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表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表象,建筑,盛时,分米,正方体,观念。
空间表象论文文献综述
赵涛,刘春艳,白丽燕[1](2019)在《形态在空间转换中的解析重构——形式美法则在空间中的心理表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形态的抽象要素在平面和立体中存在一定差异性,但都遵循一样的形式美法则,课题通过具有普遍审美认知的经典现代抽象绘画,进行平面—立体—平面的空间转换训练,展开对抽象形态要素、构成法则、形式美法则的深入练习和认知,也希望能够通过对现代抽象绘画的演变和重新构成,体味现代艺术对当代设计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7期)
李娜[2](2019)在《空间视觉表象干预在定向越野识图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技术训练包括识地图、地物、地貌,辨方位等,相应的训练也围绕定向地图展开。快速识图并充分利用地图上的信息快速行进是定向运动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通过专项认知训练能够改善定向运动员的运动信息提取能力与视觉搜索效率,因此在定向识图训练中如何加深运动员对地图的认知,提高其地图认知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定向训练中的识图训练多种多样,教练多侧重于实地识图与用图,然而有关定向识图训练的研究却十分少,主要有以下几种:传统的跑点训练、廊式训练、窗口式、跟跑式、盲点定向、比例尺感知、地图简化训练等,这些方法极易受到制图员的影响,以及教练员带队经验、训练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识图训练方法在定向识图中占据指导地位,训练方法决定训练效果,如何探索新的识图训练方法,进一步提升校园定向运动员的水平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定向训练与视觉表象训练的研究发现,国外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拓展了表象相关研究,并在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多领域融合探索是国外研究的特点。对视觉表象的测量也不单单仅限于问卷调查,眼动仪、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现代技术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提供了支持,高科技使用促进了视觉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研究。在定向训练的研究上国内研究水平仍处于基础研究状态。在定向体能训练中国内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训练方法与体系,因而相比技能训练、战术与心理智能等训练的方法与体系来说较为成熟,但当前国内技能训练的研究仍缺乏科学研究的指导。国内定向运动战术训练与心理智能训练的研究虽有学者探讨分析,但相关研究较国外定向研究相差很大。因此,国内的定向训练的研究仍需在科学的指导下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回顾视觉表象与表象训练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应用表象训练已被广泛认可,国内学者近年来逐渐认识到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在定向导航中的重要作用,且在定向空间认知、空间工作记忆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相较国外,从心理学与空间智能等角度对定向运动的影响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不够新颖,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定向运动与运动员的空间认知能力是相互作用的,而通过(视觉)表象训练能够对运动员的认知与技能产生优化作用。因此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表象训练,扩展视觉表象训练或干预在定向运动识图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综上,在定向识图训练中进一步结合现代研究方法与干预方式、立足专项特点,融合心理与智能,深入探究提升定向运动员空间认知、空间思维的措施举足轻重。本研究基于以上目的与现状,采用文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体育系大学生进行了8周的空间视觉表象干预,结合定向运动相应的识图训练,对比定向运动员、体育系大学生以及普通系大学生的识图眼动特征、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对比干预前后体育系叁个组的识图搜索、视觉空间认知能力以及定向成绩的变化,从而探讨该方法是否可以改善被试的空间认知能力,提高识图能力,最终表现在定向成绩的提升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在技能方面:8周的干预结束后干预组、训练组、干预+训练组的定向成绩有相应程度的提高。训练+干预组定向成绩相对于其他两组提高最大,干预前后差异十分明显。训练组、干预组的定向成绩在干预前后无十分明显的差异。在认知方面:(1)各组被试的视觉空间认知能力都有所提升。干预+训练组在定位、图画以及积木叁个测验上的正确反应时优势要大于干预组、训练组,且干预+训练组在叁维旋转正确率与反应时的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十分明显。空间视觉表象干预效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升了干预组、干预+训练组的叁维旋转能力。(2)定向运动员眼动搜索识图特征:专业运动员眼动轨迹呈现出正向推理与逆向推理相结合的搜索策略;非专业运动员倾向于正向推理且识图能力较差。定向专业组相比体育系大学生、普通系大学生平均瞳孔大小数值要大,识图搜索效率快,扫视时间长,扫视速度快。干预后训练+干预组的眼动轨迹呈现出正向推理与逆向推理相结合的搜索策略趋向性,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扫视幅度上都表现出了专业组趋向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4)
