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论文

陈霞: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论文

·教育与心理学研究·

摘 要:采用自然联结量表、网络成瘾量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无聊倾向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自然联结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网络成瘾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加强与自然的联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自然联结;网络成瘾;生命意义感;无聊感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其中,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但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普遍较高,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8%~13.7%[1-2]。网络成瘾正成为一个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社会问题。

纵观已有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目前比较认可的理论有“补偿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或满足不充分,而在网络中能方便且充分地获得满足,那么他们会不断依赖网络,疏远现实世界。众多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对网络成瘾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不良人际关系在网络成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4]。王财玉和雷雳研究发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替代[5]。那么个体与自然建立紧密关系能否补偿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需求进而缓解网络成瘾呢?

从进化角度来说,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对自然有着本能的联结需求。自然联结(connectedness to nature)是指人们在情感和经验上与自然的联结感及归属自然的程度[6]。Milesr等人的研究显示个体与自然接触的经验越多,与自然联结的水平越高,心理发展的水平就会越好[7]。随着科技的发展,由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共同交织而成的全新的网络社会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重新塑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人与自然建立的紧密关系受到了强烈冲击。

进入21世纪,国内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步伐不断加快,期刊发文量逐年稳步提升,2007年的年载发文量累计超过了200篇,发表的刊物也呈现出高品质、集中化的趋势。在研究对象上,集中探讨了乡村旅游者、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在研究内容上,细化了对旅游者决策过程的研究,聚焦于旅游者的信息搜寻行为、旅游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分析,出现了旅游者体验、感知风险和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萌芽探索,但是对于旅游者与目的地的互动关系研究尚且不足。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多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9.3小时,平均每天4.2小时。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使他们远离自然,沉溺网络世界。网络成瘾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这一观点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同。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就是成瘾者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8]。Berry等人的研究揭示自然联结与个体行为控制有关,自然联结可以抑制个体的冲动性[9]。Meredith在实验中让参与者在延迟贴现任务之前和期间观看自然场景或人造场景的照片,随后他们可以选择接受即时或延迟的假想货币,结果发现接触自然场景参与者表现较少冲动,选择更大的延迟奖励[10]。置身自然场景之所以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因为涉及一个进化进程解释,即如果自然场景显示资源丰富,那么个人延迟贴现,未来的回报不会更少。增强自然联结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会降低网络成瘾。因此,提出研究假设1:自然联结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上海市儿童医院诊治或远程会诊的藏族(44例)和汉族(39例)DDH患儿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X片与CT诊断符合DDH诊断标准, 均为全脱位或半脱位伴髋臼发育不良者,双膝踝关节活动良好,无内外翻畸形、双足无内外翻及马蹄畸形。排除病理性髋脱位,神经肌肉疾病所致髋脱位。

生命意义感或人生意义感,指的是个体领会、理解或看到他们人生意义的程度,并伴随他们能够感觉到的自己生命目的、使命和首要目标的程度[15]。个体在生活中发现意义的倾向被描述为一种基本的需要或本能的动力。相关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的生命意义感显著低于非成瘾者。过度的网络使用使大学生生命质量出现问题,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感[16]。Cervinka的研究表明自然联结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17]。对于个体来说,与自然的联结创造了更广泛的归属感,它超越了人类自身的狭隘。自然界的经验是人的意义感的重要来源,与大自然有高度联结的人,从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中获得了有意义的存在感[18]。这意味着与自然的联结有助于个体找到生命的意义,激发自我的潜能。为此,提出研究假设3:生命意义感显著中介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

包装物的浪费主要是商家希望通过多层包装物保证运输过程中不受损,而包装物通常是不可二次利用,直接被当成废弃物,这实际上是资源的浪费。对于包装物的二次利用和可降解快递袋的推广以及电子商务中出现的负外部效应问题,政府要鼓励企业使用有利于环保的包装物并对包装物的制作过程进行监督控制,避免不环保的产品出现,以免产生较多的环保压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制,通过企业自身督促,政府监督,群众反馈等途径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定期检查和走访实践的方式以保证监管力度。

