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化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玻璃,稳定性,铀矿,特性,核素,抗压强度,化学。
固化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辰,蒋宇红,周磊,徐乐昌[1](2019)在《某铀矿废渣固化体的浸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某铀矿废渣固化体在长期侵蚀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开展了不同浸出剂、浸出时间对2种固化体中重金属离子、总α、~(238)U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固化体在中性与酸性条件下都能够较好地稳定其所固化的重金属离子、总α和~(238)U,其浸出毒性远小于国家相关标准。(本文来源于《铀矿冶》期刊2019年04期)
李清毅,宋凯,何亮,牟陈亚,骆成杰[2](2019)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飞灰固化体动态/半动态浸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 H为5. 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作为浸提液,建立飞灰固化体的动态/半动态浸出实验,研究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正常和淤堵时飞灰固化体的长期浸出行为。结果表明:动态和半动态实验中Pb、Zn、Cr、Cd的浸出过程均受扩散控制,但动态浸出的延续时间更长,半动态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及总量更高。在飞灰填埋处置过程中,应保持渗滤液导排系统畅通,避免发生堵塞;此外,还应关注飞灰固化体长期浸出的环境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谢华,冯志强,王烈林[3](2019)在《铀烧绿石基玻璃陶瓷固化体的合成及化学稳定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核素铀在玻璃陶瓷固化体中包容量低、亲玻璃而疏陶瓷的赋存问题,本文采用预处理与熔融-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含铀母玻璃(PG)和铀烧绿石基玻璃陶瓷(GC)固化体,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检测手段,表征了GC固化体的物相结构并评估了其化学稳定性。XRD结果表明,GC固化体中的铀烧绿石是由PG中预先生成的萤石晶核发生相变而形成的,且是GC固化体中的主晶相;SEM和TEM结果显示,铀烧绿石相在玻璃基体上主要呈四方形均匀生长,且与玻璃的相容性好;元素分析结果证实,GC固化体中的铀高度富集于烧绿石中,残留于玻璃中的量极少;由EDS推算出铀烧绿石的化学计量式为(Ca_(1.05)Na_(0.20)U_(0.73))(Ti_(1.48)Al_(0.58))O_(7+x),其固溶量与设计值相当,实现了铀在陶瓷相中的较大固溶;XPS证实PG和GC固化体中的铀均以+4价居多,这为烧绿石包容更多铀提供了价态上的可行性;MCC-1结果表明GC固化体抗水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马特奇,梁威,徐辉,李伟平,赵健[4](2019)在《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体溶解行为及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固化体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场景下最有潜力的固化体形式,其化学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核素释放的速率和总量。本文综述了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体溶解行为和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溶解动力学过程、相应控制机理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安全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贺瑶瑶,陈金洪[5](2019)在《垃圾焚烧飞灰固化体的力学和浸出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磷酸镁水泥(MPC)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渗透试验和浸出试验分别研究了MPC和OPC对垃圾焚烧飞灰固化体力学和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压汞试验和形态提取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PC和OPC添加量的增加,飞灰固化体的强度增加,渗透系数和重金属(Pb、Cd)浸出浓度降低,但相同添加量的OPC固化体的强度、渗透系数及重金属(Pb、Cd)浸出浓度均大于MPC固化体;压汞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条件下,OPC固化体的孔隙体积大于MPC固化体,且OPC和MPC分别通过减少孔径>1μm和>0. 1μm孔隙的体积来影响固化体的强度和渗透特性;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OPC和MPC均可促使Pb、Cd从活性态(弱酸提取态)向较稳定态(可还原态、残渣态)转化,但MPC固化体中残渣态的Pb、Cd含量较高。