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的回归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的回归分析

一、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回归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曾益,姚金[1](2022)在《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一举两得”抑或“得不偿失”?——基于缴费遵从度与基金可持续的视角》文中提出2019年以来我国实施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例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由28%降至24%,下调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能提高缴费遵从度吗?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又将发生何种变化?文章基于200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得到如下结果:(1)当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缴费遵从度会上升3.117个百分点;(2)如果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仍为28%,基金分别于2021年和2026年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2030年和2050年累计赤字规模分别为13.89万亿元和280.36万亿元;(3)若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下调4个百分点,缴费遵从度上升12.468个百分点,养老保险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时点向后推迟1年至2027年,2030年和2050年累计赤字规模分别减少29.67%和8.14%;上述结论均通过稳健性检验和敏感性测试。综上所述,降低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既能提高缴费遵从度,又能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是一项"一举两得"的政策。

蔡伟贤,李炳财[2](2021)在《税收征管、税收压力与企业社保遵从》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社保基金收支压力日益增大的同时,企业的社保逃费现象却愈加严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税收征管与企业社保遵从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金税三期实施这一政策冲击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实施后企业逃税程度降低,但社保逃费程度却大幅提高,税、费间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税收征管的加强降低了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促使企业通过社保逃费转移税收压力。进一步分析表明,税、费征收机构的分离给企业策略性逃费提供了空间,此外,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能够减少企业的策略性逃费行为。本文的研究为近年来企业社保遵从度不升反降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为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和推进社保征收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依据。

朱铭来,申宇鹏,高垚[3](2021)在《社保征缴体制改革的增收效应和降费空间——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维持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及保证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我国进行了社保征缴体制改革,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会保险费。文章以全国范围内社保征缴体制的渐进式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建立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征缴方式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影响,并进一步测算征缴体制改革的增收效应和降费空间。研究发现,税务部门征收能够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增收规模在874亿~1627亿元之间。同时,税务部门全责征收条件下,2018年仅需7.79%~7.98%的缴费率水平即可保证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6~9个月内,2025年这一费率水平则可进一步降低到6.41%~6.59%。文章结论为评估征缴体制改革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汪润泉,鲁於,刘玉萍[4](2021)在《财政分权如何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失衡?——基于收支二维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基金失衡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构建基金失衡的解释框架,并对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着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处理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且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机制实现。具体而言,财政分权诱发地方政府放松缴费监管,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遭受损失;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降低退休审核,以致职工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加大了基金支付需求;制度环境对财政分权的两种作用路径具有门槛效应,在基金相对富余、对财政补贴依赖度低以及总体法定费率较高时,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更加突显。本文验证了宏观经济体制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深化了对分权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的理解。

刘辉[5](2020)在《社保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和社保制度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保制度的多重效应,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变迁下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提供合理的解释、预测和引导,从而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提供经验借鉴与政策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平衡好社会保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社保政策的优化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提供一定的支撑。本文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社会保险理论和企业避税理论,围绕社会保险制度与企业应对行为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重点探讨社会保险制度下企业的成本转嫁机制及潜在影响。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梳理,本文重点就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与企业社保合规、社保成本的转嫁、社会保险缴费与全要素生产率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保险费征缴主体由社保经办机构调整为地方税务部门后,企业的社保合规程度有所提升,说明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改革对于提高社保基金收入和企业遵缴率存在正面意义,但同时也意味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与负担;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社保征缴体制改革对企业社保合规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保征缴强度来实现的,通过对税务代征和全责征收模式的征收效果比较后发现,由于税务部门全责征收模式赋予了税务部门更为完整的权力职能,其对企业的信息掌握更为全面,且制度激励更强,其征收效果更佳;由于社保合规程度的差异,社保征缴体制对企业参保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工资水平较低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社保合规程度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社保征缴体制的全面改革将显着增加这些企业的用工成本。(2)本文进一步运用云南省和浙江省的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库和地级市层面的征缴体制改革数据库,检验了社保征缴体制改革所导致的劳动力成本冲击和企业的潜在社保转嫁行为,结果发现社保征缴体制改革导致企业的实际缴费率上升,进而促使企业通过降低职工工资等手段进行劳动力成本转嫁,本文发现这种转嫁行为仅在企业工资中发现,并未对企业雇佣规模形成明显挤压。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保险缴费的转嫁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明显。(3)最后,本文基于2004-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008-2011年的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考察了企业社保缴费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其影响机制主要在于促使企业增加员工工资福利水平和人力资本投入等来提升企业生产率,但是其总体上挤出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异质性分析中,本文发现了一些具有政策含义的结论:社会保险缴费能够有效提升资本密集型、高工资水平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劳动密集型、低工资水平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存在负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则影响不显着。本文结合社会保险筹资理论、经典的逃税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现有文献,通过构建社会保险制度影响企业行为之间的理论框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社会保险制度规制下企业的社保逃费行为和成本转嫁机制,并进一步地探讨了企业社保负担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全面认识和评估社会保险规制下企业行为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经济后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制度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等理论的研究视角。

