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碰撞论文_田雨,许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碰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冲击波,马赫,激光,调制器,谐振器,楔形,等离子体。

无碰撞论文文献综述

田雨,许明[1](2019)在《无碰撞冰壶运动轨迹仿真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冰壶在短短几十年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研究却相对落后。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体育训练中可以有效地帮助运动员了解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冰壶在冰面上滑行可以视为刚体的平面运动,可分解为质心的平动和绕过质心的定轴旋转两部分。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冰壶的运动轨迹,通过设置初速度、角速度和刷冰起止时间绘制出冰壶滑行轨迹。通过该系统可以帮助运动员分析投掷冰壶时应施以冰壶水平初速度、旋转角速度,冰壶滑行时刷冰的起止时间对冰壶滑行轨迹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戚亚轲[2](2019)在《基于微环谐振器的无碰撞可调谐滤波器及其波长锁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交换与通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光互连技术使用波导来传输数据,具有较低的系统功耗、超低的时延、极高的通信带宽和极小的传输损耗,它正朝着更短的传输距离、更高的带宽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理想的片内互联技术。波长信号的重路由是目前的片上光互连网络中用于光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来实现。可调谐微环谐振器滤波器具有波长选择的功能,可以用于实现ROADM元件。传统的可调谐滤波器在调谐谐振波长时会阻塞其他波长通道,导致数据的丢失,同时因为微环谐振器的工作波长限制在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处,带宽窄,基于微环的器件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热干扰以及制作工艺的影响。本文围绕微环谐振器的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无碰撞可调谐微环滤波器器件和并且提出了微环谐振器谐振波长的锁定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碰撞可调谐滤波器:基于微环谐振器和马赫-曾德尔热光调制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波长切换无碰撞的可调谐滤波器。微环谐振器使用两条直波导和一条环形闭合波导构成,用于构成滤波器,环上集成加热器用于调制谐振波长;环形波导的一部分作为臂与另一条波导耦合构成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另一条臂上集成加热器,用于调制环内光强,实现对环形波导传输损耗的控制。实验测得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一条臂上加载功率为25mW的电信号时,滤波器处于可工作状态,FSR = 2.18nm,下载端损耗2.2dB;在波长切换过程中,通过将功率25mW的电信号上升至55mW,可以使下载端光输出为零,从而使直通端的光信号传输不被中断,实现了波长切换的无碰撞。2.单个微环谐振波长锁定: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干检测的微环光谱相关信息提取方案,获取了一种反对称型的误差信号,采用阈值检测的方法实现单个微环的谐振波长锁定。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干检测的频谱信息提取方案,提取出的信号为一种反对称的误差信号,该信号的零点即为微环的谐振波长处,该信号的特性使得其对输入光功率不敏感并且能够判断环境温度的漂移方向,提高了锁定的速度和精度。设计了信号提取电路和反馈算法,完成了整个反馈系统的搭建。对一个环形波导半径为10μm,FSR = 9.486nm的微环谐振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该微环在整个FSR范围内的锁定。3.双环串联耦合谐振器谐振波长锁定:设计了双环串联耦合谐振器谐振波长锁定的方法,利用相干检测原理,提取出了每个微环各自的误差信号,通过单独调节两个环,实现两个环的各自锁定。首先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下载端传输光谱呈平顶型的微环和带下陷的微环提出了各自的反馈算法。对制备的双环进行检测,该微环的下载端光谱为平顶型,针对该器件设计信号提取电路和反馈算法。通过实验验证系统可以对双环串联耦合的谐振器的谐振波长进行锁定,并且测得在温度改变30K的情况下,该系统依旧可以使微环的谐振波长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1)

