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传统文化视野下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论文

李国强:传统文化视野下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论文

[摘 要]以湖南省娄底市1673例城乡结合部在校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均为正向计分),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城乡结合部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积极心理品质总体较好,但10%以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或积极心理品质的部分维度水平偏低;两者总体或部分维度在性别、年龄、是否留守儿童这三项人口学变量上均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各不同维度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廉忠、创造力等不同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对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多个心理健康维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因此,政府有必要大力倡导基于传统文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青少年;留守儿童;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

近年来,受当代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影响,积极心理品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也逐渐聚焦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人们提出,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留守儿童,会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在行为适应中存在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1]9,如乐观、抗挫力、希望、自我效能感等[2]。积极心理品质通过合理的归因方式、良性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应对方式等机制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积极心理品质内涵和构成的理论认识不尽一致,国内外目前关于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工具有多种,国内较具影响力的有孟万金教授团队开发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4],也有其他一些自编量表。本研究尝试采用国内研究者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编制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目的在于引入文化视角,以考察城乡结合部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区域环境下青少年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娄底市1673例城乡结合部的在校青少年进行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73份,有效回收率为83.65%。样本结构如表1。

为此,本文以某省道地形图测量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谷地GoodyGIS软件在该项目地形图补测中的应用的实践,证实了GoodyGIS卫星影像数据在公路地形图测绘中的实用性。

表1调查对象的主要情况

人口学变量N%年龄(岁)性别是否留守儿童10422.51123013.71235421.21346527.81431518.81517410.416865.1177.4男84050.2女83349.8是35921.5否131478.5

注: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城乡结合部的城镇中小学的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和初中学生(七、八、九年级),多数为小学与初中衔接段的学生;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多在高中及以下水平,职业与社会经济地位比较接近,多为中下层次,故在本研究中未作为考察因素进行分类对比;本研究区分留守儿童的标准为:学生家长(父母)双方均在近一年内连续外出工作、不在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

(二)调查量表

1. 国内研究者赵静所编写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该研究主要从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的积极思想中提取积极心理品质,结合西方文化中的主要积极品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孝顺、仁慈、正义、廉忠、公平、勇气和创造力七个维度构成,共有 24 个题目,采用利克特五级计分法。分数越高则表明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该量表在原研究中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编制,量表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5]15。为适合青少年填写,对样本中个别题项的语言表述做了适当修改。在本样本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793;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总分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在 0.58-0.75 之间,而且都达到了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 俞国良教授主持编制和修订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

本量表共87题,量表包括6个维度的分量表:学习分量表、自我分量表、人际关系分量表、社会适应分量表、情绪调节分量表、职业规划分量表。在各分量表之下,共包括自我满足感、学习兴趣、专注力等18个分维度。本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每个次级维度包含题目得分之和为该次级维度分数。每个分量表所包含的次级维度得分之和为该分量表分数。各个分量表得分之和为总量表分数。一般来说,得分越高,表明该生心理健康水平(或某一维度上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量表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6]。为适合青少年填写,对样本中个别题项的语言表述做了适当修改。在本样本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948;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度在 0.64-0.83 之间,而且都达到了 0.01 的显著性水平。

除用于新一代电池组的液态密封、热界面材料、粘合剂外,汉高还利用当下新产品和新技术,将电动机、电子电气设备和变速箱集成到同一电动轴装置中,以迎合电力驱动模块的新兴趋势。此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适当的设计指南和工艺要求建议,包括可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的设备。

3.研究程序

笔者于2018年4-6月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双峰县、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等县市的10所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委托相关学校教师或大学生志愿者按照统一的程序和量表指导语,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即时调查回收。

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各分量表均分及总均分都大于或等于3,显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其中在职业规划、学习、自我等方面的得分稍低(见表2)。在各分量表均分及总均分都小于或等于3的情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学习(612人,36.6%)、自我(478人,28.6%)、人际关系(233人,13.9%)、社会适应(219人,13.1%)、情绪调节(301人,18.0%)、职业规划(567人,33.9%)、总体(221人,13.2%)。这表明10%以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在学习、自我、情绪调节、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还相对凸出。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是否留守青少年,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在学习、自我、情绪调节和职业规划等分维度上也是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见表5)。这表明留守儿童相对缺乏学习信心、自我评价不高、情绪自控能力相对不足、职业规划能力相对不足、困惑更多。

