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杆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斜拉桥,静力,刚度,载荷,阻尼。
空间杆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扬[1](2018)在《基于空间杆系的造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杆系由若干连杆组成,在机械、土木、建筑、航空、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快速成型、逆向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杆系建模实现模型镂空、模型填充已经成为CAD领域的研究热点。杆系建模可获取微孔结构,能够仿真自然界中的珊瑚结构、海绵结构、岩石孔隙、骨小梁组织等。论文以空间杆系为研究对象,以网格模型为基础,针对线段杆系提出了优化及加厚算法,针对TPMS隐式杆系,提出了单元融合算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杆系的数据准备。以线段杆系和TPMS隐式杆系为研究对象。线段杆系可源自CAD软件、晶格结构、网格模型等,针对网格模型,基于MATLAB平台提出快速构建点、边、面、体拓扑数据的方法,并测试算法效率。根据TPMS的空间形态和周期规律,定义其实体单元,并分析其杆系连通性。(2)研究杆系优化算法。在网格优化算法基础上,提出基于“中心值”的杆系优化算法,算法适用于包括网格模型在内的所有线段杆系,可修复原始网格数据中的自相交,并根据网格质量指标评估优化结果。(3)研究杆系加厚算法。针对线段杆系,通过空间采点、Delaunay叁角剖分、网格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获取线段杆系的加厚模型,并测试算法效率。加厚模型为叁角网格模型,可存储为STL等格式。(4)研究TPMS融合算法。针对TPMS单元,提出基于影响球分区的局部融合方法,通过控制影响球数目、影响球位置、TPMS单元类别、空间旋转角度等参数,以晶格结构、环状结构、随机结构为载体,获取千变万化的融合模型。将孔洞数目、比表面积作为融合模型的评估指标,分析其空间延伸形态。(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香成,周甲佳,徐志朋,李倩,赵军[2](2017)在《磁流变阻尼器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加入磁流变阻尼器(MRD)框架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和扭转振动特性,基于杆系模型建立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以十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例,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无控和MRD受控RC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程序,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未控和有控下框架典型节点X、Y、Z向的位移、加速度时程响应和结构的空间扭转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RD可有效减小RC框架结构的多维位移和加速度时程响应,若阻尼器位置设置不当,将会增大结构的扭转振动响应。结果验证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及其Matlab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16期)
刘骐玮[3](2017)在《压电摩擦阻尼器在空间杆系结构中的优化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空间建筑结构,而对空间结构的抗震和振动的要求也较高,单独依靠结构本身很难抵御外界的地震作用,通常需要外加减震系统以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近年来,智能材料的应用和振动控制理论的发展都为结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本文主要利用压电材料的电能和机械能力相互转换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压电摩擦阻尼系统,应用鱼群算法对减震系统进行优化布置并进行了模拟振动台试验。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以压电材料为基础,应用其电能和机械能力转换的特性,研发了一种压电摩擦阻尼系统,建立阻尼系统的力学计算模型,同时确定了系统各性能参数,得出仿真计算的模型,为进数值模拟和仿真优化提供依据。(2)基于人工鱼群算法,采用文中提出的压电摩擦阻尼系统,以空间结构为基础,研究对阻尼系统的布置位置和布置数量的优化问题,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对该空间杆系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空间杆系结构优化前后的减震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人工鱼群算法用于压电摩擦阻尼系统进行优化配置,计算全局收敛效率高,鲁棒性强,优化后空间杆系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层间位移减少41%左右,优化控制效果明显。(3)设计并制作了1个2跨3层的空间结构模型,将压电摩擦阻尼系统集成于空间模型结构中,选择未布置、随机布置和人工鱼群优化布置叁种布置方案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随机布置时,控制效果层间位移平均可减小25.4%,加速度可平均可减小15.7%,而通过鱼群算法优化后的布置方案的控制效果更好,其中层间位移平均可减小41.0%,加速度可平均可减小28.4%。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压电摩擦阻尼系统可有效减小空间杆系结构的地震响应;人工鱼群优化布置方法效果明显,其中层间位移和加速度优化效果较随机布置分别提高了61.4%和80.8%,说明文中提出的压电摩擦阻尼系统和优化方法有效可行,可供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9)
