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宗教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宗教,心理学,傣族,基督教,群体,理论,宗教学。
宗教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锋[1](2019)在《傣族勐神祭祀仪式探析——一个宗教心理学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祭勐神是傣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一个宗教活动,主要用来祭祀本勐的保护神以保佑勐的安定。祭勐神仪式上对于外来宗教和人口的排斥以及对妇女和土司的各种禁忌,反映出明显的原始宗教特征。从弗洛伊德的宗教心理学理论出发,分析祭勐神仪式里包含的原始宗教典型表现,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祭勐神的宗教行为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恒豪[2](2018)在《2016年宗教心理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宗教心理学学科继续平稳向前发展,成绩显着。学科发展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层面上开始宗教文化心理学探索,研究方法取向丰富多样,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学者队伍多元包容,包括宗教学界、心理学界和宗教和心理工作者,研究人数持续增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整合研究的效果显着,共同为推动探索中国的宗教心理学而努力。一学科建设:宗教心理学论坛和《宗教心理学》辑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持续推进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学科建(本文来源于《宗教心理学》期刊2018年00期)
周普元[3](2018)在《群体宗教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运演规则——读弗洛伊德《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和勒庞《乌合之众》》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个体宗教心理学而言,群体宗教心理学理论框架及其运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内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同力的作用。在个体力比多驱力下,个体自我与群体领袖之间投射与认同的互动过程造就了人类群体的全部活动。就投射来说,个体力比多驱动潜意识中的本能和各种情结的欲望,在快乐原则的引导下打破意识阈限的防御机制,并通过群体领袖(领袖意见)进入无意识的群体场域衍生成联系各成员的感情纽带。就认同而言,群体领袖将自己的意志置于群体理想之中,并向个体理想渗透,在无意识的群体理想向个体无意识的超我植入领袖意志的同时,需要通过催眠、暗示、模仿等手段来打破群体边界与个体边界之间的意识阈限,最终使得同一客体世界置于每个主体相同的超我位置,以达到个体对群体领袖的认同和个体间的彼此认同。(本文来源于《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梁恒豪[4](2017)在《批判吸收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学者业已充分认识到本土化在宗教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我们更要批判这种受制于西方话语的研究倾向。我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者既要具有国际视野,批判地吸收西方宗教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也要运用新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的宗教问题。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提出,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8-29)
陈卓[5](2017)在《逃离欲望的枷锁——基于马斯洛宗教心理学视角解读电影《我的个神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个神啊》讲述了欲望变为黑洞而无限扩张时,人基本的需要会随之失控最终被非理性的、看似虔诚的宗教奴役和驱使。在欲望的枷锁下,宗教信仰呈现出了泛利益化。教徒在牺牲自身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对神的供奉只是单纯地加强了祭司们的贪婪,而神真正关心的是教徒们的信念、爱、信仰,这才是宗教的真谛。(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21期)
陈卓[6](2017)在《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甘正传》是美国好莱坞史上的经典励志片,其中蕴涵的深邃的宗教意识不仅改变了低能儿阿甘的命运,同时也惠及了周围的人。本文结合埃里克森的宗教心理学范式,从阿甘信任感的确立、自律式生存、对信仰和希望的执着叁个方面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18期)
陆丽青[7](2014)在《斯塔伯克的宗教心理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第一次在研究中成功地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斯塔伯克被列为宗教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威廉·詹姆斯和霍尔的指导下,专着《宗教心理学》问世,这是史上第一本以宗教心理学命名的着作。斯塔伯克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宗教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对皈依进行科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宗教心理学》期刊2014年00期)
陈永胜,陈晓娟[8](2014)在《中国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重大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的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是可行的,这一点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目前课题组进行了多项关于信仰基督教儿童和信仰天主教儿童宗教认知发展、宗教情感发展、宗教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任务、年龄、性别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如何挖掘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有关实验研究,不仅对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而且对丰富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本文来源于《宗教心理学》期刊2014年00期)
孟瑶,李传银[9](2014)在《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宗教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民国初期传入我国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现如今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队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宗教心理学》期刊2014年00期)
韩布新[10](2015)在《学术关注:宗教心理学专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话语:现代心理学的两位开山鼻祖非常重视人的精神性。冯特建立心理科学之后,出版了雄文十卷《民族心理学》,试图从源头探索人类心理。职业心理学始自弗洛伊德。他在反犹主义盛行的欧洲寻求自我救赎和人生出路,与十余位犹太同道一起,成功地从犹太教数千年信仰体系中分离出解决人的精神、心理危机的有效技术,并精明地界定关键术语、构建理论体系、发展组织、培养人才队伍;因其抓住了人的深层次灵性需求却又负性化宗教信仰,得以借科学主义的东风风靡全球。宗教心理学从来就没有进入本科生教学(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宗教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宗教心理学学科继续平稳向前发展,成绩显着。学科发展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层面上开始宗教文化心理学探索,研究方法取向丰富多样,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学者队伍多元包容,包括宗教学界、心理学界和宗教和心理工作者,研究人数持续增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整合研究的效果显着,共同为推动探索中国的宗教心理学而努力。一学科建设:宗教心理学论坛和《宗教心理学》辑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持续推进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学科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教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锋.傣族勐神祭祀仪式探析——一个宗教心理学的解释[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梁恒豪.2016年宗教心理学研究综述[J].宗教心理学.2018
[3].周普元.群体宗教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运演规则——读弗洛伊德《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和勒庞《乌合之众》[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8
[4].梁恒豪.批判吸收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5].陈卓.逃离欲望的枷锁——基于马斯洛宗教心理学视角解读电影《我的个神啊》[J].名作欣赏.2017
[6].陈卓.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J].名作欣赏.2017
[7].陆丽青.斯塔伯克的宗教心理学思想[J].宗教心理学.2014
[8].陈永胜,陈晓娟.中国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重大主题[J].宗教心理学.2014
[9].孟瑶,李传银.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述评[J].宗教心理学.2014
[10].韩布新.学术关注:宗教心理学专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