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立身行事需名实相副—《颜氏家训》的教诲(五)论文

王正:立身行事需名实相副—《颜氏家训》的教诲(五)论文

传统中国特别注重一个人安身立命中的名实问题,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与自然的问题既是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士大夫阶层立身行事的关键问题。颜之推对此有着深入的分析,并将自己对名与实的理解作为重要的家训内容用来教育后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提出并非偶然,汇聚为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在应对时代挑战、解决现实难题中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当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主要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两汉时期强调以孝治国,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极重名节的一个时代,尤其是东汉中后期,随着儒学的弘扬,其所提倡的各种道德,成为士大夫阶层立身行道的根本。名节也成为当时人们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凡事都讲求有度,随着名节被极端地重视,它反而开始虚伪化和虚无化,甚至成为了很多人追求和获得功名利禄的工具。这就造成了东汉末期、三国时代诸多名实不副的现象,还出现了讽刺这些现象的民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等。这表明,在当时,名不副实的现象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魏晋南北朝的思想界开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名和实的关系到底如何?名是否可以独立于实而存在?实对名起着怎样的作用?颜之推作为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杰出代表,对这些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并将自己的结论和心得落实到对族人的教育中。他的思考成果对当下人们理解名实关系和处理名实在自己生命中的位置,仍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颜之推认为,名与实的关系就像身体与影子一样,实是身体,名是影子。当一个人通过修养和学习具备了非常丰厚的道德和技能的时候,那么他的影子—也就是名,便是善和美的。可见,颜之推是主张名实相副、实为名本的。他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进行自我修养,不读经循礼,而想获得一个美名的话,从根本上讲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现实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颜之推对此也有着清晰的判断,所以他按照魏晋时期品评人才的标准,对名实关系进行了一个三分法的划分。他认为,人在名实关系上有三种不同的样态:第一等,也就是最上一等的人,是忘却、超越了名,而仅从事于实的。第二等,也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建立功名,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第三等,也就是最下一等的人,他们心怀不轨,妄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窃取美名,进而获得各种利益。

颜之推对这三等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忘名者是达到圣人境界的人,他只求实而不求名,名对于他根本不重要。但是,因为他的行为合乎道德、人格境界高尚,所以必然得到天下人的重视和赞誉。不过对于他来讲,这种名并不是其所重视的,他只求自身道德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至于美名不过是附属品而已,并不在他的关心之内。次一等的人是生活在现实之中而努力参与社会生活的人,这样的人知道名非常重要,所以也希望获得一个好的名声而安立于世,为此他尽力地完善自己,每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着追求名实相副的努力。这样的人虽然不如第一等人境界高,但也能使道德和行为与自己的名声相副,因此也可以算是君子了。而最下一等的人,知道名声可以给自己带来各种好处,于是便道貌岸然地虚假行事,通过伪装来获得好名声,可实际上,他所关注的仅是名声背后带来的巨大利益。对于这种人而言,实并不重要,名才重要,名是他获得利益的一种工具和功利性操作。

颜之推认为,第一等的圣人是十分难得的,作为一般的、普通的人来讲,做到第二等也就可以了。但是当时很多人却不顾名虚实本的辩证关系,仅想通过捷径来获得利益,从而落入第三等,成为欺世盗名之人。颜之推指出,这种欺世盗名之人,最终是要被自己的所作所为伤害到的:人的真假、虚实等心念,虽然看起来都藏在内心之中,不为他人所知,其实这些内在的东西最后还是要见诸外在行为和事迹的。因此,他人之所以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只是他人没有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个人的所作所为罢了,一旦他人细致认真地观察这个人的所作所为,那么这个人的真假、虚实必然就会暴露出来。比如,王莽在没有篡位之前,他的行为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就可以发现其背后有着非常重的刻意和造作成分,这表明他是在用所谓的名来装饰自己。但是当时人被他的美名所眩惑,便不能查实他的真实意图了。颜之推认为,类似的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非常多,很多以孝顺闻名的人,表面看来其行为非常符合孝道,甚至于他的孝行超过了理智的程度,这难免让人觉得此人是一个大孝子。但其实他不过是虚构、伪造了自己的所谓道德,他那张痛苦和哭泣的脸,可能是用药涂抹后造成的,而当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他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种虚伪的人一旦被揭露,他在别人眼中的美好形象便会彻底崩溃,他所得到的那个好名声也会彻底瓦解。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好的名声,必须实实在在地使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即名实相副,否则,他的名声终究会毁掉,他自己也只能陷于身败名裂的境地。

(1)往往在向斜转折端附近矿层加厚,形成厚大矿体[9],多表现为勾状体。紧密倒转褶皱可以造成矿体紧密重叠,使矿体加厚或使矿体重复出现。在发生倒转的褶皱构造中,倒转翼常常被拉断,而正常翼则表现出矿体等厚性。

颜之推还特别指出,有的人曾问他,名声虽然可以变得很好,但是人死如灯灭,人一旦死去,便什么都留不下了,那为什么还要立这样一个名实相副的教化,来让人致力于建立真实的美名呢?颜之推回答说,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在历史上长久地存留下去,也就是说,人可以通过名而获得不朽,这是就个人而言的;对整个社会来讲,名可以通过教化成为大家都追求的东西,从而影响和改变他人,令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颜之推认为,通过名实相副的教化作用,能够使社会实现优序良俗、平稳安定,这正是作为有志之士的颜之推重视名实关系的根本原因。

在颜之推看来,一个人通过修身而获得美名,就好像种下一棵大树一样,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他的立身行事中得到利益;当他去世后,人们也可以享受这棵大树的荫庇,让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让社会更加美好。而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者,却不懂得名实关系的这一深层意义,他们依靠虚名,一味地追求短暂利益,最后难免身败名裂,甚至遗臭万年。有鉴于此,颜之推将他对名实关系的深入思考作为重要的家风、家训,留传给自己的后代。而他的这个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立身行事,思考人生的价植,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  ;  ;  ;  ;  

王正:立身行事需名实相副—《颜氏家训》的教诲(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