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酰肝素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素,乙酰,综合征,聚糖,冠状动脉,粥样,动脉。
乙酰肝素酶论文文献综述
王闯,于淑莉,李桃,吕蓉蓉,齐洁敏[1](2019)在《乙酰肝素酶和整合素α5β1蛋白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HPA)蛋白和整合素α5β1蛋白在人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其在良、恶性葡萄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人正常胎盘绒毛组织50例(正常胎盘绒毛组)、良性葡萄胎组织40例(良性葡萄胎组)和恶性葡萄胎组织17例(恶性葡萄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HPA蛋白和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葡萄胎组和恶性葡萄胎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强度和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胎盘绒毛组(P<0.05);恶性葡萄胎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强度和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葡萄胎组(P<0.05)。在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HPA蛋白与整合素α5β1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506,P<0.05;r=0.555,P<0.05)。结论:联合检测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良性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鉴别诊断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包海梅,王蒙琴,韩轩茂,蔺雪峰,周丽芹[2](201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乙酰肝素酶、D-二聚体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乙酰肝素酶、D-二聚体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AC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2016~2017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例共86例为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30例;实验组(ACS组)5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6例;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冠脉造影,SYNTAX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水平存在增高趋势,而D-二聚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乙酰肝素酶、D-二聚体与SYNTAX评分无相关性。结论乙酰肝素酶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6期)
包海梅,王蒙琴,蔺雪峰,韩轩茂,宋俊挺[3](2019)在《乙酰肝素酶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已有广泛报道。在血管生成炎性反应及胚胎和组织发育,以及肿瘤转移等许多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角色;乙酰肝素酶参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预后相关。本文就乙酰肝素酶及其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包海梅,王蒙琴,韩轩茂,蔺雪峰,周丽芹[4](201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乙酰肝素酶与白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SE)、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AC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12-2017-1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UA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AMI组,2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PSE的表达水平,采用血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冠脉造影与SYNTAX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与HPSE表达水平在ACS患者中存在增高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ACS发生独立相关。结论:HPSE可能参与ACS发病,白细胞计数可能为ACS的高危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琼,韩轩茂,蔺雪峰,周丽芹[5](2019)在《乙酰肝素酶与TLR-4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相关性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Toll样受体4(TLR-4)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及相关性,为CHD患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为之后临床上进行CH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对HPSE、TLR-4在CHD中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徐斌,石祥恩,李敏,陈伟东,康更洁[6](2019)在《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经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和(或) DSA等影像学方法证实。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筛选出结构清楚的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Ⅳ~Ⅵ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共73个)。根据形态学分型标准,将7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分为易损斑块(42个)和移形斑块(31个)。选择同期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行尸体解剖,并明确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15例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动脉段标本15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及新生血管的表达特点。结果 (1)正常颈动脉组织中无Hpa表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为64. 4%(47/73)。(2)与移形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增高[92. 9%(39/42)比25. 8%(8/31),χ~2=34. 968,P <0. 01]。(3)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呈阳性表达,与移行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表达率更高[95. 2%(40/42)比22. 6%(7/31),χ~2=41. 060,P <0. 01]。(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主要位于斑块的纤维帽及肩部。结论 H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具有共区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舒志明,米桂兰,吴建发,柳洲[7](2019)在《多配体蛋白聚糖-1/乙酰肝素酶轴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乙酰肝素酶(HPA)轴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作为子宫腺肌病组,选择同期因子宫良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在位内膜组,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SDC-1、HP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观察3组血清SDC-1、HPA和VEGF水平变化,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SDC-1、HPA和VEGF水平与病理类型和痛经评分关系,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子宫腺肌病组的SDC-1、HPA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1),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子宫腺肌病血清SDC-1、HPA和VEGF水平随着子宫腺肌病病理严重程度或痛经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SDC-1水平与HPA和VEGF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8、0.816,P<0.05),血清HPA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764,P<0.01)。结论 SDC-1/HPA轴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其活跃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曹洪帅,马俊彪,韩轩茂[8](2019)在《乙酰肝素酶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酰肝素酶(HPSE)是一种内切性β-D-葡萄糖醛酸糖苷酶,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可以切割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侧链的酶,参加细胞外重塑。HPSE涉及多种生理过程如胚胎植入,组织修复和炎症过程;病理致病过程主要包括肿瘤的进展和肾脏疾病。HPSE在多种恶性肿瘤病理发展过程中呈现高表达、高活性状态,有可能成为一个抗肿瘤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卓星[9](2018)在《2型糖尿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第2 d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乙酰肝素酶含量。比较叁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变化,及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FPG和Hb A1c与乙酰肝素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FPG和Hb A1c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和正常组FPG和Hb A1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且对照组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FPG和Hb A1c与乙酰肝素酶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具有明显影响,可使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周少波,靳浩[10](2018)在《乙酰肝素酶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胆囊癌细胞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胆囊癌细胞中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转染乙酰肝素酶过表达质粒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以及Transwell侵袭转移试验检测细胞多配体蛋白聚糖1表达量以及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未转染的GBC-SD细胞比较,转染乙酰肝素酶过表达质粒的GBC-SD细胞的多配体蛋白聚糖1蛋白与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但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胆囊癌细胞中乙酰肝素酶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的表达呈负向关系;乙酰肝素酶高表达能下调多配体蛋白聚糖1的表达,从而增强胆囊癌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乙酰肝素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乙酰肝素酶、D-二聚体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AC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2016~2017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例共86例为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30例;实验组(ACS组)5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6例;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冠脉造影,SYNTAX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水平存在增高趋势,而D-二聚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乙酰肝素酶、D-二聚体与SYNTAX评分无相关性。结论乙酰肝素酶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酰肝素酶论文参考文献
[1].王闯,于淑莉,李桃,吕蓉蓉,齐洁敏.乙酰肝素酶和整合素α5β1蛋白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包海梅,王蒙琴,韩轩茂,蔺雪峰,周丽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乙酰肝素酶、D-二聚体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3].包海梅,王蒙琴,蔺雪峰,韩轩茂,宋俊挺.乙酰肝素酶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4].包海梅,王蒙琴,韩轩茂,蔺雪峰,周丽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乙酰肝素酶与白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5].刘琼,韩轩茂,蔺雪峰,周丽芹.乙酰肝素酶与TLR-4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相关性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6].徐斌,石祥恩,李敏,陈伟东,康更洁.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7].舒志明,米桂兰,吴建发,柳洲.多配体蛋白聚糖-1/乙酰肝素酶轴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9
[8].曹洪帅,马俊彪,韩轩茂.乙酰肝素酶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前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9].周卓星.2型糖尿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
[10].周少波,靳浩.乙酰肝素酶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胆囊癌细胞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