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驿道聚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落,驿道,丝绸之路,禄丰县,云南,永昌,丝路。
驿道聚落论文文献综述
高英杰,杨定海,邱爱晨,刘维维,尹菡怿[1](2018)在《在驿道文化影响下的琼海留客村的聚落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留客村的选址与聚落空间形态两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的影响,并运用量化方法计算了留客村聚落边界的形状指数和聚落公共空间的分维数,然后从聚落边界、街巷空间、公共建筑、重要节点四个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形态特征的影响,从而得出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空间形态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聚落边界的形态、街巷尺度、重要节点的位置及排列方式、异姓家族的组团聚居.(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奚雪松[2](2017)在《追忆西南丝路上的驿道古聚落》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比西北地区的北方丝绸之路早了约两个世纪它本是巴蜀商人与身毒大夏商人秘密通商的"走私通道"后来逐渐成为各代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统治的官道它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相联系的一条最早的陆上贸易交通线和文化廊道随着这条丝绸之路的兴起在沿线形成了许多聚落如今这些处在深山中的驿道古聚落遗存成为西南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本文来源于《中华民居》期刊2017年05期)
奚雪松[3](2005)在《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传统与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相联系的一条最早的陆上“贸易交通线”;并且,它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开边与统治所凭藉的“战略要道”;甚至用于战争讨伐或推进社会变革,使中原与“蛮夷”地区的联系日趋密切。因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南丝绸之路,是一条与西南地区发展紧密相关,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友好往来的,文化交流,民族迁徙、宗教传播、使节过往、民俗濡染的“人文廊道”。 西南丝绸之路的驿道聚落,即位于西南叁省的(按现行政区划川、滇、黔叁省),在历朝历代中曾做过官方驿站的所有乡土聚落的总称。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研究,不但涉及聚落的形成演变、结构布局、空间形态、建筑类型研究等微观层面,还对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旅游转型、聚落间区域联动发展等宏观的层面进行了探讨。是一项承上启下的,中观层面上的,对云南地域中广泛存在着的,并对云南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驿道聚落所进行的乡土建筑研究。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以秦汉五尺道沿线驿道聚落作为研究的主线。在物质形态方面,以明、清、近现代遗留为主的遗留作为主体。在非物质形态方面,则贯穿古今,在全面的视角上对其宗教背景、民族背景、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综合的阐述。旨在从人本主义的思想出发,从传统与现状二个维度,从驿道聚落的形成演变、价值特征、空间意象叁个视域,从认识价值、审美价值、使用价值、情感价值四个角度对古驿道聚落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概括出驿道聚落的综合价值特征。 最后,从驿道聚落的综合价值特征出发,建立一套驿道聚落综合价值的量化评价体系。以一种客观的、可度量的标准为基础,判定各驿道聚落的历史与当前状况,为后续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做准备。并且,评估体系的建立也为驿道聚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决策的基础,避免因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带来对驿道聚落中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破坏”。(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5-07-01)
王志群[4](2005)在《云南驿——西南丝路古驿道聚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聚落空间构成的角度,追本溯源,论述了西南丝路古驿站———云南驿的聚落空间特色 以及典型建筑型制。(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05年01期)
王志群[5](2004)在《西南丝绸之路灵关道(云南驿村——大田村)驿道聚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作为全世界诸多聚落类型之一,必然具有其独特性,但目前国内外聚落的研究领域并未过多地涉足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位于中国地广人稀的西南地区,同时再加上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光芒的掩盖,致使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鲜为人知。 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驿站的设立促成了驿道聚落的形成。经历各朝代的发展后,驿道聚落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聚落特色逐渐鲜明起来。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盲目的开发建设致使驿道聚落面临着严峻的特色危机。为了拯救驿道上为数不多的聚落和建筑文化遗产,有必要对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进行研究,揭示驿道文化、异域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叁者对驿道聚落形态形成的影响,保护西南丝绸之路上那些逐渐衰退的驿道聚落和建筑。 本文将对灵关道(云南驿——大田村)段的四个驿道聚落特色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时是将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分析方法和建筑造型理论中的点、线、面概念相结合,对聚落面状、线状、点状空间进行意象分析,并总结了驿道聚落起源形式、形态类型、演变因素等问题。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在驿道聚落不容乐观的现状下,引出驿道聚落研究的意义;然后,阐述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框架。 第二章“驿道聚落起源与发展”:首先介绍了驿道聚落的背景与沿革,追溯了西南丝绸之路和驿道的历史,并对有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分析了驿道聚落的起源形式,并对驿道聚落进行了分类;最后分析了驿道聚落的演变因素以及驿道聚落的特质。 第叁章“驿道聚落案例分析”:首先对灵关道(云南驿村——大田村)各蜂道聚落进行总体概述,在此基础上四个释道聚落的空间及其典型建筑进行论述。 第四章“结语”:就整篇论文进行了回顾,究的问题,并对骚道聚落的更新提出希望。 以云南蜂村为主对提出一些有待继续研(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4-07-01)
彭超[6](2004)在《永昌古驿道聚落现状、发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驿道聚落作为云南聚落中的特殊类型之一,是历史、文化创造的结晶,同时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西南丝绸之路”的产生促成了永昌古驿道聚落的成型。经历了各朝代的发展,驿道给聚落带来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使得驿道聚落逐步繁荣发展。 随着“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聚落的自然环境、空间形态、民居形式、社会人文基础、经济、政府职能都产生了与古驿道相关的特性。民居以合院式为主,聚落形态呈集中型发展,交通网络呈带状或网状发展,村落集市贸易逐渐兴盛,商品经济繁荣,特别在文化的传承方面,驿道聚落文化是各种外来文化沿驿道传播而来,在聚落融合并沉积下来的一种文化,因此显示出其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文中对五个不同类型的个案从聚落空间、建筑空间以至各自的文化特色的详细研究,进一步证实和深化了了对古驿道聚落构成特征的认识,对不同的聚落提出可行性的前景规划,从而寻求现代聚落发展如何利用已有的优势传统文化来提高本地的乡村城镇的文化价值,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下来那些历史文化遗迹,以便将来通过博物馆等其他方式展示南丝路的文明史,强化西部的文明磁力,为“西南丝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驿道聚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比西北地区的北方丝绸之路早了约两个世纪它本是巴蜀商人与身毒大夏商人秘密通商的"走私通道"后来逐渐成为各代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统治的官道它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相联系的一条最早的陆上贸易交通线和文化廊道随着这条丝绸之路的兴起在沿线形成了许多聚落如今这些处在深山中的驿道古聚落遗存成为西南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驿道聚落论文参考文献
[1].高英杰,杨定海,邱爱晨,刘维维,尹菡怿.在驿道文化影响下的琼海留客村的聚落形态[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奚雪松.追忆西南丝路上的驿道古聚落[J].中华民居.2017
[3].奚雪松.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传统与现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4].王志群.云南驿——西南丝路古驿道聚落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5
[5].王志群.西南丝绸之路灵关道(云南驿村——大田村)驿道聚落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4
[6].彭超.永昌古驿道聚落现状、发展对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