张乐天[6](2020)在《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分析 ——基于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为企业“降负”来激发经济新活力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人们的热切关注。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规定将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哪种征收机构征收效果更好,在学术界仍然没有定论,所以此次改革究竟会给企业“增负”还是“减负”,以及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该如何调整,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并对关于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第二部分分别从国际比较视角和企业承受能力视角对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第三部分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部门两种征收机构的征收效果实施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多期DID回归、追踪回归分别在静态与动态视角下比较了两种征收机构的征收效果;然后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征收权移交税务部门后征收效果变化的分布情况;最后在征收权移交基本完成后的期间进行了检验。第四部分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在国际视角下,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相对较重;在企业承受能力视角下,我国部分地区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拟合出的缴费上限。就省级层面而言,将社会保险费征收权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移交到税务部门会改善社会保险费征收效果,且原本征收效果越差的省份其提升幅度越大;无论是从静态视角(在移交与不移交的省份之间),还是从动态视角(相同省份移交前后),税务部门征收效果都显着较好;在征收权移交基本完成后的期间,有税务部门参与征收的省份征收效果较没有税务部门参与的省份显着更好,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省份征收效果较其他征收模式省份同样显着更好,且差异更大。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研究时段方面,本文分别采用了 1998-2005年(社保征收权的移交发生的主要年份)以及2008-2016年(移交基本完成)两段数据,现有文献缺少同时涵盖两个时段的研究,因此,本文的时间跨度更大,分析更加系统全面。第二,在研究视角与方法方面,本文不仅在静态视角下研究了使用不同征收机构的省份之间社会保险费征收效果的差异,还在动态视角下研究了社会保险费征收权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移交到税务部门对同一省份的影响,并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研究了该影响在不同省份间的分布情况。现有文献中只有静态视角下的分析,缺乏动态视角以及对影响分布情况的分析。第三,本文根据不同省份的具体征收情况进行了分组,并依照组别设置了两个虚拟变量,对移交基本完成后不同省份的征收效果进行了验证,而现有文献中少有学者按征收模式分组进行对比分析。