陈通[3](2018)在《无碰撞磁重联中的有效电阻》一文中研究指出磁重联被认为是空间及实验室等离子体环境中,能快速有效地将磁能转换成等离子体动能及热能的能量转换机制之一。该机制能成功解释自然界中的许多爆发性现象,如太阳耀斑、地球磁层亚暴等。在许多空间和实验室等离子体中通常可以认为等离子体是无碰撞的,这样经典碰撞电阻模型无法提供磁重联所必须的快速耗散机制。二十多年前,通过全粒子PIC模拟研究发现磁重联过程的耗散机制是由电子压力张量的非对角项提供的。但是,电子压力张量的非对角项是不能用简单的物理模型来描述,这样导致它无法应用于磁流体模型中研究大尺度的磁场重联过程。本博士论文提出了简单的有效电阻模型,与全粒子PIC模拟进行比较并成功地解释各种环境中的观测现象。本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我们自主开发的全粒子PIC模拟程序,文中详细介绍了我们所使用的程序框架及场方程、粒子推动等具体算法,并给出了与他人PIC模拟结果的基准比对。然后提出无碰撞磁重联中重联区附近有效电阻的理论模型并与PIC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在磁重联过程中,在重联区附近磁场的弯曲将会对带电粒子造成自散射效应,该效应非常类似于经典库仑碰撞效应并会极大地改变该区域的耗散性质导致快速重联发生。通过研究带电粒子在磁重联区附近运动特征,导出了无碰撞等离子体环境中有效电阻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可以通过少量的环境参数来自适应地得到各磁重联阶段环境下的有效电阻值。我们的理论结果与PIC模拟得到的数值结果符合得非常好,在趋势上及具体数值上都有很好的拟合度。我们进一步导出了导向场下磁重联环境中的有效电阻表达式。该理论与PIC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符合得非常好,且在导向场强度归为零时能自动回归到反向平行磁重联中的有效电阻表达式。作为验证和应用,我们首先将以上两个理论结果分别代入到Hall MHD程序中,发现改良后的程序结果与PIC的模拟结果变得更加一致,且重联点处的重联电场在数值上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依靠数值耗散来错误地得到,只依靠重联点本身有效电阻带来的耗散便能得到该处的重联电场。该理论模型使得利用MHD程序来研究无碰撞磁重联变得更加合理。另外,利用该理论预测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及观测数据进行的比对分析也相应地列出文中,可以看到理论与实际数据拥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20)

陈昊天[4](2018)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无碰撞捕获电子模之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碰撞捕获电子模(collisionless trapped electron mode,CTEM)通常被认为是造成托卡马克(tokamak)高温等离子体反常输运现象的主要机制之一[1],其在托卡马克研究伊始便广为学者所关注[2;3],时至今日,理解其非线性饱和过程及其伴随之输运性质仍为托卡马克物理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1;4]。有鉴于此,本论文利用非线性回旋动理学方程与气球模表象探究了无碰撞捕获电子模之线性及非线性特征,具体内容如下:1、本论文首先介绍托卡马克环形磁场之基本特征,着重叙述带电粒子在强环形磁场中的导心动力学,并对微观湍流造成粒子输运的物理机制进行了介绍;随之,本论文介绍了经典非线性回旋动理学以及气球模表象的基本内容,此为后文分析无碰撞捕获电子模之理论根基。2、本论文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无碰撞捕获电子模不稳定性之来源及分类,且在“流体离子+动理学捕获电子”假设下推导出描述其线性特征之理论模型。此模型中完整包括了有限径向包络调制效应(即θk效应),以及有限离子Larmor轨道半径效应。为求解此模型(积分微分方程),本论文发展了 一种基于广义幅值原理的数值算法。而后,本论文着重探究了θk效应对无碰撞捕获电子模线性不稳定性之影响,发现θk可通过影响平行模结构而定性定量改变无碰撞捕获电子模之稳定性。对于偶对称强环型模,θk对其有致稳作用,然则对于偶对称弱环型模以及奇对称环型模,其最不稳定模则对应于|θk|~(?)(1)。此为构建非线性理论之基础。3、本论文在弱湍流极限下探究了无碰撞捕获电子模湍流中一类特殊的非线性过程:环向模数谱中由非线性波散射效应所诱发之等离子体子数级联过程。为此,我们首先推导了描述此过程之定域理论,并将弱湍流理论框架之基本内容插叙其中。此定域理论中将屏蔽散射效应与康普顿散射效应一并保留,发现波散射过程中共振带电粒子与等离子体子间主要交换广义环向角动量,且环向模数谱中无碰撞捕获电子模湍流之等离子体子数级联过程以离子诱发的逆级联过程为主。而后,本论文利用气球模空间中的非线性回旋动理学方程推导了描述波散射过程之非定域理论。借助于此理论,本论文发现非定域理论与上述定域理论存在定性差异:首先,有限径向包络调制效应可通过改变非线性耦合系数,两本征模平行模结构之交迭程度以及离子磁漂移运动的动理学效应而显着影响波散射过程。其次,在通常托卡马克实验参数下,若准模的相速度与捕获电子环形进动同向,则捕获电子散射效应主导波散射过程;而由于有限径向包络调制效应的存在,当准模相速度与离子磁漂移方向一致时,则离子散射效应起主导作用。此外,理论分析表明粒子温度梯度可影响其所诱发的环向模数空间内等离子体子数级联过程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15)

