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精草科论文-刘学利

谷精草科论文-刘学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精草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谷精草属,形态特征,分类价值

谷精草科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利[1](2015)在《中国谷精草属(谷精草科)分类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精草属(Eriocaulon L.)隶属于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世界约400种,我国《中国植物志》记载32种8变种2存疑种,《Flora of China》记载35种4变种。本属植物植株极其相似,种内个体变异较大,花小且特征相近,因此该属种的确定以及种间的划分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野外考察、标本研究和文献考证,对我国谷精草属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学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南投谷精草等12种(变种)形态特征观察依据《中国植物志》分类系统,野外采集的39号标本初步鉴定有9种3变种,分别为南投谷精草E.nantoense Hayata、疏毛谷精草E.nantoense Hayata var.parviceps(Hand.-Mazz)W.L.Ma、蒙自谷精草E.henryanum Ruhland、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 L.、丝叶谷精草E.setaceum L.、褐色谷精草E.pullum T.Koyama、短萼谷精草E.yaoshanense Ruhland var.brevicalyx(C.H.Wright)W.L.Ma、菲律宾谷精草E.merrillii Ruhland、长菲谷精草E.merrillii Ruhland var.longibrcteatW.L.Ma、白药谷精草E.cinereuw R.Br.、谷精草E.buergerianum Kom.、高山谷精草E.alpestreHook.f.&Thomson ex Kom.。另有11号标本为存疑种。对于已鉴定的9种3变种,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并讨论了与形态相近种的区别特征。2.性状的分类价值营养器官性状包括叶长、叶宽以及叶脉数在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和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种内变异较大,按此性状做分类鉴定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变异幅度。繁殖器官性状包括总(花)托是否被毛、雄花花萼形态、雄花花冠裂片大小及顶端是否具有腺体、雄花花萼与花冠的相对长度、花药颜色、雌花花萼离生或合生、雌花萼片数目、雌花萼片形态、雌花花瓣形态、雌花花瓣被毛情况以及顶端是否具有腺体、子房室数以及种子表面的特征是谷精草属内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其中,总(花)托在短萼谷精草E.yaoshanense var.brevicalyx内存在从无毛到被疏毛的变化。雄花花冠裂片大小在菲律宾谷精草E.merrillii、白药谷精草E.cinereum、南投谷精草E.nantoense、高山谷精草E.alpestre种内存在一定变化,并且裂片微小,难以准确观察3裂片间的相对大小。雄花花冠裂片顶端的腺体在疏毛谷精草E.nantoense var.parviceps、长菲谷精草E.merrillii var.longibrcteatum种内存在从无到有的变化。雌花萼片数目在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和白药谷精草E.cinereum种内通常2枚,但偶可见3枚的情况。雌花花瓣被毛情况在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内存在变化。种子表面网格在长菲谷精草E.reillii var.longibracteatum和白药谷精草E.cinereum种内可见方形、五角形、六角形等形状,呈纵向或横向排列,变化多样。种子表面突起在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内形态多样,可见T字形、Y形及条形,个别种皮还具有T字形毛。因此,以上特征即使是重要的分类依据,鉴定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每个物种的变异幅度。3.地理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室(PE)标本信息(89号标本)、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内收录的标本信息(37号标本)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研究了我国谷精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我们发现,本属植物40种(含变种)可划分为7种分布型。旧世界热带分布仅白药谷精草E.cnereum1种;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有毛谷精草E.australe和丝叶谷精草E.setaceum2种;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仅大药谷精草E.sollyanum1种;热带亚洲分布包括狭叶谷精草E.angustulum、蒙自谷精草E.henryanum、云南谷精草E.brownianum、印度谷精草E.brownianum var.nilagirense、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短萼谷精草E.yaoshanense var.brevicalyx、翅谷精草E.zollingerianum、菲律宾谷精草E.merrillii、尖苞谷精草E.echinulatum 9种;温带亚洲分布包括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宽叶谷精草E.robustius、中俄谷精草E.chinorossium、长苞谷精草 E.decemflorum4种;东亚分布包括老谷精草E.senile、谷精草E.buergerianum、四国谷精草E.sikokianum3种;中国特有分布包括双江谷精草 E.acutibracteatum、南投谷精草 E.nantoense、小瓣谷精草 E.nantoense var.micropetalum、疏毛谷精草E.nantoense var.parviceps、龙山谷精草E.rockianum、宽玉谷精草E.rockianum var.latifolium、云贵谷精草E.schochianum、褐色谷精草E.pullum、瑶山谷精草E.yaoshanense、裂瓣谷精草E.bilobatum、光萼谷精草E.leianthum、长菲谷精草 E.merrilliivar.longibracteatum、硬叶谷精草 E.sclerophyllum、泰山谷精E.taishanense、龙塘山谷精草Esikokianum var.linanense、四川谷精草E.alpestrevar.sichuanense、光瓣谷精草 E.glabripetalum、极小谷精草 E.minusculum、江南谷精草E.faberi、莽山谷精草E.mangshanense20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黄和,黄涛阳,陈龙浩,晏明,谢新民[2](2014)在《谷精草科药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谷精草科类植物展开研究,了解这类植物的特点,旨在将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中。方法:研究谷精草科中包含的几大类别,方便人们辨识并了解其主治功能。针对其药理与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引用历代医药家对谷精草科类药物的论述制定有针对性的中药方案。结果:谷精草能够治疗多种病症,自古以来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谷精草科药物在选取时需注意鉴别,使用时应有针对性的配置药方,方能达到有效治疗效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4年05期)

