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风险论文_游文平,张乐海,王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子,风险,农作物,质量,企业,防范措施,财务。

种子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游文平,张乐海,王贵[1](2019)在《种子质量风险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质量是种子企业的生命,把控好种子质量,是控制种子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种子生产、加储、检验、防患等环节过程阐述了对种子质量进行监视和严格管制的具体的办法,以防止种子质量风险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尚佃龙[2](2019)在《噻呋酰胺种子处理防治玉米纹枯病及抗性风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纹枯病是我国各玉米产区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秸秆还田的推广使得玉米纹枯病病原菌拥有更加广阔的栖息地,导致玉米纹枯病的危害进一步加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传统药剂以喷雾为主,防治难度大,持效期短,急需开发安全和高效的药剂防治玉米纹枯病。但化学药剂的广泛使用必然伴随着病原菌抗药性的问题。噻呋酰胺防治禾谷类作物的纹枯病在国内已有报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在玉米上的应用尚需评估。为此,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6个地区的102株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研究了紫外诱导与药剂驯化获得的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探究了室内和田间条件下噻呋酰胺拌种对玉米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田间条件下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的影响,推测噻呋酰胺可作为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理想候选药剂,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2株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比较发现泰安、临沂、潍坊、莱芜、日照和青岛6个地区的菌株群体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着,各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26、5.15、11.31、6.29、5.68和6.51,6个地区的菌株为低到中等抗性菌株,其EC_(50)值分布范围为0.0103-0.1942μg/mL,平均EC_(50)值为(0.0862±0.0041)μg/mL,偏度(skew)=0.298,峰度(kurt)=?0.298,P=0.0884>0.05,符合连续偏正态分布,且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因此可作为山东地区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基线。通过噻呋酰胺与其它8种杀菌剂的EC_(50)值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噻呋酰胺与戊唑醇、丙环唑、咯菌腈、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氟唑菌苯胺和啶酰菌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敏感性。2、通过紫外诱导与药剂驯化的方法各获得5株耐药性菌株(TA3-X2、TA17-X6、LY8-3、QD14-Y7和WF6-A2)和1株抗性突变体(QD2-Y4),其抗性水平在6.46~20.08倍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0.87%和0.52%。对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紫外诱导获得的5株耐药性菌株其耐药性不能稳定遗传,而经药剂驯化获得的1株抗性突变体QD2-Y4的抗药性可稳定遗传;耐药性菌株TA3-X2的菌丝生长速率高于亲本菌株,其余菌株与亲本菌株差异不明显;5株耐药性菌株和1株抗性突变体的菌丝干重和菌核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TA3-X2、WF6-A2及QD2-Y4的致病力低于亲本菌株,TA17-X6、LY8-3及QD14-Y7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交互抗性测定表明,噻呋酰胺抗性突变体与戊唑醇、丙环唑、咯菌腈、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之间均无交互抗性,与啶酰菌胺和氟唑菌苯胺之间则有交互抗性。3、通过沙培试验研究发现,24%噻呋酰胺FS在用量在6 g a.i.100 kg~(-1) seed-96 g a.i.100 kg~(-1) seed对玉米安全,且对玉米幼苗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用量过高为192 g a.i.100 kg~(-1) seed时对幼苗株高、根长、株鲜质量等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各项指标均低于空白对照。温室盆栽试验表明24%噻呋酰胺FS用量在6 g a.i.100 kg~(-1) seed-48 g a.i.100 kg~(-1) seed可以提高盆栽玉米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其中用量为24 g a.i.100 kg~(-1) seed促进效果最佳根系活力较空白对照增加了78.0%,叶绿素含量较空白对照增加32.3%;温室接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剂量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24%噻呋酰胺FS用量为48 g a.i.100 kg~(-1)seed防治效果最佳,达87.43%。24%噻呋酰胺FS用量在6 g a.i.100 kg~(-1) seed在所有剂量中防治效果最差,因此该剂量不再进行田间试验。4、大田玉米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FS用量在12 g a.i.100 kg~(-1) seed-48 g a.i.100 kg~(-1) seed均不同程度的促进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提高出苗率、株高、茎粗、主根长、须根数、株鲜重和根冠比等指标;实验室考种发现,24%噻呋酰胺FS和60 g/L戊唑醇FS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的穗长、穗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从而提高玉米产量;2017和2018年24%噻呋酰胺FS用量均为48 g a.i.100 kg~(-1) seed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为15.72%和14.11%;2017-2018年对玉米纹枯病田间防治效果表明24%噻呋酰胺FS在用量为48 g a.i.100 kg~(-1) seed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至蜡熟期有较好的防效,均在40%以上。(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张文玲[3](2019)在《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民的增收,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种子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深受农民的关注,高质量的种子能够保障种子的田间出苗率,并且强壮的幼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对农民的农业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从农作物种子方向出发,对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希望对各位农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9年02期)

