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撒克逊人论文_MAZUFRI,LEANDRO

导读:本文包含了盎格鲁撒克逊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盎格鲁,撒克逊,不列颠,英国,日耳曼,法兰克,牛津大学。

盎格鲁撒克逊人论文文献综述

MAZUFRI,LEANDRO[1](2015)在《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礼貌用语对比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礼貌用语原则上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在日常生活对话中极易体现。中英学者专家对礼貌各有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意见。这种中英礼貌用语的分歧差异如何体现,本文将做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调查针对居住在中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试图了解他们对中国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礼貌用语常识的认知程度。研究方法将运用不礼貌比率(ARPI,Adjusted Rate of Perceived Impoliteness)和语言形式的使用率(RU, Rate of Usage)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中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礼貌用语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的概率有多大,并且将研究结果结合对外汉语的教学做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5-29)

张威[2](2014)在《语言演变视角下日耳曼民族的语言态度研究——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态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演变为线索,分析他们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态度,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无不表现出对先进文明、上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用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的语言积极接受的态度,以及对落后、低层、经济发展缓慢、使用人口占少数的民族的语言的排斥态度。(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4年08期)

徐晨超[3](2013)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基督教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化是日耳曼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历程。盎格鲁-撒克逊诸国接受基督教始自肯特,直至苏塞克斯和怀特岛的皈依,前后经历了近百年时间。从国王的受洗皈依到普通民众接受信仰,一个古代民族的改宗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政治因素与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国内对此课题的研究较少,从民族史角度论述阐释这一变迁的着述更不多见。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诸王国的基督教化进程,讨论分析当中遗留的一些重要问题,希冀填补以往史学界阐之未尽、尤有空白之处。论文主要从国王、教会以及与法兰克人的比较,这叁个方面来探究、考证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基督教化过程。在国王方面,侧重于国王改宗的动因和王室贵族在改宗中的作用分析,着眼于考究王权对改宗的策动作用。从分析、理清罗马、肯特和法兰克王国叁者间的关系入手,本文对大格雷戈里传教中的政治因素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肯特与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结成的政治联盟是推动前者改宗的重要因素,但过分强调法兰克王国对肯特改宗的影响力也是不适宜的。本文以法兰克公主贝尔莎出嫁时间为切入点,对这场政治联姻中一些待商榷的问题进行了考证与推论。王权不仅是改宗初期的决定性要素,并且也会影响到之后基督教的发展道路。传统观点认为,664年惠特比会议的召开是因为爱尔兰传统与罗马传统所遵循的复活节日期不同而引发的。但这可能只是会议召开的一个契机,这次会议召开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王室内部的政治斗争。在教会方面,循罗马教会与爱尔兰教会各自的传教轨迹,对其传教理念与方法做了一些比对。爱尔兰教会的修道院体制与罗马主教区体制相比,更适合于早期英吉利北部的散居式的乡村社会。罗马传统则更倾向于强调主教的权威,更注重世俗的管理事务,与南部城镇较为密集的地区较为相宜。但必须指出,在盎格鲁-撒克逊诸国的基督教化历程中,罗马与爱尔兰的宗教影响是混合交融在一起的,因此不可孤立地看待二者在改宗中起到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威尔弗里德主教的生平,探讨教会文化的融合与变迁,并从中反映盎格鲁-撒克逊教会的成长史。民众从多神教到基督教过程中精神信仰层面的变化是本文考察的另一重点,本文主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丧葬风俗和死后世界观念的变迁。这种风俗观念上的过渡,是宗教信仰转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教会对宗教理念的调整对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改宗史比较方面,本文就盎格鲁-撒克逊和法兰克王权对改宗的影响力,以及二者教会对多神教文化的改造政策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冀图借此探究二者在基督教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和日耳曼人在基督教化过程中的相似性。盎格鲁-撒克逊诸国与墨洛温王朝相比,基督教化进程出现了多次受阻甚或倒退现象,这与盎格鲁-撒克逊王权相对赢弱是有很大关联的。在通过初步研究赎罪观念和圣徒崇拜在英吉利的兴起,并比对盎格鲁-撒克逊和法兰克教会的传教政策后发现,即使传教的具体政策有所差异,但在精神信仰的转变过程中,两支日耳曼民族间存有很大的共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徐庆超[4](2010)在《全球最大盎格鲁-撒克逊人在线档案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今年7月,英国牛津大学启动了Woruldhord工程(Project Woruldhord)。该工程源于学者们对发现斯塔福德郡宝藏(the StaffordshireHoard)的热忱,他们呼吁公众捐献关于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0-10-19)