MPC固化体在力学特性、重金属浸出行为及微观结构均优于OPC固化体,OPC和MPC对Pb、Cd固稳机制的差异是MPC固稳效果优于OPC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华小辉,游新锋,李腾,张振涛[6](2019)在《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在多重介质下的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在多重介质下关键元素的浸出和玻璃表面的腐蚀行为。在90℃下,北山二长花岗岩、高庙子膨润土和北山地下水按一定质量比加入微型反应釜中,将玻璃片放入膨润土中,反应从7 d持续至720 d。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溶液中元素的浸出浓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分析玻璃断面的形貌和腐蚀界面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玻璃体腐蚀实验180 d后,各元素的浸出浓度趋近饱和。玻璃的腐蚀在初期较为缓慢,90 d后在玻璃表面有明显的腐蚀层形成。实验360 d后,玻璃表面发生非均匀腐蚀,在断面形成楔形的腐蚀区域。在多重介质下,玻璃体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4μm/d。(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孙亚平,王洪龙,褚健,王绪,潘社奇[7](2019)在《陶瓷固化体的浸出行为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放废物(HLW)在深地质处置后,其中的放射性核素有可能浸出并伴随地下水循环进入人类环境。这是固化体中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圈最可能的途径,因此HLW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是固化基材筛选的主要依据。陶瓷固化体作为第二代HLW固化体,具有长程有序的特点,相比玻璃固化体,更容易定量表征,这对于固化体浸出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陶瓷固化体的浸出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也缺乏被处置库接收的标准。为规范/建全陶瓷固化体化学稳定性评价方法,认识放射性核素的浸出机制,本文概述了核废物固化体化学稳定性研究方法、研究重点;总结了相关陶瓷的水热蚀变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中核素的浸出率;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最后归纳了目前提出的浸出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小丽[8](2019)在《铀尾砂水泥固化体的力学性能及抗浸出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原子能和国防工业的发展,铀及冶金产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铀尾矿的量也不断增加。堆积的铀尾矿不仅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还会威胁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本文结合南方某铀尾矿库的实际情况和退役治理需求,采用水泥固化技术,以水泥、矿渣粉和粉煤灰为胶结材料对铀尾砂进行固化处理,研究了铀尾砂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浸出性和孔隙度及其之间的关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后几个方面:(1)对铀尾砂进行了属性分析,包括铀尾砂的化学组成、含水率、粒径和物相分析等;研究了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以上掺合料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配合比设计,制作成不同掺合料及不同配合比的铀尾砂水泥固化体,将粉煤灰、矿渣粉和粉煤灰与矿渣粉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2:1)分别替代水泥掺量的15%、20%和25%制成铀尾砂水泥固化体。(2)研究了不同龄期、不同配比及不同掺合料固化体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试样铀的抗浸出性,并计算了第42天铀的浸出率,通过核磁共振实验获得了不同配比、不同掺合料固化体试样的孔隙度。结果表明:抗压强度效果最好的是掺入25%粉煤灰的水泥固化体,强度值为12.91MPa;复掺25%的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抗压强度最小,强度值为7.33MPa。(3)十组不同配比不同掺合料的铀尾砂水泥固化体在酸性条件下,浸出铀的量比在碱性条件下浸出的量大。不同龄期、不同掺合料的浸出率不同,第42天时只有单掺水泥的铀尾砂固化体的浸出率的值为1.36×10-5cm/d,不符合国家标准,而掺入粉煤灰、矿渣粉和复掺粉煤灰与矿渣粉的铀浸出率都符合国家标准,浸出率最小的是掺入25%的粉煤灰固化体,孔隙度为4.93×10-6cm/d。