综上所述,鉴于网络成瘾在大学生中的高发性,以及自然联结对个体心理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生命意义感、无聊感纳入进来,建构了一个中介模型(如图1所示)。本研究拟考察在自然联结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效应及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链式中介效应。

采用高炉冶炼红土镍矿则对渣型要求较高,由于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低铁、低钙,高镁高硅的特殊性,特别是MgO含量较高而CaO含量较低,造渣制度难以参照现代高炉炼铁工艺的造渣制度,否则渣量将过大,能耗将非常高,同时改变了高炉内部熔融态渣和铁水的体积比,造成渣层过厚,热量难以传到炉缸下部,引起液态镍铁温度低不易流出。因此根据渣型特点,很好解释了为何高炉仅能适应高铁低镁类型红土镍矿。对高炉来讲,其液态渣一旦落入熔池便无法还原,同时意味着Fe/Ni值无法调整,而采用侧吹浸没燃烧熔池熔炼工艺处理红土镍矿则不会出现该问题。

图1研究假设概念构想图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为375份(男生103人,占比27.5%;女生272人,占比72.5%),有效率93.75%,平均年龄19.99±1.41。

(二)研究工具

1.自然联结量表(connectedness to nature scale,CNS)

采用由Mayer和Frantz编制且使用比较广泛的自然联结量表[5]。量表共含有14道题项,每题由一句陈述句构成,描述了个人对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感觉,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自然联结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系数为0.76。

研究显示自然联结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Ryan和Haybron等人的研究[24-25]。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超越自我和连续性的感觉和体验[25]。自然联结是对所有生命的一种欣赏,它超越了人类的目的。因此,与自然建立积极联系的个体,扩大了自我认知范畴,超越了短暂的当下,这反映在人生意义上便是扩大了自己的生活目标,表现为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以往的研究也表明,生命意义感在应对疾病和成瘾时具有重要作用,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6]。自然联结可以通过增强个体生命意义感进而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

采用Farmer和Sundberg编制、李晓敏等编译试用的中文简版无聊倾向量表[21]。量表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两个维度,共12个题项,每个题项采用7级评分(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量表总分越高,无聊倾向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系数为0.82。

运用实证分析法,对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以“患者知情同意”为关键词检索到的95份判决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图表的方式将统计数据以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现,以判决书及统计结果为基础,分析司法实践中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案件的特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3.网络成瘾量表(CIAS)

采用陈淑惠编制中文网络成瘾量表[22]。量表共26题,每题4级评分(极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值越高,网络成瘾倾向越高。量表包含5个因素: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人际健康、耐受程度和退隐症状。在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系数为0.90。

本研究探讨了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研究显示网络成瘾与自然联结显著负相关,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即与自然联结越紧密,网络成瘾可能性越小。网络成瘾者一般最初是从网络中感受到上网的乐趣,为了达到自我满足和成就感,逐渐发展到在网络上投入时间和金钱的失控。已有研究显示自然联结可以抑制个体的冲动性和不良情绪,使其表现较少的冲动行为[8]。因此自然联结能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23]309共计10个题项,每个题项采用7级评分(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量表包含两个维度:人生意义体验和人生意义寻求。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系数为0.85。

(三)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1.2.5.3 给药。将制得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已攻毒的Ⅰ~Ⅳ组肉鸡逐只进行灌服,Ⅰ、Ⅱ、Ⅲ灌服剂量分别为2.0、4.0、6.0 mL/只,Ⅳ组灌服剂量为8.0 mL/只;Ⅴ组为攻毒对照组,只攻毒不给药;Ⅵ组为空白对照组,既未攻毒,也不给药。治疗试验从16日龄开始,试验期为10 d。统计各组累计治愈量和治愈率。