二、结果

(一)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

4.数据处理

表2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n=1673)

MSD学习3.40.940自我3.52.866人际关系3.72.640社会适应3.79.692情绪调节3.70.731职业规划3.39.857总体3.62.557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是否留守青少年,其积极心理品质在总体上和大多数的分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实际得分看,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略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孝顺这一品质上,留守儿童还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见表9)。这说明留守儿童相对更具孝心,更倾向自爱和关爱父母及他人。

表3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性别上的差异比较(M±SD)

男生(n=840)女生(n=833)t学习3.32±.9623.47±.912-3.200∗∗∗自我3.52±.8483.53±.884-.257人际关系3.62±.6503.83±.609-7.137∗∗∗社会适应3.74±.7333.84±.645-2.989∗∗情绪调节3.66±.7493.74±.710-2.468∗职业规划3.33±.8953.44±.815-2.605∗∗总体3.56±.5733.68±.535-4.373∗∗∗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下同 )

分别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各维度和总体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人际关系,其他各项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从表中各项得分的情况来看,除了人际关系维度,青少年心理健康各维度和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呈显著下降趋势。

表4不同年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M±SD)

10(n=42)11(n=230)12(n=354)13(n=465)14(n=315)15(n=174)16(n=86)17(n=7)FA4.01±.8453.89±.8293.56±.9483.26±.9203.18±.9403.12±.8523.22±.7952.65±.29421.767∗∗∗B3.74±.9553.89±.8123.60±.8873.41±.8983.39±.8133.39±.7813.52±.7463.14±.49810.270∗∗∗C3.76±.7443.81±.6193.73±.6383.69±.6643.72±.6303.68±.6243.76±.5633.38±.6841.250D3.98±.6974.04±.7143.82±.7013.75±.7063.73±.6613.64±.5943.56±.6253.57±.4738.414∗∗∗E3.89±.6153.84±.7553.73±.7463.64±.7433.64±.7373.71±.6823.61±.6133.78±.4102.696∗∗F3.74±.8143.57±.8823.37±.9113.34±.8493.37±.8333.31±.8083.31±.7582.96±.2583.283∗∗G3.86±.6053.85±.5743.66±.5613.55±.5503.55±.5483.52±.4863.53±.4803.32±.34410.537∗∗∗

(注: A表示“学习”,B表示“自我”,C表示“人际关系”,D表示“社会适应”,E表示“情绪调节”,F表示“职业规划”,G表示“总体” )

这本书的另一个最不容错过的细节,就是最后几页的“找一找”。作者将书中出现的所有昆虫的名字都对照着画面一一标注在纸上,让我们可以边读故事边去查找那些自己平时虽然见过、却叫不上名字的昆虫。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最喜欢的事莫过于边看绘本,边在书末的大拉页中寻找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动植物名字:喜欢在竹竿上筑巢的虎斑泥壶蜂、趴在便便上吸取“钠”的台湾琉璃小灰蝶、爱在花丛中穿梭的大卫细化金龟、拥有特殊气味的“驱虫大师”香樟树……一共100多种动植物,让你全然置身于昆虫世界,其乐无穷,给我阅读中平添了许多乐趣。

表5是否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M±SD)

留守儿童(n=359 )非留守儿童(n=1314 )t学习3.24±.9383.44±.936-3.544∗∗∗自我3.41±.8613.55±.865-2.864∗∗人际关系3.67±.6423.74±.638-1.763社会适应3.75±.6843.80±.695-1.189情绪调节3.60±.7113.73±.734-2.857∗∗职业规划3.31±.8423.41±.861-2.042∗总体3.54±.5323.64±.562-3.211∗∗∗

(三)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

分别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和总体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孝顺、仁慈、创造力等三个分维度和总体水平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8)。从表中各项得分的情况来看,孝顺这一品质和总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显著下降趋势;仁慈和创造力品质呈U形波动趋势,在12、14岁相对水平最低。

表6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n=1673)

MSD孝顺3.91.649仁慈3.73.653正义4.19.719廉忠4.10.663公平3.46.751勇气3.74.747创造力3.84.784总体3.86.458