高宁妥,覃巍巍,王瀚德,覃磊,邱敏[4](2017)在《独塔斜拉桥的空间杆系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斜拉桥是由多根斜拉索、塔、梁和墩通过杆件相互联结共同组成的空间杆系结构,本文通过对某部分斜拉桥的空间杆系结构的研究,运用ANSYS软件构建部分斜拉桥的空间杆系结构模型。根据该桥最不利的横向载荷工况,对该桥空间杆件结构进行静力载荷分析,进一步验证该部分斜拉桥的空间杆系结构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预应力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武志玮,刘鑫,刘国光[5](2017)在《基于刚度变化率法的空间杆系结构破坏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空间杆系结构的破坏预测方法,针对六角星型穹顶结构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MATLAB数值模拟分析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获得了四种工况下结构刚度矩阵行列式及其变化率在结构破坏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建立了基于刚度变化率的空间杆系结构破坏预测方法.为验证理论分析可靠性,进行了相应结构的室内模型破坏试验,并将实测结果与应力变化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杆系结构刚度矩阵行列式在结构破坏前存在明显突变,可用于预测结构破坏并比较不同初始缺陷对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结构模型实验验证了刚度变化率法具有预测杆件群失稳破坏的能力,并提高了应力变化率法预测结构破坏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7年01期)
王社良,黄鑫,展猛[6](2016)在《基于SMA-压电摩擦智能阻尼器的空间杆系结构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特性和压电陶瓷(PZT)逆压电效应,设计了一种SMA-压电摩擦智能阻尼器。针对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容易陷入早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并以多模态控制性能指标作为优化准则,对一空间杆系结构的阻尼器布置进行了优化分析。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算法,选取4个阻尼器,分析了未改进和改进后的两种最优布置方案对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有更好的收敛性,更强的寻优能力,能使阻尼器得到更优的布置位置;改进的遗传算法得到的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峰值反应。(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6年06期)
刘海涛[7](2016)在《无砟轨道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较为简单的无砟轨道动力分析模型,提出分别采用"梁格"和"鱼骨梁"模拟轨道板,从而建立无砟轨道的梁—梁格和梁—鱼骨梁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针对同一种典型无砟轨道结构,分别采用这2种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进行轨道结构在轨道板板中和板端加载、左右轨对称和非对称加载的静力分析,以及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瞬态动力分析,研究空间杆系模型在无砟轨道动力数值计算中的适用性,并与室内试验结果和梁—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与梁—实体模型在计算分析无砟轨道结构的竖向静、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相同的精度,且静载作用下轨道板的位移最大差小于2%,应力最大差小于7%;梁—梁格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比梁—鱼骨梁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能更精准地分析无砟轨道结构的横向动力性能,且比梁—实体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可用于车—线—桥多工况的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覃巍巍,宋强,陈晓,邹全[8](2016)在《部分斜拉桥空间杆系结构静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斜拉桥是由多根斜拉索、塔、梁和墩通过杆件相互联结共同组成的空间杆系结构,该文通过某桥墩达156.6 m的独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空间杆系结构的研究,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建立空间杆系结构计算模型,准确分析成桥状态结构横向受约束时的内力和位移情况。根据该桥最不利的横向载荷工况,对该桥空间杆件结构进行静力载荷分析,进一步验证该部分斜拉桥空间杆系结构的稳定性是否安全可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该桥塔的抗震能力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02期)
朱军强,黄铭其,高铭尚,徐妹,李明哲[9](2016)在《空间杆系结构动力失稳区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其非线性几何刚度随着结构的变形发生变化而变化.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空间杆系结构的动力失稳区域.利用有限元变刚度的理论,同时引入不同参数和变换公式推导出马奇耶-希拉方程式.通过Ansys和Matlab软件进行编程模拟,分析无阻尼情况下的结构动力不稳定区域,并与鲍洛金不稳定区域推导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结果接近鲍洛金不稳定区域结果,第一失稳区域相对保守,第二失稳区域非常接近,从而验证了的推导公式的适用性.可为实际工程结构频率避开失稳区域进行动力失稳设计提供理论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何金胜[10](2015)在《基于SMA的空间杆系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形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种全新的功能性材料,具有很多独特的材性特性,如超弹性效应、形状记忆效应、高阻尼性能和变弹性模量性能等,利用其特殊的力学行为和物理性能,使之成为控制装置应用到结构工程振动控制领域,必将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进行振动控制研究分析,为推广和使用形状记忆合金这种智能材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独特的超弹性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研发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被动、主/被混合抗震控制系统,提出相应的控制理论及策略,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及振动台试验。