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覆盖动态论文_侯刚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覆盖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遥感,动态,土地利用,土地,汉寿县,自贡市,图们江。

土地覆盖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侯刚栋[1](2019)在《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的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对国有土地覆盖变化监测时,未对高空间特征提取,与无人机遥感数据融合效果不佳。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国有土地覆盖变化检测问题。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国有土地覆盖图像;采用边缘轮廓特征法对国有土地覆盖无人机遥感特征进行检测,构建土地覆盖遥感图像的像素空间重构模型;依据图像区域重构遥感图像的高空间特征,通过相似度信息融合无人机遥感数据与图像高空间特征,实现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融合高空间特征与无人机遥感数据,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效果较好,同时无人机遥感特征提取的精度较高,实现了国有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反馈。(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磊,郑吉林,王姝力,林叶彬[2](2018)在《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的自贡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一致的数据,有助于检测土地覆盖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本文以自贡市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2011年和2017年3期Landsat-5、Landsat7和Landsat-8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采用SVM算法对自贡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自动分类,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001-2011年间,耕地面积减少290.67 km~2,主要转化为林地,林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分别为216.68 km~2、23.05 km~2和50.94 km~2。2011-201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182.25 km~2,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加面积为17.67 km~2和164.93 km~2,水体面积几乎没有变化。总体上,2001-2017年间,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水体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本文来源于《环保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李伟伟,王永亮,郭军玲,郭彩霞,杨治平[3](2018)在《苏打盐化土地膜覆盖条件下关键盐分指标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摸清地膜覆盖条件下苏打盐化土盐分动态变化规律,在山西省大同盆地毛皂村苏打盐化土壤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M1.平作不覆膜;M2.平作常规覆膜;M3.起垄全覆膜垄沟种植;M4.起垄垄上覆膜膜侧种植),对表征盐分动态变化特征的关键指标总碱度、土壤钠吸附比(SAR)、水溶性钠、交换性钠、土壤碱化度(ESP)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中,作物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总碱度呈降低趋势,M1和M2处理收获期较苗期降低43.79%和48.59%,M3和M4降低29.79%和33.52%。从苗期到收获,土壤钠离子含量与土壤钠吸附比呈正相关关系,即土壤钠离子含量越低,土壤钠吸附比越低。M4处理土壤脱盐抑盐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水溶性Na~+,改善土壤结构,达到改良苏打盐化土的目的。在0~40 cm土层中,各处理能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钠的含量,处理M4土壤中交换性含量下降幅度趋于稳定。同时还能降低土壤的碱化度,对土壤ESP值影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处理M2和M3差异显着,处理M4差异较显着。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降低土壤总碱度、SAR、水溶性钠、交换性钠和ESP,处理M4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戚德康[4](2018)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影响下的图们江跨国界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利益,它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纽带,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从而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关系,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高区域人类福祉。加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下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这类科学问题的解决将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图们江跨国界地区是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朝蒙”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开放地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保护区,在维持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碳储量和生态安全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该区域地处叁国交界地带,生态系统存在不稳定性因素,生态系统脆弱而复杂。本研究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为研究区,从全区和中朝俄尺度上量化区域1988年、1999年、2007年、2016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区域1988-2016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模拟法评估研究区四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境质量、粮食供给、碳固持能力和水源涵养。基于模型模拟的结果,分析四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最后评价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6年全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林地为主,林地中阔叶林面积最大,针阔混交林次之;其次是旱田,草地、建设用地、水田、水体、湿地、裸地面积依次减少,裸地的面积最小。中朝俄尺度上,建设用地面积俄罗斯一侧最高,中国一侧次之、朝鲜一侧最低;旱田面积朝鲜一侧最高,中国一侧次之、俄罗斯一侧最低;水田面积中国一侧最高,朝鲜一侧次之、俄罗斯一侧最低;草地面积俄罗斯一侧最高,中国一侧次之、朝鲜一侧最低;林地面积中国一侧最高,俄罗斯次之、朝鲜一侧最低;水体、湿地、裸地面积对比不显着。景观破碎化程度中国一侧最高,朝鲜一侧次之,俄罗斯一侧最低;景观异构性程度朝鲜一侧最高、中国一侧次之,俄罗斯一侧最低;斑块间的连接性程度中国一侧最高,俄罗斯一侧次之,朝鲜一侧最低。1988-2016年全区建设用地、旱田的面积呈增加趋势,水田、草地、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林地中针叶林面积减少最快、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减少较慢,水体、湿地、裸地有所增加。中朝俄叁侧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建筑面积增加速度中国一侧最快,其次是俄罗斯一侧,朝鲜一侧增加最慢;旱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旱田面积增加速度俄罗斯一侧最快,其次是朝鲜一侧,中国一侧增加最慢;水田面积朝鲜一侧增加明显,俄罗斯一侧增加不显着;中国一侧水田面积呈减少趋势;林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林地面积减少速度朝鲜一侧最快,其次是中国一侧,俄罗斯一侧减少最慢。1988-2016年全区林地转出面积最大主要是转化为旱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次是旱田,主要是转化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田,旱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低于同时间段林地转化为旱田的面积。草地主要是转化为林地和旱田;水田主要转化为旱田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是转化为林地和旱田。中朝俄尺度上,叁侧变化的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是林地、草地、水田、旱田。中国一侧转出面积,林地>旱田>水田>草地;朝鲜一侧转出面积林地>旱田>草地>水田;俄罗斯一侧转出面积林地>草地>旱田>水田。(2)2016年全区生境质量为0.638,中朝俄叁侧生境质量分别为0.6463、0.6460、0.6170,中国一侧>俄罗斯一侧>朝鲜一侧。1988-2016年,全区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朝鲜一侧>俄罗斯一侧>中国一侧。2016年全区粮食供给量为547.58万吨,中朝俄叁侧粮食供给量分别为215.02万吨、252.82万吨、79.75万吨,朝鲜一侧>中国一侧>俄罗斯一侧。1988-2016.年,全区粮食供给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俄罗斯一侧>朝鲜一侧>中国一侧。2016年全区总碳储量为4.85亿吨,中朝俄叁侧总碳储量分别为2.13万吨、1.29万吨、1.43万吨,中国一侧>俄罗斯一侧>朝鲜一侧。1988-2016年,全区总碳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朝鲜一侧>中国一侧>俄罗斯一侧。2016年全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为9.21亿立方米,中朝俄叁侧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分别为3.88亿立方米、2.64亿立方米、2.70亿立方米,中国一侧>俄罗斯一侧>朝鲜一侧。1988-2016年,全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朝鲜一侧>俄罗斯一侧>中国一侧。(3)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造成生境质量不断下降。造成生境质量下降的的主要因素有:林地转建设用地、裸地、旱田、水田,草地转建设用地,湿地转建设用地、旱田、水田、草地,水田转建设用地,水体转建设用地、裸地、旱田、水田,旱田转建设用地、裸地。可见,建设用地扩张、农田(旱田和水田)面积增加不可避免的造成林地的砍伐、草地和湿地的开垦,同时存在建设用地占用农田(水田、旱田),水体填埋、围湖造田等现象,由此带来水土流失、干旱化、养分的减少等结果,一系列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生物栖息环境恶化,生境质量下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造成粮食供给量不断增加。造成粮食供给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有:林地转旱田、草地转旱田、水田转旱田。造成粮食供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有:旱田转为林地、建设用地、水田;水田转建设用地。增加量大于减少量,致使粮食供给量呈增加趋势。可见,农田(水田、旱田)的增加造成粮食供给量增加;同时,种植习惯的改变,水田转旱田也是造成粮食供给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造成总碳储量不断减少。造成总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有:林地转旱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转草地。造成总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有:草地转林地、湿地,旱田转为林地。减少量大于增加量,致使总碳储量呈减少趋势。可见,森林的砍伐,大量湿地的干涸造成总碳储量下降,是造成碳固持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造成全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不断减少。造成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有:林地转旱田、建设用地、草地,旱田转建设用地,水田转建设用地。造成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有:旱田转林地,草地转林地、旱田,建设用地转旱田。减少量大于增加量,致使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呈减少趋势。可见,建设用地、农田(水田、旱田)增加致使森林大面积砍伐;建设用地占用水田、旱田是造成水源涵养服务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影响下的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变化,对制定区域适应性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6-05)