梁媛[4](2018)在《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展不成熟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很大一部分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财务风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之一,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信号,能够综合反映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的经营状况。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了解财务风险的起因,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和管理挑战。本文从企业内控管理及其重要意义、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现状、针对财务风险提出内控管理对策等方面,对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进行简要论述。(本文来源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期刊2018年23期)

伊长庚[5](2018)在《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受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作物的收成降低。种子的质量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在农作物种植前,要选择优质的种子,一定要保证种子的质量。在种植期间,要考虑当地的土质、气候等条件。另外,还要适当浇灌、施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陈彩霞[6](2018)在《浅谈中小型种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种业进一步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型种子企业面临的竞争和压力更加激烈,找准企业自身合理定位,牢固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信用形象,夯实企业人才队伍,力求做到"专、精、特、新",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8年18期)

赵畅,武霞,赵文杰,周斌[7](2018)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种子期药物风险投资中技术评估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以来,国家为鼓励创新药物的研发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技术创新的利好政策。受此影响,投资于药物研发的案例在数量与投资金额上均呈现大幅跃升的态势,投资阶段也不断前移。但与之相匹配的评估体系却相对缺乏,尤其是处于种子期的药物,因临床疗效还不确定导致失败风险剧增。同时,由于药物研发与生产的技术壁垒较高,项目中技术的评估难度更大,因为只有进入药品大生产后才能真正体现技术的含金量。针对这些评估体系中的空白,作者通过文献分析、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根据对药物研发技术特点的理解,尝试对种子期药物的风险投资建立技术评估体系,为相关机构药物研发风险投资项目中的技术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14期)

亢凤英[8](2018)在《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种子质量因素以及非质量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作物种子种植存在的风险成因,并提出防范措施。随着农业发展中科技种植发展理念的不断渗透,提高种子质量、确保种植风险降低,是提高农业产出、保证农民种植收入的重要举措。分析种子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因素,可降低各种风险,保证农业安全。(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汪洋[9](2018)在《规避带菌风险 彰显良种品质 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要从保护种子健康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种子处理剂市场增长迅速备受关注。同时,其在生产、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在第叁届先正达种子健康高端论坛暨满益佳产品上市会上,代表针对种衣剂的安全性和药害规避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种业发展迎来机遇与挑战种子行业是处于农业生产链条的上游行业,对农业稳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种业发展起步较晚,商业化体系构建尚不完善,仍存在一些问题。论坛上,基于国内外种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资》期刊2018年22期)

刘艳[10](2018)在《浅谈种子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过程管理。内部控制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新形势下种子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当代会计》期刊2018年05期)

