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塑性论文_经纬,马芹永,徐辉东,董海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弹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损伤,模型,粘弹性,强度,聚酰胺,薄壁。

粘弹塑性论文文献综述

经纬,马芹永,徐辉东,董海龙[1](2019)在《基于蠕变终止轨迹的巷道围岩粘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稳定巷道围岩中的峰值应力为一定围压下围岩的长期强度的观点,将巷道围岩分为弹、塑性区;考虑围岩流变、塑性扩容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对圆形巷道围岩的弹塑性进行了分析,推导出相应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半径的解析解;考虑岩体特征值(E,μ)与时间和应力有关,基于西原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法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修正,得到围岩粘弹性位移解;在相关文献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实例计算并与ABAQUS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围岩流变特性对巷道变形及塑性区的扩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一定围压下围岩的长期强度为巷道围岩应力峰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围岩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符合工程实际;粘弹性位移与数值模拟解吻合较好。本研究对巷道长期稳定性理论及地下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曾祥勇,郝泳[2](2018)在《一种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的损伤函数引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不能模拟粘土不排水蠕变叁轴试验中的土样开裂后变形的问题,通过试算研究,提出了一个损伤函数.通过将该函数与Kaliakin和Dafalias所提出的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中过载函数相乘的方式,将该损伤函数引入到了模型之中,由此形成了一个各向同性的粘弹塑性损伤边界面新模型.根据该模型和对应的损伤参数,对加拿大温哥华市附近的Haney粘土试验进行了模拟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粘土土样的高偏应力加载等级,采用合适参数值的损伤函数对于模拟叁轴不排水蠕变试验中的蠕变开裂及破坏变形令人满意,表明该损伤函数的引入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理论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段茜[3](2018)在《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胺(Polyamide,简称PA)作为一种半晶态热塑性聚合物,由于其良好的阻尼特性、高耗散性能、易于加工和质量轻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工程塑料之一,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中;而PA66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作为结构零部件应用于汽车领域和电子电器领域,其相关力学性能也已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PA66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建立了材料的率相关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系统研究了PA66在单轴和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单轴拉伸和压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大,材料的屈服应力逐渐增大,弹性模量也发生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粘性。借助DIC测试系统对材料受拉直至断裂的全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屈服后试样中部出现颈缩,并逐步向两侧扩展,最终在试样根部发生断裂,其断裂行为与应力叁轴度有关。利用压剪试样(SCS)和改进的拉剪试样(STS),对试样的正、剪应力分量进行分析,随着开槽角度的变化,应力分量随之改变;且屈服强度随着应变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借助有限元软件结合实验结果确定了SCS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的表达式,并与单轴压缩实验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CS的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应力关系可以描述材料的力学性能。(2)借助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PA66进行多种频率下的温度扫描测试。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储能模量逐渐降低,表现出显着的温度敏感性;而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大,储能模量温度谱向高温方向移动,表现出明显的频率敏感性,因此本文引入一个储能模量模型来描述其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并结合DMA测试结果确定PA66相关的模型参数。同时利用加载频率与应变率之间的近似关系,进一步获得应变率和温度相关的弹性模量表达式,并利用不同应变率下高温实验的弹性模量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最后,基于改进的Maxwell粘弹性模型,推导得到了PA66应变率相关的粘弹性本构。(3)通过几种已有的屈服准则与不同应力状态下实验屈服轨迹的对比,确定了能够描述PA66拉压强度不对称和静水压相关的屈服准则;利用静动态压缩和拉伸屈服强度,预测了不同应变率下的材料屈服面,并利用压剪和拉剪的实验屈服强度对准静态屈服面进行验证。随后,引入二次函数描述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后继屈服行为,结合混合强化模型得到材料的后继屈服函数,并通过实验流动应力对后继屈服函数进行对比验证。此外,基于Eyring理论得到应变率相关的压缩和拉伸流动应力,从而获得材料率相关后继屈服函数的具体形式。最后,在经典塑性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屈服、硬化规律及其率相关性推导得到材料的塑性本构;结合前文的粘弹性本构,最终得到一个率相关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并通过单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的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吴沛飞[4](2018)在《热冲击下粘弹塑性材料中的微孔增长与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弹塑性材料中的微孔增长和空化问题研究,可为高温热冲击服役环境下金属材料和结构的损伤演化和寿命评估提供基础理论分析,并且可以从固体力学角度来分析材料微观孔洞萌生和演化规律,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金属材料在高温热冲击下粘性效应更为显着,并且微孔的增长需要考虑时间演化过程。本文以高温镍基合金和铝合金为工程背景,基于热粘弹塑性理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金属材料在热冲击下的微孔增长和空化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一系列高温镍基合金靶材实施了激光穿孔实验,证实了强热冲击下高温镍基合金材料中微孔萌生的可能性。实验观察到原始完好的高温合金材料在强激光热冲击作用下,会在热影响区产生出孤立的微米尺寸的球形孔洞和和密集的孔洞群,它为微孔增长和空化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2.应用Laplace积分变换和数值逆变换方法,得到了粘塑性材料中微孔动态增长问题的半解析-半数值解,分析了惯性效应和热粘性效应对微孔增长的影响。3.考虑了初始的未屈服变形阶段以及屈服后变形的动界面效应。分别针对弹-粘塑性和粘-弹塑性两类固体材料中的微孔增长问题,基于Perzyna粘弹塑性本构理论,建立了分时段、分区域的数学模型,并且采用时空变量的直接积分方法,将问题在数学上归结为关于动界面位置函数满足的一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最后给出了微孔准静态增长问题的半解析-半数值解,并且揭示了对微孔演化的动界面带来的非线性效应影响。4.数值算例中选取高温镍基合金材料参数,讨论了变温、升温率、弹性粘性、塑性粘性、屈服应力等参数对应力和位移时空分布、动界面演化、微孔随时间动态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变温和升温率的热冲击条件下,粘性会增强初始阶段和孔壁附近的应力集中,微孔增长响应的粘性效应会更加明显,同时起到了迟滞和阻尼作用。同时微孔增长的尺寸与热冲击变温载荷呈现出非线性依赖关系。5.研究了热冲击下粘弹-理想塑性材料中的热空化问题,给出了微孔萌生时的临界温度。在材料的未屈服区域考虑粘弹性小变形,并且引入对数应变在已屈服区域考虑理想塑性大变形,建立了具有动界面的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半解析-半数值解,最后在微孔原始半径趋于零的极限状态下,以铝合金为例计算出了热空化的临界温度为其熔点温度的93%。(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6)

