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的疗效观察

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的疗效观察

一、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安喆[1](2021)在《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穴位注射治疗的总体疗效,与常规针灸治疗方案比较,从而进一步评测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课题的病例来源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确定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连续21天静点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红花黄色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针灸双侧足三里、血海、阴陵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侧足三里、血海、阴陵泉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的治疗方法。两组均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各种指标结果,以评价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结果:1、使用穴位注射的治疗组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效率为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效率为30%,两组治疗后疗效有明显差异性;2、治疗组在临床症状、ABI、双侧足背及小腿皮温、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3、在该课题研究治疗全程,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两组治疗方法均可减低ASO患者的证候积分,改善患者双侧ABI、双下肢足背及小腿皮温,改善双下肢血流动力学变化;2、中药丹参穴位注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常规针灸治疗,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开展。

李中浩[2](2021)在《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中风病与西方医学体系中的脑血管病相似,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就医不及时等原因未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风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标准。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王永炎院士强调在中风病中应注意毒邪的致病作用,建议在治疗时加入解毒类方药。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和熊胆粉组成,长于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伴有肺部感染的中风病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不仅咳嗽、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较快。痰热清注射液的组方思路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相似,因此,从毒邪致病的角度推测痰热清注射液解毒开窍的功效,可能对中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对中风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截止到2021年1月1日收录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2.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痰热清注射液中的已检测到的化合物成分,计算这些化合物的QED值,选择其中大于0.18的做为潜在有效成分。检索PubChem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物靶标。将这些靶标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已知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做交集,得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分析这些药物靶标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生物学注释。然后,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梗死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最后,使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从网络药理学得出的apel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共纳入了 11篇文献,涉及95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对降低中风病或伴肺部感染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5.45,95%CI:-10.82~-0.09。MD=-2.37,95%CI:-3.49~-1.26,P<0.05)。对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MD=14.90,95%CI:8.84~20.96,P<0.05)、肢体运动功能(MD=7.39,95%CI:2.74~12.04,P<0.05)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12.95,95%CI:-1.02~26.92,P<0.05)。纳入研究的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81个有效成分共检索到663个药物靶标,在有效成分-药物靶标网络图中,度值最大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度值最大的药物靶标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其中有116个为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这116个药物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重要的靶点有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胆汁分泌、药物代谢、化学致癌、肝病和apelin信号通路等227个通路;脂肪酸合成与代谢、外来化学物质代谢和细胞对药物反应等3258个生物过程;核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反应、丝氨酸型肽酶活性等442个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有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复合物、膜筏、突触后膜等222个细胞组分。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可见梗死部位水肿,空泡形成,细胞死亡。而腹腔注射液低剂量痰热清注射液(2.5ml/kg,每6小时1次)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APJ/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比例显着上升,caspase8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LC3Ⅰ比例显着下降;NeuN蛋白含量显着增加,GFAP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蛋白改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pel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关。但这些研究较为粗浅,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和药理机制。

赵学廉,方敬献,朱洋洋[3](2020)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戒烟、低脂饮食及营养脑细胞、阿托伐他汀控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判断其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为(3.63±0.83)mmol/L、(2.23±0.44)mmol/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4.03±0.76)mmol/L、(2.52±0.43)mmol/L,HDL-C水平(1.19±0.17)mmol/L显着高于对照组(1.03±0.15)mmol/L(P<0.05);治疗后两组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积指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且观察组高切、低切及红细胞比积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浆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两组的肝肾功能指标ALT、AST、CK、UA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肝肾功能损伤。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较单独用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更好,能有效降低血脂,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

