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性增加蛋白论文_Fang,JH,朱泽民,刘飞,郭子依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透性增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通透,支原体,肺炎,绵羊,血管,内毒素。

通透性增加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Fang,JH,朱泽民,刘飞,郭子依[1](2018)在《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croRNA-103通过靶向连接蛋白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癌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据《Hepatology》2018年4月报道】题: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croRNA-103通过靶向连接蛋白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癌转移(作者Fang JH等)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助于肝癌细胞转移。最近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分泌的microRNA可能介导癌症和基质细胞之间的"串扰"。迄今为止,miRNAs分泌是否和如何影响血管通透性尚不清楚。基于深度测序和定量PCR,Fang等发现更高水平的血清microRNA(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王婉莹,朱朝军,徐强,刘婷婷,张朝晖[2](2017)在《箍围药红肿消酊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消退素D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酊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消退素D1(Rv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对照组在注射细菌3 d后出现硬肿立即百多邦外涂换药,预治疗组在注射细菌后4 h立刻红肿消酊2 mL换药,治疗组在注射细菌3 d后出现硬肿立即红肿消酊2 m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1次/d。分别于治疗3 d、7 d、14 d、18 d心脏取血2 mL,ELISA法检测血浆内BPI、RvDl的表达。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他用药4组血浆内BPI、RvDl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治疗3 d、7 d应用红肿消酊的预治疗组血浆内BPI含量升高明显,治疗7 d时,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升高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47±27.89)vs(225±13.75)ng/L,P<0.05];治疗14 d、18 d血浆内BPI表达量逐渐下降,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BPI表达量明显下降的势态,[(193±30.41),(183±26.95)vs(217±19.28),(205±23.89)ng/L,P<0.05],血浆内RvDl含量的表达在治疗过程中呈现不断增长势态,治疗14 d时,预治疗组[(2.11±0.24)ng/mL]、治疗组[(2.10±0.23)ng/mL]与模型组[(1.76±0.20)ng/mL]相比血浆内RvDl含量表达呈增高的势态(P<0.05);治疗18 d时,预治疗组[(2.17±0.27)ng/mL]、治疗组[(2.27±0.26)ng/mL]与模型组[(1.74±0.19)ng/mL]相比血浆内RvDl含量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应用红肿消酊换药治疗大鼠皮肤脓肿,可有效提高血浆内BPI、RvDl的含量水平,从而起到止痛、抗炎、抑制水肿等作用,促进护场形成,加速疮面愈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胡博,栾正刚[3](2017)在《普通肝素改善高迁移率族蛋白1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增加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普通肝素(UFH)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UFH对HMGB 1介导的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1)表达缺失的保护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培养后分为4组(n=5):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HMGB 1处理组(100 ng/ml)、UFH对照组(UFH 10 U/ml)、HMGB 1及UFH处理组(100 ng/ml HMGB 1+UFH 10 U/ml)。MTT法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单层内皮屏障通透性,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ZO-1的表达分布,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ZO-1蛋白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HMGB 1(100 ng/ml)对内皮细胞活性无抑制作用(P>0.05)。UFH预处理后可减少HMGB1所致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P<0.05)。UFH预处理后可降低HMGB 1所致内皮细胞ZO-1密闭环的减少和破坏,使ZO-1荧光强度增强,ZO-1蛋白表达增加,并使NF-κB的核易位减少。结论 UFH可保护HMGB 1介导的内皮细胞ZO-1的表达缺失,进而改善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其机制与减少NF-κB核易位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翟鹏,尹俊[4](2016)在《缝隙连接蛋白40增加急性肺损伤小鼠肺血管通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40,CX40)在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与肺血管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脂多糖组腹腔注射脂多糖建立肺水肿模型,两组小鼠注射后均饲养24 h,断颈处死取肺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中CX4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上每种检测方法每组各3只小鼠)。