田伟[7](2020)在《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部分一直都是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奠定了财务基础。目前中国虽然将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由20%下调至16%,但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仍远高于大部分国家企业缴纳的养老保费费率水平。像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受到指责一样,中国过高的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被认为是推高企业劳动成本和阻碍就业的原因。在当前面对世界贸易争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就业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本文基于社会养老保险角度在探讨企业养老保险合理缴费率水平基础上研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的影响,并探讨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途径。利用相关数据和方法,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数值模拟发现在合理的参数取值下,当不考虑延迟退休因素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为9%左右,当考虑延迟退休因素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为6%左右。无论有无延迟退休目前的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仍然较高,存在较大的下调空间。同时研究发现如果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即使推迟退休年龄仍将会引起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的上升。第二,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就业水平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之间存在单向影响关系,即城镇就业对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没有影响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无论短期和长期都存在,只是短期影响力度要大于长期。第三,根据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发现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存在挤出效应,但对地区城镇就业挤出效应存在差异。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每下降1%,城镇就业总体水平将提高0.084%,东部地区提高0.053%,中部地区提高0.0235%,西部地区提高0.1%。但中部地区在5%显着性水平下不显着。第四,根据敏感性系数研究发现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大。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下降3%,2018年东部地区城镇就业人数可以增加36万人,中部地区可增加7万人,西部地区课增加21万人。第五,通过各影响因素对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老年抚养比上升1%,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上升0.7%。养老保险覆盖率上升1%,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下降0.3%。如果遵缴率、缴费工资基数和工资增长率上升1%,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分别下降0.2%。当养老金调整系数为工资增长率的10%时,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2%,当养老金调整系数和工资增长率相同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相应增加20%。退休年龄如果每1年延迟1岁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下降1%,3年延迟1岁退休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下降0.3%。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部分。第三部分为实证部分。第四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杜芳雨[8](2020)在《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国内外养老保险缴费通常是以就业人数为基点,按人均工资或工资总额比例缴费。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与技术替代劳动力趋势日益显现,养老保险供需两侧矛盾逐步凸显。如何拓展养老保险资金来源,实现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均衡并保证经济的运行效率成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应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办法通常是增加养老保险缴费率(税率)、延迟退休和降低养老金调整指数,然而,这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鉴于此,本文转变思路,从全生产要素共担养老保险缴费视角出发,研究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以期为拓展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促进养老保险资金供需结构优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论文坚持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均衡度等展开研究。首先,在罗默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涵盖知识生产、产品生产和家庭的三部门动态均衡模型,并开展了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的理论推导,回答了“基础养老保险缴费为什么要由现行缴费模式向产出缴费模式转变”的问题,其次,构建了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适度水平及均衡度模型,回答了“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程度如何衡量”的问题;最后,基于模拟实证与计量实证,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在供需优化和社会经济效应上的优势,回答了“相较于现行缴费模式,产出缴费模式存有何种优越性”的问题。全文共包括十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并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出本文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养老保险基本理论和养老保险全要素共担理论,为后续章节的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现状及动因分析,梳理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变路径、缴费给付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初步从定性层面重点讨论了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的动因。第四章是“产出”缴费与给付模型构建及总均衡分析,本部分以罗默模型为理论框架,将知识与技术进步因素纳入模型中,最终推导出“在工资缴费模式下,技术进步造成劳动力需求边际递减从而不利于实现养老保险供需均衡;在产出缴费模式下,技术进步造成总产出边际递增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供需均衡”的结论,由此提出“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度模型,并对“产出”缴费模式下缴费给付的总均衡展开分析;第五至七章在总均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和模拟预测,进一步从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的城乡间均衡、地区间均衡、行业间均衡三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八章用计量方法整体检验了“产出”缴费模式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联动效应、城乡就业结构优化联动效应、技术创新联动效应和人口老龄化脱钩效应,并对两种模式在时间序列上的稳定性做出比较;第九至十章在前文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调整路径、实现机制和对策建议。论文的核心结论包括:第一,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缴费率与缴费适度水平相适应,与企业及个人缴费能力相契合;第二,相较于现行按劳动人数“工资”缴费模式,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基础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均衡;第三,相较于现行按劳动人数“工资”缴费模式,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缴费的城乡间共担;第四,相较于现行按劳动人数“工资”缴费模式,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缴费额均衡度均有所提升,同时也证明了养老缴费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之间的共担。第五,相较于现行按劳动人数“工资”缴费模式,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更有利于缩减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的地区差距。在“产出”缴费模式下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的集中度、极值系数、缴费金额—经济不平衡指数等指标在2010-2015年间均有所降低;第六,相较于现行按劳动人数“工资”缴费模式,“产出”缴费模式有着更强的产业结构优化联动效应、城乡就业结构优化联动效应、技术创新联动效应和人口老龄化脱钩效应,因此更能适应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并且上述效应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论文的核心创新点包括:第一,基于现实数据,对基础养老保险按“产出”缴费模式下的总均衡和结构均衡做了更加系统的测算预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模拟实证了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下的总均衡度、城乡均衡度、行业均衡度与地区均衡度等;第二,借助理论推导,更加深入地夯实了养老保险全要素共担理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论文在罗默模型分析框架下进行基础理论推导,在劳动力技术替代人口老龄化双重趋势下,从用人单位层面推导并丰富了养老保险全要素共担理论,较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开展养老保险按产出缴费”的问题;第三,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在城乡维度、行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内拓展了养老保险全要素共担理论在“劳动力要素转移流动”背景下的适用性;第四,基于计量方法和现实数据,较为系统地实证检验了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的社会经济效应。

