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形成一个用于自流平砂浆成模的容纳腔;所述底座包括底托和套体,所述套体设置在底托上,所述底托包括底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第二立柱比第一立柱高,所述套体上设有分别与底板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凹坑,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凸起,以及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缝隙。本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可实现多种测试功能,即可同时测量砂浆的流动性、渗透性、平整性、填平能力和抗拉伸强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形成一个用于自流平砂浆成模的容纳腔;所述底座包括底托和套体,所述套体设置在底托上,所述套体和底托之间设有弹簧和支撑柱,所述底托包括底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第二立柱比第一立柱高,所述套体上设有与底板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凹坑,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凸起,以及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缝隙。
设计方案
1.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形成一个用于自流平砂浆成模的容纳腔;所述底座包括底托和套体,所述套体设置在底托上,所述套体和底托之间设有弹簧和支撑柱,所述底托包括底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第二立柱比第一立柱高,所述套体上设有与底板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凹坑,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凸起,以及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分为功能区和非功能区,所述非功能区为远离套体中心5-10cm的区域,所述套体上的孔洞设置在中间的功能区内,所述套体的功能区四周均布有多个上部小下部大的通孔,通孔下部设有橡胶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的功能区和非功能区之间设有与外壳下部相嵌合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的凹坑深度为30-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靠近底板的一端为圆柱形,远离底板的一端为圆锥形,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的凸起高度为30-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的缝隙深度为40-80mm,宽度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正四棱台形,上方设有用于进料的开口;所述外壳材质为透明塑料材质,外壳侧壁有刻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检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
背景技术
自流平砂浆是由特种水泥、精选骨料及多种添加剂组成,与水混合后形成一种流动性强,高塑性的自流平地基材料。适用于混凝土地面的精找平及所有铺地材料,广泛应用于民间及商业建筑。现有的自流平砂浆一般都会添加一定量的减水剂,来增强自流平砂浆的流动性,以提高自流平砂浆的综合性能。
目前实验室和工地大多采用砂浆流动度来评定砂浆流动性能的好坏。根据《JCT985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规定:将内径30mm,高50mm的空心圆柱体放置在测试板中央,自流平砂浆灌满该圆柱体后,开始计时,2s内垂直向上提升5cm~10cm, 保持10s~15s使试样自由留下,4min后测两个方向直径,取平均值为砂浆流动度。采用该试验和装置只能测试砂浆的流动性,而不能测试砂浆渗透性测试、平整性、填平能力。同时,测试砂浆的抗拉强度还需要单独采用模具制备砂浆块,方可测试其抗拉强度。
因此,业内急需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的新型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该模具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可同时测试自流平砂浆砂浆的流动性、渗透性、平整性、填平能力和抗拉强度等综合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所述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形成一个用于自流平砂浆成模的容纳腔;所述底座包括底托和套体,所述套体设置在底托上,所述套体和底托之间设有弹簧和支撑柱,所述底托包括底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所述第二立柱比第一立柱高,所述套体上设有与底板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凹坑,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凸起,以及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分为功能区和非功能区,所述非功能区为远离套体中心5-10cm的区域,所述套体上的孔洞设置在中间的功能区内,所述套体的功能区四周均布有多个上部小下部大的通孔,通孔下部设有橡胶塞。
进一步的,所述套体的功能区和非功能区之间设有与外壳下部相嵌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的凹坑深度为30-80mm。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靠近底板的一端为圆柱形,远离底板的一端为圆锥形,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的凸起高度为30-80mm。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的缝隙深度为40-80mm,宽度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正四棱台形,上方设有用于进料的开口;所述外壳材质为透明塑料材质,外壳侧壁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通过套体上设有与底板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凹槽,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凸起,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缝隙,可以用于检测砂浆的流动性、渗透性、平整性和填平能力。具体为:(1)流动性测试:自砂浆开始从漏斗下口流入起计时,到填满最远处四个角的倒圆台形的凹槽停止计时,流动性于该时长成反比,时长越短证明砂浆流动性越好。(2)渗透性测试:缝隙深度为40-80mm,宽度为1-5mm,通过考察自流平砂浆渗入缝隙的深度,检测砂浆对缝隙的渗透性。(3)平整性:底面平整度,即脱模后砂浆与套体的贴合面是否平整。