苏春生,吴孝情,陈晓宏,赖成光,杨冰[5](2018)在《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对梯度发展流域的土壤侵蚀动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利用RUSLE模型分析梯度发展的东江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流域下游地区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较大,大量水田、旱地、林地和草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工矿建设用地以及园地;流域在1990,2000和201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15.22,15.41和15.47 t/(hm~2·a),均属于Ⅱ级/轻度侵蚀,但随时间增长而递增;侵蚀等级属于Ⅰ级和Ⅱ级的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90.95%~91.26%;流域的土壤侵蚀量等级变化不明显,约有24 328 km~2(91.14%)维持原有的侵蚀等级,而2 365 km~2(8.86%)侵蚀等级发生改变。变化等级面积中,1 286 km~2(4.82%)由低等级转变为高等级,1 079 km~2(4.04%)由高等级转换为低等级。东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情况与社会经济的梯度发展特征相一致,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递增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董金玮,匡文慧,刘纪远[6](2018)在《遥感大数据支持下的全球土地覆盖连续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要地总结了中国科学家对全球高精度土地覆盖产品的贡献,展望了大数据时代土地覆盖制图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遥感大数据支持下的全球土地覆盖连续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和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宋学森,王蕊,熊甬杰,郑春艳[7](2017)在《基于遥感影像的汉寿县土地覆盖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为研究区,选择其中5类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建立分类系统,之后利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分别对研究区2009年、2013年和2016年3个不同年份的TM及OLI影像进行分类,最终对汉寿县不同年份间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林地面积波动明显,水体面积逐年减少,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园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汉寿县土地覆盖变化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7年05期)