汪灿[5](2018)在《工程岩体材料粘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应力偏量作用下的蠕变参数损伤演化规律基础上建立了岩石蠕变损伤模型,对FLAC3D(vision 3.0)中Cvisc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分析砂岩试样蠕变特征,进一步完善了材料的流变模型。(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14期)

洪诗迪[6](2018)在《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方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交通基础建设迅速发展,特别是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约95%的路面为沥青路面。随着经济发展,公路路面的车流量、重载交通量大幅增加,新建公路路面受严寒、盐碱、高温、冻融循环等区域复杂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永久变形所导致的车辙等问题给路面行车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对于描述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最重要本构关系仍旧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尽管许多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模型,但大多数模型仍停留在弹性、粘弹性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分析的方法较少。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新的粘弹塑性本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应用。首先依据蠕变和松弛等基本力学概念,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流变学的粘弹塑性模型。阐述了描述沥青混合料本构关系的线性迭加原理和时温等效原理及ABAQUS中UMAT的基本概念。其次从广义Maxwell模型的一维理论,将其推广到叁维,运用增量型应力应变关系式,结合Perzynas模型,发展了一种新的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关系。采用分离参数的方法,从试验数据中将粘弹性和粘塑性数据进行分离,随后分别拟合相关的参数,根据时温等效原理,结合沥青混合料的蠕变试验曲线,拟合时温转化因子。将所构建的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模型通过二次开发输入到ABAQUS中去,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建立了沥青路面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了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的模拟分析,探讨不同时效、不同车速、不同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的变化规律。并获得和论证了沥青路面在受到低速重荷载作用条件下最容易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5-05)