另将15只小鼠均分为3组,采用离体肺灌注系统,对照组在心肺离体后只给予普通灌流液灌注,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组在灌流液中加入PAF建立急性肺水肿模型,CX40抑制组则先在灌流液中加入CX40特异抑制性模拟肽gap2740进行灌注,15 min后再加入PAF继续灌注。通过离体肺灌注系统检测各组肺重量。结果:脂多糖组CX40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亦显示脂多糖组CX4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离体肺灌注实验中,使用PAF后小鼠肺重量急剧上升,出现剧烈肺水肿,但运用gap2740后,肺重量上升趋势明显缓解。结论:急性肺损伤时,虽然CX40表达降低,但其在功能上促进肺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邱泽成[5](2015)在《内毒素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变化规律与外科感染的程度及预后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严重外科感染的患者血清内毒素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5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相同时间段来院体检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内毒素水平,统计患者预后。结果:叁组患者的BPI水平在感染1d后显着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A组患者第15d BPI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内。B组、C组第15d BPI高于正常水平。叁组患者的LBP水平在感染后第1d显着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最后开始降低,A组患者第15d LBP水平和对照组没有差异,B组、C组LB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叁组患者的BPI/LBP比值在感染后1d显着低于对照组的,随后逐渐上升,第15天上升至峰值。A组患者第15d恢复至正常水平,B组、C组的显着低于正常水平。叁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感染后1d显着升高,随后下降,A组在第15d降低至正常范围内,B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异,C组高于对照组的。A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1例全部恢复,B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7例恢复,1例死于感染复发,C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6例恢复,5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感染复发,3例死于脓毒血症。结论:外科感染患者体内的BPI、LBP以及内毒素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结合实验检查数据来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张欣然,刘翠,钱智勇,翟羽,郭希民[6](2015)在《人β-防御素3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及其转染C3H10T1/2细胞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β-防御素3(h BD3)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xsi-BPIBD3,并转染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酶切原始质粒,得到BPI-BD3片段,连接到p Shuttle-CMV得到p Shuttle-BPI-BD3,验证后将插入片段转移至p Adxsi载体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扩增纯化后,TCID50测定重组腺病毒滴液。p Adxsi-BPI-BD3及空载体p Adxsi(作为对照组)转染C3H10T1/2。RT-PCR、Western blot检测BPI-BD的表达;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xsi-BPI-BD3,纯化后病毒滴度达1.2×1010pfu/ml。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后,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PI-BD3融合蛋白表达成功。MTT结果显示,转染的C3H10T1/2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xsi-BPI-BD3,且转染C3H10T1/2后可稳定表达BPI-BD3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抗菌肽BPI-BD3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郭海英,王明哲,陈冬梅,陈凯丽,高宝德[7](2015)在《绵羊感染支原体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测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试验羊攻毒MO,在感染前(第0天)及感染后的第2、5、7、14及21天,颈静脉采血分离中性粒细胞,采用Real-time q PCR方法检测BP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后第5天,2组BPI相对表达量升高。巴什拜羊BPI持续升高,杂交羊在第7天表达水平最高,在14-21天则逐渐降低。在第7天,巴什拜羊高于杂交羊(P<0.05),在第14-21天,巴什拜羊极显着高于杂交羊(P<0.01)。说明绵羊感染MO后初期BPI有明显升高趋势,在后期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的BPI变化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5年09期)