赵剑峰,陈向鉊[3](2018)在《中国传统文化表象于建筑逻辑空间的信息化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现代逻辑学角度阐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根源,提出传统建筑文化中存在建筑组成与逻辑空间的关联命题。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命题逻辑体系的总结,探讨信息化建筑逻辑系统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一种广义的建筑信息化解读方式。(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敏[4](2018)在《经历多维体验 建立深刻表象 发展空间观念——“体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是"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而计量单位的学习是测量的基础,体积和容积单位是小学阶段所认识的最后一类计量单位。相对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有限可加性更加能够凸显叁维空间的本质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目标。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升与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并认识(本文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刘少杰[5](2018)在《中国网络社会的集体表象与空间区隔》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象与空间是一对具有深刻联系的范畴。迪尔凯姆等古典社会学家在关于社会分工、群体整合和空间关系的研究中,对集体表象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出了深刻论述。列斐伏尔等当代社会学家在后工业社会的城市改造中,把集体表象与空间压缩、空间权利、空间矛盾以及网络空间问题进一步联系起来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网络社会快速崛起和城市社会空前扩张的新形势下,中国网民却在植根传统的网络群体分化中,通过集体表象形成了空间区隔。应当充分借鉴古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关于集体表象和空间变迁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网络社会的集体表象和空间关系做出事实考察与理论概括。(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姜娜[6](2018)在《空间表象与“文化的能指”——解析影视剧中的辽宁城市文化镜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影视剧中的城市空间建构,能够使观众形成关于城市文化的认识。辽宁曾是中国重要的电影拍摄空间,中国第叁代电影人曾在此拍摄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近几年一些商业类型的院线电影延续了这种革命历史题材的传统。以东北城市空间作为背景环境的艺术电影却将视角对准了辽宁省的城市空间。与艺术电影创作相对立的是电视剧的创作,很多为观众熟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均在辽宁省内拍摄完成,这些影视剧的创作主要以农村而非城市作为背景,并影响了当下人们对辽宁城市文化的认知。影视剧中的辽宁城市空间呈现与变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陈航[7](2017)在《多媒体艺术在空间中的表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所形成的视觉影像是包含有具有多种元素的特性。它们的差别着重表现在艺术类型的不同以及样式的差异性。所以它代表了多媒体的第一符号特性,而其也是学科化、科学化发展到一定时间的必然;也是在当代艺术发展中感性与理性的互通。多媒体互动艺术集中体现了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设计本质,它也必定成为未来艺术设计表现的主流形态。(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9期)
沈俊杰[8](2017)在《通过表象的建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对“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事物形状的感知,感知是形成空间观念的直接基础。儿童对几何形体有了感知,如果能保存在头脑中那就形成了表象。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表象(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数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格诺·伯梅,王旭[9](2016)在《作为具身性在场的空间与作为表象媒介的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关于空间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区分,即具身性在场的空间与作为表象媒介的空间。