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厦门虾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浮游生物,动物,种类,厦门,漳浦,赤潮,季节。
厦门虾池论文文献综述
蔡立哲,高阳,曾国寿,杨丽,刘炜明[1](2005)在《厦门马銮湾虾池外侧水域外来物种沙筛贝的时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厦门马銮湾虾池附近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sallei)的种群动态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2003年8月~2004年9月在虾池外侧水域布设4个挂板点进行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沉积物沙筛贝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马銮湾虾池附近水域周年内7个月有沙筛贝幼体附着,从5月份开始至11月份,附着高峰期是6月份.无论是挂板还是沉积物,靠近虾池排水口的水域沙筛贝附着密度较低,而远离虾池排水口的水域沙筛贝附着密度较高.沙筛贝的垂直分布随不同月份而有所变化,6、7月份沙筛贝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随挂板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而8月份沙筛贝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随挂板深度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在水深40cm左右形成高峰.(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S1期)
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杨圣云[2](2002)在《厦门及其邻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的组成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逐月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 (厦门杏林、龙海角美、漳浦前亭 )4个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345份,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 (类 )。本文初步报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和浮游动物的总个体数量的季节分布 ,并对不同地区的虾池浮游动物的若干生态特征做了比较。(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2年05期)
郭丰,聂鑫,黄凌风,周时强,沈国英[3](2002)在《厦门潘涂虾池及其附近内湾各态氮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 ,对厦门市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附近内湾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与动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的可溶性有机氮 (DON)含量明显高于邻近内湾 ,颗粒有机氮 (PN)多数时间也高于内湾 ,而邻近内湾可溶性无机氮 (DIN)含量则明显比池内的高。虾池中的氮主要以DON形态存在 (59.76 % ) ,DIN ,PN含量较少 (9.37 %和20.87 % ) ;邻近内湾则是以DIN为主 (59.97 % ) ,其次为DON(29.55 % ) ,PN所占比例最小 (10.48 % )。虾池与邻近内湾不同形态氮的季节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2年04期)
沈锦兰,林元烧,杨圣云,曹文清,吴桂汉[4](2002)在《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02年01期)
郭丰,黄凌风,林均民,沈国英[5](2001)在《厦门市潘涂虾池一次简单裸甲藻(Gymnodinium simp lex Lohmann)赤潮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厦门市潘涂虾场一口虾池 1995年 4月发生的一起简单裸甲藻赤潮进行跟踪调查 ,报道赤潮期间虾池水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更替 .调查显示 ,赤潮发生前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快速消耗浮游植物进而引起池内无机营养盐 (特别是活性磷酸盐 )的积累是本次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赤潮发生期间 ,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在抑制多数藻类 (主要是硅藻 )的同时 ,也促进了一些裸藻类、甲藻类和蓝藻类的生长繁殖 .(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曹文清,林元烧,方旅平,杨圣云[6](2000)在《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生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动物是一个多种性(multi-species)的自然群落,不仅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员,也是人工生态系如虾塘、鱼池等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虾池生态系中,系统内的主要亚系统为浮游亚系统与底栖亚系统,浮游动物是浮游亚系统中的牧食者,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动态变化与环境诸因子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01)
曹文清,林元烧,方旅平,杨圣云[7](2000)在《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Ⅰ.浮游甲壳类的种群组成与季节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1999年8月15日至2000年5月13日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厦门杏林、龙海角美、漳浦前亭)4个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297份,获得了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种类数和优势种的季节演替等资料.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初步鉴定67种,微型浮游动物17种.本文将主要论述除微型浮游动物以外的浮游动物,并以浮游甲壳类作典型代表,共种,其中又以桡足类种类最多,共35种.主要优势种是大同长腹剑(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01)
方旅平,曹文清,林元烧,沈锦兰[8](2000)在《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Ⅱ.数量与季节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1999年8月15日至2000年5月13日的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杏林、龙海、前亭)4个虾池的样品297份,首次获得该地区浮游动物的数量与季节变化等一系列数据资料.为今后虾池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化与分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数量最高峰一般出现在9~10月,夏、秋两季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丰度可达10~4~10~5(ind/m~3).数量最低谷一般出现在冬季,丰度最低至10~10~2(ind/m~3).分析中发现龙海虾池较为特殊,其数(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01)
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沈锦兰[9](2000)在《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Ⅲ.微小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型浮游动物是指体长2~200μm的浮游动物,主要包括纤毛虫类、异养鞭毛虫、轮虫类及各类动物的早期浮游幼虫等.它是微型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微食物环和较高营养级的中枢,在虾池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1999年8月15日至2000年5月13日的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杏林、龙海、前亭)4个虾池的297份样品,共鉴定微型浮游动物17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01)
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沈锦兰,杨圣云[10](2000)在《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Ⅳ.微小型浮游动物数量与季节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型浮游动物是微食物环的重要环节,其数量与季节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微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对进一步完整浮游生物的摄食关系与正确估计浮游植物向上一级营养级的物质通量有一定的帮助.以往资料表明,虾池中微小型浮游植物较占优势,因而微小型浮游动物(2~200μm)对虾池浮游植物的摄食起关键作用,成为虾池浮游植物和中、大型浮游动物之间有效的能量传递者.(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01)
厦门虾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逐月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 (厦门杏林、龙海角美、漳浦前亭 )4个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345份,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 (类 )。本文初步报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和浮游动物的总个体数量的季节分布 ,并对不同地区的虾池浮游动物的若干生态特征做了比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厦门虾池论文参考文献
[1].蔡立哲,高阳,曾国寿,杨丽,刘炜明.厦门马銮湾虾池外侧水域外来物种沙筛贝的时空分布[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杨圣云.厦门及其邻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的组成及分布[J].海洋科学.2002
[3].郭丰,聂鑫,黄凌风,周时强,沈国英.厦门潘涂虾池及其附近内湾各态氮的季节性变化特征[J].海洋科学.2002
[4].沈锦兰,林元烧,杨圣云,曹文清,吴桂汉.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J].台湾海峡.2002
[5].郭丰,黄凌风,林均民,沈国英.厦门市潘涂虾池一次简单裸甲藻(GymnodiniumsimplexLohmann)赤潮的调查[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6].曹文清,林元烧,方旅平,杨圣云.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生态特征[C].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
[7].曹文清,林元烧,方旅平,杨圣云.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Ⅰ.浮游甲壳类的种群组成与季节分布[C].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
[8].方旅平,曹文清,林元烧,沈锦兰.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Ⅱ.数量与季节分布[C].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
[9].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沈锦兰.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Ⅲ.微小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分布[C].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
[10].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沈锦兰,杨圣云.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研究:Ⅳ.微小型浮游动物数量与季节分布[C].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