张文帅[5](2018)在《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中的无碰撞冲击波与离子加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碰撞冲击波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发展为无碰撞冲击波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本博士论文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为研究背景,对无碰撞冲击波的几个重要物理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获得了若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结果。在第一章中,我们从无碰撞冲击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入手,介绍了无碰撞冲击波的基本类型。然后讨论了无碰撞冲击波在天体和空间物理、超强激光驱动离子加速以及激光驱动惯性约束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和影响。最后,讨论了无碰撞冲击波的几种研究方式,并着重介绍了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无碰撞冲击波的最新进展。间接驱动激光聚变中,腔壁等离子体与靶丸等离子体会发生碰撞和对穿。在第二章中,我们利用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腔壁与靶丸等离子体碰撞和对穿过程的动理学演化,发现该过程中可以驱动向靶丸冕区等离子体传输的高Mach无碰撞静电冲击波;该静电冲击波可以将靶丸冕区内的氘(碳)离子加速至~25 keV(~150 keV)的能量,高能氘离子束在碳/氘靶丸等离子体输运时发生核反应,产生107量级的束靶中子。研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神光-Ⅲ原型装置间接驱动出中子实验中观测到的反常中子产额。我们设计并实施了神光-Ⅱ升级装置平面靶等离子体碰撞和对穿实验,通过质子成像方法获得了静电冲击波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化信息,同时获得了中子产额结果,平面靶实验直接证实了:等离子体碰撞和对穿产生无碰撞冲击波、无碰撞冲击波加速离子这一超热离子产生过程。对于间接驱动激光聚变,通过无碰撞冲击波加速产生的超热离子可能是靶丸预热的新来源。在无碰撞冲击波的演化过程中,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导致的波的激发以及波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能量耗散的重要机制。在第叁章中,我们利用粒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对称的对流等离子体中无碰撞静电冲击波的演化过程以及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对该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等离子体流速较低时(约两倍离子声速),由等离子体重迭层边界处静电波的陡化可以形成两个对称、反向传输的静电冲击波。随着冲击波的传输,位于冲击波下游区域的穿透离子和位于上游区域的被冲击波加速的离子可以分别激发纵向和斜向离子-离子声不稳定性,纵向不稳定性直接导致离子的减速和热化,而斜向不稳定性则通过驱动弱静电湍流区域的产生导致离子的减速和热化,从而为静电冲击波提供了有效的能量耗散机制。模拟还发现:当等离子体流速增加至约叁倍离子声速时,在重迭层内也会激发斜向离子-离子声不稳定性,所产生的斜向静电波破坏了重迭层边界处的静电波,从而破坏了静电冲击波的形成。由此可知,受到离子-离子声不稳定性的影响,静电冲击波的最大Mach数应低于一维理论的预期。在超强激光驱动无碰撞冲击波加速重离子方案中,冲击波加速离子的束流品质(流强和能量等)取决于无碰撞冲击波的强度,而无碰撞冲击波的强度又取决于激光驱动“活塞”等离子体的速度。在第四章中,我们提出利用横向外加磁场增强冲击波强度的方案,即利用外加磁场将激光产生的超热电子束缚在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区域,由超热电子堆积导致的压力梯度与激光光压一起驱动产生高速的“活塞”等离子体。二维粒子模拟表明,施加外加横向磁场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碰撞冲击波的强度和高能离子束的品质。对于强度为5 × 1019W/cm2的激光与近相对论临界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情形,相比于非磁化等离子体情形(激光驱动静电冲击波),当外加强度为50MG的横向磁场时(激光驱动磁化冲击波)冲击波加速离子的能量提高约3倍(由~50MeV提高至~150MeV),而激光到高能离子的能量转化效率提高约一个量级(由~0.6%提高至~10%)。(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8-05-01)

