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酸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氯酸钾,光谱,糖蜜,代用品,抗性,抑制剂,阳极。
氯酸钾论文文献综述
樊立萍,鲍万飞[1](2019)在《重铬酸钾和氯酸钾改性阳极对MFC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电流密度低等问题,提出重铬酸钾(K_2Cr_2O_7)和氯酸钾(KClO_3)改性阳极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方法。以湖底污泥为阳极底物,糖蜜废水为阳极液,高锰酸钾(KMnO_4)和氯化钠(NaCl)的混合液为阴极液,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系统;以K_2Cr_2O_7或KClO_3为电解液,通过电解处理对阳极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6%的K_2Cr_2O_7溶液对阳极进行改性时,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产电性能和净水效果达到比较好的状态,其稳态输出电压约为8.5 mV,稳态电流密度为7.9 mA·m~(-2),对糖蜜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约为35.2%。K_2Cr_2O_7或KClO_3改性碳布作为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和水处理效果均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郝磊,于宏伟[2](2019)在《氯酸钾热变性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IR)技术开展了氯酸钾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氯酸钾主要存在着γ-1-氯酸钾、γ-2-氯酸钾和γ-3-氯酸钾等3种红外吸收模式。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红外技术(TD-IR)开展了氯酸钾的热稳定性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氯酸钾的主要官能团(γ-1-氯酸钾、γ-2-氯酸钾和γ-3-氯酸钾)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和强度均有明显变化。本项研究显示出IR和TD-IR技术在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氯酸钾)结构及热稳定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张瑛,李浩,张雨萱,滕斌,杨剑波[3](2019)在《水稻氯酸钾抗性与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酸钾抗性是水稻籼粳分类重要指标之一,深入研究氯酸钾抗性机制对揭示籼粳分化的遗传生理基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利用4份籼稻材料和4份粳稻材料,研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与水稻氯酸钾抗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NR酶活与水稻氯酸钾反应指数呈显着正相关(r=0.716~*,显着性水平0.046),NIR酶活与水稻的氯酸钾反应指数相关性不显着(r=-0.628,显着性水平0.096),而NIR/NR比值与水稻的氯酸钾反应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r=-0.879~(**),显着性水平0.004);当NR活性受抑制时,则NIR酶活与水稻氯酸钾反应指数呈显着负相关(r=-0.709~*,显着性水平0.049)。由此推断,NIR/NR的相对大小影响了水稻氯酸钾抗性的强弱,这对深入揭示水稻氯酸钾抗性机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4期)
潘介春,杨亚涵,白雪,黄思婕,王金英[4](2019)在《氯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桂冠早”龙眼花期调控和开花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桂冠早"龙眼为试材,随机选择12株长势相近植株施用氯酸钾,设置叶面喷施、土施、叶面喷施+土施和对照(清水)等4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开花结果状况,并测定叶片叶绿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果实品质,明确氯酸钾对龙眼成花和花期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氯酸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龙眼成花,降低落果率并提高产量,但果实品质会受到一定影响。12月初施用氯酸钾对龙眼正季开花有一定的推迟作用,但推迟效果并不显着。其中,催花效果最好的是叶面喷施+土施处理,土施次之,叶面喷施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2期)
李亚峰,于佳辉,张文文,叶友林[5](2018)在《氯酸钾对部分亚硝化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KClO_3对亚硝化反应和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实现亚硝酸盐累积的适宜抑制浓度。采用人工配水,控制反应温度为30℃、p H值为7~8、曝气强度为200 m L/min,匀速慢速搅拌,进水NH_4~+-N为50 mg/L,通过动态试验考察了KClO_3浓度对NH_4~+-N去除和NO-2-N累积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NOB菌群的最佳抑制浓度。结果表明,NH_4~+-N去除率随KClO_3浓度的升高显着降低,但8 h后6组试验的NH_4~+-N去除率均在80%以上,无明显差异;当KClO_3浓度为2 mmol/L时,NO-2-N累积浓度高达15.73 mg/L。KClO_3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可实现NO-2-N的快速累积,但浓度过高会导致AOB细菌受到毒害,影响系统整体脱氮效果。(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陈亚滨[6](2018)在《氯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氯酸钾制备氧气微型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较好地达到了实验目的。一、实验原理2KClO_3=MnO_2△2KCl+3O_2↑二、实验用品具支试管一支、小试管一支、250 mL集气瓶两个、大水槽一个、弯曲导管叁支、橡胶管若干、单孔木塞两个、双孔木塞两个、医用脱脂棉、氯酸钾(粉末)、二氧化锰(粉末)、酒精灯、NaOH溶液。(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10期)
唐娜,毕坤鹏,朱明辉[7](2018)在《氯酸钾特性与应急处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氯酸钾应用广泛、消耗量大、事故率高,由于影响大、后果严重、应急处置困难而备受关注。本文就其理化特性、事故中存在的特征和应急处置中有关问题开展讨论,以启发思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03期)
朱正德[8](2017)在《用氯酸钾制氧中催化剂代用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探究几种催化剂的代用品,得出最经济易得的代用品,通过定量测定发现制氧率也高,反应速率也快,是比较理想的制氧催化剂。(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07期)
张小兰,吕英英,高兆芬,严文强[9](2016)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实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中学化学实验中,通常由氯酸钾制备的氧气会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且伴有大量的白烟。为了得到无色无味的氧气,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添加剂种类、添加剂用量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3:1、碱石灰作添加剂、碱石灰用量为氯酸钾质量的5%时,可以制取到无色无味的氧气。(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6年05期)
欧俊峰[10](2016)在《高氯酸钾生产工艺及综合利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氯酸钾生产各工序反应机理及热能衡算的分析,对富余热能、废水和氯化钠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使高氯酸钾联合生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6年06期)
氯酸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红外光谱(IR)技术开展了氯酸钾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氯酸钾主要存在着γ-1-氯酸钾、γ-2-氯酸钾和γ-3-氯酸钾等3种红外吸收模式。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红外技术(TD-IR)开展了氯酸钾的热稳定性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氯酸钾的主要官能团(γ-1-氯酸钾、γ-2-氯酸钾和γ-3-氯酸钾)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和强度均有明显变化。本项研究显示出IR和TD-IR技术在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氯酸钾)结构及热稳定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酸钾论文参考文献
[1].樊立萍,鲍万飞.重铬酸钾和氯酸钾改性阳极对MFC性能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2].郝磊,于宏伟.氯酸钾热变性红外光谱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9
[3].张瑛,李浩,张雨萱,滕斌,杨剑波.水稻氯酸钾抗性与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潘介春,杨亚涵,白雪,黄思婕,王金英.氯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桂冠早”龙眼花期调控和开花结果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9
[5].李亚峰,于佳辉,张文文,叶友林.氯酸钾对部分亚硝化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18
[6].陈亚滨.氯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
[7].唐娜,毕坤鹏,朱明辉.氯酸钾特性与应急处置[J].科技资讯.2018
[8].朱正德.用氯酸钾制氧中催化剂代用品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
[9].张小兰,吕英英,高兆芬,严文强.氯酸钾制备氧气的实验探究[J].江西化工.2016
[10].欧俊峰.高氯酸钾生产工艺及综合利用的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