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论路向论文-李德南

生存论路向论文-李德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存论路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史铁生,《我与地坛》,知识论,生存论

生存论路向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南[1](2015)在《生存论的写作路向与写作伦理——以史铁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两种写作路向近读谢有顺的《此时的事物》一书,看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回想整个20世纪以来的文学,由于过度崇尚想象与虚构,以致现在的作家,几乎都热衷于成为纸上的虚构者,而不再使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写作,也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鼻子和舌头。于是,作家的想象越来越怪异、荒诞,但作家的感官对世界的接触和感知却被全面窒息。写作者普遍戴着文化的面具,关心的多是宏阔、伟大、远方的事物,而身边那些具体、细小、卑微、密实的事物呢,不仅进入不了作家的视野,甚至没人再对它们感兴趣。(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5年23期)

邹诗鹏,纪佳妮[2](2014)在《生存论与认识论的分疏——从康德到现象学—解释学路向的检省》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认识论转向已蕴含着生存论与知识论的基本区分。生存主义曾一度以怀疑主义的姿态反映了这一区分。但是,与生存主义实质上不同的现象学—解释学道路,主要说来还是开释并转化生成论传统及其资源,进而促成了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生存论无疑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论域,但哲学解释学的生存论如何获得历史意识,越来越成为解释学本身面临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伊美华[3](2013)在《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感性概念是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理论,它的诞生在19世纪西方哲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西方的一般哲学范畴内,感性这个重要的概念,一直是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传统理论下被理解的。感性是有生命意义的是人自身的生命活动,而不是传统西方哲学下的与人分离的失去了现实生命性的概念。感性本体论,费尔巴哈把这个新的哲学称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感性哲学是从人自身出发阐述感性,人是感性的存在,人是作为感性实体的存在物,感性哲学就是感性本体论哲学。感性哲学为哲学界开创了新的天河,对于后人理解费尔巴哈与马克思在哲学史的地位有重大的意义。费尔巴哈感性哲学始于对黑格尔的批判,将自然和人作为研究的直接对象,这种方法是以对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统一为最终目的的。对于哲学界是一面崭新的旗帜,开拓了后人的视野,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清晰的道路。马克思对感性的认识是从人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由人自身的活动达到对感性世界能动性改变的论证,第一次将人作为人自身从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直观主义的抽象性错误中拖拽出来,将虚化的人从天堂拉入了地面。马克思理论下将感性成为人的感性,在哲学史上达到了向人的回归。(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3-06-07)

郑祥福,杨美凤[4](201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存论路向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另一种新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各种不同的视角阐释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看,虽然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研究方法各有差异,但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基础上来阐释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一方面扎根于西方哲学的传统之中,同时又颠覆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并在马克思生存论的基础上,专注于以现实人的生存为目的的理论探究。(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2年06期)

吕世阳[5](2009)在《由“知识论路向”向“生存论路向”的转化——评述海德格尔文论对黑格尔文论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康德开始,西方美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康德美学隐藏的向形而上学的实体原则被黑格尔所继承,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然而,这一路向却为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所不满,他们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转换和颠覆了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尤其是海德格尔,明确指出"美乃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现身方式"。由此完成了对黑格尔文艺理论的超越,这一超越对当代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S1期)

傅松雪[6](2009)在《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存论路向"表达了当代美学的理论自觉。在对"认识论传统"的"反叛"中,生态美学成为美学自身突破传统认识论束缚,实现由"认识论传统"到"生存论路向"变迁的美学尝试。生态美学摧毁了"实体存在论",开显了"生存论存在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视野中,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克服长期以来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原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式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方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来源于《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期刊2009-10-24)

傅松雪[7](2009)在《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存论路向"表达了当代美学的理论自觉。在对"认识论传统"的"反叛"中,生态美学成为美学自身突破传统认识论束缚,实现由"认识论传统"到"生存论路向"变迁的美学尝试。生态美学摧毁了"实体存在论",开显了"生存论存在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视野中,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克服长期以来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方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陈曙光[8](2008)在《从知识论路向到生存论路向的范式转换——论马克思开辟的人学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世纪40年代始,西方人学发生了生存论人学的转向,几乎所有的现代人学都以关注人的生存作为自己人学的起点、基础和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生存论已经成为一切现代人学的普遍品格和出场策略。马克思既是知识论人学的终结者,也是生存论人学的开启者。从知识论路向到生存论路向的变革和跃迁,是人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范式革命。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理性的独断"转向"感性的超越";从人的"忘在"转向人的"出场";从"实存"提升为"生存";从"天国"回归到"尘世"。(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韩俊[9](2007)在《时代愿望的本真洞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指出了由于技术理性的过度扩张和资本力量的无限渗透已使当代人陷入生存困境——“全球问题”的出现和当代人异化的加剧。接着,批判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哲学是以“思维内在性”为存在论根基的,这必然导致它放逐感性自然界,宰割人的感性生命,进而引发资本原则和技术理性的泛化流行,这是为资本文明的“现代性”运动提供文化动力的,从而以哲学的方式制造了人的生存困境,这与技术理性的过度扩张和资本力量的无限渗透殊途同归。然后,本文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面目由于种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因而,面对当代人类日趋严峻的生存困境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马克思的哲学境域正是在当代才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当代人的生存境况以及当代哲学在此基础上的思考和焦虑,使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向得以彰显。这是哲学在当代人类生存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情况下对这种变化引致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当代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最后,本文指出了马克思的哲学沉思——开启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路向——因其自身的特质而成为当代人解困的精神向导和支撑,从而引导着人类走向本真存在。本文共分为叁部分:一、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当代人正遭受着“全球问题”和加剧性异化的困扰;二、马克思哲学生存论路向。马克思通过“人的感性活动”,在存在论的基础上跃出知识论路向,颠覆了整个柏拉图主义,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从而开启了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叁、马克思沉思的当代意义。马克思的哲学沉思,因其自身的特质而成为当代人类的解困之路,这也使当代人摆脱困境的时代愿望得以本真洞明。(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吴宏政[10](2003)在《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路向的本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实践论转向”对本体论问题的遗忘一般认为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是从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转向了“实践论”。这种概括在学术界一度曾被指认为“实践论转向”。似乎人们总是习惯于抓住马克思哲学中的这一根基性范畴 ,即“实践” ,来以此寻求、确认马克(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03年06期)

生存论路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德的认识论转向已蕴含着生存论与知识论的基本区分。生存主义曾一度以怀疑主义的姿态反映了这一区分。但是,与生存主义实质上不同的现象学—解释学道路,主要说来还是开释并转化生成论传统及其资源,进而促成了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生存论无疑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论域,但哲学解释学的生存论如何获得历史意识,越来越成为解释学本身面临的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存论路向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南.生存论的写作路向与写作伦理——以史铁生为中心[J].山花.2015

[2].邹诗鹏,纪佳妮.生存论与认识论的分疏——从康德到现象学—解释学路向的检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

[3].伊美华.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D].吉首大学.2013

[4].郑祥福,杨美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存论路向探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

[5].吕世阳.由“知识论路向”向“生存论路向”的转化——评述海德格尔文论对黑格尔文论的超越[J].山东社会科学.2009

[6].傅松雪.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C].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2009

[7].傅松雪.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8].陈曙光.从知识论路向到生存论路向的范式转换——论马克思开辟的人学路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韩俊.时代愿望的本真洞明[D].安徽师范大学.2007

[10].吴宏政.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路向的本体论[J].人文杂志.2003

标签:;  ;  ;  ;  

生存论路向论文-李德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