梁杰[9](2020)在《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日益突显,可持续运行面临风险,G省的基金运行情况也不容乐观。本文以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理论、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内涵、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对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近期、远期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并结合可持续性内涵,对G省基金运行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持G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越来越困难,对财政补助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基金可持续运行面临较大风险。其次,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制度设计等方面分析了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其中,使用SPSS软件对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变动因素、支出变动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在岗参保职工人数对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有一定影响,前者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影响稍大于后者;G省养老金人均支出和参保离退休人数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均比较显着,前者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不及后者。最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养老基金运行的经验,提出推进G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对策建议:一是通过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参保缴费人数、减少中断缴费人数、实行适当的缴费率、增加财政投入等措施,拓展基金收入来源。二是通过适度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待遇审批内控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杜绝基金跑冒滴漏等措施,严格控制基金支出。三是通过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完善养老金计发及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制定鼓励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政策等措施,完善基金制度设计。四是加强个人养老金制度,减轻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增强国民养老保障水平。

金刚,刘钰彤,李永涛[10](2019)在《制度抚养比与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征缴率的“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基金主体责任软预算约束的视角》文中认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偏低。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提高社会保险资金征管效率"。本文基于2010~2015年全国31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方法探讨了制度抚养比对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征缴率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征缴率随着制度抚养比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二者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最大化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的制度抚养比拐点约为0.56~0.65。造成上述曲线关系内在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基金主体责任存在软约束问题,即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较大时地方政府可以较多使用征缴收入之外资金弥补养老金收支缺口,从而降低了养老保险征缴率。因此,本文认为尽快实行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建立中央及直属部门垂直征缴体制和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征缴激励机制是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的有效途径。

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回归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一举两得”抑或“得不偿失”?——基于缴费遵从度与基金可持续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一,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下调对实际缴费率的影响。
    第二,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下调对参保率的影响。
    第三,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下调对征缴率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计量模型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1.因变量
        2.自变量
        3.控制变量
        (1)财政收入/GDP:
        (2)系统老龄化程度:
        (3)对外开放程度:
        (4)上年度城镇职工平均工资:
        (5)第三产业占比:
        (6)养老保险费征收模式:
    (三)计量模型设定
四、养老保险降费对缴费遵从度影响的实证结果
五、社会保险降费对基金可持续性影响的精算分析
    (一)精算模型
        1.基金收入模型
        2.基金支出模型
        3.当期结余模型
        4.累计结余模型
    (二)参数设计
    (三)精算结果
        1.未下调政策缴费率
        2.政策缴费率下调4个百分点
六、稳健性检验与敏感性测试
    (一)稳健性检验
    (二)敏感性测试
七、结论与启示
    第一,进一步降低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
    第二,推行弹性缴费政策。
    第三,深入运用信息系统来提高缴费遵从度。