邓创[8](2017)在《汉南区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是自然环境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土地利用反映着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珍贵的土地资源越来越重要,合理健康的土地利用可以服务人们的生活。坐落于长江流域的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汉南区作为武汉市的经济开发区,研究汉南区的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特征,对于合理规划管理汉南区土地、探索并合理制定出相关的土地管理政策、保障汉南区土地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有着非常重大意义。本文借助遥感和GIS的技术,对研究区(汉南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及内容如下:(1)结合叁期汉南区不同时间的Landsat陆地卫星数据,利用ENVI5.1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状态进行分类,制作叁期土地利用现状图。(2)基于土地分类的结果研究,结合ArcGIS的统计分析及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土地转移矩阵及各类型的土地面积。研究区20年的土地利用整体变化趋势为:汉南区耕地的面积在不断减少,林地面积则呈现先减后增加的趋势,而水域面积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3)通过对汉南区叁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行研究,从数量上面分析了汉南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上对汉南区各种不同的地物类型变化速率进行了研究。建筑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为17.848%,其次是未利用地,为4.811%。(4)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相关的驱动力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块对整个汉南区2004-2013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农业,GDP和政策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25)

潘永钢[9](2017)在《白眉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和覆盖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眉水库作为马尾的饮用水源,同时为台湾马祖同胞供应饮用水,其保护意义十分巨大。该文基于"3S"技术,利用白眉水库流域1989年和2010年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覆盖动态研究,并分析区域内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对开展白眉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何湘,王杰[10](2016)在《嘉陵第一曲流—青居曲流土地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青居曲流以其359°的Ω型曲流而闻名于世,2001年在该曲流颈部修建了青居水电站,水电站的建设给曲流周边土地覆盖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1998、2002、2007年以及2011年的TM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分类图监测研究区相应时段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分析自电站建设以来研究区的土地覆盖变化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998-2002年,水体、沙地、灌丛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及建筑用地的面积减少,其中林地减少了62.76km2。2002-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则与1998-2002年相反,水体、沙地、灌丛都呈现下降趋势,而林地、建筑用地面积上升。2007-2011年间,除了建筑用地和灌丛外,其他用地类型均为正增长。(本文来源于《环保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土地覆盖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遥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一致的数据,有助于检测土地覆盖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本文以自贡市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2011年和2017年3期Landsat-5、Landsat7和Landsat-8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采用SVM算法对自贡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自动分类,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001-2011年间,耕地面积减少290.67 km~2,主要转化为林地,林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分别为216.68 km~2、23.05 km~2和50.94 km~2。2011-201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182.25 km~2,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加面积为17.67 km~2和164.93 km~2,水体面积几乎没有变化。总体上,2001-2017年间,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水体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覆盖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侯刚栋.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的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J].信息技术.2019

[2].王磊,郑吉林,王姝力,林叶彬.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的自贡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分析[J].环保科技.2018

[3].李伟伟,王永亮,郭军玲,郭彩霞,杨治平.苏打盐化土地膜覆盖条件下关键盐分指标动态变化[J].山西农业科学.2018

[4].戚德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影响下的图们江跨国界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8

[5].苏春生,吴孝情,陈晓宏,赖成光,杨冰.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对梯度发展流域的土壤侵蚀动态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董金玮,匡文慧,刘纪远.遥感大数据支持下的全球土地覆盖连续动态监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

[7].宋学森,王蕊,熊甬杰,郑春艳.基于遥感影像的汉寿县土地覆盖动态监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

[8].邓创.汉南区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9].潘永钢.白眉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和覆盖动态研究[J].海峡科学.2017

[10].何湘,王杰.嘉陵第一曲流—青居曲流土地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环保科技.2016

论文知识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a)为1983年(b)为1994...1983~1992年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基于MODIS-EVI时序数据的江汉平原四湖...基于MODIS-EVI时序数据的江汉平原四湖...基于MODIS-EVI时序数据的江汉平原四湖...基于MODIS-EVI时序数据的江汉平原四湖...

标签:;  ;  ;  ;  ;  ;  ;  

土地覆盖动态论文_侯刚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