李倩[4](2020)在《针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友爱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地黄饮子)、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口服地黄饮子治疗),每组34人,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四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四组患者均较治疗前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针刺组、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四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四组患者均较治疗前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针刺组、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评分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四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四组患者均较治疗前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针刺组、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评分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四组患者NIHSS评分,四组患者均较治疗前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针刺组、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对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治疗,运用中药和针刺治疗均有明显作用。2.针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能够降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肌张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等临床症状,对于脑梗塞恢复期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针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脑梗塞恢复期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徐再宁[5](2019)在《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探讨循环灸治疗的可能机制,为推广循环灸在治疗脑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证据,进而丰富此领域的研究。方法:选取的病例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住院的90例符合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30例,予以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对照B组30例,予西医常规药物联合普通艾灸治疗;治疗组30例,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循环灸治疗。治疗疗程为14天。3组患者入院当天及疗程结束1-2天内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所有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经治疗后,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A组级对照B组。提示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临床疗效最为显着。(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经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B组及对照A组更为明显,提示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NIHSS评分方面效果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经治疗后,3组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对照A组、对照B组及治疗组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有提高,说明3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治疗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提高最为明显,说明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显着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显着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提示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观察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案更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且此治疗方案明显优于普通艾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及单纯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案。且本研究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证实循环灸疗法的安全性。综上可见,循环灸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翚达康[6](2019)在《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治疗阳虚痰瘀阻络证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证属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脑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患者住院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即予抗血小板、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配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根据基础疾病,调控血压、血糖水平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治疗,为机配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制剂(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400ml开水溶解,分早晚饭后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实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改良Rankin量表(MRS)、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中风病疗效评定;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及评估其安全性,观察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综合评定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证属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中医中风病疗效评定: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NIHSS、MRS、ADL:两组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评价:根据临床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出院时均未发现心、肝、肾及凝血功能等结果异常。结论: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能显着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属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包仲明[7](2019)在《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拓宽思路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入组的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4年)“卒中单元模式”予基础治疗,同时参照美国神经重症协会和德国神经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协会共同发布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指南》(2015)的指导意见进行处理。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控制,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接受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的第1、3、7日记录痰热腑实证症候变化、NIHSS评分变化、脑水肿体积及定量脑电图DTABR比率、血hs-CRP的变化。统计分析,评价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对比:治疗后1d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7d时的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后1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水肿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显效为19例,有效为9例,无效为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为11例,有效为10例,无效为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63%。从数据分析,可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变化、痰热腑实证症候评分变化:治疗后1d时,两组患者评分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7d时的NIHSS评分及痰热腑实证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后1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和神经功能疗效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可以显着降低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治疗脑水肿效果显着;(2)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可以显着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

