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转对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误差,对称,算法,曲面,非球面,刀具,可调。
回转对称论文文献综述
徐乐,张春雷,代雷,张健[1](2016)在《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方法。首先,通过范成法铣磨出非回转对称非球面的最佳拟合球;然后,利用古典抛光修正小磨头确定抛光难以修正的中频误差;最后,利用高精度气囊抛光设备(IRP)精确对位精修面形,在不引入额外中频误差条件下,通过高精度对位检测技术实现非回转对称非球面高精度加工。将该方法应用于定点曲率半径为970.737 mm、k=-1、口径为106 mm叁次非球面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精度,面形误差收敛到1/30λ(RMS)。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加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6年03期)
常戬,白佳弘[2](2016)在《基于回转对称双边滤波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尺度Retinex算法存在光晕现象、噪声放大现象以及图像泛灰的不足,基于回转对称双边滤波,提出一种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采用回转对称双边滤波估计光照图像,并消除其对视觉效果的影响,得到反映图像本质属性的反射图像,有效去除光晕现象。运用Otsu阈值分割算法确定图像的阈值,并依此判断图像的亮、暗区域,采用双边滤波对这些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去噪处理,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采用分段线性变换增强低对比度区域的对比度,改善图像泛灰的不足。实验结果证明,与单尺度Retinex算法、基于双边滤波的Retinex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光晕现象,明显改善噪声放大现象,获得更为丰富的图像信息,从而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郑永成,黄文,张云飞,岳晓斌,吉方[3](2015)在《回转对称非球面磁流变加工几何模型与轨迹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磁流变抛光的原理与结构,简述了磁流变抛光的法向加工需求。针对一回转对称二次非球面工件和自研的PKC-1000Q2磁流变抛光机床,建立了加工过程的几何模型,分析了加工过程的结构可行性,并对四轴联动加工过程,建立了一种模型明确、计算简单的轨迹点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依赖CAD/CAM软件,易于和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求解算法集成,也可以在其他加工领域参考应用。(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5年12期)
王晓军,陈壮,任衍涛[4](2014)在《刀尖安装误差对非回转对称曲面加工精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精密数控车铣复合机床采用慢刀伺服原理,利用柱坐标系(X、Z、C叁轴联动)可进行非回转对称光学曲面的加工。为保证光学曲面加工精度,研究刀具Y向安装误差对非回转对称曲面形状精度的影响,推导误差公式。为实现刀尖的Y向调节,采用斜楔调整原理,设计并制作线性可调刀架,并用一种新的调试系统与方法保证刀尖安装的高度。结果表明:线性可调刀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调整精度高,加工的曲面能满足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杨满芝,黄玉美,任利娟,张广鹏,杨新刚[5](2014)在《一种单自由度对称驱动导向及转换的微动回转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柔性铰链的传动及导向原理,提出一种单自由度对称驱动、导向及转换的直线转换为回转的微动回转机构;机构具有中心对称性,通过铰链对压电致动器的微动直线运动进行导向,将直线运动转换为回转运动,平衡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横向力及力矩;在建立机构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机构的直线运动输入Δu与回转运动输出Δθ的函数关系;运用有限元法对机构的转换性能进行仿真分析;试验检验该机构的转换性能,试验结果与机构运动学解析误差为8.0%,与有限元分析误差为6.2%;试验表明该机构的运动平稳、线性好,其线性度不小于0.998。运动学分析、有限元仿真及性能试验结果对比验证微动回转机构直线-回转运动转换的准确性及高线性度。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23期)
王建[6](2013)在《非回转对称曲面超精密车削刀具路径规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回转对称曲面光学元件是常被作为现代光学和通信领域的关键部件,相比于传统的回转对称曲面光学元件,非回转对称曲面光学元件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构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的的各种系统中。但由于非回转对称曲面光学元件的加工精度往往要求较高,其加工至今仍然较为困难,而超精密车削加工是非球面光学元件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其加工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超精密车削加工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刀具路径规划技术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成功将等残留高度法刀具路径规划方法应用于超精密车削加工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机床的组成及加工原理进行了说明,通过比较指出了快刀伺服车削与慢刀伺服车削的加工特点,定义了工件坐标系、机床坐标系、刀具坐标系及刀具定义坐标系并对四个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关系进行了推导。其次,介绍了金刚石刀具的特点及分类情况,对圆锥形后刀面刀具及圆柱形后刀面刀具的几何形状进行了重点分析,推导出了圆锥面方程、圆柱面方程及各自的前刀面方程和切削刃方程以及刀具坐标系与刀具定义坐标系原点在各坐标轴上的距离。