(四)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高于男生;在分量表上,除了公平、勇气,其他各维度也是女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见表7)。这显示:相对而言,女生更加自爱和关爱父母及他人、更具博爱和同情心、更倾向坚持道德底线与维护正义、更倾向遵守社会规范和承担责任、更具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表7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M±SD)

男生(n=840)女生(n=833)t孝顺3.85±.6673.97±.948-3.719∗∗∗仁慈3.66±.6673.79±.632-4.198∗∗∗正义4.10±.7634.29±.658-5.525∗∗∗廉忠4.03±.6874.16±.630-4.094∗∗∗公平3.43±.7683.50±.731-1.866勇气3.74±.7733.74±.720.223创造力3.74±.8203.94±.734-5.116∗∗∗总体3.80±.4633.92±.446-5.388∗∗∗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在各分量表均分及总均分都大于或等于3, 在7个分维度中,发展最好的为正义和廉忠,公平、仁慈、勇气的得分稍低(见表6)。各分量表均分及总均分都小于或等于3的情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孝顺(88,11.9%)、仁慈(122,16.7%)、正义(73,8.8%)、廉忠(61,7.9%)、公平(221.32.5%)、勇气(152,20.7%)、创造力(124,18.8%)、总体(11,3.6%)。这显示总体发展状况为中上水平,但除了正义和廉忠,超过10%的青少年在其他维度上的发展水平还偏低。

表8不同年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差异分析(M±SD)

10(n=42)11(n=230)12(n=354)13(n=465)14(n=315)15(n=174)16(n=86)17(n=7)F孝顺4.13±.5104.01±.5913.92±.6753.91±.6763.89±.6173.79±.6223.78±.6943.61±.8883.042∗∗仁慈3.56±.6173.76±.6383.75±.6843.64±.6713.73±.6343.83±.5823.82±.6563.71±.4192.587∗正义4.25±.7514.25±.7494.25±.7424.14±.7334.20±.6954.17±.6094.09±.7264.00±.7701.225廉忠4.26±.6344.20±.6504.13±.6804.04±.7144.07±.6184.07±.5704.06±.6694.29±.3932.005公平3.49±.7183.55±.7593.52±.7673.43±.7303.44±.7723.48±.7703.31±.6583.14±.4241.609勇气3.79±.7173.81±.7993.73±.7743.74±.7353.69±.7253.75±.7123.76±.7443.71±.591.531创造力4.08±.7783.89±.7893.90±.7953.73±.8153.84±.7443.91±.7283.79±.7553.71±.8912.608∗总体3.94±.3413.93±.4443.89±.4533.81±.4903.85±.4443.86±.4203.81±.5003.76±.3872.208∗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在分量表上,除了自我,其他各维度也是女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见表3)。总体而言,女生在学习上更具信心、学习兴趣更高、学习专注程度更高;与父母、师生的人际关系更融洽;生活适应能力、自理能力更强,生活习惯更好;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更强;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更好。

企业最终的运营目的都是盈利,从财务管理的目标来看,盈利可分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两种。但如果管理层过分强调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决策或者判断,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或者经营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源自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管体系缺失。

表9是否留守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差异比较(M±SD)

留守儿童(n=359 )非留守儿童(n=1314 )t孝顺4.09±.6323.86±.6456.152∗∗∗仁慈3.72±.6563.73±.653-.258正义4.23±.7154.19±.720.933廉忠4.10±.6944.10±.654.029公平3.50±.7613.46±.748.941勇气3.77±.7153.73±.756.828创造力3.83±.7663.84±.789-.323总体3.90±.4613.85±.4571.859

(五)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计算Pearson 相关系数来分析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10 所示,除了自我和人际关系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心理品质7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6个不同维度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另计算二者总体均分间相关,也达到显著相关水平(.539**)(见表10)。

