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论文-杨润,万启南

内伤发热论文-杨润,万启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伤发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伤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

内伤发热论文文献综述

杨润,万启南[1](2018)在《万启南辨治内伤发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启南教授认为内伤发热不外乎气、血、阴、阳、肝、湿、瘀等,与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临证首辨阴阳,再分虚实,辨明气血,归属脏腑;分为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气郁发热、血瘀发热、痰湿郁热。理气疏肝泻热-加味逍遥散,郁久化火-龙胆泻肝汤,益气养阴助阳-地黄饮子、青蒿鳖甲汤、清骨散、生脉散,清热化湿退热-甘露消毒丹,湿热并重-苍术白虎汤,祛瘀养血退热-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清营解毒退热-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万启南强调辨证施治,攻补兼施,顾护脾胃,辨病与辨证结合。附内伤发热(气血两燔兼气阴两虚)验案1则。(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蔡红妹,张进军,张莉,李永攀,刘慧敏[2](2018)在《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伏邪”论治内伤发热的经验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伏邪是内伤发热的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有热毒内伏,邪及少阳;情志内伤,邪伏少阳;邪伏阴分,阴虚发热。治疗以转枢少阳,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处方用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化裁。(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8年16期)

陈育群,张鹏飞,黄政德[3](2018)在《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累积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建库至2017年4月收录的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交叉核对、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结局指标按发表时间顺序和样本量分别进行累积Meta分析,并对其结果趋势进行检验,然后基于GRADE对文献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涉及受试者2599名。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甘温除热法[OR=3.875,95%CI(2.87,5.24),Z=8.82,P=0.000 1]或甘温除热法联用常规疗法[OR=5.791,95%CI(3.55,9.45),Z=7.03,P=0.000 1]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表明,联用药物研究在时间方面存在易变性,显示累积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疗效确切,但纳入研究整体质量偏低,同质性较高,发表存在偏倚,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梁娟娟,刘维忠[4](2018)在《刘维忠主任医师采用滋阴清热、熄风化瘀法治疗内伤发热验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某某,男,49岁。初诊:2018年3月22日。主诉:低热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原因自觉全身燥热,午后为甚,体温波动于37.0℃~37.5℃,无咳嗽、咯血,无自汗、盗汗,体重未见明显增减。曾于多家医院多次进行全身体检,已排除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核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为求中医诊治,故来诊。四诊摘要:全身燥热、迎风流泪、胁肋刺痛、烦躁易怒,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舌体颤动,舌(本文来源于《甘肃医药》期刊2018年08期)

李景[5](2018)在《内伤发热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与意义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内伤发热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往往虚实夹杂。中医学在内伤发热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系统地研究中医学对内伤发热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与成果从现存医籍中看,虽然内伤发热这一病名最早出现于明朝,但中医学对内伤发热的认识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创制了很多有效的治法和方药。本文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在系统搜集民国以前有关内伤发热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朝代为纲,'书籍为目,将历代医家对内伤发热的认识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全面阐述了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内伤发热的学术发展状况,并探讨了其与中医学理论进步的联系,揭示了内伤发热的学术发展源流。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由两个方面来呈现。第一部分,为重点部分,以朝代为纲,将内伤发热的发展史分为先秦至叁国时期、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四个历史阶段,分别介绍不同时期医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各时期重点医家、医籍中与内伤发热相关的理论,内容涉及内伤发热的病名、病症、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用药特点、养生调护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医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内经》对内伤发热已有了初步认识,提出“阴虚则内热”。《伤寒杂病论》补充了阳虚发热、痈疽发热、血瘀发热、五脏虚热的证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了主治内伤发热的药物。《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治疗痰热的药物。《诸病源候论》首次论述了痰饮发热和骨蒸,明确提出内伤发热非由外邪引起。《外台秘要方》收录了许多骨蒸的治疗方剂。《太平圣惠方》总结了宋代及其以前内伤发热的食疗方。《小儿药证直诀》创制了治疗阴虚发热的六味地黄丸,及治疗脾虚发热的七味白术散。刘河间提出了“五志过极皆能化火”“六气皆可化火”的观点。《儒门事亲》主张“降心火、益肾水”治疗阴虚发热。李东垣提出了“阴火论”,创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并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方剂,详细论述了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的不同。《仁斋直指方论》提出“心血一调,其热自退”的观点。朱丹溪丰富了阴虚发热的证治,并提出“气有余便是火”的观点。《明医杂着》中首次出现“内伤发热”的病名。《证治准绳》总结历代医家论治内伤发热的经验,并多有阐发。《医贯》重视温补,反对滥用知母、黄柏。《景岳全书》对内伤发热的病因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慎柔五书》对脾阴不足导致的发热作了论述。《证治汇补》首次对内伤发热的证型作了全面归纳,将内伤发热分为十一种证型。《医碥》由博返约,主要从气乖和气郁两方面探讨发热。《医林改错》《血证论》《读医随笔》丰富了瘀血发热的证治。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了内伤发热诊疗、养护方面的相关问题。通过整理研究文献,将脾阴发热的论治、从心论治内伤发热、内伤发热的用药、内伤发热的养生法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能提供一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子,张军平[6](2018)在《甘温除热法治疗内伤发热验案1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甘温除热法是用温补之药治疗发热病症的一种方法,属《内经》中"热因热用"反治法,其在内伤发热的治疗中应用良多。本文现介绍一则应用甘温除热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内伤发热的验案,以资借鉴。(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2期)

