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结构论文和设计-吴震一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材结构,包括传输组件以及保护组件。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以及包覆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的第一阻隔层。保护组件包括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的至少一个屏蔽层以及包覆至少一个屏蔽层的绝缘层。其中,至少一个屏蔽层包括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的薄膜层以及形成于薄膜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层。借此,本实用新型可提升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以及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传输线材的第一阻隔层;以及保护组件,包括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的至少一个屏蔽层以及包覆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的绝缘层;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包括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的薄膜层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层。

设计方案

1.一种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以及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传输线材的第一阻隔层;以及

保护组件,包括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的至少一个屏蔽层以及包覆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的绝缘层;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包括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的薄膜层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媒介单元,至少一所述第二媒介单元包括多个第二传输线材以及包覆多个所述第二传输线材的一第二阻隔层,且至少一所述屏蔽层包覆至少一所述第二媒介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媒介单元,且至少一所述屏蔽层包覆至少一所述第三媒介单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材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屏蔽电磁干扰的功能的线材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缆线泛指当前应用于数据传输,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计算机周边配件、数据中心等常用的USB2\/USB3 Cable、HDMI Cable、 TYPE C Cable、CatCable…等。当电子缆线中的金属导线进行电信号传输时,便会辐射出电磁干扰以及拾取由其他电子设备上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因此,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一直是电缆通信传输系统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目前现有的电子缆线皆是采用铝箔再加上铜丝、铝丝或其他金属合金混成所编织的金属编织网的结构来吸收电子的辐射波,以达到EMI遮罩的效果。然而,由于现代高速传输规格与传输接口的盛行,例如HDMI 1.3传输速度的规格可达10.2Gbps,使得传输线电缆在传输这类高速的高频信号时面临更高的电磁干扰挑战。因此,电子缆线中金属编织网的编织数不断地提高,以期能完整的屏蔽电磁干扰。但是,在金属编织网的编织数提高的情况下,电子缆线整体的重量不仅大幅增加,并大大降低电子缆线的可挠度,使得不易施工,并且,金属编织网不管编织数多高,仍然存在缝隙的问题,致使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有限,进而影响信号的传输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材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材结构,包括传输组件以及保护组件。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以及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传输线材的第一阻隔层。保护组件包括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的至少一个屏蔽层以及包覆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的绝缘层。其中,所述屏蔽层包括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的薄膜层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层。

优选地,所述传输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媒介单元包括多个第二传输线材以及包覆多个所述第二传输线材的一第二阻隔层,且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媒介单元。

优选地,所述传输组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媒介单元,且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媒介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材结构,能通过“保护组件包括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的至少一个屏蔽层以及包覆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层的绝缘层”以及“至少一个屏蔽层包括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媒介单元的薄膜层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层”的技术方案,以提升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层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层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有关“线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或者信号,但这些元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图1中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材结构C,包括传输组件1以及保护组件2。传输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包括第一传输线材100以及包覆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100 的第一阻隔层101。保护组件2包括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的至少一个屏蔽层21以及包覆至少一个屏蔽层21的绝缘层22。其中,至少一个屏蔽层21 包括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的薄膜层210以及形成于薄膜层210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层211。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材结构C,包括了传输组件1 以及保护组件2。传输组件1进一步包括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100以及第一阻隔层101,第一传输线材100可为信号传输线,第一阻隔层101可为绝缘性材质,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阻隔层101包覆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100。

保护组件2进一步包括了至少一个屏蔽层21以及绝缘层22,绝缘层22可为绝缘性材质,但不以此为限。至少一个屏蔽层21可包括薄膜层210以及至少一个导电层211。薄膜层210可为铜箔或铝箔的材质的纸(质)材,或其他具导电性材料,但不以此为限。至少一个导电层211可为导电材料,并且,至少一个导电层211通过涂布方式形成于薄膜层210背对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的表面上,但不以此为限。至少一个屏蔽层21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并且,绝缘层22包覆至少一个屏蔽层21。