紧接着对刀具前角、后角、刀尖圆弧半径及切削刃圆弧中心角的分析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常用的刀具路径规划方法,通过比较选择了具体的加工策略及走刀形式,对刀触点的周向及径向离散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一些常用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紧接着,推导出等残留高度法中叁种情况下的径向行距计算方法及刀触点和刀位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并对考虑前角时的刀位点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对刀位点生成算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推导出叁次Bezier曲线拟合法在刀具路径表达式求解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得到刀具路径表达式,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了主轴转速的求解方法,分析曲面的粗加工方法及粗加工仿真方法,推导出曲面的精加工仿真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仿真方法及等残留高度法刀具路径规划方法的正确性。本文刀具路径规划成功兼顾了机床两直线轴的执行能力,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机床的加工能力,与此同时,本文所做工作可为进一步研究超精密车削加工非回转对称曲面方法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12-01)
李进军,彭小强,宋辞,彭扬林[7](2013)在《回转对称光学曲面磨削误差建模及补偿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回转对称曲面的特点,利用轨迹包络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光学曲面磨削的数学模型;分析砂轮半径误差和砂轮定位误差对回转对称光学曲面面形精度的影响;针对回转对称曲面建立了误差模型,将砂轮半径误差和砂轮定位误差进行分离和辨识;利用误差补偿机制补偿磨削过程中砂轮半径误差和砂轮定位误差,提高了回转对称曲面精度;在自主研发的磨床上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误差补偿机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刘健,王绍治,张玲花,王君林[8](2013)在《数控超光滑加工高次回转对称非球面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高次回转对称非球面的全口径超光滑加工,对磨头的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超光滑加工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数控机床的机构,并对其光学表面的创成方式进行了描述。为了精确控制磨头的运动轨迹,提出了非球面驻留点的等误差递推求解算法进而分析了轨迹误差。计算了磨头位于不同位置时去除率的分布情况,并建立了驻留时间数学求解模型。在自研设备上对口径为150mm,非球面度为116μm的样件进行了超光滑加工。表面粗糙度方均根值由1.523±0.045nm降低至0.399±0.0238nm且分布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可以精确控制磨头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表面粗糙度的均匀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08期)
周京博[9](2013)在《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超精车削轨迹生成及形状误差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在成像、照明、精密测量、激光光束整形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类表面的超精密加工已经成为了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采用金刚石车削方法实现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加工,具有形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加工形状可灵活控制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车削加工此类表面时,需要同时考虑机床工作台的直线位移和主轴转动的角度,这决定了非回转对称表面车削与传统回转对称表面车削加工在表面成形原理上的差异。车削加工满足要求的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不仅需要相应的超精密加工设备、良好质量的金刚石刀具,还需要对刀具轨迹生成、形状误差评价、加工仿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刀具轨迹是实现加工的基础。根据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车削加工表面成形原理,分别给出了公式描述表面、阵列类表面和离散点描述表面的刀具轨迹计算方法。为保证所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需对刀尖圆弧半径进行补偿,而刀具补偿量通常既有X坐标轴运动分量,又有Z坐标轴运动分量。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后,就使原本单向、匀速进给的X向工作台迭加了一个高频往复运动分量,不利于微结构表面的车削加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Hermite插值和散乱点插值的两种刀具轨迹生成方法,可将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后的高频的运动分量都分解到Z坐标方向上。其中,基于Hermite插值的刀具轨迹生成算法适用于公式描述的表面,而基于散乱点插值的刀具轨迹生成算法则更适用于阵列类和离散点表示的表面。形状误差评价是分析加工结果的重要部分。分别给出了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加工结果二维轮廓误差及叁维面形误差的评价方法。在进行轮廓误差计算时,采用弧长曲率曲线互相关方法得到测量轮廓与设计轮廓的对应点,根据这些对应点推导了实现轮廓粗匹配时对测量轮廓进行的的旋转、平移参数的快速计算方法,进而采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实现测量轮廓与设计轮廓的精确匹配,得到了轮廓的轮廓误差。