三、结果

(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考察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无聊感和网络成瘾的关系,首先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网络成瘾与自然联结(r=-0.24,p<0.01)和生命意义感(r=-0.32,p<0.01)呈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与无聊感(r=0.46,p<0.01)显著正相关;自然联结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r=0.33,p<0.01),自然联结与无聊感显著负相关(r=-0.47,p<0.01);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r=-0.41,p<0.01)显著负相关。

无聊是个体在面对贫乏的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时,无法体验充分的需求满足,从而产生的冷漠、孤独、抑郁、无助等不愉快的复合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具有兴趣匮乏、注意力涣散和动机缺失等特点[11]。大量的研究发现无聊倾向是网络成瘾的重要诱因,个体感受无聊的水平越高,网络成瘾的风险也越高[12-13]。杨波的研究发现,身处重复、单调环境中的个体会体验更多的无聊。生活在都市狭小空间里的城区中学生在“无聊症候群”问题上明显较乡镇中学生严重。城区中学生在闲暇时间里更多地选择了看电视、打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睡觉等生活方式,而乡镇中学生更多地选择了闲暇生活质量似乎更胜一筹的野外游玩、看课外书、帮父母干杂活等生活方式[14]。注意恢复理论认为与自然联结会适度地唤起个体的无意注意,从而使有意注意机制有机会得到恢复。以往研究已证实自然联结能改善个体的情绪[6-7]。个体与充满了丰富刺激的自然界建立积极的联结,如个体到林中探险、观赏美景、登山等,可以满足其对内外部刺激的需求,唤起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阻断无聊的消极情绪体验,改善注意功能,不需要网络予以补偿心理需求,进而减少网络成瘾。因此,提出研究假设2:无聊感显著中介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

表1各变量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

变量MSD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无聊感网络成瘾自然联结3.500.461.00生命意义感4.990.890.33**1.00无聊感3.550.73-0.47**-0.41**1.00网络成瘾2.180.48-0.24**-0.32**0.46**1.00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二)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大学生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层级回归方法探讨自然联结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体模型统计意义显著(R2=0.24,F=22.81,p<0.001)。在将性别、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后,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B=-6.50,SE=1.36,t=-4.78,p<0.001)。这说明,自然联结越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性越高。

为更清楚地考察生命意义感、无聊感在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及属于何种类型的中介作用,我们建立了自然联结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模型。表2的研究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然联结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B=3.14,SE=0.47,t=6.64,p<0.001);当自然联结和生命意义感同时预测无聊感时,自然联结(B=-0.5,SE=0.07,t=-8.06,p<0.001)和生命意义感(B=-0.05,SE=0.01,t=-6.24,p<0.001)都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无聊感;当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同时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时,自然联结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不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B=-0.08,SE=1.41,t=-0.06,p>0.05),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负向预测力(B=-0.45,SE=0.14,t=-3.16,p<0.01),无聊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正向预测力(B=6.81,SE=0.92,t=7.38,p<0.001)。

表2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RR2FBt生命意义感自然联结0.330.1144.13***3.14***6.64无聊感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0.540.2976.41***-0.59***-0.05***-8.06-6.24网络成瘾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无聊感0.490.2438.40***-0.08-0.45**6.81***-0.06-3.187.38

研究采用系数乘积法中的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抽取5 000个样本分别估计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以获得生命意义感、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大学生网络成瘾关系中的中介效应量及显著性指标。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indirect effect=-1.41,95%CI=-2.81,-0.29)和无聊感(indirect effect=-4.0,95%CI=-6.0,-2.42)在自然联结与网络成瘾间所产生的总间接效应(-5.41,占总效应-6.42的84%)的置信区间不含0,且自然联结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不显著(B=-0.08,p=0.96>0.05),其置信区间为[-2.85,2.69]包含0,这表明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并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效应由3个间接效应组成,见表3。由表3可知:无聊感的中介效应、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效应及生命意义感对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自然联结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的路径见图2。

表3间接效应显著性检验表

路径效应值效应比例置信区间自然联结→无聊感→大学生网络成瘾-4.062%-6.0,-2.42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网络成瘾-1.4122%-2.81,-0.29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无聊感→大学生网络成瘾-1.116%-1.89,-0.54

