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朦胧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都市诗歌,后朦胧状态,荒诞体验,零度叙事
后朦胧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赵蜀玉[1](2007)在《都市诗歌的后朦胧状态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都市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工商业文化飞速发展,大机器生产与现代商业成为都市经济和生活的命脉,同时也侵入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同时在中国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典的诗歌审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代新诗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诗歌审美情趣,与此紧密相关的是人们心理的巨大变动,以及审美观的转变。特别是第叁代诗歌运动出现,后朦胧诗占据了诗坛的重要位置。后朦胧诗打出的旗帜虽是对朦胧诗的反叛和叛逆,但实现的途径是反文化、反传统、反崇高的价值取向和反抒情、反技巧、反意象的写作方式,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叛造成了很严重的文化后果。正因为这是一场主动的文化叛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们的精神迷茫和空虚。这是与十年动乱性质不同的迷茫,是一种选择中的迷茫,因为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所以好像一切都不重要了,无所谓崇高和卑劣的分界,也无所谓文化和无文化,在对立消失的同时,原先被贬抑的一方得到重视,甚至演变为对另一方的刻意贬抑,也就是对文化传统的刻意割裂。都市诗歌由此进入后朦胧状态。对于现代都市诗歌的理论分析近年来逐渐升温,但从总体数量和质量上来说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都市诗歌随着都市化的扩展和深化更趋复杂和深入。因此笔者在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的同时,侧重针对80年代末以来的都市诗歌进行系统理论化的分析和论证。期望通过笔者的梳理,能够对80年代末以来都市诗歌的新特征、整体走向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揭示出都市化逐渐加深的过程中都市人心态调整机制及生存困境的恶化,从中抽出诗歌中创作在新时期所体现出的审美情趣的转变过程,积极探索都市诗歌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有益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09)
陈邦桐,徐世堂,程允康,林斌,杨庆林[2](1987)在《癫痫后朦胧状态4个月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30岁,工人。原有癫痫病20余年,均为大发作。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治疗,但不规则。1986年9月18日午后2时,自诉头痛。6时躺于床上似睡眠状,全身出汗。当晚8时,呼之不应,眼球凝视,四肢发软。至次晨8时,患者仍昏迷不醒,即急送当地医院,治疗半月后方出现眼球活动,并能扶着坐于床上,但不能言语,不知饮食,二便失禁,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于同年10月10日转入我院,表现意识朦胧,无意识的呆视,阵发性恐惧样喊叫,躁动不安,简单的无目的的动作,而对环境全无感知,对周围刺激毫无反应。检查时除言语,肌力、运动、感觉等不合作外,余未引出异常神经系体征。(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1987年10期)
后朦胧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患者男性,30岁,工人。原有癫痫病20余年,均为大发作。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治疗,但不规则。1986年9月18日午后2时,自诉头痛。6时躺于床上似睡眠状,全身出汗。当晚8时,呼之不应,眼球凝视,四肢发软。至次晨8时,患者仍昏迷不醒,即急送当地医院,治疗半月后方出现眼球活动,并能扶着坐于床上,但不能言语,不知饮食,二便失禁,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于同年10月10日转入我院,表现意识朦胧,无意识的呆视,阵发性恐惧样喊叫,躁动不安,简单的无目的的动作,而对环境全无感知,对周围刺激毫无反应。检查时除言语,肌力、运动、感觉等不合作外,余未引出异常神经系体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朦胧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赵蜀玉.都市诗歌的后朦胧状态辨析[D].四川大学.2007
[2].陈邦桐,徐世堂,程允康,林斌,杨庆林.癫痫后朦胧状态4个月1例[J].江苏医药.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