郭海英,沈文,陈冬梅,陈凯丽,高宝德[8](2015)在《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重组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r BPI)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后的盘羊杂交羊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本研究以6只巴什拜羊为A组,12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和C两组,全部人工感染MO(ccu=106),感染4 d后C组每天肌肉注射r BPI 150 mg/只,A和B组注射生理盐水,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ELISA检测实验羊不同时间外周血中BPI、IL-1β、IL-4及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对照组死亡率为33.3%。BPI的表达水平在感染后第7 d,C组显着低于A和B组(p<0.05),第14 d~21 d C组极显着高于B组(p<0.01),而在第7 d~21 d,A组极显着高于B组(p<0.01)。IL-1β表达水平在感染后第7 d~21 d,C组极显着低于A和B组(p<0.01),第21 d,A组显着低于B组(p<0.05)。IL-4的表达水平在感染后第7 d~21 d,C组极显着高于A和B组(p<0.01),第14 d~21 d,A组显着高于B组(p<0.05)。IL-6表达水平在感染第14 d~21 d,C组极显着低于A和B组(p<0.01),A组显着低于B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r BPI对感染MO后的盘羊杂交羊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平[9](2015)在《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菌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社会出现了大量抗生素的滥用,药物残留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以其作为一种具有天然的防御功能的一种新型物质出现。其特点是具有广谱的抗菌、抗肿瘤、抗寄生虫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具有细菌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而被人们寄希望于在未来能够取代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出现。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作为一种来自于猪中性粒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抗菌活性物质。其中,起主要杀菌作用的为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基因,一般由200~240个氨基酸组成。大多数的革兰阴性菌对BPI-N端蛋白非常的敏感,并且,BPI-N蛋白对少部分的革兰阳性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本实验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BPI-N端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及抗菌活性的研究。为以后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BPI) N端蛋白的实际生产以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1、BPI-N端基因的扩增根据NCBI上已发表的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序列,利用软件,分析得出了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基因序列。再利用DNAstar、 Primer 5以及Oligo等软件,设计了两条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基因的扩增引物P1、P2,并加入肠激酶切割位点,为后期肠激酶作用提供靶向引导,以防表达产物被组氨酸标签包裹而不具有抗菌活性。从猪的肝脏中抽提RNA,进行扩增。将其插入pMD19-T载体上进行测序。所获序列与已发表的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 N端基因序列(GenBank ID:NM_001159307.1)完全相同。2. BPI-N端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通过利用Primer 5分析软件选取了Bam HI和XhoI两个酶切位点。利用BamHI和XhoI分别将含有BPI-N的目的基因重组质粒pMD19-T-BPI-N和表达载体pET-32a进行双酶切后,回收、纯化。连接构建成原核表达质粒,将其命名为pET-32a-BPI-N。将重组质粒pET-32a-BPI-N转化入DH5 a中进行筛选,同时进行PCR和单双酶切鉴定,鉴定成功后,提取重组质粒pET-32a-BPI-N。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DE3)中,经IPTG(浓度大约1.5M)诱导。使其表达BPI-N蛋白。通过SDS-PAGE鉴定以及对表达条件的优化,表明pET-32a-BPI-N已经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的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大约为47.0KD。在上清中表达含量较高。为了测定BPI-N蛋白的活性。将BPI-N蛋白进行镍离子柱亲和层析。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经过肠激酶切割,去掉组氨酸标签后,获得分子量大约26.0KD左右的BPI-N端蛋白。3、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BPI-N)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将经过纯化切割以后的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BPI-N)进行抗菌活性以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BPI-N)对实验的革兰阴性菌都具有抗菌活性。对少数的革兰阳性菌也具有抗菌活性。紫外光照射对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BPI-N)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十分微弱。过酸、过碱的条件下会严重影响其抗菌活性,中性条件时,BPI-N蛋白的抗菌活性最强。