许成谦,曹琦[6](2018)在《时频二维低/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信系统中,跳频信号不仅会出现时延,还会存在频移。研究具有时频二维低/无碰撞区的跳频序列的构造。证明了Reed-Solomon(RS)码的时频二维周期汉明自相关函数的上界;提出了两种构造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基于RS码来构造时频二维周期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第二种方法利用矩阵来构造时频二维非周期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丰富了时频二维低/无碰撞区跳频序列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孙宁,张法星,刘善均,宋文帅[7](2017)在《高拱坝无碰撞泄洪表孔水舌纵向拉伸方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峡谷中高拱坝表、中(深)孔无碰撞消能,需在坝身孔口布置中引入收缩式消能工,但表孔水头低,出口流速低,单一措施很难实现水舌纵向拉伸。对此,采用1∶50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通过设置叁种表孔出口体型,研究了某高拱坝表孔水舌纵向拉伸方法。结果表明,除宽尾墩外,楔形体应用于高拱坝表孔也可实现水舌纵向拉伸;调整表孔底板坡度可为水舌纵向拉伸创造条件,对表孔底板出口进行一定尺寸透空可进一步纵向拉伸并稳定水舌;随着水舌纵向入水长度的增加,流量分布更均匀,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强峰值亦随之减小。(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代国辉[8](2017)在《通用汽车无碰撞脱轴被鉴定为质量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出报告的机构是"福建省行健司法鉴定所",鉴定人蒋建平向本刊描述道:"车辆现场无论是行驶痕迹、碰撞痕迹还是监控录像等证据都表明车辆是先脱后碰。"2017年3月5日,一辆别克威朗轿车行驶至莆田市凤凰山庄交叉路口处,突然车辆方向失控,撞向马路中间的防护栏。这一幕被路口的两个监控摄像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监控录像显示,该车辆大约在当日早上8点16分10秒左右亮着应急灯进入监控录像等拍摄范(本文来源于《消费者报道》期刊2017年03期)

