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技术,洞庭湖,媒介,权力,互联网,社会,不稳定性。
技术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胡重明[1](2020)在《社会治理中的技术、权力与组织变迁——以浙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治理历史变迁的宏观结构研究往往难以确切澄清观察的对象和层次,且在重视权力等关键参数的同时较少关注历史故事中那些未占据主导地位的因素。从"技术-权力"分析出发,以典型组织模式的两次重要转型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研究可见:改革开放前后从"枫桥经验"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转型,不仅表明了"国家管控"向着"社会管理"的跃迁,也意味着以权力结构的调整为组织技术核心的革新不断拓展空间。这种权力对技术的"解制"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以来又转向技术对权力的"赋能",在"平台驱动的全科网格"中推动了权力结构的矩阵化、扁平化,提升了政社合作的水平,呈现了地方行动者如何在特殊历史场域中突破理念和资源的限制,不断创造治理变革的可能性。当然,为进一步改善对历史的理论研究并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实践提供价值,审慎爬梳史实,将宏观结构分析与中微观分析相结合,完善对不同阶段社会治理的组织属性的认知,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20年01期)
刘继伟[2](2020)在《互联网企业的劳动不稳定性转移与应对——技术变迁与劳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与资本主义劳动管理的关系一直是劳动研究的重点。传统劳动过程研究以工厂机器技术为模板,将资本生产看作静态、固定的劳动过程。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劳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不断增强,传统劳动过程的研究框架面临挑战。面对技术变迁带来的编程劳动的不稳定性,互联网企业通过弹性工作制、项目组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策略,将不稳定性转嫁到程序员身上。而程序员为了应对不稳定性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努力又会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干预。在不稳定性的压力下,很多程序员采取向下流动的职业选择以规避不稳定性带来的焦虑。(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王娟[3](2019)在《论戏曲作为媒介的技术文化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戏曲作为媒介,在技术文化传播过程中,其经历了从声音到影像等不同的过程,但是戏曲在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时候,要侧重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分析,激发戏曲本身的特性,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传播媒介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3期)
朱霞,王惠云[4](2019)在《松香生产技术的传承变迁及其社会支持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研究松香生产技术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变迁。从唐代以来到清代,中国古代采脂法有伐树取脂法、凿孔取脂法和鳞刺法叁种,采取煮、蒸、烧的方法加工和提炼出松香和松节油。传统的松香生产规模小,技术发展缓慢。从民国时期到现在,采脂技术依次使用了上升法和下降法,加工技术从滴水法发展到蒸汽法。现代松香生产技术发展迅速、规模扩大,从依赖本地自然资源与血缘、地缘人际交往的支持系统发展到跨地区、跨省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调配。在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下,松香生产技术在不同时代的传承变迁呈现了相当不同的特点和态势。(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9年12期)
杨芳[5](2019)在《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协同耦合背景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模式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经济增长离不开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的推动,也需要借力制度变迁。农业经济增长是动态发展过程,随着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持续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演进。现阶段,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经济处于较为快速的发展状态。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存在偏差,需要基于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耦合视角探索推进农业发展模式演进的路径。研究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改变农户生产生活方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推动了农业贷款体制变迁、农村财政体制供给的变迁,但依然存在认识农业信息化不充分、农村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存在瓶颈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建设、强化区域信息协同治理、完善智慧农业政策体系。(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佳鹏[6](2019)在《社会型构、媒介技术与耻感变迁——波兹曼和埃利亚斯之间的思想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对微观社会互动与宏观历史进程都至关重要的核心情感,羞耻感受到不同学科的广泛关注。其中,埃利亚斯和波兹曼分别从型构社会学和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西方文明进程中的耻感变迁。埃利亚斯认为,随着社会型构的复杂化,羞耻阈限在西方文明进程中不断推进,尽管偶有曲折和波动。深受埃利亚斯影响的波兹曼则强调媒介技术对羞耻感的作用,认为印刷术使羞耻感得以诞生,电子媒介导致羞耻感的消逝。他们虽然分别强调了社会型构或媒介技术的力量,但同时都认为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综合分析社会型构与媒介技术之间的相互交织及其对耻感变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9年11期)
熊易寒,栗长江[7](2019)在《技术改变政治: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基层权力结构的变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之后,中国的基层政府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来辅助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那么,不同的互联网形态对基层治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对上海市J镇和L街道的跟踪调查(2012—2018年)发现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基层权力结构: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基层权力结构包含基层政府、积极分子和群众叁个圈层;在微博和业主论坛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崛起,成为基层政府不得不重视的社会力量;在微信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式微,基层政府通过政务公众号和微信群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网络技术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工具。这叁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是有限动员型政府、协商型政府和用户友好型政府。(本文来源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期刊2019年04期)
季柳炎[8](2019)在《技术革新推动中国化纤70年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化纤行业发展,一方面借鉴了发达国家化纤业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等创新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落地,中国化纤正在向智能化升级的创新道路持续前进本文以时间脉络为线索,记述了我国化纤产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38%。作为纺织工业的源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纤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稚嫩到成熟的奋斗历程。(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陆敏[9](2019)在《探讨土地测绘技术手段的变迁与测绘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土地测绘技术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我国对土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土地进行测绘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详尽的土地测绘资料,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就能够对其进行更加准确的管理,对后期进行土地开发规划也能有较大的帮助,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测绘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我国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当前由于测绘技术十分多样,因此在进行测绘的过程中其选择的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区别,而这位也会对其实际测绘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进行实际测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测绘技术看成实际质量。(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31期)
鞠鹏杰[10](2019)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审视——基于技术技能人才知识结构变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技术技能人才经历了一系列的知识结构变迁,从最早工业社会的一维思维,到后工业社会的四维思维,形成了巨大的转变。对四维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具有与其他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运行与形成机制,例如,经验、实体、方法、理论等技术知识。因此。只有从技术技能变迁的角度来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才能更好的在后工业社会发挥出学徒制最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技术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技术与资本主义劳动管理的关系一直是劳动研究的重点。传统劳动过程研究以工厂机器技术为模板,将资本生产看作静态、固定的劳动过程。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劳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不断增强,传统劳动过程的研究框架面临挑战。面对技术变迁带来的编程劳动的不稳定性,互联网企业通过弹性工作制、项目组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策略,将不稳定性转嫁到程序员身上。而程序员为了应对不稳定性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努力又会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干预。在不稳定性的压力下,很多程序员采取向下流动的职业选择以规避不稳定性带来的焦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胡重明.社会治理中的技术、权力与组织变迁——以浙江为例[J].求实.2020
[2].刘继伟.互联网企业的劳动不稳定性转移与应对——技术变迁与劳动控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
[3].王娟.论戏曲作为媒介的技术文化变迁[J].长江丛刊.2019
[4].朱霞,王惠云.松香生产技术的传承变迁及其社会支持系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
[5].杨芳.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协同耦合背景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模式的演进[J].农学学报.2019
[6].王佳鹏.社会型构、媒介技术与耻感变迁——波兹曼和埃利亚斯之间的思想对话[J].新闻大学.2019
[7].熊易寒,栗长江.技术改变政治: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基层权力结构的变迁(英文)[J].SocialSciencesinChina.2019
[8].季柳炎.技术革新推动中国化纤70年变迁[J].纺织科学研究.2019
[9].陆敏.探讨土地测绘技术手段的变迁与测绘质量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10].鞠鹏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审视——基于技术技能人才知识结构变迁的分析[J].数码世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