(4)填平能力:考察自流平砂浆填入凹坑以及铺平凸起后其形态与模具的吻合情况,以石膏反向复制的试模对比吻合度,以确定砂浆没有填平的具体位置与没有填平的程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所述套体的功能区四角均布有4个上部小下部大的倒圆台形的孔洞,孔洞下部设有活动橡胶塞,可以测量砂浆抗拉强度。具体为:将砂浆试块养护一段时间后,移去支撑柱,液压机从四角均匀施加压力,向下压套体,弹簧稍压缩,底板上的所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向上对整个硬化砂浆体施压,待试样四个倒圆台折断时读出液压压力机峰值,减去弹簧支撑力后除以倒圆台的4个断面面积之和得该砂浆抗拉强度(MPa),同时还可以检测断面平整度,即拉断后的倒圆台断面处是否平整。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不需要特定的仪器或者夹具,即可同时测得砂浆的流动性、渗透性、平整性、填平能力和抗拉强度等综合性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套体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底托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底托的正视图;
其中,1、外壳,2、底座,3、底托,4、套体,5、凹坑,6、凸起,7、缝隙,8、通孔,9、弹簧,10、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包括外壳1和底座2,所述外壳1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2上并与底座2形成一个用于自流平砂浆成模的容纳腔;所述底座2包括底托3和套体4,所述套体4设置在底托3上,所述底托3包括底板、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1和立板12,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1和立板12,所述第二立柱11比第一立柱10高,所述套体4上设有与底板上的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1和立板12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凹坑5,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凸起6,以及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相匹配形成缝隙7。所述套体4和底托3之间设有弹簧9,套体4压在弹簧9上的平衡位置为底托3与套体4契合点位置。为了防止倒入砂浆时将套体下压、弹簧压缩导致上表面形貌改变,在加入砂浆前使用四个可移动的支撑柱在四边中点作支撑,在脱模时取出支撑柱。
所述套体4为边长60cm,厚10cm的长方体,所述套体4分为功能区和非功能区,所述非功能区为四周远离套体中心10cm的区域,做为弹簧支撑空位,剩余中间的50cm×50cm为功能区,所述套体4上的孔洞设置在中间的功能区内,所述套体4的功能区四角设有四个上部小下部大的倒圆台形的通孔8,通孔8下部设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可将通孔8下部密封。在砂浆流入套体四角倒圆台形的通孔后形成四个倒圆台柱,在脱模时必定被拉断,可用于测试抗拉强度;拉断后的倒圆台柱砂浆残渣拔掉圆台下部橡胶塞后从下部取出。
所述套体4的功能区和非功能区之间设有与外壳1下部相嵌合的凹槽,用于壳体在进样时固定在套体4上。
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10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多个深度为30-80mm不等的凹坑5。当脱模时,移去支撑柱,液压机从四角均匀施加压力,向下压套体,弹簧稍压缩,底板上最短的第一立柱可向上将凹坑中硬化的砂浆体顶出。
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11靠近底板的一端为圆柱体,远离底板的一端为圆锥形,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多个高度为30-80mm不等的凸起6。
所述底板上的立板12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形成多个深度为40-80mm,宽度为1-5mm不等的缝隙7。当脱模时,移去支撑柱,液压机从四角均匀施加压力,向下压套体,弹簧稍压缩,底板上最短的立板可向上将缝隙中硬化的砂浆体顶出。
所述外壳1为正四棱台形,上方设有用于进料的开口。所述外壳1高20cm,所述套体4的功能区和非功能区之间设有与外壳1下部相嵌合的凹槽,外壳1下部5cm用于与套体4外侧嵌合,在进样时固定在套体4上。所述外壳1材质为透明塑料材质,外壳侧壁有刻度,将该刻度所读出体积减去量器的体积即为未填平部分的体积,数值越大说明该自流平砂浆填平能力越差。
在使用时,首先装配模具:将底板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对齐插入与套体上对应的孔洞中,同时检查四个弹簧稳定性,最后于套体四周置入四个支撑柱(图中未标出),检查插入底板上的四个可移动的支撑柱柱体上表面是否与套体下表面平齐,最后将外壳安装在套体上,外壳上部开口处放上漏斗。试验时,先将模具内部均匀喷涂脱模剂,将已用量器量好体积为V1的自流平砂浆自漏斗倒进试模内并开始计时。自砂浆开始从漏斗下口流入起计时,到填满最远处四个角的倒圆台凹槽时停止计时,所用时长记为T,自流平砂浆的流动性与该时长T成反比,时长T越小证明砂浆流动性越好。砂浆停止流动后,自外壳侧壁读出砂浆上表面刻度所对应的体积V2,测量体积V2减去量器量取的自流平砂浆体积V1就是砂浆之下的空气体积,即砂浆未能填平的部分,这个体积定义为空隙体积,反映自流平砂浆的渗透性与填平能力。将该刻度所读出体积V2减去量器的体积V1即为未填平部分的体积,差值越大说明该自流平砂浆填平能力越差。待砂浆硬化后取下外壳,检查砂浆凝固后的上表面平整度以确定砂浆的平整性能。养护一段时间后,移去四个支撑柱,液压机从四角均匀施加压力,向下压套体,弹簧稍压缩,底板上所有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向上对整个硬化砂浆体施压,待试样四个倒圆台折断时读出液压压力机的最大峰值F,该压力机的最大压力值减去弹簧支撑力(根据弹簧压缩量可测得该力的大小,同时因为弹簧初始位置固定,该值为固定值)后除以倒圆台的四个断面面积之和得该砂浆抗拉强度(MPa),同时检查断面平整度。脱模后,检查砂浆与套体的贴合面是否平整,可以判断砂浆底面平整度,同时以石膏作为空白对照组(因为石膏的流动性远大于自流平砂浆的流动性,以石膏代替砂浆填入试模,压实保证填满所有空隙,石膏凝固后脱模,相当于呈现出来试模的反向形态),脱模后的砂浆体与用石膏反向复制的试模对比,可以考察自流平砂浆填入凹坑以及铺平凸起后其形态与模具的吻合情况,以石膏反向复制的试模对比吻合度,以确定砂浆没有填平的具体位置与没有填平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流平砂浆多功能测试模具,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不需要特定的仪器或者夹具,即可同时测得砂浆的流动性、渗透性、平整性、填平能力和抗拉强度等综合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794078.3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086045U
授权时间:20190709
主分类号:G01N 1/36
专利分类号:G01N1/36;G01N33/38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谷苑路186号湖南大学科技园工程孵化大楼东区1层D102室
发明人:李镓睿;陈旭;亢秀琪;赵丹卉;可彤兰·鲍通;吴振军
第一发明人:李镓睿
当前权利人: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隽;吴婷
代理机构:43214
代理机构编号: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