王鸿丽[7](2018)在《改性双基推进剂含损伤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火箭发动机应用广泛,由于其在全寿命周期受到冲击、加速度和极端温度变化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固体火箭推进剂装药结构完整性问题十分突出。固体推进剂药柱在不同形式的外部载荷下,其内部应力状态分布复杂,在不同区域会存在不同的应力类型,这就对材料本构模型具有应力类型相关性提出了要求。本文对改性双基推进剂力学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改性双基推进剂进行了一系列恒应变率拉伸和压缩试验,分析了材料力学响应的率相关性;对改性双基推进剂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拉伸和压缩蠕变试验,讨论了材料的时间-温度等效模型和时间-应力等效模型,分析了材料力学响应的时间-温度相关性和时间-应力相关性。对改性双基推进剂恒应变率下的拉压不对称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根据改性双基推进剂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拉伸和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应力对材料拉压不对称性的影响。(2)根据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力学响应的特点,建立了材料的含损伤粘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Schapery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材料的可恢复应变,采用Perzyna粘塑性模型描述材料的不可恢复应变,通过有效应力的概念将损伤模型引入到粘弹塑性模型中。通过对拉压不对称成因的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拉压力学状态判别准则,建立了改性双基推进剂拉压不对称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和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对材料空心圆盘结构进行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反映出根据材料所处的力学状态而选择合适的本构模型是十分重要的。(3)根据改性双基推进剂一维含损伤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特点,通过后向欧拉法结合牛顿迭代法求得了模型在恒应力加卸载和恒加载率加卸载下应变响应的数值解。为了求取模型参数,通过控制蠕变-回复响应的应力水平和加载时间将材料的粘弹性、粘塑性和损伤响应区分出来。使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粘弹性模型参数,使用改进的单纯形优化算法,结合一维本构模型的数值解法实现对粘塑性参数和损伤参数的优化估计。使用蠕变-回复试验和恒加载率-回复试验验证了模型参数的有效性。(4)将改性双基推进剂的拉压不对称含损伤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写为增量形式,编制为ABAQUS提供的用户自定义材料(UMAT)子程序,将蠕变-回复载荷下的仿真结果与蠕变试验及本构模型一维数值解进行比较,验证了UMAT子程序的准确性。(5)建立了自由装填改性双基推进剂星孔药柱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改性双基推进剂拉压不对称含损伤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分析了点火压力载荷和加速度过载下药柱的结构完整性问题。本文以改性双基推进剂的拉伸和压缩力学响应为基础,建立了材料的拉压不对称含损伤粘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进行了星孔装药结构完整性应用研究,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史玉童[8](2017)在《ZL205A合金铸造过程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及筒形件变形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在凝固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尤其是高温阶段本构模型,对于提高铸造应力场模拟精度和实用化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是,目前对于高温阶段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研究不充分,加上我国非常缺乏对于铸造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参数的测试,相关数据库仍处于空白阶段,给凝固过程应力/应变模型的研究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通过对ZL205A合金进行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得到ZL205A在低温和高温时的力学性能参数。使用ProCAST模拟软件,选用Perzyna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作为计算ZL205A合金凝固过程应力场的本构模型。分别使用线弹性、弹塑性和粘弹塑性模型对应力框试样进行应力场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力场模拟中,粘弹塑性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最接近;分别使用线弹性、弹塑性和粘弹塑性模型对改进后的热裂试样进行模拟计算,并进行热裂试样的浇注实验,将模拟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粘弹塑性模型模拟结果优于线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使用粘弹塑性模型对大型薄壁筒形件进行应力场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筒形件的应力主要集中在法兰与薄壁的交界处,薄壁处外侧的应力大于内侧应力,导致筒形件出现产生上下端向内收,中间向外凸出,法兰向外张开的变形。通过模拟计算不同筋高的筒形件的应力值和变形量,得到增大筋高可以达到降低应力、减少变形的结论。当筋高从19mm提高到为48mm时,筒形件中法兰与薄壁交界处的应力降低了一半,变形量减小了四分之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郝泳[9](2017)在《一种考虑损伤的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土的蠕变(流变)力学特性分析对于保障相关工程的长久安全非常重要。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粘土的蠕变特性分析课题上做了很多工作。Kaliakin和Dafalias(1990)提出了一个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该模型在应力加载水平较低及土样没有开裂时,对粘土蠕变叁轴试验的模拟有明显效果。但是当应力水平较高,土样因蠕变导致开裂时,该模型就很难准确计算模拟出此刻的变形值。这一模拟的困难表明,在模型中考虑损伤的影响是必要的。因此,Mosleh A.Al-Sharmarni和Stein Sture在各向异性粘土边界面模型理论中发展了一个损伤公式。