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挑战者”的爆炸看美国太空计划

从“挑战者”的爆炸看美国太空计划

一、从“挑战者”号爆炸看美国航天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澄[1](2021)在《载人航天60年:过去与未来》文中认为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安全返回,开启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1962年2月20日,美国航天员欧约翰·格伦乘坐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安全返回。格伦因此成为美国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成功返回。从此,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发展载人航天的国家。载人航天60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在苏联解体以前的30年和苏联解体以后的30年。本文将分析载人航天前后30年的发展特点、经验和教训,并展望其未来30年的发展。

彭永清[2](2021)在《国际空间站非凡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0年10月31日,联盟-U火箭携"联盟TM-31号"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11月2日与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nal Space Station,缩写为ISS)对接,这是国际空间站上长期考察组的首次飞行。当时的国际空间站已有3个大型舱段: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美国"团结号"节点舱和"曙光号"功能货舱(这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此后至今,国际空间站又已在轨运行了20年。

黄志澄[3](2020)在《从X-37B看航天飞机的浴火重生》文中提出美国东部时间5月17日9时14分,美军的X-37B小型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501火箭顺利发射升空。这是X-37B的第6次飞行。航天飞机(space plane)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可以水平降落的航天运载器。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航天飞机名叫Space Shuttle,在我国译成"航天飞机",实际上,它采用的是航天飞机中的一种在上升段由轨

潘淑涵[4](2018)在《连贯性法则在传记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Women Spacefarers—Sixty Different Paths to Space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某出版社发起该翻译任务——《女航天员——通往太空的60条路》(Women Spacefarers—Sixty Different Paths to Space)。源文本是传记类文本,详细介绍了60名世界女航天员的传奇故事以及神秘宇宙的相关知识和太空探索的乐趣。由发起人界定的目标读者是宇宙空间和航空工业的兴趣爱好者。因此,进行翻译的首要目标是目标文本的语言必须流畅通顺。翻译发起人的目的是进一步传播宇宙空间知识,深化读者对航天航空和历史上众多女性航天员的认知。本报告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实现翻译的可接受性,旨在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并保证目标文化接受者充分理解源文本作者的表达和意图。翻译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中的连贯性法则。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重点介绍了连贯性法则在名称翻译、科技描述翻译和文学描述翻译时的具体应用。为了实现目标文本的语内连贯,在进行翻译时有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直译加脚注或图表、增译、减译、拆译和词序调整法等。本翻译报告的主要发现为用连贯性法则指导传记翻译具备一定的适用性。在连贯性法则的指导下进行传记翻译是一个新的尝试,旨在扩大目的论的应用范围,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希望本报告为其他译者在进行传记类文本翻译的相关研究中有所帮助。

朱龚星[5](2016)在《中美载人航天报道议程设置差异探析与思考》文中提出中国和美国都是航天大国,都注重航天报道。但中关两国在载人航天报道议程设置上有相似的地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个重视讲政治,一个重视讲故事;一个重视结果,一个重视过程;一个注重传授知识,一个注重事件解读。探析彼此的差异及原因,可以促使我们的媒体更好地搞好航天报道。

李博宇[6](2016)在《基于“空天飞机”理念的概念飞行器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国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也呈增长趋势,降低航天成本已成为大规模航天活动的关键所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立志于研究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航天飞机,但由于高额的使用维护费用,低效的使用率以及安全的不稳定性,航天飞机在2012年被全部退役。然而人们对于这种空天一体化,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的探索并未终止。空天飞机凭借着其超前的技术理念和设计理念,解决了航天飞机成本、效率、安全性等难题,成为未来航天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空天飞机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早期空天飞机的理念和现阶段空天飞机的发展现状。通过研究比对得出空天飞机的理念优势,并分析其应用前景。而后,分析空天飞机的技术理念,即动力技术,防热技术,密闭技术等,验证空天飞机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推导空天飞机的造型设计理念,即它的入轨模式,起飞方式和气动布局。并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其不同种模式下的优势与缺点。在此基础上,将空天飞机的设计理念应用于概念飞行器的设计之中,通过草图绘制,确定概念飞行器的基本外形,以此为基础进行3D建模,通过Flame验证其造型的可行性。之后完成概念飞行器的配色渲染,细节纹理展示,以及最终的环境展示。

