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郊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郊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郊区,可达性,高铁,美国,新城,乡村,洛杉矶。

郊区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蒋阳,白硕,张鸣哲,项婧怡,张嘉颖[1](2019)在《后郊区化时代的治理模式进展与探讨——基于国际案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郊区快速发展,并成为研究城市的新焦点,各类理论涌现。其中"后郊区化时代"用以描述区别于战后郊区化的新一轮郊区化发展形态与机制,还相应地出现了"边缘城市"、"科技型新城"等众多概念,后郊区化发展展现出纷繁复杂的图景,也暗示着经典郊区理论的重构。治理为理解全球范围内郊区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很有用的视角,本文介绍了来自印尼、法国、奥克兰和瑞士的四个案例,制定了政府、市场与公众的叁方分析框架,将其分成市场主导、公众主导和政府主导叁类,描述了不同主体在郊区治理中的互动过程,以期形成一个有代表意义的后郊区时代治理模式的共识。(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佟伟铭,张平宇,何欢[2](2019)在《基于社区理论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社区的城镇化问题分析——以长春市兴华园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长春市兴华园社区典型案例,利用社区理论揭示了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社区的城镇化机制与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征用体制下以农村社区为载体实现了快速城镇化,实现了乡村社会和经济空间重构,乡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优化和重组,地域空间并入城市发展范畴,城镇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城市景观和设施的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包括就业非农化与生活方式市民化等,但存在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低,社会认同感缺失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和平[3](2019)在《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下的美国乡村发展与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后,美国人口及资源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成为经济的中心而日益繁荣,广袤无垠的农村地区富有活力的人口及资源大量流失,经济呆滞与衰退,大量农场被抛弃,无数的村庄荒无人烟,众多小镇消失,乡村衰败触目惊心,城乡冲突异常激烈。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将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在大城市之外的地区,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郊区及乡村。在郊区及乡村基础设施等引导下城市资源、生产要素等向外分散,进而推动郊区、非都市区发展,实现了乡村的振兴,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9年10期)

陶汝聿[4](2019)在《西方郊区化的人文理念特征与影响及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郊区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西方郊区化建设的理念、优缺点及对于我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郊区建设的借鉴意义;指出应学习西方在郊区建设规划上对人文主义的重视,从文化认同、群体结构和综合服务等方面入手,避免出现西方正经历的"郊区功能从属城镇化""功能单一同质化"等负面现象。我国的郊区建设应该放眼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切实认清农耕文化和宗亲制度逐渐衰落这一现实,以西方郊区化的发展理念和表现作为借鉴,探寻建设具有多样化,弱化阶层分化和具备自我独立性特征的乡村郊区社区;同时,以平等互助式理念推进郊区建设,强调多群体参与和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群体性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生产生活体系。(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9年09期)

王宇翔[5](2019)在《1965年以来洛杉矶华人的郊区化及其跨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965年新移民法实施以来,洛杉矶郊区化了的华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第一代华人移民,他们在移民的同时也完成了郊区化,这种郊区化是跨国移民活动的产物。不仅如此,定居郊区的华人移民利用其跨国联系,成功进入了地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服务业,这些产业表现出了明显的跨国特征。而经济活动中的分化也使得郊区华人的社会经济层次出现差异,由此在圣盖博河谷(San Gabriel Valley)形成了叁个层次有别的华人居住区。(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19年02期)

付星榕[6](2019)在《高铁对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影响效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考虑我国以高铁新城为主体的城市郊区化特征,结合高铁压缩时空、节约时间和提高可达性的作用,得出高铁可通过影响人口流动、投资吸引、知识扩散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影响我国城市郊区化进程的结论。但这种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需谨慎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03期)

杨洋[7](2019)在《高铁对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我国以高铁新城为主体的城市郊区化特征,结合高铁时空压缩、时间节约和可达性提高的作用,认为高铁可以通过影响人口流动、投资吸引、知识扩散和产业布局四个方面,进而影响我国的城市郊区化进程,但这种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1期)

程梦玲,张哲,杨天骄,李健蓉[8](2019)在《高校郊区化进程中师生传播现状与策略分析——以北京市属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属高校郊区化趋势日益明显,多数高校因此形成的"两地教学"局面给师生间沟通的传播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以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展开研究,发现高校郊区化对师生传播的不同层面都带来一定的挑战,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了高校郊区化中师生传播效果的改进策略。(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徐和平[9](2019)在《郊区化视角下的美国城市群发展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城市化转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郊区化浪潮下的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美国城市群发展具有典型性,本文客观分析美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21世纪初,中国城市化进入了转型阶段,中国大城市正向都市区方向演进,众多城市群正在形成之中,但中国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9年01期)

胡伶倩[10](2018)在《洛杉矶地区贫困求职者的就业可达性——郊区化是否影响空间不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凯恩的空间不匹配假设认为居住在内城的弱势群体有较低的就业可达性。但有关这一假设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因为多年以来实证研究不断得出与其相悖的结论。本文探讨了1990年、2000年和2007~2011年洛杉矶地区贫困人口是否面临空间不匹配以及郊区化如何改变贫困人口的就业可达性。作者认为,当内城贫困人口的就业可达性比郊区贫困人口低时,则存在空间不匹配。文中就业可达性考虑以私人汽车交通为联系的求职者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空间分布。评估结果揭示了复杂的状况:由于内城仍存在大量工作岗位,内城贫困者就业可达性比郊区贫困者更高,因此,内城贫困者并没有面临空间不匹配。但是,随着工作岗位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内城贫困人口的可达性呈现下降趋势。郊区化拉近了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之间的可达性差距。作者研究发现,由于贫困人口未面临空间不匹配,则一些广为提倡的空间政策并不会奏效,比如郊区安置人口计划、增加内城工作岗位计划、提供更多公交服务等。作者认为,提高私人汽车拥有率可以减小空间与非空间方面的障碍,但是这一政策缺少政治可行性。规划者应该在制定空间政策时考虑协同方案,例如减少劳动力市场与住房市场的歧视,提供教育培训帮助求职者增长职业技能,以及帮助贫困人口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本文来源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郊区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长春市兴华园社区典型案例,利用社区理论揭示了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社区的城镇化机制与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征用体制下以农村社区为载体实现了快速城镇化,实现了乡村社会和经济空间重构,乡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优化和重组,地域空间并入城市发展范畴,城镇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城市景观和设施的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包括就业非农化与生活方式市民化等,但存在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低,社会认同感缺失等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郊区化论文参考文献

[1].蒋阳,白硕,张鸣哲,项婧怡,张嘉颖.后郊区化时代的治理模式进展与探讨——基于国际案例的分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2].佟伟铭,张平宇,何欢.基于社区理论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社区的城镇化问题分析——以长春市兴华园社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9

[3].徐和平.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下的美国乡村发展与振兴[J].中国名城.2019

[4].陶汝聿.西方郊区化的人文理念特征与影响及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郊区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9

[5].王宇翔.1965年以来洛杉矶华人的郊区化及其跨国性[J].世界民族.2019

[6].付星榕.高铁对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影响效应探讨[J].山西农经.2019

[7].杨洋.高铁对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影响机制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8].程梦玲,张哲,杨天骄,李健蓉.高校郊区化进程中师生传播现状与策略分析——以北京市属高校为例[J].传媒论坛.2019

[9].徐和平.郊区化视角下的美国城市群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名城.2019

[10].胡伶倩.洛杉矶地区贫困求职者的就业可达性——郊区化是否影响空间不匹配[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8

标签:;  ;  ;  ;  ;  ;  ;  

郊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