具身性在场意味着亲自处身于一个环境中,而作为表象媒介的空间与作为人的我无关,它是一个抽象的排序模式,据此不同事物的多样性得以表象。正如数学关注作为表象媒介的空间,现象学处理的是作为具身性在场的空间。具身性空间是我自身在此的方式,以及他者对我来说在场的方式,它具体地表现为行动的空间、情绪的空间与知觉的空间。作者认为,这两种空间类型无法为彼此奠基,而是根据不同情况会有重迭或者事实上纠缠在一起。最后,作者提及了两种重迭的形式,即直观空间与虚拟现实空间,来说明两者的重迭与纠缠。(本文来源于《清华西方哲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赵超敏[10](2016)在《叁岛由纪夫小说的空间表象与女性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岛由纪夫(1925-1970)是第二次战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具有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等多重身份。叁岛文学以富于修辞的绚丽文体,显着的空间特征,形成了其独到的创作风格。其影响力在日本国内以及世界文坛均获得了广泛认可。本文立足于叙事学理论,以叁岛由纪夫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为中心,对小说的空间要素与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考察,进而试探讨叁岛由纪夫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以及其与作品主题的关联。在梳理叁岛文学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着眼点、研究意义以及本研究方法的适用性。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第一章《鲜花盛开的森林》中的空间建构和女性的位相进行分析可知,女性们看似掌握着生活的主动权,实际上却遭到了破败现实的强烈排斥,而被她们边缘化的男性身上隐藏着“我”的憧憬。因为无法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无奈把自己封闭在内心的思维世界里。四个故事之间看似缺乏联系,但由于“我”与祖先之间在追忆和憧憬上的共通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我”接近祖先的内心世界营造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另外,“我”通过对祖先遗留的日记、照片等副文本的再解读而进一步深入接近祖先的憧憬的实质,借助祖先的憧憬表达了自己的心理诉求。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家叁岛由纪夫的内心世界。第二章的《潮骚》在叁岛文学中独放异彩,通过对其灯塔、神社、大海的空间意象和女性的功能展开分析可知,作为小说舞台的歌岛其实一个相对性的封闭空间,生活在那里的渔民的心理空间中存在对共同体意识的内部指向和对外部未知世界的外部指向。并且,随着歌岛这一封闭空间的逐渐解体,其外部和内部在同一空间层面上被并置,继而成为具有强烈对照意味的空间意象。内部是女性的世界,她们守护着男性,并把男性的自我意识从无意识的底层唤起;外部是男性的世界,隐含着侵略与死亡。因此,女性虽唤起了男性的“近代意识”,却又让其陷入了相对化的境遇。第叁章《春雪》中“水”、“月”等空间要素,在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塑造层面无不发挥着作用。“水”不仅是贯穿小说整体,连接转生的一条伏线,并且暗示着清显如水一般无形无相,摇摆不定的性格。“月”不但参与了空间的建构,而且把聪子塑造成了一位摆脱了时空束缚的超越性的女性形象。由于“水”与“月”对小说空间的介入,为《春雪》营造出水月镜花般的虚幻意境,同时必然将带来女性最终否定男性的结果,就像悬挂于天际的月牵动地球上水的运动一样。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叁岛由纪夫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姿多彩,动态多变。从前期被压抑的女性,中期被平等对待的女性,到后期超越男性的女性,无不充满张力,活跃于叁岛文学之中。此外,“认识与行动”是贯穿叁岛文学始终的一对相反概念,这一二元论的思考最终被收回到女性的认识的范畴之中,女性超越了男性。因此,可以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反应了叁岛不同创作时期的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5-01)
空间表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向技术训练包括识地图、地物、地貌,辨方位等,相应的训练也围绕定向地图展开。快速识图并充分利用地图上的信息快速行进是定向运动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通过专项认知训练能够改善定向运动员的运动信息提取能力与视觉搜索效率,因此在定向识图训练中如何加深运动员对地图的认知,提高其地图认知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定向训练中的识图训练多种多样,教练多侧重于实地识图与用图,然而有关定向识图训练的研究却十分少,主要有以下几种:传统的跑点训练、廊式训练、窗口式、跟跑式、盲点定向、比例尺感知、地图简化训练等,这些方法极易受到制图员的影响,以及教练员带队经验、训练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识图训练方法在定向识图中占据指导地位,训练方法决定训练效果,如何探索新的识图训练方法,进一步提升校园定向运动员的水平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定向训练与视觉表象训练的研究发现,国外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拓展了表象相关研究,并在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多领域融合探索是国外研究的特点。