(2)税收征管、税收压力与企业社保遵从(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政策背景和理论分析
    (一)政策背景
    (二)理论分析
    (三)“现金流效应”
    (四)“成本效应”
三 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
    (二)数据
    (三)变量
    (四)描述性统计
四 计量分析结果
    (一)金税三期与企业逃税
    (二)基准回归:金税三期与企业社保遵从
    (三)平行趋势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五)机制分析
    (六)异质性讨论
        1.税收负担。
        2.税收征管机构。
        3.社会保险费负担。
        4.社保支出压力。
五 进一步分析
    (一)社保征管机构改革对企业策略性逃费的影响
    (二)员工议价能力对企业策略性逃费的影响
六 结论和政策建议

(3)社保征缴体制改革的增收效应和降费空间——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制度背景、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二)文献综述
        1.支持税务部门征收
        2.支持社保经办机构征收
    (三)理论分析
三、实证模型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设定
    (三)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
    (一)基本检验
    (二)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
        2.工具变量模型
        3.其他政策影响
    (三)异质性分析
五、征缴体制改革对医保基金增收规模的影响测算
六、征缴体制改革对医保基金降费空间的影响测算
    (一)测算模型
    (二)参数估计与设定
        1.对在岗职工参保人数和退休职工参保人数的估计
        (1)灰色GM(1,1)模型
        (2)参保人数预测
        2.对退休职工平均医疗费用、平均工资、利率和遵缴率的估计
    (三)测算结果
七、结论和政策启示

(4)财政分权如何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失衡?——基于收支二维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思路与计量模型
    (三)变量选取及统计描述
四、财政分权与基金失衡的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五、分权的作用机制检验
    (一)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二)进一步分析: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
六、结论与讨论