图2自然联结对网络成瘾影响的路径图

四、讨论

4.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

2.中文简版无聊倾向量表

此外,已有研究也显示生命意义感和目标意识较弱的个体会对无聊和空虚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倾向性[19]。Andrew等人的研究显示自然联结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17]。自然联结高的个体在生活中能体验到更多的奋斗目标[20]。生命意义感会降低个体的无聊感,进而减少网络成瘾,即自然联结通过生命意义感与无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H4)。

3.加大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增强应对BEPS征管能力建设的力度。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应对BEPS征管能力建设是中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中国的一贯立场和行动。一是中国承诺将继续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应对BEPS的税收征管实践和经验。中国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税收征管机构提高税收管理的效能、效率及公平性,妥善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落实BEPS中面临的特殊挑战,降低AP-BEPS成果的实施成本,改善纳税服务,提高税法遵从度。二是中国将建立一个国际税收政策研究中心。其职能是进行国际税收政策研究和设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研究显示自然联结与无聊感显著负相关,自然联结可以通过无聊感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内外环境刺激的不足,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可导致个体产生相对较低的唤醒和不满意状态的无聊感。Zuckerman的感觉剥夺实验证明,如果人们长时间生活在一个相对缺少刺激的环境中,他们会感到烦躁不安,并总是试图寻找一些刺激来缓解无聊。Rose 等人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能满足心理需要,其自我效能感及与同伴的人际关系有所提升,恐惧感有所下降[27]。在自然界中不乏新异的、复杂的刺激,与自然联结(如林中行走、欣赏美景、登山、滑雪等)既能满足大学生对内外刺激的需求,又能恢复他们的注意力,还能使其体验到成就与满足,从而使其无聊感得到有效缓解,进而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

自我报告法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研究采用匿名调查,部分条目采用反向陈述来克服共同方法偏差。运用单因素因子分析检验发现,共14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变异解释量为21.37%,小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本研究共同方法偏差并不严重。

研究也显示自然联结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国外研究认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无意义感,对学习生活感到无聊,对未来产生疑惑[19]。无聊的人常拥有较低的生活目标。已有的资料显示自然联结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15]。因此与自然深层联结可扩大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减少无聊体验,进而降低网络成瘾。

本研究基于“补偿动机理论”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揭示大学生自然联结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机制,认为加强与自然的联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个体心理发展需求,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丰富网络成瘾相关理论研究。与自然界联结既是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这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新的路径。当代我们与自然的联结不如早期人类那么紧密,但是人类依然具有与自然联结的内在需求,大自然对人类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学校要多组织活动并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接触,培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另外适当的绿色教育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然联结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联结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高校可通过引导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教育,鼓励个体投入自然,健康身心,减少无聊感以预防网络成瘾现象发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虽然揭示了自然联结、生命意义感、无聊感和网络成瘾的关系,但是本研究是横断静态研究,对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未来研究还需要尝试使用实验设计或追踪研究来进一步探讨自然联结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在用车的排放治理工作,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协调配合的机制、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在用车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如美国联邦制定了专门治理机动车排放的法规,并配套了制度评估手册、实施指南。美国实施I/M制度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措施:构建了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汽车排放维修治理站实施分类许可,强化汽车排放维修治理站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检测与维修治理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严格的路查、抽检与处罚制度,建立配套的保障机制,提供维修治理技术和相关配件保障等。图1所示为1992-2015年《美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主要污染物测量值变化指标。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1)网络成瘾与自然联结和生命意义感均呈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与无聊感显著正相关;自然联结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自然联结与无聊感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显著负相关。(2)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自然联结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CT扫描。医护人员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患者整个泌尿系统的情况。使患者泌尿系统图像更清晰,检查方便,CT造影的图像可以任意方向旋转观察,可以清晰的显示结石的大小和部位,对诊断和治疗手术提供了方便。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常见的泌尿系结石术,通过尿道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小,术后无不适反应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研究发现,采用CT尿路造影与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方晓义,刘璐,邓林园,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100-107.