向玉[8](2017)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的效果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并比较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中风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按照效应量的大小对其进行排序,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2006~)、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6~)、万方数据库(2006~)、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2006~)、PubMed(1973~)、Ovid Embase(1972~)和 Cochrane 图书馆(1976~)。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面、系统地收集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运用Stata 12.0、WunBUGS 14.3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网状Meta分析等。结果:最终筛选纳入85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有9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均在72小时内。研究涉及19种中药注射液、11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纳入文献虽然均报告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但绝大多数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和盲法。仅3项研究成功实施了双盲,2项研究提及由专人保管盲底。2项研究报告了失访人数,其余研究均未提及失访。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有效率方面:涉及19种中药注射剂、9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的比较,包括:(1)复方丹参注射液比银杏达莫注射液(OR=2.11,95%C1[1.02,3.95])、灯盏细辛注射液(OR=4.05,95%Cl[1.59,8.9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2.29,95%Cl[1.09,4.34])临床疗效更佳;(2)川芎嗪注射液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3.27,95%Cl[1.32,6.85])、丹红注射液(OR=0.48,95%Cl[0.21,0.96])、灯盏细辛注射液(OR=0.22,95%Cl[0.07,0.51])、苦碟子注射液(OR=2.69,95%Cl[1.22,5.26])、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3.45,95%Cl[1.12,8.28])、银杏达莫注射液(OR=0.39,95%Cl[0.15,0.79])、血栓通注射液(OR=5.43,95%Cl[1.11,18.16])临床疗效更佳;(3)疏血通注射液(OR=0.42,95%Cl[0.15,0.93])、脉络宁注射液(OR=0.27,95%Cl[0.08,0.69])、舒血宁注射液(OR=0.38,95%Cl[0.13,0.84])比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疗效更佳;(4)丹参注射液比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7.30,95%Cl[2.16,18.82])、复方丹参注射液(OR=0.38,95%Cl[0.14,0.79])、丹红注射液(OR=0.24,95%Cl[0.08,0.54])、银杏达莫注射液(OR=O.19,95%Cl[0.07,0.40])、疏血通注射液(OR=0.26,95%Cl[0.10,0.5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17,95%Cl[0.06,0.36])、苦碟子注射液(OR=0.22,95%Cl[0.06,0.54])、舒血宁注射液(OR=0.29,95%Cl[0.11,0.62])、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0,95%Cl[0.03,0.27])、红花黄色素注射液(OR=6.24,95%Cl[1.27,20.06])、血塞通注射液(OR=2.83,95%Cl[1.11,6.08])、血栓通注射液(OR=11.59,95%Cl[2.10,40.43])、低分子肝素注射液(OR=9.22,95%Cl[1.50,31.3])、前列地尔注射液(OR=7.34,95%Cl[1.43,23.1])临床疗效更佳;(5)杏丁注射液比血栓通注射液(OR=8.90,95%Cl[1.08,34.98])、银杏达莫注射液(OR=0.31,95%Cl[0.06,0.93])、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7,95%Cl[0.03,0.5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29,95%Cl[0.06,0.88])、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0.30,95%Cl[0.05,0.95])临床疗效更佳;(6)血塞通注射液比银杏达莫注射液(OR=0.48,95%Cl[0.21,0.9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0.44,95%C1[0.18,0.86])、灯盏细辛注射液(OR=0.26,95%Cl[0.10,0.5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45,95%Cl[0.18,0.91])临床疗效更佳;(7)常规治疗比低分子肝素注射液(OR=8.48,95%Cl[1.74,25.91])、前列地尔注射液(OR=6.82,95%Cl[1.60,19.29])、复方丹参注射液(OR=0.36,95%Cl[0.22,0.56])、丹红注射液(OR=0.23,95%C1[0.12,0.38])、银杏达莫注射液(0R=0.18,95%Cl[0.09,0.32])、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0,95%Cl[0.04,0.21])、疏血通注射液(OR=0.25,95%C1[0.16,0.38])、川芎嗪注射液(OR=0.51,95%C1[0.28,0.8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17,95%C1[0.08,0.30])、脉络宁注射液(0R=0.42,95%Cl[0.19,0.80])、舒血宁注射液(0R=0.28,95%C1[0.18,0.41])、苦碟子注射液(OR=0.21,95%C1[0.09,0.41])、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0.17,95%C1[0.06,0.37])、红花黄色素注射液(0R=0.24,95%C1[0.06,0.63])、血塞通注射液(0R=0.41,95%C1[0.23,0.67])、血栓通注射液(0R=0.14,95%Cl[0.02,0.39])临床疗效更佳;(8)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较灯盏花素注射液(OR=0.33,95%Cl[0.09,0.83])临床疗效更佳;(9)维脑颅通注射液比丹红注射液(OR=0.24,95%Cl[0.07,0.56])、银杏达莫注射液(OR=0.18,95%C1[0.06,0.41])、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0,95%C1[0.03,0.25])、疏血通注射液(0R=0.26,95%Cl[0.09,0.57])、丹参川芎嗪注射液(0R=0.18,95%Cl[0.05,0.43])、舒血宁注射液(OR=0.29,95%