(5)社保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企业社保合规的影响因素
        1.2.2 社保征缴体制改革研究
        1.2.3 社保制度与就业
        1.2.4 社保制度与工资
        1.2.5 社保制度与企业生产率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框架
        1.3.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社会保险制度影响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税收遵从理论
        2.1.2 A-S经典逃税模型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经济归宿理论
        2.1.5 激励理论
    2.2 社会保险制度影响企业行为的理论机制
        2.2.1 社保缴费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2.2.2 社保征缴制度与企业社保逃费
        2.2.3 社保负担与企业成本转嫁
    2.3 理论框架构建
第3章 我国社会保险的制度演进
    3.1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
        3.1.1 现收现付制
        3.1.2 基金积累制
        3.1.3 部分积累制
    3.2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
        3.2.1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整体演变
        3.2.2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成及其演变
    3.3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
        3.3.1 政策缴费率
        3.3.2 缴费基数与统筹层次
        3.3.3 征缴体制
        3.3.4 社会保险收入与制度覆盖率
第4章 社保征缴体制对企业社保合规程度的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4.2.1 云南省和浙江省的社保征缴体制改革
        4.2.2 研究假设
    4.3 数据来源、计量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4.3.1 数据来源
        4.3.2 计量模型设定
        4.3.3 描述性统计
    4.4 实证结果
        4.4.1 基准回归结果
        4.4.2 机制分析
        4.4.3 异质性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5.1 PSM-DID检验
        4.5.2 考虑企业参保信息误差的影响
        4.5.3 考虑企业迁移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社保征缴体制改革、社保负担与企业成本转嫁
    5.1 问题提出与理论模型
        5.1.1 问题提出
        5.1.2 理论模型
    5.2 数据来源、计量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5.2.1 数据来源
        5.2.2 计量模型设定
        5.2.3 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结果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机制分析
        5.3.3 异质性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社保缴费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数据来源、计量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6.2.1 数据来源
        6.2.2 计量模型设定
        6.2.3 描述性统计
    6.3 实证结果
        6.3.1 基准回归结果
        6.3.2 工具变量回归
        6.3.3 基于全国税收调查的实证分析
        6.3.4 机制分析
        6.3.5 异质性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坚持税费同征同管,提升社保征缴效率
        7.2.2 以做实费基为契机实现社保费率下调
        7.2.3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参保积极性
        7.2.4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全国统筹
        7.2.5 精准施策,降低企业社保负担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分析 ——基于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社会保险
        1.3.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
        1.3.3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税务部门代征
        1.3.4 税务部门全责征收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我国社会保险费率水平的研究
        1.4.2 关于过高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研究
        1.4.3 关于导致我国社会保险费率过高的原因的研究
        1.4.4 关于调整我国社保费率的政策建议
        1.4.5 关于社会保障费改税以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的争论
        1.4.6 现有文献评述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结构
    1.6 创新和不足
2. 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现状评价
    2.1 国际比较视角
    2.2 企业承受能力视角
        2.2.1 理论基础
        2.2.2 计量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上限
3.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征收效果比较分析
    3.1 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3.2 征收权移交税务部门对社会保险费征收效果的静态影响
    3.3 征收权移交税务部门对社会保险费征收效果的动态影响
    3.4 征收权移交税务部门对社会保险费征收效果的影响分布
    3.5 征收权移交后续效果检验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相关政策建议
        4.2.1 根据各省份征收权移交情况适当降低企业缴费率
        4.2.2 延长退休时间
        4.2.3 增加个人缴费比例
        4.2.4 优化税制结构,增加个人所得税比重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社会保险费率适度性水平
        1.2.2 影响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动因素研究
        1.2.3 社会保险缴费与工资转嫁
        1.2.4 社会保险缴费率与就业
        1.2.5 文献简要评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社会保障税费及其就业相关理论
    2.1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关理论
    2.2 社会保险缴费适度征缴相关理论
        2.2.1 经济学中适度税收原则
        2.2.2 世代交叠模型
    2.3 社会保险税负的就业效应相关理论
        2.3.1 劳动供求和税收归宿理论
        2.3.2 瑞典学派:工资与物价、税收循环上升模型
        2.3.3 工资与就业议价理论——管理权模型
    2.4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相关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水平测度
    3.1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改革历程
    3.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世代交叠模型
        3.2.1 个体决策
        3.2.2 企业决策
        3.2.3 政府行为
        3.2.4 动态均衡系统
    3.3 模型参数设定
        3.3.1 时间跨度
        3.3.2 资本产出弹性和折旧率
        3.3.3 人口增长
        3.3.4 退休期生存概率
        3.3.5 个人效用贴现率和社会贴现率
    3.4 企业最优养老保险缴费率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分析——基于PVAR实证分析
    4.1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理论框架
    4.2 PVAR模型设定
        4.2.1 PVAR模型介绍
        4.2.2 PVAR模型设定
        4.2.3 变量数据指标设计
    4.3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实证分析
        4.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3.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4.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5 方差分解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分析——基于个体效应模型实证分析
    5.1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影响路径
        5.1.1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的理论框架
        5.1.2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路径分析
    5.2 模型设定和变量及数据说明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及数据说明
        5.2.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全国城镇就业影响实证检验
        5.3.1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全国城镇就业影响实证模型选择
        5.3.2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全国城镇就业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5.4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地区城镇就业影响实证检验