矫金龙[9](2017)在《强激光驱动无碰撞冲击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利用强激光在实验室条件下产生无碰撞冲击波,同时研究由无碰撞冲击波引起的物理现象。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强激光实验和数值模拟。本文取得的有创新意义的结果归纳如下:1.实验室条件下产生的无碰撞静电冲击波在实验室天体物理和高能离子产生方面有重要应用。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高密度等离子体向低密度等离子体膨胀,在低密度等离子体中驱动出无碰撞静电冲击波。然而目前在该方法中,等离子体的初始参数对无碰撞静电冲击波的影响还不清楚。本论文通过求解双流体方程组和粒子模拟研究了初始等离子体参数与无碰撞静电冲击波速度的关系,以及形成无碰撞静电冲击波的临界等离子体条件。研究发现无碰撞静电冲击波速度与初始等离子体电子热速度和初始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比的对数成正比,同时无碰撞静电冲击波只存在于一定初始密度比范围内,比如对于氢等离子体为4至25之间。2.激光氦离子源产生的MeV能量的氦离子因有望用于聚变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的模拟研究而得到关注。目前激光驱动氦离子源的主要方案是采用相对论激光与氦气射流作用加速高能氦离子,目前这种方案在实验上难以产生具有前向性和准单能性、数MeV能量、高产额的氦离子束,而这些氦离子束特性是材料辐照损伤研究中十分关注的。不同于上述激光氦离子产生方法,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超强激光与固体-气体复合靶作用产生氦离子的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在实验上,采用功率密度5×1018W/cm2的皮秒脉宽的激光脉冲与铜-氦气复合靶作用,产生了前向发射的2.7MeV的准单能氦离子束,能量超过0.5MeV的氦离子产额约为1013/sr。二维粒子模拟显示,氦离子主要由类无碰撞冲击波机制加速,同时粒子模拟还显示氦离子截止能量与超热电子温度成正比。3.无碰撞冲击波的不稳定性对于无碰撞冲击波演化和高能宇宙射线产生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而得到研究人员关注。本论文我们利用质子照相技术观测到由无碰撞冲击波反射离子在冲击波上游产生的离子-离子声不稳定性。实验中,首先利用激光较低强度ASE烧蚀金属靶,产生低速低温大尺度的稀薄等离子体;然后利用激光较高强度ASE与金属靶作用,产生较高温度较高密度高速膨胀的等离子体,该高速等离子体在稀薄等离子体中膨胀时,会驱动起无碰撞冲击波。无碰撞冲击波反射的离子进入冲击波上游后,在上游会激发起离子-离子声不稳定性。该不稳定性具有较强的电场,可以通过质子照相技术进行观测。我们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并显示离子-离子声不稳定性可能使无碰撞冲击波进入湍流状态。4.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带电粒子加速被认为是高能宇宙射线的可能起源。但是由于宇宙中的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事例发生率低以及探测距离远,使研究人员难以对其进行细致研究。近年来,有一些研究工作致力于在实验室条件下产生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以可控的方式对粒子加速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工作计划在实验室中利用两束正负电子对等离子体相互对撞驱动出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然而,目前在实验室中,满足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产生条件的正负电子对等离子体还没有产生。十拍瓦激光器由于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有可能产生满足条件的正负电子对等离子体。但是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工作。本论文我们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超强激光与高Z靶作用产生正电子束的相关特性。模拟结果显示,利用十拍瓦激光与厚Pb靶作用可以产生产额为1013/kJ,发散半角0.7rad的前向发射的正电子束。利用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的形成条件,可以估计出上述正电子束的产额可以满足条件,但是发散半角需要控制到O.1rad以下。目前可以利用外加强磁场或者特殊结构靶来减小正电子束的发散半角。因此,利用十拍瓦激光有可能在实验室条件下驱动出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7-05-01)

