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定性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李昕,李冰,郑全美,孙贵范[9](2010)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症状分级和尿砷水平与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症状分级和尿砷水平与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贵州省某燃煤型慢性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进行调查,确定砷中毒患者并依据诊断标准进行症状分级(n=21)同时选择非砷暴露对照人群(n=6),测定尿中总砷(tAs)和8-OHdG水平。结果砷中毒患者组尿中tAs及8-OHdG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组尿中tAs及8-OHdG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组。尿中8-OHdG水平与tAs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590,P<0.01);与砷中毒症状的轻重程度呈显着正相关(r=0.456,P<0.05)。结论高砷暴露可引起尿8-OHdG水平增高,且呈剂量-效应关系;高砷暴露所致的损伤可能与氧化损伤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潘勤,陈吉海,叶小珍,杜宏[10](2010)在《糖尿病肾病与血液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液8-脱氧鸟嘌呤(8-OHdG)之间的关系。方法取41例DN患者作为DN组,65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血液单核细胞DNA氧化损伤指标-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结果DN组血液8-OHd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血液8-OHdG水平显着升高(P<0.01);DN组24h尿白蛋白与血液8-OHd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8-OHdG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0年02期)
羟基脱氧鸟嘌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及其修复酶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r OGG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高糖所致腹膜间皮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对照组(n=20,A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 ml;模型组(n=20,B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25 ml+每周1次腹腔注射乳酸红霉素6.25万IU;治疗组(n=20,C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25 ml+GSH溶液150 mg/(kg·d)+每周1次腹腔注射乳酸红霉素6.25万IU。8周后分别处死每组各20只大鼠,取腹膜组织分别行HE及Masson染色病理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壁层腹膜间皮细胞8-OHd 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壁层腹膜间皮细胞r OGG1的表达。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腹膜间皮细胞8-OHd G表达上调(0.8843±0.0068,5.0733±2.0068,P<0.05),C组8-OHd G表达低于B组(5.0733±2.0068,1.6867±0.4867,P<0.05);2与A组比较,B组腹膜间皮细胞r OGG1表达减少(0.7576±0.0701,0.2226±0.0565,P<0.05),C组r OGG1表达增高(0.7576±0.0701,1.4793±0.3895,P<0.05);3与A组比较,HE染色时B组和C组可见腹膜间皮细胞变为圆形、柱形,间皮细胞肥大脱落,间皮下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可见血管生成以及纤维素样物质沉积,还可见成纤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在B组表现尤为明显;4与A组比较,Masson染色显示腹膜组织有胶原沉积,B组比C组改变更明显。结论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DNA氧化性损伤标记物8-OHd G表达增高,GSH可能通过上调DNA修复酶OGG1m RNA表达,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DNA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基脱氧鸟嘌呤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茹.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及其纳米孔单分子检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5
[2].甘平,夏璇.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及其修复酶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
[3].叶小珍,刘隽,王扬天,张敏娟,王坚.Graves眼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8-羟基脱氧鸟嘌呤水平临床对照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4].苏世标,靳雅丽,郭强之,李小亮,温薇.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8-羟基脱氧鸟苷及其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表达水平[J].中国职业医学.2012
[5].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辐射损伤后血浆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变化[C].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2012
[6].潘吉超,姚飞,任腾飞,贾丽萍,贾文丽.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用于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的检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颜流水,任艳,郭会琴,熊萌瑶,黄燕.基于纳米金在线扫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样中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
[8].阮小林,张爱华,吴川,戎伟丰,黄淑莲.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测定尿中的8-羟基脱氧鸟嘌呤[J].分析测试学报.2011
[9].李昕,李冰,郑全美,孙贵范.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症状分级和尿砷水平与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
[10].潘勤,陈吉海,叶小珍,杜宏.糖尿病肾病与血液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