        5.4.1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地区城镇就业影响实证模型选择
        5.4.2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地区城镇就业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影响因素分析
    6.1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理论
    6.2 影响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因素
        6.2.1 养老保险覆盖率
        6.2.2 老龄人口
        6.2.3 遵缴率
        6.2.4 缴费基数
        6.2.5 工资增长速度
        6.2.6 基础养老金调整水平
        6.2.7 退休年龄
    6.3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6.3.1 影响机理分析
        6.3.2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8)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现行基础养老保险缴费模式
        2.1.2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
        2.1.3 均衡
    2.2 基本理论
        2.2.1 养老保险代际交叠理论
        2.2.2 养老保险全要素共担理论
        2.2.3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适度水平理论
        2.2.4 养老保险基金供需平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础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现状及按“产出”缴费动因
    3.1 现行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现状
        3.1.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
        3.1.2 现行养老保险缴费现状
        3.1.3 现行养老保险给付现状
    3.2 现行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存在的问题
        3.2.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非均衡
        3.2.2 养老保险缴费差距较大
        3.2.3 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水平非均衡
    3.3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动因
        3.3.1 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劳动力技术替代
        3.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费需求
        3.3.3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双重压力叠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模型构建及资金供需总均衡分析
    4.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的经济学推导
        4.1.1 研发与中间品部门的研发行为分析
        4.1.2 最终品部门利润最大化分析
        4.1.3 家庭内效用最大化分析
        4.1.4 基础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均衡分析
    4.2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的原理阐述
    4.3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模型构建
        4.3.1 指标选取
        4.3.2 模型建立
    4.4 基础养老保险基金需求测算
        4.4.1 人口结构预测
        4.4.2 基础养老保险总需求测算
    4.5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缴费率测算
        4.5.1 基础养老保险动态均衡缴费率测算
        4.5.2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长期均衡缴费率测算
    4.6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均衡缴费率合理性检验
        4.6.1 缴费适度性检验
        4.6.2 缴费能力契合关系检验
    4.7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资金供需总均衡实证分析
        4.7.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办法设计
        4.7.2 近期和远期全国基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适度性检验
        4.7.3 全国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测算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乡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分析
    5.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城乡间均衡理论推导
        5.1.1 工资总额缴费模式下城乡间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给付均衡分析
        5.1.2 “产出”缴费模式下城乡间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给付均衡分析
        5.1.3 理论推导总结
    5.2 城乡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水平测算与分析
        5.2.1 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水平测算与分析
        5.2.2 农村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水平测算与分析
        5.2.3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城乡间均衡分析
    5.3 城乡基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测算与分析
        5.3.1 城镇基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测算与分析
        5.3.2 农村基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测算与分析
        5.3.3 城乡基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适度性检验
    5.4 城乡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实证分析
        5.4.1 城乡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模型构建
        5.4.2 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测算与分析
        5.4.3 农村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测算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业间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分析
    6.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行业间均衡理论推导
        6.1.1 工资缴费模式下不同行业基础养老保险均衡情况分析
        6.1.2 “产出”缴费模式下不同行业基础养老保险均衡情况分析
        6.1.3 不同缴费模式下不同行业企业利润情况
    6.2 行业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水平测算与分析
        6.2.1 劳动密集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金额测算与分析
        6.2.2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金额测算与分析
        6.2.3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行业间均衡分析
    6.3 不同类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给付金额测算与分析
        6.3.1 劳动密集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给付金额测算
        6.3.2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给付金额测算
        6.3.3 不同类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适度性检验
    6.4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行业间均衡实证分析
        6.4.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行业间均衡系数模型构建
        6.4.2 劳动密集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测算与分析
        6.4.3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测算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区间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分析
    7.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地区间均衡理论推导
        7.1.1 工资缴费模式下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给付均衡理论分析
        7.1.2 “产出”缴费模式下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给付均衡理论分析
        7.1.3 理论推导总结
    7.2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地区间均衡指标体系构建
    7.3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省际均衡实证分析
        7.3.1 各省份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水平测算与分析
