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为1刁燕春1孙晓天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130021;2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130052)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405-02
案例:胡××,男,58岁,初诊:2010年10月4日。
病史: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神疲气短,伴头晕头痛已两年多。经吉林省人民医院多次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经西药治疗,收效甚微,故来诊治。
来诊时除上述病状外,时感心前区间歇针刺样疼痛,伴有手足麻痹,面赤口干,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黄浊。
检查:形体肥胖,面色红赤,舌质暗红,舌苔干燥,脉弦缓。血压130/9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54次/分,心律齐,心尖部可闻收缩期吹风样杂音II级。
X线胸透:主动脉迂曲延长,左心室向左下延伸,左心室扩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陈旧性后壁心肌梗塞。
辨证:心阴虚损,气机瘀滞。
治法:滋阴降火,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处方:麦冬20g、生地15g、丹参15g、川芎15g、当归20g、桃仁15g、红花15g、水蛭5g、酸枣仁50g、百合15g、枳壳15g、青皮15g、檀香15g、柴胡15g、白芷20g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复诊:2010年10月12日。服药7剂,心悸气促、胸闷减轻,仍头晕伴头痛,兼有胸痛,睡眠尚可。原方去酸枣仁、百合,加石决明15g,钩藤15g以平肝潜阳,加牛膝15g、桔梗15g以行气血。
三诊:2010年10月23日。服药14剂,自觉一切症状良好,无不适感,饮食、睡眠正常。诊其脉有结脉出现。原方加蝉蜕15g,僵蚕15g。嘱病人隔天服1剂,连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并要求患者配合体操锻炼如打太极拳。注意饮食,多食水果青菜,不食油腻、辛热燥烈的食物。追踪治疗1年半,无心绞痛发作,病情稳定。
按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细,甚至栓塞,引起心肌血液供应障碍的一种疾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临床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胸闷和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久之或治疗不当导致心肌梗塞和坏死,出现危象或发生猝死。中医典籍中记载的胸痹、厥心痛、真心痛都和冠心病中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相吻合。由于冠状动脉管径狭窄,使血流的阻力增加,运行不畅,久之引起血液的瘀滞不通,导致疼痛。由此可见痹塞不通为本病的实质。“通则不痛”,要缓解疼痛,化瘀通脉是应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病因,可归纳为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但这些因素,并非可使人人罹难此病,而是决定于正气之盛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则上述因素才起作用。本病是因心阳亏虚,心阴受损,以致“心痹者、脉不通”,痰瘀痹阻心络而成。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可归纳为如下:
1.心阳亏虚、气滞痰阻气机(或瘀滞气机):表现为胸闷、心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黯滞、肢冷畏寒、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胖嫩苔白润、脉缓滑或结代。
2.心阴虚损、痰阻气机(或瘀滞气机)表现为:心悸、心痛、憋气、口干、耳鸣、眩晕、盗汗、夜睡不宁,夜尿多、腰酸腿软、舌嫩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而促,或细涩而结。
在治法上,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而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等治法,切不能一攻到底或只知补虚而忽视疏导痰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