计算研究表明,与不用该损伤公式相比,采用该损伤公式对模拟蠕变变形能起到一定的改进,但是这一改进仅局限于中等应力水平情况下,故该带损伤公式的模型仍有一定缺陷,即该模型尚不能对各种应力水平下的不排水蠕变反应做出全面正确的模拟,尤其在应力水平较高,蠕变开裂变形显着的时候。为了进一步的解决这些问题,在上述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和相关成果如下:(1)本文通过借鉴Al-Shamrani和Sture的文章思路,首先提出了一种初始损伤函数,该函数形式比Al-Shamrani和Sture文章的损伤公式形式复杂,并将该损伤函数引入了Kaliakin和Dafalias(1990)所提出的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中,形成了一种考虑损伤的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对大阪软粘土及温哥华Haney软粘土不排水蠕变试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初始损伤函数对改善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模拟土样蠕变开裂大变形具有明显的作用。对比Al-Shamrani和Sture文章及本文的计算模拟结果图可以看出,Al-Shamrani和Sture文中的时间与轴应变关系曲线采用的是对数坐标,而本文直接采用的是自然数坐标,显然本文计算所得出的精度更高。(2)由于初始损伤函数公式相对复杂,在不同的荷载等级下需要输入不同的参数值,由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一方面需要简化公式形式,另一方面需要统一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损伤参数值。由此,根据初始损伤函数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我们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何引入损伤函数能有效改善模型对软土试样蠕变开裂变形的模拟。同时,从初始损伤函数出发,总结出了简化的双参数指数损伤函数形式,并结合大阪软粘土及温哥华Haney软粘土的不排水蠕变试验验证了其在本构模拟中应用的合理性。(3)双参数指数损伤函数仅解决了简化损伤函数公式的问题,尚未解决不同荷载水平下损伤参数值输入值不变的问题。因此,针对该函数中不同荷载下的两个参数自然对数值分别进行了数据拟合,进一步提出了满足不同荷载下参数输入值统一的简化四参数及五参数损伤函数。通过对大阪软粘土及温哥华Haney软粘土的不排水蠕变试验验证,表明了简化四参数及五参数损伤函数的有效合理性。对于实践中的软粘土相关工程而言,这一适应从低应力到高应力的软土受荷全过程连续分析的损伤函数改进,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意义。(4)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损伤的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损伤函数的方式对软土的蠕变损伤效应进行模拟。对于进一步的与时间相关联的土力学分析,例如各向异性,地震或动力作用,以及非连续性加载蠕变模拟分析等等领域,本文损伤函数的应用思路及分析和推导的方式对于促进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5)除软粘土材料之外,本文所提出的初始简化损伤函数及后续的简化损伤函数推导思路对于其它工程材料的损伤或蠕变开裂大变形数值模拟也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曹雪叶[10](2017)在《人工冻土粘弹塑性蠕变本构理论及冻结壁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下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加深,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的不断扩大,人工冻结法在地下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冻结壁作为井筒开挖过程中的临时支护,经常会由于冻土的流变性而产生较大的变形,最终导致冻结管断裂、井壁破损,给井筒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冻土的流变特性及冻结壁的力学特性对冻结工程及井筒开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工冻土的蠕变特点及冻结壁的力学特性。采用元件模型的流变理论建立了人工冻土的粘弹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考虑冻土的蠕变性、冻结壁的卸载作用及冻结壁的非均匀性研究了冻结壁的力学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冻结壁的变形特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考虑围压对冻土强度的影响,建立了人工冻土的统一强度准则;以西原模型为基础,采用非牛顿粘壶代替牛顿粘壶,非线性牛顿体代替线性牛顿体,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代替圣维南体,根据元件模型的流变理论建立了冻土的粘弹塑性蠕变本构方程。该本构方程考虑了冻土蠕变的非线性,可描述冻土蠕变的全过程,且所得结果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冻土材料。(2)考虑冻土的蠕变性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冻结壁的粘弹塑性应力场和位移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开挖过程中冻结壁进行数值模拟,比较考虑蠕变与不考虑蠕变时冻结壁的变形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冻土的蠕变性使冻结壁的变形随时间增大,冻结壁的蠕变变形不可忽略;冻结壁的粘弹性极限荷载随强度理论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冻结壁井帮的径向位移沿开挖段高呈抛物线分布,中部偏上位移最大;较不考虑蠕变时,冻结壁井帮的径向位移相对较大。(3)考虑冻结壁的卸载作用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采用卸载状态下冻结壁-周围土体共同作用的冻结壁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冻结壁弹塑性应力场和位移场、弹塑性极限荷载及外载的统一解,分析了强度理论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冻结壁的卸载作用,使冻结壁的外载较传统方法相对较小,冻结壁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也相对较小;弹性极限外载和塑性极限外载均随强度理论参数的增大而增大。(4)考虑冻土材料的FGM(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特性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推导得到冻结壁的弹塑性应力场及弹塑性极限荷载的解析解,讨论了强度理论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冻土的FGM特性,使冻结壁的应力分布更均匀;弹性极限荷载较均质冻结壁相对较大,塑性极限荷载相对较小;弹性极限外载和塑性极限外载均随强度理论参数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2-27)