张开逊[7](2014)在《《回望人类发明之路》连载之二十四 飞翔之梦(下)》文中指出借助气球和飞机,人类只能在大气圈内飞行,然而人类还想去更远的地方。戈达德还在美国孤军奋战,火箭热却已经在德国民间悄然兴起。1927年,火箭研究专家奥伯特(1894-1989)发起组织了一个业余爱好者团体"宇航学会",该学会于20世纪30年代被纳粹军队接管,成为一个专门为战争服务的研究机构。1933年,德国研制出用于实验的液体燃料火箭。当年,希特勒曾在两种新式武器——核武器和火箭之间进行选择,最终他选

常平[8](2014)在《美国“挑战者”号爆炸始末》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其中"挑战者"号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它是被作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的,在完成初期测试任务后,"挑战者"号才被改装成正式的轨道载具,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任务首航。美国的航天飞机都是以早期的研究船名来命名的,"挑战者"号的

李庆生[9](2014)在《航天救生史话》文中指出太空之路不平坦人类在征服太空的艰难历程中,有着成就辉煌令人振奋的一面,也有着失败惨重使人痛心的一页,许多优秀的宇航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1967年4月23日,苏联发射了"联盟1号"宇宙飞船,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飞行到绕地球18圈时开始返回地面,再入大气层以后,船体被降落伞缠绕而坠毁。科马洛夫因此丧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宇宙事故"。1971年6月6日,苏联发射了"联盟Ⅱ号"宇宙飞船,三名宇航员是船长达勃洛瓦里斯基、飞行技师沃尔科夫、实验技师巴察耶夫。他们在空中顺利地实现了与轨道

黄嘉[10](2011)在《天疆迷航 ——基于SST理论的航天飞机项目研究》文中认为在地球外太空舞台上,美国的航天飞机以喜剧开场,以悲剧落幕,考察这一人类大科学工程项目兴衰成败的社会原因,无论是对于科技研发应用政策的制订,还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大量占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SST)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就各种社会因素对航天飞机技术内容和技术变迁方向的影响作了深入考察,研究发现:航天飞机设计的形成是NASA与空军、白宫预算部门等势力反复博弈的结果,最终促成尼克松决策的是解决就业问题和总统大选等政治考虑;航天飞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典型的技术锁定现象,其本质是“自证的预言”,利用“解释灵活性”探索其它可能的技术发展路径是打破技术锁定的一条有效途径;航天飞机升级换代问题上的政策动摇分散了资源,其中的技术争论大致分为关于价值的争论和关于事实的争论两大类,前者不存在逻辑上必然的解决办法,边界活动和技术事实的社会建构性使后者复杂化;航天飞机项目转型中的技术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并无先验界线,它们共同构成了“无缝之网”。本文的结论是,航天飞机项目的兴衰体现了鲜明的“阿波罗范式”,它过于强调预先规划和中央控制,高度依赖长期稳定集中的政治支持,已不适应时代要求,载人航天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探索灵活路径;航天飞机项目发展中的“技术逻辑”在展开的每一步上都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和否定,“技术本质的社会呈现”可以对此提供一种统一的解释视角。

二、从“挑战者”号爆炸看美国航天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挑战者”号爆炸看美国航天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1)载人航天60年:过去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前30年的太空竞赛
    美苏载人登月竞争的教训
    航天飞机的功与过
后30年空间站是主战场
    空间站是载人航天的基础设施
    商业化注入创新动力
    奋进的中国载人航天
未来30年人类将飞向深空
    21世纪重返月球
    未来的火星载人探索
载人60年航天发展的启示

(2)国际空间站非凡20年(论文提纲范文)

美国最早提出ISS计划
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准备工作
组装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用途改变

(3)从X-37B看航天飞机的浴火重生(论文提纲范文)

