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学向度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学向度

论文摘要

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人类的对立面。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始终以解放人、实现人、发展人为根本追求,对于引导科学技术发展,重塑科学技术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人学的视角切入,对马克思科学技术观进行新的审视与解读成为必要。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是以科学技术为探讨对象的理论成果。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形成奠定研究对象基础,而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的哲学变革则被马克思批判继承,成为其科学技术观赖以形成的人文哲学基础。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开始崛起,科学技术逐渐为资产阶级所掌控,沦为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尖锐的阶级矛盾促使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深入人类解放的现实人学纬度,而人类社会的现实发展推动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人学向度的最终形成。内蕴人性关怀的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方法,包含人、客观自然、人类社会等多个具有辩证关系的要素,实现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其思想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根本导向,探究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深入分析科学技术与人之间的多重关系。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与人的本质紧密相关,科学技术本质具有属人性。不仅科学技术的诞生是人实践的结果,而且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人的需要。科学技术在人的实践与需求中产生和发展,也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展现、满足、影响人的本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产物,不仅与人的本质息息相关,而且是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境遇、自然生存境遇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境遇相互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人类生存境遇而生存境遇则可以调适、制约科学技术发展。在充分剖析科学技术与人本质、科学技术与人生存境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挖掘利用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将革命目标导向人的自由解放,指出科学技术通过重塑世界物质结构、变革世界精神结构,最终实现劳动肉体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学术研究趋势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形成背景与基本内容
  •   第一节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形成背景
  •     一、科学技术解放奠定研究对象
  •     二、哲学思想变革提供理论基础
  •     三、阶级矛盾震荡提出理论需求
  •   第二节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
  •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物质基础
  •     二、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内在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     三、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根本导向
  • 第三章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人的本质
  •   第一节 科学技术本质的属人性
  •     一、科学技术的产生是人实践的结果
  •     二、人的需求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人本质的一致性
  •     一、科学技术是人劳动本质的展现模式
  •     二、科学技术满足人的需求本质
  •     三、科学技术影响人的社会本质
  •   第三节 科学技术异化对人本质的压迫
  •     一、科学技术异化的原因及表现
  •     二、科学技术异化对人本质的压迫
  • 第四章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人的生存境遇
  •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人的自然生存境遇
  •     一、科学技术影响人的自然生存境遇
  •     二、人的自然生存境遇制约科学技术取向
  •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人的社会生存境遇
  •     一、科学技术改变人的社会生存境遇
  •     二、人的社会生存境遇调适科学技术发展
  • 第五章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中人的自由解放
  •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革命导向
  •     一、科学技术重塑世界物质结构
  •     二、科学技术变革世界的精神结构
  •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自由导向
  •     一、解放科学技术的束缚
  •     二、解放劳动的肉体
  •     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佘梅溪

    导师: 李丽

    关键词: 马克思,科学技术,人学

    来源: 江苏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哲学,哲学

    单位: 江苏大学

    分类号: N02;B038

    总页数: 71

    文件大小: 1487K

    下载量: 605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马克思的“全面科学技术观”[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技术观[J]. 创新 2019(05)
    • [3].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J]. 商 2014(03)
    • [4].超越“生产力科学技术观”[J]. 科学学研究 2013(05)
    • [5].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双重向度[J]. 新疆社会科学 2011(06)
    • [6].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J]. 人民论坛 2017(07)
    • [7].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当代科学技术探究[J]. 祖国 2018(18)
    • [8].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本意蕴[J]. 社会主义研究 2011(03)
    • [9].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视角探析新时代科学技术观的理念[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10].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述评[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 [1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研究生科研生态化中的功能价值[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8)
    • [12].存在论视域下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批判维度[J]. 黑河学刊 2010(12)
    • [1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述[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10)
    • [14].习近平科学技术观的人本意蕴[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5].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特征[J]. 科学经济社会 2013(02)
    • [16].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初探——基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26)
    • [17].贝尔实验室的科学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9)
    • [18].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9].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之“和谐观”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 戏剧之家 2020(17)
    • [20].论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8)
    • [21].回到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哈贝马斯与胡塞尔科学技术观比较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3)
    • [22].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
    • [23].大科学技术观——科学与人文漫话之五[J]. 物理通报 2010(02)
    • [24].医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9)
    • [25].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03)
    • [26].浅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观的发展[J]. 学理论 2013(34)
    • [27].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中的科技观[J]. 金田(励志) 2012(11)
    • [28].科学技术、生产力与意识形态——从《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来解读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3(00)
    • [29].《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渗透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0)
    • [30].毛泽东论科学技术发展[J]. 高校理论战线 2011(08)

    标签:;  ;  ;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学向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