因此,在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进行高频信号传输时,可通过薄膜层210 与绝缘层22之间的至少一个导电层211来屏蔽、吸收外界传来的电磁干扰,以稳定线材结构C的信号传输品质。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C可通过设置在薄膜层210与绝缘层22之间的至少一个导电层211来屏蔽、吸收外界传来的电磁干扰,并省略设置金属编织网,相较于现有的电子缆线,不仅降低缆线整体的重量,大幅提高可挠度;并且,由于至少一个导电层211通过涂布方式形成于薄膜层210,因此,至少一个导电层211屏蔽外界电磁的范围没有任何缝隙、孔隙,故相较于现有的电子缆线具有更高效的遮罩能力。

进一步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导电层211可包括第一导电材料2110、第二导电材料2111、第三导电材料2112或其组合中至少二者;并且,第一导电材料2110可为石墨烯,第二导电材料2111可为石墨材、石墨碳管材或其组合,第三导电材料2112可为金、银、铜、铁、铝、镍等金属粒子中的至少一者。但不以此为限。

配合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组件2 进一步还可包括隔离层20,可为绝缘性材质,但不以此为限。隔离层20可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至少一个屏蔽层21包覆隔离层20,而绝缘层22包覆至少一个屏蔽层21。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说明内容虽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点与效果;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材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相同的元件的作动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组件2还进一步包括多个屏蔽层21A、21B,可层迭在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与绝缘层22之间。

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C为提高、增加屏蔽、吸收外界电磁干扰的效果,可设置多个屏蔽层21A、21B,在本实施例中以两层作为示例,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保护组件2进一步可包括多个屏蔽层21A、21B,屏蔽层 21A与屏蔽层21B层迭在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与绝缘层22之间,并且,屏蔽层21A的导电层211与屏蔽层21B的导电层211的材质可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因此,线材结构C通过相迭的屏蔽层21A与屏蔽层21B形成层层的屏蔽效果,大幅增加阻隔外界电磁干扰的效果。

其中,屏蔽层21A也是可通过涂布方式形成于屏蔽层21B的表面上,但不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说明内容虽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点与效果;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材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相同的元件的作动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组件1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11,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11包括多个第二传输线材110以及包覆多个第二传输线材110的第二阻隔层111,且屏蔽层21包覆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11。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C的传输组件1进一步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11,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11可包括多个第二传输线材110以及第二阻隔层111,第二传输线材110可为信号传输线,第二阻隔层111包覆多个第二传输线材110,第二阻隔层111可为绝缘材质。

因此,通过屏蔽层21以及绝缘层22层层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与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11,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与至少一个第二媒介单元11在进行高频信号传输时,屏蔽层21能屏蔽、吸收外界传来的电磁干扰,进而稳定线材结构C的信号传输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说明内容虽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点与效果;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材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相同的元件的作动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组件1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媒介单元12,且屏蔽层21包覆至少一个第三媒介单元12。

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C的传输组件1进一步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媒介单元12,第三媒介单元12可为地线,但不以此为限。因此,通过屏蔽层21以及绝缘层22层层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与至少一个第三媒介单元12,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在进行高频信号传输时,屏蔽层21能屏蔽、吸收外界传来的电磁干扰,进而稳定线材结构C的信号传输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说明内容虽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点与效果;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材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相同的元件的作动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组件1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媒介单元13,至少一个第四媒介单元13包括多个传导线材130、第四传输线材131以及包覆多个传导线材130与第四传输线材131的第四阻隔层132。其中,每一个传导线材130包括芯线1300以及绝缘层1301。