[2] 赵艳丽.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2):73-76.

[3] 吴贤华,吴汉荣.人际关系与品行问题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4):481-483.

[4] 任心宇.大学生同伴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9):521-529.

[5] 王财玉,雷雳.大学生自然联结现状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89-93.

[6] MAYER F S, FRANTZ C M. The connectedness to nature scale: a measure of individuals’ feeling in community with nature[J].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4(24):503-515.

[7] MILES R, ZAHEER H, MARK D.Proble matic smart phone use,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anxiety[J]. Behavioral Addictions,2018(1):10-18.

[8] 周芳,刘儒德,郭明佳,等.青少年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幸福倾向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25(2):208-211.

[9] BERRY M S, SWEENEY M M, JUSTICE M,et al. The Nature of Impulsivity: Visual Exposure to Natural Environments Decreases Impulsive Decision-Making in a Delay Discounting Task[J]. Plosone, 2014, 9(5):17.

[10] Meredith S B, Meredith A R, Norma P N, et al. Making Time for Nature: Visual Exposure to Natural Environments Lengthens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and Reduces Impulsivity[J]. Plos one, 2015, 10(11):1-16.

[11] 黄时华, 李冬玲, 张卫.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3):308-314.

[12] CHOU WEN-JIUN, CHANG YU-PING ,YEN CHENG-FANG. Boredom pronenes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ternet activ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8(1):1-8.

[13] JASON S, BEN W,JULIAN O, et al. The effects of boredom, loneliness, and distress tolerance on problem internet us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 Int J Ment Health Addiction, 2016(14):167-180.

[14] 杨波,刘宣文,何伟强.青少年“无聊症候群"问题探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1):25-29.

[15] STEGER M F, FRAZIER P, OISHI S. 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6,53 (1): 80-93.

[16] 高金霞,李森晶,刘兰涛,等.网络使用情况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J].卫生软科学,2013,27(10):647-649.

[17] CERVINKA R, RODERER K, HEFLER E. Are nature lovers happy on various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nd connectedness with nature[J]. Health Psychology, 2012(17):379-388.

[18] ANDREW J H, HOLLI A P,Karen B. Meaning in nature: meaning in lif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well-being[J]. J Happiness Stud, 2013(14):1681-1696.

[19] MELTON A M,SCHULENBERG S 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ing in life and boredom proneness examining a logotherapy postulate[J].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7,101(4):1016-1022.

[20] NISBET E K, ZELENSKI J M, MURPHY S A. Happiness is in our nature: exploring nature relatedness as a contributor to subjective well-being[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11(12) : 303-322 .

[21] 李晓敏,辛铁钢,尚文晶,等.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6):1029-1033.

[22] 陈淑慧,翁丽祯,苏逸人,等.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 中华心理学刊, 2003,45(3):279-294.

[23]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4] RYAN L, MILES R, DAVID S. Beyond knowing nature: contact, emotion, compassion, meaning, and beauty are pathways to nature connection[J].Plos one, 2017,12(5):1-24.

[25] Haybron D M. Central Park: Nature, context, and human wellbe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lbeing, 2011(1):235-254.

[26] 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 38(3) :422-427.

[27] ROSE L,WILLIAMS I R, OLSSON C A,et al. Promoting Adolescent Health and Well-Being Through Outdoor Youth Programs:Results From a Multisite Australian Study[J]. 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2018,10(1):33-51.

DOI:10.3969/j.issn.1003-0964.2019.05.008

收稿日期:2019-01-09;收修日期:2019-06-02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18D29)

作者简介:

陈 霞(1980—),女,安徽巢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

肖之进(1980—),男,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王财玉(1980—),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与消费行为。

OSID: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9)05-0045-05

(责任编辑:金云波)

标签:;  ;  ;  ;  ;  ;  ;  ;  ;  ;  ;  ;  ;  ;  

陈霞: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