在面形误差评价时,采用曲率极值点作为粗匹配的特征点,建立了表面粗匹配和精匹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依次实现了对上述匹配模型的求解,得到了表面面形误差的评价结果,并对算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加工仿真是预测形状误差,保证加工质量的有效手段。采用超精密车削加工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时,加工程序复杂、加工参数各异、加工结果易受环境影响。因此,需要参照真实加工系统建立相应的仿真系统,仿真系统不仅包括切削力、运动控制系统、工作台振动、切削刀具轮廓、加工表面叁维形貌等模型,并且还包括机床运动和简化的动力学模型,上述所有模型的综合决定了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在机床运动模型中,将机床各运动部件均抽象为具有六个自由度的刚体,并通过坐标变换得到金刚石刀具相对于工件的叁维切削轨迹,进而通过采样法建立了加工表面的叁维形貌。此仿真系统不仅可以预测加工结果的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分析主轴转速、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对刀误差等加工参数对表面形状误差的影响,对实际加工具有指导意义。加工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时需选择具有合适刀尖几何参数的金刚石刀具,以避免刀具与所加工的表面发生干涉。本文给出了金刚石刀具刀尖圆弧半径、前角、后角等几何参数的选择方法,并加工了多种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加工的公式描述表面为正弦网格表面,它可作为制作激光核聚变调制靶的模板。加工的阵列类表面为四边形和六边形排布的非球面微透镜阵列,它们在光学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对非球面形状参数进行光学性能优化的基础上,分别设计并加工得到了四边形和六边形排布微透镜阵列模板,对加工结果的形状精度进行了分析,对刀具对心误差对透镜形状误差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对热压印后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焦斑和成像性能进行了测试,表明超精密车削方法是加工微透镜阵列元件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离散点描述的表面,成功实现了用图片表示的头像以及用于激光光束整形的连续衍射表面的加工,对刀具轨迹生成算法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王健,刘英,郭帮辉,孙强,卢振武[10](2012)在《离轴回转对称棱镜式头戴显示器目镜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曲率自由曲面棱镜在加工中存在表面粗糙度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离轴非球面面型研制了棱镜式虚拟显示目镜。目镜的3个光学表面都采用了回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其加工精度比自由曲面高且加工难度大大降低。通过控制棱镜各表面的曲率、倾斜角度来实现短焦距和大视场并通过优化高次非球面系数校正像差。实验结果显示:研制的目镜其光瞳大小为6mm,视场大小为55°;在30lp/mm处,轴上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高于0.2,轴外视场的MTF值高于0.1,目镜的最大畸变量为-5.37%。棱镜的检测和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由曲面棱镜相比,采用非球面面型能够显着降低棱镜表面的粗糙度,避免图像重影现象,成像更为清晰,虚拟成像的目视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2年07期)
回转对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单尺度Retinex算法存在光晕现象、噪声放大现象以及图像泛灰的不足,基于回转对称双边滤波,提出一种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采用回转对称双边滤波估计光照图像,并消除其对视觉效果的影响,得到反映图像本质属性的反射图像,有效去除光晕现象。运用Otsu阈值分割算法确定图像的阈值,并依此判断图像的亮、暗区域,采用双边滤波对这些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去噪处理,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采用分段线性变换增强低对比度区域的对比度,改善图像泛灰的不足。实验结果证明,与单尺度Retinex算法、基于双边滤波的Retinex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光晕现象,明显改善噪声放大现象,获得更为丰富的图像信息,从而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转对称论文参考文献
[1].徐乐,张春雷,代雷,张健.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方法研究[J].中国光学.2016
[2].常戬,白佳弘.基于回转对称双边滤波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6
[3].郑永成,黄文,张云飞,岳晓斌,吉方.回转对称非球面磁流变加工几何模型与轨迹计算[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5
[4].王晓军,陈壮,任衍涛.刀尖安装误差对非回转对称曲面加工精度影响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5].杨满芝,黄玉美,任利娟,张广鹏,杨新刚.一种单自由度对称驱动导向及转换的微动回转机构[J].机械工程学报.2014
[6].王建.非回转对称曲面超精密车削刀具路径规划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7].李进军,彭小强,宋辞,彭扬林.回转对称光学曲面磨削误差建模及补偿工艺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3
[8].刘健,王绍治,张玲花,王君林.数控超光滑加工高次回转对称非球面镜[J].中国激光.2013
[9].周京博.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超精车削轨迹生成及形状误差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王健,刘英,郭帮辉,孙强,卢振武.离轴回转对称棱镜式头戴显示器目镜的研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