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计算机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进行了13组52根奥氏体、10组30根马氏体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通过改变电流、加载幅值、加载速率、循环次数和直径等主要试验参数,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恢复力特性,结果表明加载幅值和加载速率是影响奥氏体材料恢复力特性的主要参数,电流和加载幅值是影响马氏体材料恢复力特性的主要参数。(2)基于上述材性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以Brinson本构模型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引入加载速率和加载幅值等因子,提出并建立了3种精度较高、分段线性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恢复力本构模型,确定了各本构模型的主要特征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3)采用遗传算法对BP网络进行优化,建立了具有预测功能、精度较高且适用于动态反应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非线性本构模型。针对目前振动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所关注的问题,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受控空间杆系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控制系统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等对空间杆系结构的优化控制效果,实现了空间杆系结构的整体优化控制。(4)利用Matlab语言编程,设计了地震作用下空间杆系结构无控、形状记忆合金控制系统随机设置和优化设置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程序,并且针对马氏体形状记忆合金的材性特点,研究了基于Mamdani模糊控制、Sugeno模糊控制以及触发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即触发开关控制策略,自行编制了基于Matlab语言、空间杆系结构触发开关控制策略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程序,综合考虑遗传算法与控制策略等,进一步优化了空间杆系结构的控制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5)以振动控制的工程应用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1个2跨3层的空间杆系模型结构,研发了1种新型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材控制装置和通电升温/稳压系统,并将其集成于空间杆系模型结构中,选择了EL-Centro等3种地震波及3种不同的加速度峰值,采用被动和主/被动混合控制等方法,进行了未安装、随机安装、优化安装形状记忆合金控制系统等36种工况下的空间杆系模型结构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检验了文中研发控制系统和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被动控制系统时,模型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响应可减小20%以上,层间位移可减小30%左右;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主/被动混合控制系统时,模型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响应可减小30%以上,层间位移可减小45%左右,说明文中所提控制方法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空间杆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分析加入磁流变阻尼器(MRD)框架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和扭转振动特性,基于杆系模型建立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以十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例,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无控和MRD受控RC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程序,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未控和有控下框架典型节点X、Y、Z向的位移、加速度时程响应和结构的空间扭转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RD可有效减小RC框架结构的多维位移和加速度时程响应,若阻尼器位置设置不当,将会增大结构的扭转振动响应。结果验证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及其Matlab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杆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扬.基于空间杆系的造型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张香成,周甲佳,徐志朋,李倩,赵军.磁流变阻尼器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J].振动与冲击.2017
[3].刘骐玮.压电摩擦阻尼器在空间杆系结构中的优化布置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4].高宁妥,覃巍巍,王瀚德,覃磊,邱敏.独塔斜拉桥的空间杆系结构研究[J].预应力技术.2017
[5].武志玮,刘鑫,刘国光.基于刚度变化率法的空间杆系结构破坏预测研究[J].空间结构.2017
[6].王社良,黄鑫,展猛.基于SMA-压电摩擦智能阻尼器的空间杆系结构优化控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
[7].刘海涛.无砟轨道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J].中国铁道科学.2016
[8].覃巍巍,宋强,陈晓,邹全.部分斜拉桥空间杆系结构静力分析[J].科技资讯.2016
[9].朱军强,黄铭其,高铭尚,徐妹,李明哲.空间杆系结构动力失稳区域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何金胜.基于SMA的空间杆系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