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C的传输组件1可包括多个第一媒介单元10以及多个第四媒介单元13。芯线1300、第四传输线材131以及第一传输线材100可为信号传输线,第四阻隔层132、绝缘层1301以及第一阻隔层101 可为绝缘材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C可通过至少一个屏蔽层21包覆多个第一媒介单元10以及多个第四媒介单元13,再由绝缘层22包覆屏蔽层21。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说明内容虽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点与效果;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材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相同的元件的作动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的线材结构与上述第五实施例的线材结构的差异在于,本实施的线材结构将第四阻隔层132 以及第一阻隔层101替换为屏蔽层21以及绝缘层22,以增加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说明内容虽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点与效果;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C的过程中,虽也提及了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的制造方法,然而,为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材结构的制造方法能够更加清楚,进一步说明如后。

[线材结构的制造方法]

请参阅图9至图1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材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层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层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材结构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首先,提供传输组件。其中,传输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以及包覆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线材的第一阻隔层(步骤S30);

接着,通过至少一个屏蔽层包覆传输组件(步骤S31);以及

然后,通过绝缘层包覆至少一个屏蔽层(步骤S32)。

进一步地,配合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层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首先,将第一导电材料2110、第二导电材料2111、第三导电材料2112或其组合中至少二者依照比例进行混合(步骤S40)。

接着,混合后的这些材料进行搅拌(步骤S41)。

然后,将搅拌后的这些材料进行辗磨,使得这些材料成分均匀及微小化(步骤S42)。

紧接着,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磨、延展、碾压以及伸展等步骤,并重复多次,直到这些材料充分相溶(步骤S43)。其中,在这些材料相容的过程中,可添加特定的溶剂、助剂,并充分搅拌,使得这些材料可完全相溶,而特定的溶剂、助剂为现有材料,在此不再特别说明。

最后,将相溶后的材料进行封存或包装(步骤S44)。

更进一步地,配合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层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首先,将上述步骤S44所封存或包装的材料,以特定的稀释剂进行稀释,而获得一材料液(步骤S50)。

接着,将稀释后的材料液进行搅拌,并调整材料液的粘稠度(步骤S51)。

然后,将调整好的材料液均匀涂布在薄膜层210上(步骤S52)。

接下来,将薄膜层210上的材料液进行固化,以形成导电层211(步骤S53);其中,固化温度≦90度。

最后,获得屏蔽层21,并进行收卷(步骤S54)。

上述中,导电层211的工作厚度可为10~12um,材料电阻率可为102<\/sup>~105<\/sup>。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说明内容虽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点与效果;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通过“保护组件2,包括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的至少一个屏蔽层21 以及包覆至少一屏蔽层21的绝缘层22”以及“至少一个屏蔽层21包括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媒介单元10的薄膜层210以及形成于薄膜层210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层211”的技术方案,以提升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

更进一步来说,由于目前现有的电子缆线皆是采用铝箔再加上铜丝、铝丝或其他金属合金混成所编织的金属编织网的结构来吸收电子的辐射波,并且,在金属编织网的编织数提高的情况下,电子缆线重量不仅增加,同时,可挠度也降低,使得不易施工;并且,金属编织网不管编织数多高,仍然存在缝隙的问题,致使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有限。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材结构C及其制造方法通过设置在传输组件1 与绝缘层22之间的导电层211来屏蔽、吸收外界传来的电磁干扰;由于导电层 211通过涂布方式形成于薄膜层210,因此,至少一个导电层211屏蔽外界电磁的范围没有任何缝隙、孔隙,故相较于现有的电子缆线具有更高效的遮罩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材结构C及其制造方法也省略了设置现有电子缆线的金属编织网,因此,不仅降低缆线整体的重量,同时也大幅提高可挠度。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内。

设计图

线材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066.8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TW

国家/省市:71(台湾)

授权编号:CN209328567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H01B 7/17

专利分类号:H01B7/17;H01B11/00

范畴分类:38A;33P;

申请人:吴震一;连侲喆

第一申请人:吴震一

申请人地址:中国台湾桃园市

发明人:吴震一;连侲喆

第一发明人:吴震一

当前权利人:吴震一;连侲喆

代理人:王瑞朋;胡彬

代理机构:1133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TW107145833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线材结构论文和设计-吴震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