王兴业[5](2005)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组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盎格鲁—撒克逊人是现代英国人的直系祖先,正是古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不列颠的的播迁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史。作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是我们在研究英国史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囿于国内相关材料的缺乏,国内学者一直没有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组成作过全面的研究,本文根据现在收集到的材料,对盎格鲁—撒克逊人各个支系残留的痕迹做分析。力图从整体上解答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组成问题。(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王兴业[6](2005)在《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播迁不列颠的历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英格兰民族无疑是一个对人类历史发挥过重要影响的现代民族。在任何人群集团衍生、发展、直至最后形成特征明显的民族的过程中,都曾经受了种种复杂的冲突与交融的历程,现代英格兰民族的形成经历亦是如此。在英格兰这片土地上,从邈远的古代到中世纪,先后有过伊比利亚人、不列颠人、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丹麦人和诺曼人的入据。这些不同时代进入的古代民族集团的成员,在英格兰这片土地上历经长时间的交往、冲突与融合,逐渐发展成了现代英格兰民族。现代英格兰民族血脉中,正是或深或浅地留下了这些古代民族成份的印记。然而,他们对现代英格兰民族所施加的影响并不是均衡的,不宜等量齐观,其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给现代英格兰民族留下的则是最为明显的重要印记,可以说,对现代英格兰民族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本文侧重于探究古代与中世纪之交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这一民族集团的起源、人种构成、分布及其向不列颠的迁徙这一重大历史进程进行考察,特别是对其在不列颠岛的播迁情景作一历时性的纵向分析,以便从整体把握的方面理清其中的某些历史细节。 本文大致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和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组成及其在不列颠播迁的学术研究概况。总体上说,英国学者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已有数百年的积累,研究的方式、手段亦历经变革。在宏观研究方面,其研究似已呈现某种低水平重复的征象,而在微观研究方面,则仍对某些具体问题长期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组成及其在不列颠的播迁,以往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叙述过于简略,总体成果较为有限。 第二部分,结合目前已经收集到的关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相成材料,依据盎格鲁-撒克逊人残留在地名、文献、典章制度中的点点痕迹及考古学证据,就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组成问题等作了一定的探讨。对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朱特人的渊源及祖居地,法兰克人是否在入迁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群体中占有一定比重等,将英国学术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介绍,同时根据已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对上述争议提出了本人的意见。(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宋兰臣[7](1998)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姓名的起源、发展与变更》一文中研究指出盎格鲁-撒克逊人姓名的起源、发展与变更宋兰臣姓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反映,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姓名使用上具有不同的特征。英、美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姓名也是随着人类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一、姓名的起源与构成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期刊1998年03期)

陈传金[8](1992)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与英国》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人一般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公元5世纪中期由北欧的易北河口和日德兰半岛南部迁入的日尔曼族。英格兰当地居民原为克尔特人,或称不列颠人,是公元前700年以后到公元前100年从西欧的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陆续迁来的部落。公元前55年,罗马人开始侵入不列颠,占领其东南部。克尔特人被驱往苏格兰,有的迁往威尔士和爱尔兰,他们作为不列颠主要民族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在其后400多年间,操拉丁语的罗马人成了英格兰、苏格(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期刊1992年09期)

盎格鲁撒克逊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态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演变为线索,分析他们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态度,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无不表现出对先进文明、上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用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的语言积极接受的态度,以及对落后、低层、经济发展缓慢、使用人口占少数的民族的语言的排斥态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盎格鲁撒克逊人论文参考文献

[1].MAZUFRI,LEANDRO.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礼貌用语对比及其成因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张威.语言演变视角下日耳曼民族的语言态度研究——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

[3].徐晨超.盎格鲁—撒克逊人基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徐庆超.全球最大盎格鲁-撒克逊人在线档案完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5].王兴业.盎格鲁—撒克逊人组成初探[J].辽东学院学报.2005

[6].王兴业.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播迁不列颠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7].宋兰臣.盎格鲁-撒克逊人姓名的起源、发展与变更[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

[8].陈传金.盎格鲁——撒克逊人与英国[J].中国民族.1992

论文知识图

盎格鲁-撒克逊人制作的剑柄,材质为...威廉一世(征服者)-威廉一世(征服者)英格兰西斯托复原盎格鲁撒克逊人美国南方重建-美国南方重建示意图阿尔琴-阿尔琴尼尼安-尼尼安

标签:;  ;  ;  ;  ;  ;  ;  

盎格鲁撒克逊人论文_MAZUFRI,LEANDRO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