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谪诗人论文_蔡龙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贬谪诗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人,拟作,高宗,大历,佛教,朝鲜,诗坛。

贬谪诗人论文文献综述

蔡龙威[1](2017)在《论“江西诗派”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宋高宗朝"江西诗派"雕琢文风大行其道的情形下,其时的贬谪诗人们,均不同程度地与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联。与此同时,这些贬谪诗人能够保持较为清醒独立的头脑,辩证地汲取"江西诗派"的诗学思想和创作手法,显示出批判性继承的特点。"江西诗派"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人所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学理念的认同和对章法炼字的辩证体认上。(本文来源于《克拉玛依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张瑜[2](2016)在《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封建皇权为了对士大夫等阶级进行统治,常采用“贬谪”的方式对其进行惩罚,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贬谪文化也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贬谪的存在,文人就开始寻找精神释放的渠道,在仕途上被贬谪,可以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来,也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贬谪文化中的诗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发展,在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对中华民族有一定影响力的“贬谪文学”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群体是清初诗坛中不可回避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其创造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以吴兆骞为关照对象,分析了吴兆骞的人生轨迹以及贬谪诗作,借此来映衬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群体的人生轨迹、交友情况以及贬谪诗作,进而分析他们诗作中的个人诉求、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文化贡献,对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群体以中肯的历史定位,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陈彝秋[3](2016)在《从两篇拟作看朝鲜士人眼中的贬谪诗人刘禹锡》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禹锡的诗文很早就在汉文化圈内具备广泛影响,古代朝鲜半岛的文人对其经典作品十分熟悉,也留下不少学习模仿之作。但较之于他的诗文作品,刘禹锡在朝鲜士人眼中,更典型的意义是作为一位贬谪诗人存在着。受儒家孝友之道,以及唐宋以来中国文人及史学家既有观念的影响,朝鲜士人对刘禹锡的政品与人品大多持批评与否定的态度,但也有少数文人借助拟作的特殊形式,将自身的贬谪境遇与情怀,寄寓于对刘禹锡才华人品的认同与理解中,并进而成为刘禹锡以及中国贬谪诗人的异域知音。(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杨健敏[4](2015)在《贬谪:作家人品的一块试金石——以中唐贬谪诗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贬谪一向被认为是促进文学发展的契机,但人们忽略了贬谪对作家的创作内容、人生道路选择和创作风格的影响不尽相同。贬谪如同一块试金石,形象地再现了作家被逼上绝路后对自己的人格、尊严以及品质的选择。关注作家人品与文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促进文学产生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从而使我们对作家作品有更加准确到位的评价。(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连国义[5](2015)在《论苏轼对宋高宗朝贬谪诗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贬谪诗人的大量出现是宋高宗朝突出的政治现象和文学现象。