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两所述方钢相互平行设置,三根槽钢相互平行地固定于两方钢之间,在每根槽钢上均转动连接若干个滑轮,在一根方钢上固定若干定位柱;所述槽钢的两侧边上均设有若干U形槽,在滑轮的转轴上设有限位平面,限位平面与U形槽的内壁面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优化原安装结构,利用有限空间,增加导轨托架,生产安装效率提高40%,由方通钢与槽钢相结合,骨架结构强度增加15%。定位柱上设有箱体定位孔,方便箱体限位移动;滑轮结构简单,无需焊接固定,在槽钢上开U形限位槽即可;托架可提前安装在车架上,安装空间大大提高,后再直接将箱体延滑轮组推至限位点,锁合外部螺丝即可,安装简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1)、方钢(2)、滑轮(4)和定位柱(5),两所述方钢(2)相互平行设置,三根槽钢(1)相互平行地固定于两方钢(2)之间,且槽钢(1)与方钢(2)相垂直,在每根槽钢(1)上均转动连接若干个滑轮(4),且滑轮(4)的轴线与方钢(2)相平行,在一根方钢(2)上固定若干定位柱(5),在每根定位柱(5)上均设置一个定位孔(51);所述槽钢(1)的两侧边上均设有若干U形槽(11),在滑轮(4)的转轴上设有限位平面(41),限位平面(41)与U形槽(11)的内壁面相配合。
设计方案
1.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1)、方钢(2)、滑轮(4)和定位柱(5),两所述方钢(2)相互平行设置,三根槽钢(1)相互平行地固定于两方钢(2)之间,且槽钢(1)与方钢(2)相垂直,在每根槽钢(1)上均转动连接若干个滑轮(4),且滑轮(4)的轴线与方钢(2)相平行,在一根方钢(2)上固定若干定位柱(5),在每根定位柱(5)上均设置一个定位孔(51);
所述槽钢(1)的两侧边上均设有若干U形槽(11),在滑轮(4)的转轴上设有限位平面(41),限位平面(41)与U形槽(11)的内壁面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槽钢(1)之间设有加强梁(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2)上设有安装孔(2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能源箱体托架使用时,箱体不能在托架上滑动,移动麻烦,另外现有的托架不能对箱体进行定位,使用效果差。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包括槽钢、方钢、滑轮和定位柱,两所述方钢相互平行设置,三根槽钢相互平行地固定于两方钢之间,且槽钢与方钢相垂直,在每根槽钢上均转动连接若干个滑轮,且滑轮的轴线与方钢相平行,在一根方钢上固定若干定位柱,在每根定位柱上均设置一个定位孔;
所述槽钢的两侧边上均设有若干U形槽,在滑轮的转轴上设有限位平面,限位平面与U形槽的内壁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相邻两槽钢之间设有加强梁。
进一步地,所述方钢上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优化原安装结构,利用有限空间,增加导轨托架,生产安装效率提高40%,由方通钢与槽钢相结合,骨架结构强度增加15%。定位柱上设有箱体定位孔,方便箱体限位移动;滑轮结构简单,无需焊接固定,在槽钢上开U形限位槽即可;托架可提前安装在车架上,安装空间大大提高,后再直接将箱体延滑轮组推至限位点,锁合外部螺丝即可,安装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托架结构,包括槽钢1、方钢2、滑轮4和定位柱5,两方钢2相互平行设置,三根槽钢1相互平行地固定于两方钢2之间,且槽钢1与方钢2相垂直。在每根槽钢1上均转动连接若干个滑轮4,且滑轮4的轴线与方钢2相平行,在一根方钢2上固定若干定位柱5,在每根定位柱5上均设置一个定位孔51。定位柱5上设有箱体定位孔。在另一根方钢2上设有若干安装孔21。
槽钢1的两侧边上均设有若干U形槽11,在滑轮4的转轴上设有限位平面41,限位平面41与U形槽11的内壁面相配合,便于对滑轮4进行定位安装。
为保证托架强度,在相邻两槽钢1之间设有加强梁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5443.8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544430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H01M 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宁东路368号
发明人:王中玉;刘腾;邵宏达;邓政
第一发明人:王中玉
当前权利人: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贺翔
代理机构:32237
代理机构编号: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