C1[0.10,0.66])、苦碟子注射液(0R=0.22,95%C1[0.06,0.56])、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0R=0.17,95%C1[0.05,0.42])、红花黄色素注射液(0R=0.24,95%Cl[0.06,0.63])、血塞通注射液(0R=0.40,95%C1[0.18,0.75])、血栓通注射液(0R=0.15,95%C1[0.02,0.48])临床疗效更佳;(10)胞二磷胆碱比低分子肝素(OR=46.42,95%Cl[4.94,190.8])、前列地尔注射液(OR=38.44,95%C1[4.23,158.60])、依达拉奉注射液(0R=281.8,95%C1[2.59,1487])、复方丹参注射液(0R=0.10,95%Cl[0.01,0.30])、丹红注射液(0R=0.06,95%C1[0.01,0.19])、银杏达莫注射液(0R=0.05,95%C1[0.008,0.16])、灯盏细辛注射液(OR=0.02,95%Cl[0.004,0.09])、疏血通注射液(0R=0.07,95%C1[0.01,0.20])、川芎嗪注射液(0R=0.14,95%C1[0.02,0.4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0R=0.04,95%C1[0.007,0.14])、脉络宁注射液(OR=0.11,95%C1[0.01,0.37])、舒血宁注射液(0R=0.08,95%C1[0.01,0.23])、苦碟子注射液(0R=0.05,95%C1[0.009,0.19])、丹参注射液(OR=0.30,95%Cl[0.04,0.97])、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0R=0.04,95%C1[0.007,0.1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0R=0.07,95%C1[0.007,0.25])、杏丁注射液(OR=0.20,95%Cl[0.03,0.64])、血塞通注射液(OR=0.10,95%Cl[0.02,0.29])、血栓通注射液(OR=0.04,95%C1[0.003,0.15])、常规治疗(0R=0.28,95%C1[0.05,0.78])、金纳多注射液(0R=0.10,95%C1[0.004,0.52])、维脑颅通注射液(0R=0.30,95%C1[0.05,0.95])临床疗效更佳;(11)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比金纳多注射液(OR=0.28,95%C1[0.05,0.79])临床临床疗效更佳;(12)前列地尔注射液比维脑颅通注射液(OR=7.56,95%C1[1.43,24.06])临床疗效更佳。其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涉及19种中药注射液、7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之间的比较,包括:复方丹参注射液比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效果更佳;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与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更优;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3.日常活动能力方面:涉及11种中药注射液、2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之间的比较,包括:丹红注射液比疏血通注射液效果更优;复方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比疏血通注射液更佳;复方丹参注射液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效果更优;维脑路通注射液较血塞通注射液效果更优;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根据概率排序结果,在有效率方面,排前5位的分别是灯盏细辛注射液(5.842)、尼莫地平注射液(7.187)、灯盏花素注射液(7.744)、血栓通注射液(7.965)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9.478)。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排前5位的分别是常规治疗(7.518)、丹参注射液(7.587)、低分子肝素注射液(8.596)、复方丹参注射液(8.772)和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9.072)。在日常活动能力方面,排前5位的分别是疏血通注射液(4.513)、灯盏细辛注射液(5.599)、丹参川芎嗓注射液(5.921)、血栓通注射液(6.108)和舒血宁注射液(6.68)。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仅少部分研究提及,且多为描述性,故目前尚缺乏数据对其进行评价。结论:部分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中风患者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而灯盏细辛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较其它注射液相对较优。但是,纳入研究尚缺乏评估安全性的充足数据,且纳入的针对每个中药注射剂的试验数目不多,研究质量也不高,故本研究结论应慎重对待,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冰[9](2016)在《通脑方对痰瘀互结型脑动脉硬化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通脑方对痰瘀互结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医症候、同型半胱氨酸、血脂、TCD的影响,探讨通脑方对痰瘀互结型脑动脉硬化症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为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部患者。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基础西药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通脑方,对照组予脑心通胶囊。28d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经颅多普勒(TCD)行疗效性评价指标,对两组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在改善单项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在改善证候总积分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患者改善证候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Hcy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Hcy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血脂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其中TC、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LDL-C和H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TCD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提高平均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研究通脑方对痰瘀互结型脑动脉硬化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Hcy,同时能优化经颅多普勒的血流速度,在改善血脂方面与脑心通临床疗效相当。验证了通脑方治疗痰瘀互结型脑动脉硬化症有效性及安全性。