对X-37B的总体印象
航天飞机的新发展
X-37B的启示

(4)连贯性法则在传记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Women Spacefarers—Sixty Different Paths to Space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ask
    1.2 The Initiator and the Purpose of the Task
    1.3 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2 Process of 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Management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The Coherence Rule in Names
        3.1.1 Names of Persons
        3.1.2 Names of Places
    3.2 The Coherence Rule in Technical Descriptions
        3.2.1 Technical Terms
        3.2.2 Technical Expressions
    3.3 The Coherence Rule in Literary Descriptions
        3.3.1 Historical Knowledge
        3.3.2 Personal Backgrounds
        3.3.3 Colloquialism and Memoirs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I
Appendix II
Acknowledgements

(6)基于“空天飞机”理念的概念飞行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2.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2 本文的研究价值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第2章 空天飞机的发展概况
    2.1 空天飞机的发展概况
        2.1.1 早期空天飞机的发展概况
        2.1.2 现阶段国外空天飞机的发展概况
        2.1.3 现阶段国内空天飞机的发展概况
    2.2 空天飞机的理念优势
        2.2.1 空天飞机的机动性能优势
        2.2.2 空天飞机的运营成本优势
        2.2.3 空天飞机的安全性能优势
    2.3 空天飞机的应用前景
        2.3.1 政府投入的概况
        2.3.2 太空体验的前景展望
        2.3.3 空天飞机的商业价值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天飞机的技术理念分析
    3.1 传统航天飞机的技术理念
        3.1.1 航天飞机的结构和飞行过程
        3.1.2 航天飞机的退役与思考
    3.2 空天飞机的动力技术分析
        3.2.1 超燃发动机的理念优势
        3.2.2 超燃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理念
        3.2.3 超燃发动机的案例分析
    3.3 空天飞机的防热技术分析
        3.3.1“X37-B”的防热技术
        3.3.2“云霄塔”防热技术
    3.4 宇航器密封技术
        3.4.1 密封技术的重要性
        3.4.2“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舱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天飞机的设计理念分析
    4.1 现有空天飞机案例分析
        4.1.1 早期空天飞机案例分析
        4.1.2 现阶段空天飞机案例分析
        4.1.3 商业空天飞机案例分析
    4.2 空天飞机的设计理念
        4.2.1 空天飞机的入轨模式
        4.2.2 空天飞机的起飞方式
        4.2.3 空天飞机的气动布局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概念飞行器的造型设计与演示
    5.1 概念飞行器的设计解决方案
        5.1.1 概念飞行器的设计流程
        5.1.2 概念飞行器的结构、材料选择
    5.2 概念飞行器模型的建立
        5.2.1 方案及验证
        5.2.2 概念飞行器的建模及渲染
    5.3 概念飞行器的展示
        5.3.1 概念飞行器的动态演示
        5.3.2 概念飞行器的环境展示
        5.3.3 概念飞行器的展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10)天疆迷航 ——基于SST理论的航天飞机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航天飞机项目的历史研究
        1.3.2 航天飞机项目的社会学研究
        1.3.3 航天飞机项目的政策研究与政府报告
    1.4 论文结构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论文依据的理论、视角与方法
    2.1 论文的理论基础
        2.1.1 SST 的核心观点、理论特征与政策意蕴
        2.1.2 SST 研究兴起的背景
        2.1.3 SST 的主要研究进路
        2.1.4 SST 的理论困境
    2.2 论文研究视角
        2.2.1 历史学视角