雍彦礼,孙凤,孙伟正[7](2018)在《孙伟正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1]。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针对病情补益气血阴阳,以促进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的恢复,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方晶,杨月艳,何晶,霍介格,叶放[8](2018)在《周珉治疗内伤发热经验撷菁》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珉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经验丰富,临证强调明辨病性虚实,周师认为内伤发热属虚者多因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治疗以补虚扶正为主;属实者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治以祛邪退热为主。同时根据证候兼夹,随证灵活加减。对于夹有外感发热者,辨清标本主次,合理运用扶正、祛邪之法。在治疗上周师强调守方调治,注重顾护脾胃、顺气通腑。附验案2则以说明。(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8年01期)

赵伟红,杨世红[9](2017)在《岳景林教授辨治内伤发热经验拾萃》一文中研究指出岳景林教授是我省已故知名中医专家,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班指导老师,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悬壶济世44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疑难病症。吾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岳师辨治内伤发热经验介绍如下。1内伤发热的辨识与治疗内伤发热是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王方方,陈家旭[10](2017)在《内伤发热的沿革及辨治探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内伤发热的发生机制复杂多端,不同热型各有其显着特征。遵《黄帝内经》"阳胜则热"之旨,认为一切发热皆是阳气相对有余,热郁于内所致,即内伤发热皆气郁。从内伤发热的壮热、潮热、微热叁个类型展开,对病因病机及相应治疗等方面的源流进行考证,厘清内伤发热的发展脉络,探寻不同时代的医家对内伤发热机理的阐述及辨治思路,以期对增强临床疗效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18期)

内伤发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伏邪是内伤发热的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有热毒内伏,邪及少阳;情志内伤,邪伏少阳;邪伏阴分,阴虚发热。治疗以转枢少阳,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处方用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化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伤发热论文参考文献

[1].杨润,万启南.万启南辨治内伤发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

[2].蔡红妹,张进军,张莉,李永攀,刘慧敏.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伏邪”论治内伤发热的经验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

[3].陈育群,张鹏飞,黄政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累积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

[4].梁娟娟,刘维忠.刘维忠主任医师采用滋阴清热、熄风化瘀法治疗内伤发热验案[J].甘肃医药.2018

[5].李景.内伤发热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6].王子,张军平.甘温除热法治疗内伤发热验案1则[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7].雍彦礼,孙凤,孙伟正.孙伟正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J].江苏中医药.2018

[8].方晶,杨月艳,何晶,霍介格,叶放.周珉治疗内伤发热经验撷菁[J].江苏中医药.2018

[9].赵伟红,杨世红.岳景林教授辨治内伤发热经验拾萃[J].中国临床研究.2017

[10].王方方,陈家旭.内伤发热的沿革及辨治探要[J].中医杂志.2017

标签:;  ;  ;  ;  

内伤发热论文-杨润,万启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