姚尧[10](2017)在《双臂SCARA机器人无碰撞路径及轨迹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臂机器人相关的研究领域中,运动规划问题属于非常基础和关键的研究课题。通常情况下,双臂机器人运动规划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即路径规划和轨迹规划。其中路径规划就是实体空间中,控制机器人双臂在运动过程中满足一定的运动要求,同时不发生互相碰撞。轨迹规划就是采用相关的控制算法使得双臂运动过程中满足一定的时间、速度、加速度等要求。无碰撞路径及轨迹规划对于双臂机器人安全地完成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和完成的工作如下:(1)针对双臂SCARA机器人,采用D-H参数法建立操作臂的运动学模型,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并通过MATLAB建模进行验证。(2)无碰撞路径规划算法研究。提出了双臂碰撞检测算法,并引入了C空间的概念,阐述了A*路径搜索算法以及蚁群算法。(3)双臂SCARA机器人无碰路径规划。在C空间内,分别利用A*算法和蚁群算法进行双臂无碰路径规划。为了提高双臂路径规划的性能,对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4)时间最优轨迹规划。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轨迹优化,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无碰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交换与通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光互连技术使用波导来传输数据,具有较低的系统功耗、超低的时延、极高的通信带宽和极小的传输损耗,它正朝着更短的传输距离、更高的带宽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理想的片内互联技术。波长信号的重路由是目前的片上光互连网络中用于光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来实现。可调谐微环谐振器滤波器具有波长选择的功能,可以用于实现ROADM元件。传统的可调谐滤波器在调谐谐振波长时会阻塞其他波长通道,导致数据的丢失,同时因为微环谐振器的工作波长限制在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处,带宽窄,基于微环的器件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热干扰以及制作工艺的影响。本文围绕微环谐振器的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无碰撞可调谐微环滤波器器件和并且提出了微环谐振器谐振波长的锁定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碰撞可调谐滤波器:基于微环谐振器和马赫-曾德尔热光调制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波长切换无碰撞的可调谐滤波器。微环谐振器使用两条直波导和一条环形闭合波导构成,用于构成滤波器,环上集成加热器用于调制谐振波长;环形波导的一部分作为臂与另一条波导耦合构成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另一条臂上集成加热器,用于调制环内光强,实现对环形波导传输损耗的控制。实验测得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一条臂上加载功率为25mW的电信号时,滤波器处于可工作状态,FSR = 2.18nm,下载端损耗2.2dB;在波长切换过程中,通过将功率25mW的电信号上升至55mW,可以使下载端光输出为零,从而使直通端的光信号传输不被中断,实现了波长切换的无碰撞。2.单个微环谐振波长锁定: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干检测的微环光谱相关信息提取方案,获取了一种反对称型的误差信号,采用阈值检测的方法实现单个微环的谐振波长锁定。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干检测的频谱信息提取方案,提取出的信号为一种反对称的误差信号,该信号的零点即为微环的谐振波长处,该信号的特性使得其对输入光功率不敏感并且能够判断环境温度的漂移方向,提高了锁定的速度和精度。设计了信号提取电路和反馈算法,完成了整个反馈系统的搭建。对一个环形波导半径为10μm,FSR = 9.486nm的微环谐振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该微环在整个FSR范围内的锁定。3.双环串联耦合谐振器谐振波长锁定:设计了双环串联耦合谐振器谐振波长锁定的方法,利用相干检测原理,提取出了每个微环各自的误差信号,通过单独调节两个环,实现两个环的各自锁定。首先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下载端传输光谱呈平顶型的微环和带下陷的微环提出了各自的反馈算法。对制备的双环进行检测,该微环的下载端光谱为平顶型,针对该器件设计信号提取电路和反馈算法。通过实验验证系统可以对双环串联耦合的谐振器的谐振波长进行锁定,并且测得在温度改变30K的情况下,该系统依旧可以使微环的谐振波长保持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碰撞论文参考文献

[1].田雨,许明.无碰撞冰壶运动轨迹仿真系统的研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9

[2].戚亚轲.基于微环谐振器的无碰撞可调谐滤波器及其波长锁定[D].浙江大学.2019

[3].陈通.无碰撞磁重联中的有效电阻[D].浙江大学.2018

[4].陈昊天.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无碰撞捕获电子模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张文帅.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中的无碰撞冲击波与离子加速[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8

[6].许成谦,曹琦.时频二维低/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7].孙宁,张法星,刘善均,宋文帅.高拱坝无碰撞泄洪表孔水舌纵向拉伸方法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7

[8].代国辉.通用汽车无碰撞脱轴被鉴定为质量缺陷[J].消费者报道.2017

[9].矫金龙.强激光驱动无碰撞冲击波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

[10].姚尧.双臂SCARA机器人无碰撞路径及轨迹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阻尼器参数对无量纲阻尼斜率的影响无天窗车身天窗车身侧面碰撞侵入量云图多机器人最优路径规划流程图3-9 arm3 动态速度修正

标签:;  ;  ;  ;  ;  ;  ;  

无碰撞论文_田雨,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