粘弹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不能模拟粘土不排水蠕变叁轴试验中的土样开裂后变形的问题,通过试算研究,提出了一个损伤函数.通过将该函数与Kaliakin和Dafalias所提出的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中过载函数相乘的方式,将该损伤函数引入到了模型之中,由此形成了一个各向同性的粘弹塑性损伤边界面新模型.根据该模型和对应的损伤参数,对加拿大温哥华市附近的Haney粘土试验进行了模拟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粘土土样的高偏应力加载等级,采用合适参数值的损伤函数对于模拟叁轴不排水蠕变试验中的蠕变开裂及破坏变形令人满意,表明该损伤函数的引入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弹塑性论文参考文献

[1].经纬,马芹永,徐辉东,董海龙.基于蠕变终止轨迹的巷道围岩粘弹塑性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2].曾祥勇,郝泳.一种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的损伤函数引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段茜.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4].吴沛飞.热冲击下粘弹塑性材料中的微孔增长与空化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5].汪灿.工程岩体材料粘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J].山西建筑.2018

[6].洪诗迪.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方程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8

[7].王鸿丽.改性双基推进剂含损伤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8].史玉童.ZL205A合金铸造过程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及筒形件变形规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郝泳.一种考虑损伤的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D].重庆大学.2017

[10].曹雪叶.人工冻土粘弹塑性蠕变本构理论及冻结壁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撞击面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情况肿瘤血管的叁维建模过程土石混合体流变模型埋藏深度550m时,巷道周围煤体瓦斯压...中Cvisc流变模型示意图

标签:;  ;  ;  ;  ;  ;  ;  

粘弹塑性论文_经纬,马芹永,徐辉东,董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