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基因,斑马,基因,突触,动物,式教学,生物。
转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记者,郁静娴[1](2019)在《农业农村部公布新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郁静娴)农业农村部30日公布了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清单,分为进口和生产应用两类清单。2019年批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12项,其中10个为到期续展的安全证书,2个新批准的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为抗虫大豆、抗(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12-31)
赵爽,段鑫越,王娇,冯一凡,王予頔[2](2019)在《转基因斑马鱼在镉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转基因斑马鱼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以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Lyz fish为模型,利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和定量实时RT-PCR技术,探讨了Cd对斑马鱼仔鱼的免疫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0.01μmol·L~(-1)CdCl_2即可显着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P=0.013),当暴露浓度增大到0.1μmol·L~(-1)时,斑马鱼胚胎24 h血流障碍和52 h孵化抑制这两个毒性效应都大幅增强,且剂量-效应关系显着。0.1μmol·L~(-1)CdCl2使得溶菌酶(lysozyme C,lyz)标记的斑马鱼仔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且趋向肝脏部位聚集。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与斑马鱼仔鱼体内金属硫蛋白相关基因(dMT)和炎症相关基因(serp、tnf)表达的诱导,以及癌症抑制相关基因(ccgn1、chk2、p53)表达的抑制有相关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在重金属污染物免疫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二飞,殷紫,丁勇,邓祥敏,张建华[3](2019)在《蒲郁柴参汤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au蛋白及海马突触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蒲郁柴参汤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au蛋白、突触前囊泡蛋白(SYP)和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SD 95)表达的影响。方法 6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1.3 mg/kg)及蒲郁柴参汤低、中、高剂量组(生药3、6、12 g/kg),同月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蒸馏水),每组10只,1次/d,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记录小鼠游泳路程;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情况;免疫组化测定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 202及Ser 39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突触素相关蛋白SYP及PSD95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蒲郁柴参汤高、中剂量组的游泳总路程明显降低,神经元数量提高,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 202及Ser 396)的表达减少,突触素相关蛋白SYP及PSD95的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蒲郁柴参汤能够抑制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突触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元发生,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2期)
蔡懿,郑巧,何秀云,钱琳,姚德蛟[4](2019)在《绿原酸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成COX2-MMP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绿原酸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成COX2-MMP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00个受精后22 h的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绿原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个。阳性对照组给予瓦他拉尼(PTK787)5 pg/mL干预,绿原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新鲜配置好的绿原酸200μg/mL、100μg/mL、50μg/mL干预。干预26 h后各组胚胎在体视显微镜(明场)和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血管表型观察和拍照,然后将各组斑马鱼胚胎匀浆处理,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斑马鱼胚胎中COX-2 mRNA、MMP-9mRNA、M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绿原酸各组斑马鱼血管抑制明显;绿原酸各组及PTK787组COX-2 mRNA、MMP-9mRNA、MMP-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且绿原酸高剂量组明显低于绿原酸中剂量组,绿原酸中剂量组明显低于绿原酸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绿原酸能够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胚胎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与下调COX2-MMPs信号通路,从而抑制MMP-9和MMP-2基因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6期)
李红,韩瑞丽,孙桂荣[5](2019)在《混合式教学在转基因动物进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动物克隆技术章节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效是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呼唤。探究如何开展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不仅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而且有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素养。本文探讨了在教授转基因动物进展课程中动物克隆技术章节时,借助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平台探索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12期)