曾超,郑芳,汤坚,谭才宏,汪华君[10](2015)在《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细辛制剂治疗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细辛制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细辛制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合计2 1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细辛制剂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OR=3.76,95%CI(2.84,4.97),P<0.000 01]、显效率[OR=2.07,95%CI(1.71,2.49),P<0.000 01]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5.08,95%CI(-5.73,-3.53),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细心制剂治疗脑梗死疗效显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其疗效有待于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

二、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古代中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2.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2.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研究
        2.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2.4 下肢动脉硬化的西医治疗
        2.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危险因素
    3.现代中、西医研究进展
    4.展望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主要研究方法
    3.治疗所用药物及其他仪器
    4.疗效观察
        4.1 观察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监测
        4.3 疗效判定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对比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比较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足背、小腿皮温变化
    6.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对比
    7.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立题依据
    2.实验药物分析
        2.1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2.2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
        2.3 丹参注射液
    3.选穴原则
    4.穴位注射的应用心得与体会
    5.穴位注射的研究进展
        5.1 穴位注射介绍
        5.2 穴位注射的作用机理
        5.3 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6.数据分析
        6.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皮温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7.问题与展望
        7.1 存在的问题
        7.2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2)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风病中西医论治现状
        二、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三、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当代实践
        四、常用解毒类方药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宄
        五、总结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痰热清注射液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痰热清注射液出自名家,历经考验,疗效确切
        二、痰热清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三、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四、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五、痰热清注射液从解毒切入治疗中风的研宄现状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三 痰热清注射液对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脂变化:
    2.2 血液流变学变化:
    2.3 两组肝肾功能变化: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针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历资料
    2 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病例剔除标准
        2.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对照组方案
        3.2 治疗组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检测
        4.2 NIHS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BI)评分
        4.3 中医症候积分
    5 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7 结果
    8 安全性观察
第二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1.1 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
        1.3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1.4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2.1 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沿革
        2.2 对中风病位的认识
        2.3 中风分期的认识
        2.4 中风中医治疗
    3 艾灸的研究
    4 循环灸的认识
    5 穴位选择
    6 治疗结果分析
    7 结论
    8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治疗阳虚痰瘀阻络证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研究概况
        1.1 病名及历代沿革
        1.2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1.3 中风病的中医药治疗
        1.3.1 分型论治
        1.3.2 针灸治疗
    2 西医对脑梗死的研究
        2.1 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脑梗死的西医治疗
        2.2.1 超早期的治疗
        2.2.2 急性期的治疗
        2.2.3 恢复期的治疗
    3 壮医对脑梗死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脱落标准
        1.3 临床研究方案
        1.3.1 病例分组
        1.3.2 治疗方案
        1.3.2.1 药物选择
        1.4 观察内容
        1.5 疗效评定
        1.6 安全性评价
        1.7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判定
        1.8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基线研究结果
        2.1.1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的比较
        2.1.2 两组病情程度比较
        2.2 临床结果
        2.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MRS比较
        2.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3 临床疗效比较
        2.2.4 安全性指标
    3 讨论
        3.1 从阳虚痰瘀角度论治中风的理论依据
        3.2 导师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中风的立方思想
        3.3 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的组方分析及相关药理研究
        3.3.1 组成及方解
        3.3.2 组方解析
        3.3.3 现代药理研究
        3.4 本研究疗效分析
        3.4.1 本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ADL、MRS的影响
        3.4.2 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方面的影响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3.4.4 续命加味壮医壮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机制探讨
        3.5 安全性分析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现代中医药治疗脑梗死
    二、西医治疗脑梗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脑水肿治疗效果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疗效比较
        3.5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证、治衍变
        4.1.1 痰热腑实证的病机溯源
        4.1.2 化痰通腑法的临床运用
        4.2 大面积脑梗死引发脑水肿的机制与治疗
        4.2.1 脑水肿的产生
        4.2.2 脑水肿的治疗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1
附录2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评价量表
综述 中风病脑水肿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中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中风病目前治疗措施及其存在的不足
    1.3 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及临床应用情况
    1.4 网状Meta分析的作用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1.5.2 网状Meta分析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文献来源与检索
        2.4.1 文献来源
        2.4.2 检索词
        2.4.3 检索策略
    2.5 文献筛选
    2.6 资料提取
    2.7 质量评价
    2.8 统计分析
        2.8.1 异质性检验
        2.8.2 合并效应量的估计
        2.8.3 亚组分析
        2.8.4 敏感性分析
        2.8.5 发表偏倚
        2.8.6 统计分析软件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3.4 结局评价结果
    3.5 网状Meta分析
        3.5.1 模型的选择
        3.5.2 一致性检验
        3.5.3 分析结果
        3.5.4 效果比较的排序
    3.6 不良反应报告
    3.7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结果
    4.2 安全性评价
    4.3 局限性
    4.4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
致谢

(9)通脑方对痰瘀互结型脑动脉硬化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随机化方法
        2.2 药品选择
        2.3 治疗方法
        2.4 合并用药规定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3.3 两组疗效评价
        3.4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导师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学术思想
        4.2 通脑方组方解析
        4.2.1 处方组成
        4.2.2 方义分析
        4.2.3 现代药理的研究
        4.3 对照药物的选择
        4.4 关于疗效观测指标的选择
        4.5 疗效分析
        4.5.1 两组中医证候分析
        4.5.2 两组Hcy分析
        4.5.3 两组血脂分析
        4.5.4 两组TCD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
    附表 2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细辛制剂治疗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D]. 安喆.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李中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赵学廉,方敬献,朱洋洋. 哈尔滨医药, 2020(06)
  • [4]针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李倩.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循环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D]. 徐再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续命汤加味壮医壮药治疗阳虚痰瘀阻络证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翚达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D]. 包仲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的效果比较研究[D]. 向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9]通脑方对痰瘀互结型脑动脉硬化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郭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细辛制剂治疗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J]. 曾超,郑芳,汤坚,谭才宏,汪华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6)
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