杨文晨,刘惠,倪士峰,骆蓉芳,李智选[3](2009)在《谷精草科药学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进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传统中药谷精草的各种研究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孙鹏飞[4](2005)在《基于rbcL序列的谷精草科的系统地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精草科植物与鸭跖草科,黄眼草科,灯心草科,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具有许多相同/相似的形态特征;同时谷精草科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态特征。因此,谷精草科在单子叶植物中的系统位置,以及与其它相关科的关系一直不太明确。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系统学为植物的系统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关于谷精草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往往与经典的形态学研究不一致。 本试验以谷精草科,鸭跖草科,黄眼草科和灯心草科为研究对象。选用较为保守的叶绿体基因rbcL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学研究探讨谷精草科的系统位置,以及与其它几个科的关系,进一步验证已有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 本次试验得到6个rbcL片段,并结合Genbank上的有效片段信息,通过Clustal W version 1.7进行排序,最后采用了977bp进行序列分析。分别以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的两个种:Elymus trachycaulus和Pseudoroegneria spicata和莎草科的一个种:Carex nigra为外类群,使用PAUP 4.010b软件,构建了3个最简约的系统发育树。 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得到:①谷精草科独立形成一个植物类群,支持谷精草科独立成为谷精草目;②谷精草科与鸭跖草科聚成一个大的类群,说明两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并且表现为平行进化;③灯心草科不近缘于谷精草科,与禾本科相比,灯芯草科与莎草科之间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④在进化程度上,灯心草科比谷精草科原始;禾本科与谷精草科的亲缘关系最远,并且在这几个科中处于最原始的进化地位;⑤系统树还支持谷精草科内部的系统关系,支持谷精草属在谷精草科中的原始系统位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5-05-01)

赛明兰[5](1986)在《贵州谷精草科初报(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精草科植物有13属约1150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我国仅1属,约40余种,贵州有6种。谷精草属有些种类药用,有清热祛风、清肝明目、消炎之功效;一些种类为田间杂草。贵州产6种植物,民间均以谷精草入药混用,各种疗效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贵阳医学院学报》期刊1986年03期)

谷精草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针对谷精草科类植物展开研究,了解这类植物的特点,旨在将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中。方法:研究谷精草科中包含的几大类别,方便人们辨识并了解其主治功能。针对其药理与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引用历代医药家对谷精草科类药物的论述制定有针对性的中药方案。结果:谷精草能够治疗多种病症,自古以来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谷精草科药物在选取时需注意鉴别,使用时应有针对性的配置药方,方能达到有效治疗效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精草科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学利.中国谷精草属(谷精草科)分类学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黄和,黄涛阳,陈龙浩,晏明,谢新民.谷精草科药学研究综述[J].世界中医药.2014

[3].杨文晨,刘惠,倪士峰,骆蓉芳,李智选.谷精草科药学研究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9

[4].孙鹏飞.基于rbcL序列的谷精草科的系统地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5].赛明兰.贵州谷精草科初报(摘要)[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6

标签:;  ;  ;  ;  

谷精草科论文-刘学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