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

(六)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以心理健康状况6个维度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以积极心理品质7个维度为解释变量(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维度积极心理品质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次数和次序不同(见表11)。在回归分析变量进入中,廉忠进入了7次,均为最早进入,均为正向预测作用;创造力进入了6次,对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情绪调节、职业规划和总体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正义进入了6次,对自我、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情绪调节、职业规划和总体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孝顺进入了4次,对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职业规划和总体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仁慈进入了3次,对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和总体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勇气进入了3次,对学习、自我具有反向预测作用,对职业规划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公平只对职业规划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表10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7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6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孝顺仁慈正义廉忠公平勇气创造力学习.119∗∗.134∗∗.194∗∗.313∗∗.105∗∗.061∗.172∗∗自我.125∗∗.146∗∗.199∗∗.277∗∗.062∗.041.118∗∗人际关系.302∗∗.315∗∗.345∗∗.392∗∗.169∗∗.201∗∗.275∗∗社会适应.353∗∗.303∗∗.383∗∗.490∗∗.245∗∗.265∗∗.329∗∗情绪调节.244∗∗.317∗∗.337∗∗.417∗∗.234∗∗.240∗∗.350∗∗职业规划.254∗∗.203∗∗.261∗∗.325∗∗.250∗∗.221∗∗.293∗∗

表11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7个维度对心理健康状况6个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因变量选出变量顺序R调整R2Betat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情绪调节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总体廉忠.313.097.31012.039∗∗∗创造力.319.101.0873.411∗∗∗勇气.327.106-.079-3.097∗∗廉忠.277.076.2619.189∗∗∗勇气.284.080-.078-3.089∗∗正义.293.084.0853.073∗∗廉忠.392.153.1967.136∗∗∗孝顺.426.180.1335.543∗∗∗仁慈.450.201.1144.464∗∗∗正义.462.211.1224.604∗∗∗创造力.469.217.0903.708∗∗∗廉忠.490.240.32012.658∗∗∗孝顺.523.272.1536.743∗∗∗创造力.541.291.1386.211∗∗∗正义.550.301.1194.835∗∗∗廉忠.417.173.2519.422∗∗∗创造力.469.219.1928.062∗∗∗正义.482.231.1124.321∗∗∗仁慈.488.236.0903.572∗∗∗廉忠.325.105.1525.357∗∗∗创造力.376.140.1475.866∗∗∗公平.393.153.1014.110∗∗∗孝顺.405.162.0963.845∗∗∗勇气.409.165.0552.230∗正义.412.167.0592.182∗廉忠.516.266.33213.058∗∗∗创造力.550.301.1587.003∗∗∗正义.565.318.1224.941∗∗∗孝顺.573.326.1054.718∗∗∗仁慈.575.328.0552.328∗

三、讨论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

本调查显示,湘中地区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10%以上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其中在学习、自我、情绪调节、职业规划等几个维度上均接近或超过20%的青少年的发展水平低于理论中间值。通过实际调研和访谈,显示:部分青少年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不足,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不高,情绪困恼较多,情绪自控能力不高,职业方向模糊,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欠缺。这一结果与近年的相关研究比较接近,即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焦虑成为青少年的首要心理问题[7]60[8]56。

本调查显示,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发展状况为中上水平,发展最好的为正义和廉忠两项品质,但除了正义和廉忠,超过10%的青少年在其他维度(孝顺、仁慈、公平、勇气、创造力)上的发展水平偏低,特别是公平、仁慈、勇气的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结果与近年的相关研究同时存在接近或差异之处。如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的宽容、心灵触动和爱是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而在领导力、创造力和思维与洞察力方面是发展最差的三项品质[8]56;某研究发现湖南省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但1/3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处于较低的水平[9]75。可见,青少年在创造力、公平、仁慈、勇气等方面的品质有待提高。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品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调查主要考察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年龄、是否留守儿童这三项人口学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各维度和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呈显著下降趋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学习、自我、情绪调节和职业规划等分维度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高于男生;孝顺、仁慈、创造力等三个分维度和总体水平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受年龄增长的影响,呈现或下降或呈U形波动趋势;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略高于非留守儿童(未达到显著差异),在孝顺这一品质上,留守儿童还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上述结果与近年的一些调查有一致之处,也有一定的出入或不同。以本文较为关注的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而言,相近的研究发现: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呈现中等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10]426;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女生高于男生,随年级而逐步下降[11]18; 有趣的是,某研究发现曾留守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发展良好;女生发展优于男生[12]。不同的结果如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优于非留守儿童[13];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得分及其创造力、社交智慧、爱的能力等多个分维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14][15]22;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积极心理品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10]426;留守初中男生比女生在积极品质的认知维度上得分高,留守初中生积极品质随年级上升逐渐提高[16]。

最后根据建成区的定义,提取城市建成区的边界.在边界提取时,为了使城市实体保持空间上的连续性,需要将城市内部一些非城市用地的地块以及水体等划分到城市内部,而舍去城市周围零散的乡村建设用地.得到的分类结果见图1.