(4)通过对10组铀尾砂水泥固化体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发现掺入25%的粉煤灰最合适,孔隙度也较低;掺入15%矿渣粉时,抗压强度最大,孔隙度最小;当复掺15%粉煤灰与矿渣粉时,抗压强度最大,孔隙率最小。综合分析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铀的浸出率和孔隙度等参数,掺入粉煤灰的水泥固化体较叁个掺合料好,其最优为掺入25%粉煤灰铀尾砂水泥固化体。(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姝阳[9](2019)在《锆石基模拟锕系核素固化体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锆石(ZrSiO_4,I41/amd,Z=4),由于其热分解温度高,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优良,辐照稳定性好,所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用来固定高放射性废物的潜在候选者。本文以二氧化锆(ZrO_2)和二氧化硅(SiO_2)作为合成锆石陶瓷的原料,利用叁氧化二钕(Nd_2O_3)来模拟+3价的锕系核素,利用二氧化铈(CeO_2)来模拟+4价的锕系核素,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锆石基模拟锕系核素固化体Zr_(1-x)Ce_xSiO_4和Zr_(1-x)Nd_xSiO_(4-x/2),并通过静态浸出实验重点研究了锆石在固定Nd~(3+)、Ce~(4+)后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运用XRD、SEM、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和ICP-M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化学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ZrSiO_4在固定Ce~(4+)离子后能够很好地保持结构稳定性。Zr_(1-x)Ce_xSiO_4陶瓷的密度在实验和理论上都高于ZrSiO_4陶瓷的密度。基于第一性原理结构计算和电荷密度分布,Ce-O键比Zr-O键更长和更弱,这导致Ce-O键相对较弱且更容易在水中分开。由于[CeO_8]多面体的高对称性,Ce~(4+)取代部分Zr~(4+)后,ZrSiO_4陶瓷的缺陷和化学稳定性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显示ZrSiO_4陶瓷非常适合固定低剂量的锕系(An)act系元素。随着Nd含量和酸浓度的增加,LR_(Zr)和LR_(Nd)增加。这一结果归因于Nd掺入导致氧空位的形成导致晶格的弱化。在42天后,发现所有渗滤液中的LR_(Nd)值都高于LR_(Zr)值,这是由于它们各自与氧原子键的能量不同。LR_(Zr)和LR_(Ce)在浸出初期迅速下降,然后稳定在一个恒定值(10~(-6)g m~(-2)d~(-1)~10~(-5)g m~(-2)d~(-1)),显示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LR_(Zr)和LR_(Ce)在酸性浸出液中最高,其次是碱性浸出液和去离子水体系。根据第一性原理的结构计算和电荷密度分布,解释了LR_(Ce)比LR_(Zr)稍高的原因,即Ce-O键比Zr-O键长且弱,导致Ce-O键相对较弱且更易于在水中分离。表明ZrSiO_4陶瓷非常适合于低剂量比的锕系元素的固定化。(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何宗胜[10](2019)在《自蔓延制备Gd_2(Ti_(2-x)Zr_x)O_7烧绿石固化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核能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产生的核废物经过生态循环不仅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也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核废物需要得到有效固化处理,不仅能够造福子孙后代,而且还可以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根据烧绿石制备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QP)和自蔓延化学炉结合快速加压技术(Self-propagating chemical furnace synthesis plus quick pressing,SCF/QP)两部分。对Gd_2(Ti_(2-x)Zr_x)O_7烧绿石型人造岩石固化体和Gd_2Zr_2O_7纳米陶瓷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高效快速且工艺简单的SHS/QP法,以CuO为氧化剂、Ti为还原剂,TiO_2、Gd_2O_3和ZrO_2为原料采用SHS/QP制备钆钛烧绿石,通过Zr~(4+)掺杂Ti位来提高其抗辐照稳定性能,通过Nd~(3+)掺杂Gd位来模拟锕系核素固化。结果表明,采用SHS/QP技术成功制备了掺Zr的Gd_2Ti_2O_7烧绿石,ZrO_2的最大掺入量为70 at.%(x=0.7)。在此研究基础上掺入Nd_2O_3,成功制备了掺Nd的Gd_2Ti_(1.3)Zr_(0.7)O_7烧绿石,Nd的固溶极限为70%。探索了加压时间对固化体力学性能的影响,Gd_(0.6)Nd_(1.4)Ti_(1.3)Zr_(0.7)O_7烧绿石的密度和硬度在35 s加压时获得了最大值,分别为4.93 g/cm~3和14.90 GPa。