种子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纹枯病是我国各玉米产区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秸秆还田的推广使得玉米纹枯病病原菌拥有更加广阔的栖息地,导致玉米纹枯病的危害进一步加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传统药剂以喷雾为主,防治难度大,持效期短,急需开发安全和高效的药剂防治玉米纹枯病。但化学药剂的广泛使用必然伴随着病原菌抗药性的问题。噻呋酰胺防治禾谷类作物的纹枯病在国内已有报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在玉米上的应用尚需评估。为此,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6个地区的102株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研究了紫外诱导与药剂驯化获得的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探究了室内和田间条件下噻呋酰胺拌种对玉米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田间条件下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的影响,推测噻呋酰胺可作为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理想候选药剂,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2株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比较发现泰安、临沂、潍坊、莱芜、日照和青岛6个地区的菌株群体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着,各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26、5.15、11.31、6.29、5.68和6.51,6个地区的菌株为低到中等抗性菌株,其EC_(50)值分布范围为0.0103-0.1942μg/mL,平均EC_(50)值为(0.0862±0.0041)μg/mL,偏度(skew)=0.298,峰度(kurt)=?0.298,P=0.0884>0.05,符合连续偏正态分布,且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因此可作为山东地区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基线。通过噻呋酰胺与其它8种杀菌剂的EC_(50)值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噻呋酰胺与戊唑醇、丙环唑、咯菌腈、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氟唑菌苯胺和啶酰菌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敏感性。2、通过紫外诱导与药剂驯化的方法各获得5株耐药性菌株(TA3-X2、TA17-X6、LY8-3、QD14-Y7和WF6-A2)和1株抗性突变体(QD2-Y4),其抗性水平在6.46~20.08倍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0.87%和0.52%。对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紫外诱导获得的5株耐药性菌株其耐药性不能稳定遗传,而经药剂驯化获得的1株抗性突变体QD2-Y4的抗药性可稳定遗传;耐药性菌株TA3-X2的菌丝生长速率高于亲本菌株,其余菌株与亲本菌株差异不明显;5株耐药性菌株和1株抗性突变体的菌丝干重和菌核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TA3-X2、WF6-A2及QD2-Y4的致病力低于亲本菌株,TA17-X6、LY8-3及QD14-Y7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交互抗性测定表明,噻呋酰胺抗性突变体与戊唑醇、丙环唑、咯菌腈、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之间均无交互抗性,与啶酰菌胺和氟唑菌苯胺之间则有交互抗性。3、通过沙培试验研究发现,24%噻呋酰胺FS在用量在6 g a.i.100 kg~(-1) seed-96 g a.i.100 kg~(-1) seed对玉米安全,且对玉米幼苗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用量过高为192 g a.i.100 kg~(-1) seed时对幼苗株高、根长、株鲜质量等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各项指标均低于空白对照。温室盆栽试验表明24%噻呋酰胺FS用量在6 g a.i.100 kg~(-1) seed-48 g a.i.100 kg~(-1) seed可以提高盆栽玉米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其中用量为24 g a.i.100 kg~(-1) seed促进效果最佳根系活力较空白对照增加了78.0%,叶绿素含量较空白对照增加32.3%;温室接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剂量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24%噻呋酰胺FS用量为48 g a.i.100 kg~(-1)seed防治效果最佳,达87.43%。24%噻呋酰胺FS用量在6 g a.i.100 kg~(-1) seed在所有剂量中防治效果最差,因此该剂量不再进行田间试验。4、大田玉米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FS用量在12 g a.i.100 kg~(-1) seed-48 g a.i.100 kg~(-1) seed均不同程度的促进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提高出苗率、株高、茎粗、主根长、须根数、株鲜重和根冠比等指标;实验室考种发现,24%噻呋酰胺FS和60 g/L戊唑醇FS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的穗长、穗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从而提高玉米产量;2017和2018年24%噻呋酰胺FS用量均为48 g a.i.100 kg~(-1) seed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为15.72%和14.11%;2017-2018年对玉米纹枯病田间防治效果表明24%噻呋酰胺FS在用量为48 g a.i.100 kg~(-1) seed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至蜡熟期有较好的防效,均在4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游文平,张乐海,王贵.种子质量风险控制[J].四川农业科技.2019

[2].尚佃龙.噻呋酰胺种子处理防治玉米纹枯病及抗性风险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张文玲.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

[4].梁媛.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5].伊长庚.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8

[6].陈彩霞.浅谈中小型种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8

[7].赵畅,武霞,赵文杰,周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种子期药物风险投资中技术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8

[8].亢凤英.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8

[9].汪洋.规避带菌风险彰显良种品质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要从保护种子健康开始[J].中国农资.2018

[10].刘艳.浅谈种子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措施[J].当代会计.2018

论文知识图

2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分析2.2 中...2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分析2.2 中...2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分析2.2 中...2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分析2.2 中...2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分析2.2 中...6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区域运行状况6.5 各经...

标签:;  ;  ;  ;  ;  ;  ;  

种子风险论文_游文平,张乐海,王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