根据本调查结果发现,我们需更重视男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防止他们随年龄增长其积极心理品质下降或波动的现象发生。因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我们需更加重视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将采集到的血样放置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真空试管(5 mL)中保存好,共三个。将试管放在冰箱中保存,将冰箱的温度维持在0~6℃,在24 h内将血浆分离开,然后Ⅰ号不带分离胶的试管进行血清学筛查,Ⅱ号带分离胶的无酶、无热源试管进行核酸检验,而Ⅲ号试管则继续在冰箱中进行保存。

(三)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

本调查显示,积极心理品质7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6个不同维度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廉忠、创造力等不同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对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多个心理健康维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与以往多数研究相一致(需说明的是,本调查中所用心理健康量表为正向计分方法,与以往多数研究基于问题取向的反向计分不同)[7]60[8]56[11]20[17]。这再次说明,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当下仍然受到广泛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应重视其各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文化属性及其教育意义

本研究采用的是国内研究者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编制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使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采用正向计分的方式与积极心理学理念相一致,目的在于引入文化视角考察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从本调查的结果来看,总体上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印证了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迄今人们已认识到积极心理品质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如有人认为中华文化蕴含许多与积极心理学相一致的积极品质[18],也有人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孝的内涵不谋而合[19]。这些认识在实证取向的测量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国内外已有各种测试积极心理品质的量表,但大多数立足于西方积极心理品质体系,没有根本上从传统文化出发[5]12,因此,本研究期待引起人们重视,今后如何更好地将文化因素引入相关量表的修订与完善中,以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实证领域的文化品性。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提示,倡导开展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引入西方的积极心理学理念,还需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考虑不同家庭背景、性别与年龄阶段青少年等因素,建构积极取向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教育文化,以有效促进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武岳.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对环境作用的再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

[2]徐超凡.“留守儿童”现象:问题导向与积极导向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6):4.

[3]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2.

[4]官群,孟万金,John Keller.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4):70.

[5]赵静.传统文化中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6]愈国良著.社会转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48.

[7]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9).

[8]张文娟,姚茹,张丽娟,等.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调查及培养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17(5).

[9]佘丽珍,刘欢.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以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2).

[10]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6(23 ).

[11]王姣.高中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6.

[12]曹杏田,伯玲,殷波.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7):1093.

[13]陈香.心理韧性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3):115.

[14]付浩杰.社会治理视野下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调研及对策分析:基于四川“留守儿童之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4):62.

[15]陈子华.留守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5.

[16]韩旭.农村留守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22.

[17]张红英,王军,李新影,等.我国留守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7(5):387.

[18]曲连坤.中华文化与积极心理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58):21.

[19]周凯,蒋建敏,陈振帮.“孝文化”与积极心理教育的本土化[J].当代青年研究,2012(10):56.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Adolescents′PositivePsychologicalCharactersandMentalHealthunderthePerspectiveofTraditionalCulture

LIGuo-qiang,LIUChao-liang,GONGGao-chang,WANGXiang-wen,HUXiao-lan,WENXiao-hui

(School of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based on a survey of 1673 urban-rural adolescents in schools from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with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scale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cale (both are positive scores),as well a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adolescents in urban-rural areas.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adolescents are generally good, but there are more than 10% of adolescents with low level of some dimens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re are certa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gender, age, and whether children are left behi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adolescent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level in general, and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such as integrity, loyalty and creativity, also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ors for learn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adaptation, etc.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vigorously advocate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cultivate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and these measures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Keywords:adolescents; left behind children; traditional cultur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mental health

[收稿日期]2018-11-21

[基金项目]娄底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委托专项课题“娄底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作者简介]李国强(1969—),男,湖南邵东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19)01-0100-08

(责任编校:彭芬辉)

标签:;  ;  ;  ;  ;  ;  ;  ;  ;  ;  ;  ;  ;  ;  

李国强:传统文化视野下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