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华刘宽(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无一例在手术期间发生死亡,手术之后有1名患者因合并伤严重和1例病情过重而死亡,占总数的4.35%,另外44名患者中有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就会对术后恢复和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加强麻醉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麻醉急性颅脑损伤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53-02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的疾病之一,在该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麻醉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措施,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本组患者中有29名为男性,17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47.56±5.11)岁,受伤原因包括:4例砸伤,9例摔伤,33例车祸。
1.2方法
手术之前对患者肌注阿托品,及时吸出咽、鼻腔中的呕吐物、血性液,常规实施心电图、血压等检测,并按照规范对患者应用地塞米松、和林格氏液,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麻,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和体质状况适当调节。
2结果
本组患者无一例在手术期间发生死亡,手术之后有1名患者因合并伤严重和1例病情过重而死亡,占总数的4.35%,另外44名患者中有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
3讨论
绝大部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为突发意外受伤,在入院之后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术前准备非常重要:(1)呼吸监测:呼吸困难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医务人员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并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阻塞、舌后坠、呕吐、误吸等等,并及时对这些影响呼吸通畅的因素进行处理;另外是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会提高颅内压增高的药物,以免饮食脑缺血[2];(2)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期力求平稳:这一步的操作主要是防止胸腹内压力因患者憋气和呛咳骤增。具体措施包括:在注药前先静注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诱导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异丙酚,以此将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如果患者的循环功能不稳定则可酌情应用羟基丁酸钠,如果患者深度昏迷则可以酌情应用肌松药作气管内插管,而不使用全身麻醉药[3];(3)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另外是观察麻醉过程中气管是否通畅、药物使用是否得当、体位是否正确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这些情况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膨出,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采用利尿剂、过度通气等方式降低颅内压、减少脑容量,尤其是对于中风或者脑外伤的患者;(4)输液及输血观察及对症处理:如果患者是单纯颅脑损伤则应为患者输入代血浆和乳酸林格氏液,而不是葡萄糖液;如果患者伴发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时候则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颅内压和动脉压是否保持平衡,及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随时准备输血或输液;如果患者合并有血气胸,则在对患者实施麻醉之前先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另外是对存在腹腔内脏器破裂、心律失常、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先实施对症处理[4]。
本文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就会对术后恢复和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加强麻醉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总目次[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4:97-128.
[2]董维猛.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4:105+107.
[3]王礼春.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09-110.
[4]阿里(AliYahyaSalehGaafar).急性颅脑损伤与凝血功能障碍和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关系:危险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