此外,对Gd_(0.6)Nd_(1.4)Ti_(1.3)Zr_(0.7)O_7烧绿石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为42 d时,Gd、Nd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3.28×10~(-5)g·m~(-2)·d~(-1)和1.54×10~(-5)g·m~(-2)·d~(-1)。第二部分采用SCF/QP法制备了Gd_2Zr_2O_7纳米陶瓷。“化学炉”利用SHS高温反应的高温、高反应速率的特点,将其充当一个烧结炉。采用纳米ZrO_2和纳米Gd_2O_3为原料,用SHS反应原料将Gd_2Zr_2O_7素坯包裹起来作为“化学炉”,在SHS燃烧反应达到最高温度时,为Gd_2Zr_2O_7素坯烧结提供温度条件。实验选取3Ti+6CuO+2Gd_2O_3+TiO_2体系充当化学炉,以纳米ZrO_2和纳米Gd_2O_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Gd_2Zr_2O_7烧绿石纳米陶瓷。Gd_2Zr_2O_7烧绿石的晶粒大小为89 nm左右,20 s加压后样品密度和维氏硬度获得最大值,分别为6.54 g/cm~3和11.4 GPa,相对密度为94%。浸出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为42 d时,Gd、Zr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都处于比较低的数量级,分别为5.4×10~(-6)、8.2×10~(-7)g·m~(-2)·d~(-1)。因此,采用自蔓延化学炉法制备的钆锆烧绿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成为固化锕系核素的理想基体材料。(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固化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p H为5. 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作为浸提液,建立飞灰固化体的动态/半动态浸出实验,研究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正常和淤堵时飞灰固化体的长期浸出行为。结果表明:动态和半动态实验中Pb、Zn、Cr、Cd的浸出过程均受扩散控制,但动态浸出的延续时间更长,半动态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及总量更高。在飞灰填埋处置过程中,应保持渗滤液导排系统畅通,避免发生堵塞;此外,还应关注飞灰固化体长期浸出的环境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化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辰,蒋宇红,周磊,徐乐昌.某铀矿废渣固化体的浸出特性研究[J].铀矿冶.2019
[2].李清毅,宋凯,何亮,牟陈亚,骆成杰.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飞灰固化体动态/半动态浸出行为[J].环境工程.2019
[3].谢华,冯志强,王烈林.铀烧绿石基玻璃陶瓷固化体的合成及化学稳定性评估[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4].马特奇,梁威,徐辉,李伟平,赵健.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体溶解行为及机理研究进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5].贺瑶瑶,陈金洪.垃圾焚烧飞灰固化体的力学和浸出特性分析[J].环境工程.2019
[6].华小辉,游新锋,李腾,张振涛.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在多重介质下的腐蚀行为[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7].孙亚平,王洪龙,褚健,王绪,潘社奇.陶瓷固化体的浸出行为及其机理[J].无机材料学报.2019
[8].王小丽.铀尾砂水泥固化体的力学性能及抗浸出性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9
[9].李姝阳.锆石基模拟锕系核素固化体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10].何宗胜.自蔓延制备Gd_2(Ti_(2-x)Zr_x)O_7烧绿石固化体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冻融试验前后试样外观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047326.nh0074&suffix=.jpg)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固化成型过程](/uploads/article/2020/01/05/d51a5a662a4dd400c204f000.jpg)
![不同混合比(PDMS/固化剂)下的PDMS密...](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915.nh0026&suffix=.jpg)
![不同龄期的SEM图片](/uploads/article/2020/01/05/87c94dda1c5d6c68b51040bc.jpg)
![预聚体和固化剂](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915.nh0024&suffix=.jpg)
![鲨鱼皮表面和通过不同的微复制方法制...](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320434.nh0033&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