        2.2.2 社会学视角
        2.2.3 哲学视角
    2.3 论文研究方法
        2.3.1 案例研究法
        2.3.2 文献研究法
第三章 妥协的设计:航天飞机项目决策中的利益调和
    3.1 航天飞机项目决策的背景
        3.1.1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社会变迁与航天事业发展
        3.1.2 “阿波罗”的谢幕与航天事业地位的改变
        3.1.3 后“阿波罗”时代NASA 的航天发展路线
    3.2 航天飞机设计中的各方博弈
        3.2.1 NASA 的最初设计构想
        3.2.2 外部势力的介入与总体设计的成型
        3.2.3 尼克松与航天飞机项目决策
        3.2.4 承包商选择中的利益纠葛
    3.3 技术决策中的权力关系
        3.3.1 领袖意志与官僚政治
        3.3.2 设计谬误与技术归化
        3.3.3 大科学工程决策中的结构性排除
        3.3.4 大科学工程决策中的专家判断与公众参与
第四章 收敛的路径:航天飞机应用中的技术“锁定”
    4.1 通向“锁定”之路的早期努力
        4.1.1 航天飞机的“实用化”
        4.1.2 NASA 的组织文化转型
        4.1.3 竞争性技术的排除
        4.1.4 联盟的巩固与扩大
    4.2 “锁定”中的阻力与曲折
        4.2.1 航天飞机局限性的暴露
        4.2.2 军方立场的转变
        4.2.3 商业应用中的困境
        4.2.4 挑战者号事故及影响
    4.3 应用网络扩张与“锁定”状态重建
        4.3.1 “恢复飞行”中的技术信心重建
        4.3.2 哈勃望远镜项目与航天飞机
        4.3.3 空间站项目与航天飞机
    4.4 技术锁定的动力机制
        4.4.1 技术锁定的经济解释
        4.4.2 技术锁定中的政治考量
        4.4.3 技术锁定的社会学解释
        4.4.4 “解释灵活性”与“解锁”
第五章 动摇的决心:航天飞机升级换代中的技术争论
    5.1 单级入轨方案的失败探索
        5.1.1 前航天飞机时代的探索
        5.1.2 国家空天飞机计划
        5.1.3 “冒险星”/X-33 项目
    5.2 航天飞机升级改造中的曲折反复
        5.2.1 技术与政策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5.2.2 航天飞机改造升级的曲折进程
        5.2.3 货运型航天飞机研制的起伏
    5.3 “星座”计划的兴亡
        5.3.1 “太空探索愿景”与“星座”计划的提出
        5.3.2 星座计划执行中的调整与问题
        5.3.3 星座计划的终结
    5.4 技术争论的形成与演进
        5.4.1 技术争论的基本类型与形成演进机制
        5.4.2 边界活动与技术争论
        5.4.3 技术事实的建构与技术争论
第六章 未定的前途:航天飞机退役与美国载人航天转型困境
    6.1 航天飞机退役的理由
        6.1.1 航天飞机退役的技术考虑
        6.1.2 航天飞机退役的经济考虑
        6.1.3 哥伦比亚号事故及后续事件的影响
    6.2 美国载人航天转型中的问题与争议
        6.2.1 美国载人航天的目标与计划
        6.2.2 美国在载人航天中的领导地位
        6.2.3 载人航天商业化
        6.2.4 劳动力安置与专业技能保留
    6.3 航天飞机项目转型中的“无缝之网”
        6.3.1 “无缝之网”隐喻述评
        6.3.2 技术问题的社会化
        6.3.3 社会问题的技术解决
第七章 结论
    7.1 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扬弃“阿波罗范式”,探索“灵活路径”
    7.2 “技术本质的社会呈现”:一种理论整合的尝试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人名译名对照表

四、从“挑战者”号爆炸看美国航天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载人航天60年:过去与未来[J]. 黄志澄. 太空探索, 2021(04)
  • [2]国际空间站非凡20年[J]. 彭永清. 世界文化, 2021(02)
  • [3]从X-37B看航天飞机的浴火重生[J]. 黄志澄. 太空探索, 2020(07)
  • [4]连贯性法则在传记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Women Spacefarers—Sixty Different Paths to Space翻译实践报告[D]. 潘淑涵. 烟台大学, 2018(01)
  • [5]中美载人航天报道议程设置差异探析与思考[J]. 朱龚星. 军事记者, 2016(11)
  • [6]基于“空天飞机”理念的概念飞行器设计研究[D]. 李博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7]《回望人类发明之路》连载之二十四 飞翔之梦(下)[J]. 张开逊. 大自然探索, 2014(08)
  • [8]美国“挑战者”号爆炸始末[J]. 常平. 初中生学习(低), 2014(Z2)
  • [9]航天救生史话[J]. 李庆生. 科普童话, 2014(15)
  • [10]天疆迷航 ——基于SST理论的航天飞机项目研究[D]. 黄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从“挑战者”的爆炸看美国太空计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