这一时期贬谪诗人达观心态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苏轼在面对贬谪生涯时所表现出来的超脱旷达为他们树立了积极的榜样。苏轼的这种典范作用落实到诗人贬谪时期的诗歌创作上,主要表现为"东坡素材"诗歌的创作及和陶诗、和苏诗的写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顾友泽,陈媛媛[6](2015)在《苦难与道义的博弈——论宋代南渡时期贬谪诗人的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南渡时期贬谪的诗人多、时间长,岭南风物在诗歌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对岭南风物表现得既亲近又对抗。贬谪诗人普遍以前辈贬谪之人尤其是苏轼作为生活楷模,是由诗人浓厚的人文情怀与正常情感难以抒发导致。南渡贬谪诗人除了表现亲情、友情、思归、佞佛、信道等正常的情感,还刻意回避悲观情绪,甚至表现出豪情。这一方面与其接受苏轼等前辈的生活态度有关,一方面又与诗人作为道义上的胜利者的心理有关。贬谪生活对诗人的创作观念与诗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对苏轼、屈原的体认与借鉴上。(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石蓬勃[7](2014)在《苏门诗人贬谪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贬谪即为中国古代官员之噩梦,党争剧烈之时,贬谪尤为惨痛。北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厉行新法,引发新旧党争,反对变法之旧党官员纷纷请外,且阻挠新法施行。哲宗元佑年间,太皇太后高氏辅政,迎旧党官员还朝,尽废新法。绍圣年间,哲宗亲政,力行绍述,复行新法,旧党官员尽遭贬黜。徽宗即位,改元建中靖国短暂调停,于次年又改元崇宁,党禁顿起,建“元佑党人碑”,旧党官员及不附蔡京者均列名其上,所遭贬责更甚。然元佑党人碑所列叁百九人中仅一百一十一人为熙丰间反对变法、元佑间力行“更化”、一直追随元佑重臣、附议反对变法者,且以苏轼、苏辙,及其门下文人贬责最重,创作诗歌最繁,文学影响及社会影响最着。苏门诗人1564首贬谪诗作涵盖其贬谪生活诸多方面,反映出各人不同之贬谪心态、主题取向及时空语象特征,既具有明显共性特点,又颇具文人独特性格,故为本文探讨之中心。中国古代文人虽以温柔敦厚、中庸谨重为尚,然自古有“狂”、“逸”人格萌生发展,苏门诗人贬谪诗作中亦有体现。如苏轼融合儒、释、道叁教思想,且受陶渊明影响甚重,故而初谪黄州时心怀惴惴,惟求自安,至谪居惠州时渐成淡泊自适,远贬儋州已心无挂碍、旷达自乐,最终形成狂逸融合、超然旷达之贬谪心态。苏辙简洁沉静,黄庭坚超然淡泊,加之受禅宗影响较深,二人贬谪诗作狂、逸之气均未昭彰,哀乐之情隐而不发,少有愤激之情,颇为自持平和,故而诗作冲淡超逸,心态为离狂远逸、内敛沉静。秦观于贬谪期间甚是怀念昔日翰苑生活,对困居贬地之苦痛体味颇深,故而潦倒哀毁,其诗作中之狂气跳过唐之禅悦,嵇、阮之狂逸结合,陶渊明之潇洒超逸,而远溯至屈、贾之哀伤心理,其心态由哀婉而为沉郁、凄厉,狂消逸隐,终于悲苦绝望。晁补之诗作中逸气更为明显,然狂放语汇亦不鲜见,可见其从未忘情于仕宦生涯。张耒则心性坦易,虽迭遭黜责,却能很快调整心态。二人将对叁教之圆融和会作为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之武器,两人贬谪心态虽略有不同,然均徘徊于狂逸之间,形成亦狂亦逸、坦易自持之心态特征。苏门诗人历贬边地,生活潦倒,故而诗作中多有环境苦恶之记述、生计艰难之哀叹、精神痛苦之展示与借酒遣愁之逃遁。贬地生活虽然艰苦,但苏门诗人受儒家思想熏染多年,忧民之怀未能忘却,依然关心民瘼,为生民所遭苦难心痛不已,尤以苏轼最为明显。然其诗作主题大多集中于水旱蝗灾,极少涉及农事政策,于忧民之怀中足见其唯恐招祸之惧。苏门诗人迭遭贬窜,于生计、精神遭受双重打击,无奈之下,归隐之心日益浓厚,于诗作中多有反映:或寄情于山水,或求助于佛道。然大部分苏门诗人均未能归隐山林田园,只因寻到“吏隐”这一调和途径,求得心安与心灵之解脱,既可享受隐逸之乐,又不辜负忧民之怀。苏门诗人均未曾脱离贬谪羁绊,归隐之思遂相伴始终。苏门诗人历贬边地,于生命沉沦之苦痛中日益沉静,开始思考人生命运、生存价值之最本质问题,故而诗作中多有对死亡之审视,由排斥而至接受,由接受而至超越;亦多有对生命之思考,表达对顽强坚忍、柔美娇艳物事之喜爱,并对日常生活习见之物多所吟咏,表达出对生命之欣喜。苏门诗人贬谪诗作中时空意识与语象系统亦颇引深思。苏门诗人于贬谪期间视野顿宽,时空意识涵盖全面,既有古往今来、纵横万里之宏阔,亦有注重现下、一时一地之体悟,故而其诗作既有涵盖万古之情,又重现时当下之感;既有俯瞰天地之势,又重耳闻目见之境。其物象系统亦更为完善,既有品性高洁、文人雅致之松竹等物象,亦有纤细精致、悲苦萦怀之醉酒等语象,极具含蓄浓缩之美、翻新出奇之妙、变俗为雅之奇及形象描绘之趣。苏门诗人贬谪诗作不囿于前人语象系统之限制,更注重内心感悟之表达,变前人含蓄蕴藉之审美为日常生活口语之事象,故而诗作物象种类丰富多样,其特征更符合诗人贬谪心境;事象运用变化万端,将文人雅趣与日常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4-06-01)