对视觉表象的测量也不单单仅限于问卷调查,眼动仪、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现代技术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提供了支持,高科技使用促进了视觉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研究。在定向训练的研究上国内研究水平仍处于基础研究状态。在定向体能训练中国内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训练方法与体系,因而相比技能训练、战术与心理智能等训练的方法与体系来说较为成熟,但当前国内技能训练的研究仍缺乏科学研究的指导。国内定向运动战术训练与心理智能训练的研究虽有学者探讨分析,但相关研究较国外定向研究相差很大。因此,国内的定向训练的研究仍需在科学的指导下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回顾视觉表象与表象训练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应用表象训练已被广泛认可,国内学者近年来逐渐认识到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在定向导航中的重要作用,且在定向空间认知、空间工作记忆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相较国外,从心理学与空间智能等角度对定向运动的影响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不够新颖,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定向运动与运动员的空间认知能力是相互作用的,而通过(视觉)表象训练能够对运动员的认知与技能产生优化作用。因此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表象训练,扩展视觉表象训练或干预在定向运动识图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综上,在定向识图训练中进一步结合现代研究方法与干预方式、立足专项特点,融合心理与智能,深入探究提升定向运动员空间认知、空间思维的措施举足轻重。本研究基于以上目的与现状,采用文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体育系大学生进行了8周的空间视觉表象干预,结合定向运动相应的识图训练,对比定向运动员、体育系大学生以及普通系大学生的识图眼动特征、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对比干预前后体育系叁个组的识图搜索、视觉空间认知能力以及定向成绩的变化,从而探讨该方法是否可以改善被试的空间认知能力,提高识图能力,最终表现在定向成绩的提升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在技能方面:8周的干预结束后干预组、训练组、干预+训练组的定向成绩有相应程度的提高。训练+干预组定向成绩相对于其他两组提高最大,干预前后差异十分明显。训练组、干预组的定向成绩在干预前后无十分明显的差异。在认知方面:(1)各组被试的视觉空间认知能力都有所提升。干预+训练组在定位、图画以及积木叁个测验上的正确反应时优势要大于干预组、训练组,且干预+训练组在叁维旋转正确率与反应时的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十分明显。空间视觉表象干预效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升了干预组、干预+训练组的叁维旋转能力。(2)定向运动员眼动搜索识图特征:专业运动员眼动轨迹呈现出正向推理与逆向推理相结合的搜索策略;非专业运动员倾向于正向推理且识图能力较差。定向专业组相比体育系大学生、普通系大学生平均瞳孔大小数值要大,识图搜索效率快,扫视时间长,扫视速度快。干预后训练+干预组的眼动轨迹呈现出正向推理与逆向推理相结合的搜索策略趋向性,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扫视幅度上都表现出了专业组趋向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表象论文参考文献
[1].赵涛,刘春艳,白丽燕.形态在空间转换中的解析重构——形式美法则在空间中的心理表象[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李娜.空间视觉表象干预在定向越野识图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赵剑峰,陈向鉊.中国传统文化表象于建筑逻辑空间的信息化浅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8
[4].张敏.经历多维体验建立深刻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体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
[5].刘少杰.中国网络社会的集体表象与空间区隔[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
[6].姜娜.空间表象与“文化的能指”——解析影视剧中的辽宁城市文化镜像[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陈航.多媒体艺术在空间中的表象[J].艺术品鉴.2017
[8].沈俊杰.通过表象的建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对“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的处理[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
[9].格诺·伯梅,王旭.作为具身性在场的空间与作为表象媒介的空间[J].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6
[10].赵超敏.叁岛由纪夫小说的空间表象与女性塑造[D].河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