刘来盘,刘标[6](2019)在《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花粉生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离体培养法检测不同玉米材料花粉萌发率并于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直径,研究转Cry1Ab、EPSPS基因玉米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刚离体花粉萌发活力最强,培养180 min后花粉萌发率可达89.4%,高温(36℃)条件下放置2 h花粉基本丧失萌发能力。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Cry1Ab、EPSPS基因玉米对花粉离体后的生存能力无显着影响,对花粉粒直径大小无影响。(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权永兵,黄永辉,徐淼锋,廖力,林伟[7](2019)在《改良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磁珠核酸提取方法及在植物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运用于植物转基因检测。方法改良传统的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CTAB)方法,并结合磁珠吸附基因组DNA,配合核酸自动提取系统提取水稻和加工米粉中的核酸,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Bt63大米转基因成分,并与另外4种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提取效果。结果 5种不同方法中CTAB-磁珠法提取的样品基因组DNA浓度和质量最佳,荧光PCR检测低浓度Bt63转基因成分(0.01%)的Ct值最小,检测结果最好。结论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地提取植物核酸,在低含量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相比其他几种方法具有绝对优势。(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李俊霞,朱虹霖,周浩,张洪伟,朱文斌[8](2019)在《大豆粉转基因成分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实验室对转基因大豆定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通过核酸蛋白仪器分析法和单重实时荧光PCR (simplex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法对样品内源基因扩增的循环阈值的影响来比较2种方法,分析2种DNA提取试剂盒的提取质量。对标准SN/T 1204-2016《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验方法》扩增反应体系中DNA模板量进行优化后,对样品进行检测。再依据标准SN/T 1202-2010《食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检测。最后对2个标准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内源基因扩增循环阈值的数据确认,更能准确反映试剂盒提取的DNA是否满足后续外源基因的分析检测要求。2种标准方法对19-N578和19-M913 2个待测样品的检测显示3种外源基因CaMV35S、NOS、CP4-EPSPS均为阴性, 19-N578和19-M913待测样品均为非转基因大豆。结论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评价。DNA提取质量的评估,体系中DNA模板量的优化,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实验的质量控制都是影响能力验证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朱姝,尹志欣,王宏广[9](2019)在《基因编辑技术与产品的监管应不同于转基因、干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诞生,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不仅给我国科技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给涉事婴儿健康成长留下巨大隐患,引发巨大伦理与社会问题。基因编辑技术是一个"颠覆性技术",亟待加强监管,现有转基因研究与产业管理相关法规,以及干细(本文来源于《科技中国》期刊2019年12期)
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10](2019)在《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转基因成分,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极其重要。本文从"功能核酸"与"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出发,重新认知、归纳、总结了基于分子扩增技术的转基因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基于不同信号输出方式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和基于纳米材料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最后,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做出了展望。本文有助于推动转基因检测技术与功能核酸传感学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转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开发转基因斑马鱼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以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Lyz fish为模型,利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和定量实时RT-PCR技术,探讨了Cd对斑马鱼仔鱼的免疫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0.01μmol·L~(-1)CdCl_2即可显着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P=0.013),当暴露浓度增大到0.1μmol·L~(-1)时,斑马鱼胚胎24 h血流障碍和52 h孵化抑制这两个毒性效应都大幅增强,且剂量-效应关系显着。0.1μmol·L~(-1)CdCl2使得溶菌酶(lysozyme C,lyz)标记的斑马鱼仔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且趋向肝脏部位聚集。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与斑马鱼仔鱼体内金属硫蛋白相关基因(dMT)和炎症相关基因(serp、tnf)表达的诱导,以及癌症抑制相关基因(ccgn1、chk2、p53)表达的抑制有相关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在重金属污染物免疫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记者,郁静娴.农业农村部公布新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N].人民日报.2019
[2].赵爽,段鑫越,王娇,冯一凡,王予頔.转基因斑马鱼在镉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张二飞,殷紫,丁勇,邓祥敏,张建华.蒲郁柴参汤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au蛋白及海马突触素的影响[J].中成药.2019
[4].蔡懿,郑巧,何秀云,钱琳,姚德蛟.绿原酸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成COX2-MMP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李红,韩瑞丽,孙桂荣.混合式教学在转基因动物进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动物克隆技术章节教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9
[6].刘来盘,刘标.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花粉生活力研究[J].玉米科学.2019
[7].权永兵,黄永辉,徐淼锋,廖力,林伟.改良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磁珠核酸提取方法及在植物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8].李俊霞,朱虹霖,周浩,张洪伟,朱文斌.大豆粉转基因成分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9].朱姝,尹志欣,王宏广.基因编辑技术与产品的监管应不同于转基因、干细胞[J].科技中国.2019
[10].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