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当处于80℃环境下15min后,将会失去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晔,张连阳,谭浩,李阳,孙士锦[10](2015)在《脂多糖通过TLR4-Src信号介导微囊胞吞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微囊胞吞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当其生长至融合状态时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予再处理)、LPS处理组(采用10μg/ml LPS分别与CRL-2922再培养1h、2h、4h和6h)、LPS+抑制剂组包括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CLI-095和Src抑制剂SU6566[在LPS培养细胞时分别加入CLI-095(5μg/ml)和SU6566(2μmol/L)再培养4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rc蛋白表达、Cav1磷酸化和VE-Cad质膜蛋白表达,以及Cav1与VE-Cad共沉淀水平;采用培养小室半透膜培养细胞,并检测相关各组细胞荧光透过率,以反映血管通透性。结果:LPS处理不同时间组Src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处理4h组Cav1磷酸化增强(P<0.05)、VE-Cad质膜蛋白表达下调、Cav1与VE-Cad共沉淀水平升高(P<0.05),单层细胞荧光透光率增加(P<0.05);TLR4抑制剂和Src抑制剂可显着降低LPS增高的Src蛋白高表达和Cav1高度磷酸化(P<0.05),上调VE-Cad质膜蛋白表达(P<0.05),下调Cav1与VE-Cad共沉淀水平(P<0.05),改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P<0.05)。结论:LPS可能通过TLR4-Src信号途径诱导微囊胞吞VE-Cad和增加血管通透性。(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通透性增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酊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消退素D1(Rv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对照组在注射细菌3 d后出现硬肿立即百多邦外涂换药,预治疗组在注射细菌后4 h立刻红肿消酊2 mL换药,治疗组在注射细菌3 d后出现硬肿立即红肿消酊2 m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1次/d。分别于治疗3 d、7 d、14 d、18 d心脏取血2 mL,ELISA法检测血浆内BPI、RvDl的表达。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他用药4组血浆内BPI、RvDl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治疗3 d、7 d应用红肿消酊的预治疗组血浆内BPI含量升高明显,治疗7 d时,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升高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47±27.89)vs(225±13.75)ng/L,P<0.05];治疗14 d、18 d血浆内BPI表达量逐渐下降,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BPI表达量明显下降的势态,[(193±30.41),(183±26.95)vs(217±19.28),(205±23.89)ng/L,P<0.05],血浆内RvDl含量的表达在治疗过程中呈现不断增长势态,治疗14 d时,预治疗组[(2.11±0.24)ng/mL]、治疗组[(2.10±0.23)ng/mL]与模型组[(1.76±0.20)ng/mL]相比血浆内RvDl含量表达呈增高的势态(P<0.05);治疗18 d时,预治疗组[(2.17±0.27)ng/mL]、治疗组[(2.27±0.26)ng/mL]与模型组[(1.74±0.19)ng/mL]相比血浆内RvDl含量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应用红肿消酊换药治疗大鼠皮肤脓肿,可有效提高血浆内BPI、RvDl的含量水平,从而起到止痛、抗炎、抑制水肿等作用,促进护场形成,加速疮面愈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透性增加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Fang,JH,朱泽民,刘飞,郭子依.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croRNA-103通过靶向连接蛋白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癌转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2].王婉莹,朱朝军,徐强,刘婷婷,张朝晖.箍围药红肿消酊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消退素D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

[3].胡博,栾正刚.普通肝素改善高迁移率族蛋白1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增加的实验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

[4].翟鹏,尹俊.缝隙连接蛋白40增加急性肺损伤小鼠肺血管通透性[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5].邱泽成.内毒素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变化规律与外科感染的程度及预后的关联性[J].河北医学.2015

[6].张欣然,刘翠,钱智勇,翟羽,郭希民.人β-防御素3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及其转染C3H10T1/2细胞的构建[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

[7].郭海英,王明哲,陈冬梅,陈凯丽,高宝德.绵羊感染支原体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J].畜牧与兽医.2015

[8].郭海英,沈文,陈冬梅,陈凯丽,高宝德.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

[9].陈平.猪源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菌活性测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5

[10].张晔,张连阳,谭浩,李阳,孙士锦.脂多糖通过TLR4-Src信号介导微囊胞吞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和增加血管通透性[J].微循环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内皮细胞间连接分子的类型摘自[43]失巢凋亡途径的激活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活性区rBPI...肠黏膜组织和IMMC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s评分与组胺含量相关性讨论MMP-9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标签:;  ;  ;  ;  ;  ;  ;  

通透性增加蛋白论文_Fang,JH,朱泽民,刘飞,郭子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