石蓬勃,高献红[8](2014)在《苏门诗人贬谪诗作时间语汇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为代表的苏门诗人于北宋元丰、绍圣、崇宁年间突遭贬谪,留下大量含有时间语汇的诗作。本文选取关键词对诗作进行搜检,推知苏轼、苏辙、张耒的时间意识强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百年(载)"、"(数)十载"、"叁载"等时间语汇的运用,使得诗作虽无横跨千古之豪壮,亦未堕至只见朝夕之逼仄。苏门诗人借由不同时间语汇深刻书写悲慨深重、人生倥偬的内心世界,亦精致描摹了生事艰难、亲友凋零的贬谪生活。(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4年03期)

郎瑞萍,叶会昌[9](2013)在《大历诗人李嘉佑贬谪期间的诗歌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择李嘉佑贬谪时期的诗歌为考察对象,认为其诗作既有大历诗歌之共性,也有诗人的个性。他的贬谪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深深愁情,无言的"惆怅",仕隐之间的纠结,以及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悲悯之情。(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33期)

王青峰[10](2012)在《唐代贬谪诗人对佛教茶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在唐代贬谪诗人与佛教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代贬谪诗人提升着佛教茶文化的品味。唐代贬谪诗人对佛教茶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叁个方面:首先,作为政治人物与文化名流,他们对佛教茶文化的参与行为本身就是对佛教茶文化品味与影响力的最佳品牌宣扬;其次,他们对消费高端与基层的茶文化内容进行相互的传播;第叁,他们的诗文给佛教茶文化蓄积了持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贬谪诗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古代,封建皇权为了对士大夫等阶级进行统治,常采用“贬谪”的方式对其进行惩罚,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贬谪文化也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贬谪的存在,文人就开始寻找精神释放的渠道,在仕途上被贬谪,可以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来,也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贬谪文化中的诗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发展,在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对中华民族有一定影响力的“贬谪文学”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群体是清初诗坛中不可回避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其创造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以吴兆骞为关照对象,分析了吴兆骞的人生轨迹以及贬谪诗作,借此来映衬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群体的人生轨迹、交友情况以及贬谪诗作,进而分析他们诗作中的个人诉求、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文化贡献,对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群体以中肯的历史定位,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贬谪诗人论文参考文献

[1].蔡龙威.论“江西诗派”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人的影响[J].克拉玛依学刊.2017

[2].张瑜.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3].陈彝秋.从两篇拟作看朝鲜士人眼中的贬谪诗人刘禹锡[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杨健敏.贬谪:作家人品的一块试金石——以中唐贬谪诗人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5].连国义.论苏轼对宋高宗朝贬谪诗人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顾友泽,陈媛媛.苦难与道义的博弈——论宋代南渡时期贬谪诗人的创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石蓬勃.苏门诗人贬谪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14

[8].石蓬勃,高献红.苏门诗人贬谪诗作时间语汇定量分析[J].河北学刊.2014

[9].郎瑞萍,叶会昌.大历诗人李嘉佑贬谪期间的诗歌论略[J].兰台世界.2013

[10].王青峰.唐代贬谪诗人对佛教茶文化的影响[J].五台山研究.2012

论文知识图

图2苍鹰活动及捕猎图“器乐”朝代分布直方图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插图饱受欺凌陷害)图1诗人被贬谪前后境遇对比...金瓜。吉壶旦bn翻司去n生吝#Ba央利冬如

标签:;  ;  ;  ;  ;  ;  ;  

贬谪诗人论文_蔡龙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