        7.3.2 各省份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给付水平测算与分析
        7.3.3 各省份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测算与分析
    7.4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地区均衡实证分析
        7.4.1 各地区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水平测算与分析
        7.4.2 各地区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给付水平测算与分析
        7.4.3 各地区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系数测算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效应分析
    8.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效应实证计量模型构建
    8.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8.2.1 变量说明
        8.2.2 数据来源
    8.3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效应变量检验
        8.3.1 单位根检验
        8.3.2 协整检验
    8.4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效应回归分析
        8.4.1 OLS回归结果
        8.4.2 系统GMM回归
    8.5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8.5.1 基于地区分组的稳健性检验
        8.5.2 基于指标替换的稳健性检验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调整路径及实现机制
    9.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调整路径
        9.1.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段划分依据
        9.1.2 基础养老保“产出”缴费与给付调整阶段设计
    9.2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的实现机制分析
        9.2.1 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
        9.2.2 基础养老保险给付与低保补贴联动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1.1 “产出”缴费模式缴费率与缴费适度水平相契合
        10.1.2 “产出”缴费模式缴费率与缴费能力相适应
        10.1.3 “产出”缴费模式能够促进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结构均衡发展
        10.1.4 “产出”缴费模式有利于实现基础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均衡
        10.1.5 “产出”缴费模式更能适应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大环境
    10.2 政策建议
        10.2.1 实施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综合配套改革
        10.2.2 构建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利益均衡发展机制
        10.2.3 建立基础养老保险给付与低保补贴联动机制
        10.2.4 稳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逻辑结构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2.1.3 养老保险基金平衡
        2.1.4 基金筹资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2.2.3 世代交叠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分析
    3.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内涵
    3.2 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现状
        3.2.1 基金收入情况分析
        3.2.2 基金支出情况分析
        3.2.3 基金结余情况分析
    3.3 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预测
        3.3.1 近期基金收支情况预测分析
        3.3.2 远期基金收支情况预测分析
    3.4 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分析
        3.4.1 养老金保障水平的合理性分析
        3.4.2 缴费负担的合理性分析
        3.4.3 基金收支平衡分析
        3.4.4 基金风险可控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基金收入变动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方面
        4.1.2 在岗参保职工人数方面
    4.2 基金支出变动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4.2.1 养老金人均支出方面
        4.2.2 参保离退休人数方面
    4.3 制度设计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制度转轨方面
        4.3.2 制度激励约束机制方面
        4.3.3 基金管理机制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借鉴
    5.1 德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概况
        5.1.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5.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5.1.3 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5.1.4 实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
    5.2 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概况
        5.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5.2.2 基本养老金基金支出
        5.2.3 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5.2.4 实行半强制性的积累制养老金计划
    5.3 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推进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对策建议
    6.1 拓展基金收入来源
        6.1.1 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6.1.2 增加参保缴费人数
        6.1.3 减少中断缴费人数
        6.1.4 实行适当的缴费率
        6.1.5 增加财政投入
    6.2 严格控制基金支出
        6.2.1 适度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
        6.2.2 完善待遇审批内控机制
        6.2.3 运用信息化手段杜绝基金跑冒滴漏
    6.3 完善基金制度设计
        6.3.1 消化“转轨成本”
        6.3.2 完善制度激励约束机制
        6.3.3 完善基金管理机制
    6.4 加强基金外个人养老金制度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10)制度抚养比与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征缴率的“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基金主体责任软预算约束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假设、计量模型与数据
    (一)研究假设与计量模型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1.数据说明
        2.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实证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四、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回归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一举两得”抑或“得不偿失”?——基于缴费遵从度与基金可持续的视角[J]. 曾益,姚金. 南方经济, 2022
  • [2]税收征管、税收压力与企业社保遵从[J]. 蔡伟贤,李炳财. 世界经济, 2021(12)
  • [3]社保征缴体制改革的增收效应和降费空间——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 朱铭来,申宇鹏,高垚. 社会保障研究, 2021(02)
  • [4]财政分权如何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失衡?——基于收支二维视角的分析[J]. 汪润泉,鲁於,刘玉萍. 保险研究, 2021(02)
  • [5]社保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D]. 刘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1)
  • [6]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分析 ——基于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的视角[D]. 张乐天. 山东大学, 2020(10)
  • [7]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城镇就业影响研究[D]. 田伟. 辽宁大学, 2020(11)
  • [8]基础养老保险“产出”缴费与给付均衡研究[D]. 杜芳雨. 辽宁大学, 2020(01)
  • [9]G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研究[D]. 梁杰.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10]制度抚养比与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征缴率的“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基金主体责任软预算约束的视角[J]. 金刚,刘钰彤,李永涛. 保险研究, 2019(11)

标签:;  ;  ;  ;  ;  

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的回归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