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对中职班级团队建设的启示

学校社会工作对中职班级团队建设的启示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班级是学生个体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传统思维下的班级团队建设目的往往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纪律和师生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活动灌输班集体规则以期控制和约束学生行为。学校社会工作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人成长的理念和由内而外的工作思路能拓展目前班级团队建设的内容、有效弥补班级团队建设工作中的缺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班主任在班级团队建设中借鉴。

【关键词】团队建设;以生为本;个案法;小组工作法;团体辅导

班级是学生个体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按照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对在班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中职班级学生普遍年纪小,思想单纯,眼界不宽,对个人未来生活缺乏思考,对本专业的认同度较低,容易盲从,大部分学生受班级整体风气和氛围的影响较多。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往往以团队学习目标的完成率、班级常规纪律的执行率、班级在校评比中的获奖率等外显化的特征衡量自己班级管理和团队建设的成败,经常要求学生个体对班集体的服从和支持,却比较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对班集体的接纳、认可,更容易忽视班集体对学生个体本身的接纳、认可和支持,没有高考指挥棒的中职班级尤其如此。学校社会工作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人成长的理念和由内而外的工作思路能有效弥补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缺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班主任在班级团队建设中借鉴。

一、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丰富了中职班级团队建设(管理)的基本理念

传统思维下的班级团队建设目的往往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纪律和师生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活动灌输班集体规则以期控制和约束学生行为。尽管形式上以主题班会课、品德教育、文体活动等为主,但指导思想还是习惯于训导式、管束式、权威式,对学生的人格独立和个性需求以及主体能动性没有足够重视。班级团队这样自上而下的服从建设,是一种应急式教育,在班集体新建初期,确实能发挥很好的约束作用,但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的不断深入,却容易造成教育对象的“定势思维”、“老实听话”、“机械模仿”,也容易造成班主任在工作中忽略学生个性发展,“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学校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全人教育”,从这个角度出发,班级团队建设应该是从树木到森林的整体规划培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背景,对每个学生的利益和诉求有全面的维护作用,关心到每棵树木的发展需求和生存价值,让每棵树木在森林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和位置。

因此中职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引导者,应充分认识到,班级是每个同学组成的,班级团队建设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真正关心(符合)每个人的成长需求;应充分转变班级学生的团体意识,从为团体而团建改变成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而团建,让每个人都能在团队建设中获得好的精神体验。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注入班级管理,以便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和学习氛围。

二、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拓展了团队建设内容

若只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中职班级对于学生来讲往往只是行为和能力培养的流水线,强调学生个体在纪律行为上的步调统一和频率一致,所以团队建设内容经常是各类规范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学生在接纳、认可班集体的层面上比较被动,甚至有时因为个人生活和教育背景的不同而出现偏差行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学校社会工作中比较突出的理念之一,强调学生个体嵌套于家庭、社会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团队建设也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要联系学生个体的教育、生活环境,亦要接触学生家庭和社区。团队建设应该是拓展开放的、有时代特色的、顺应环境发展的和多方参与的。每个学生遇到的各种情况,诸如人文关怀、情绪管理、理想目标、对社会新生事物的态度、伙伴关系、社会工作体验等等都应尽可能成为团队建设的一个主题,家长、学长、师长都应成为班级团队建设中的一份辅助力量,用集体的力量理解和接纳学生的不同行为,包容且有立场,分担伤痛、分享喜乐,有意识地施加意识形态影响,注重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教育,让每一次团建都能为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提供学习平台和机会,为学生打造宽松、愉悦的集体环境。

三、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1、个案工作法在中职班级团队建设中的嵌入应用

(1)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发展档案

中职班级团队建设不仅仅是班级宏观层面的某时间、某地点的集体活动,班主任在团建中对每个人报以平等对待的态度、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怀和督促、让每个人都能跟上团队的发展也是班级团队建设重要的一环。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法在班级团建中的嵌入应用,能让班主任的日常关怀更具针对性。以学生为本,以学校和社会外在要求为本,班主任为每个班级成员建立成长档案,收集每个成员相关的资料,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了解他们所遇到的成长问题,评估班级团队建设对他们的影响。对每个团队成员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误解,增加共情,利用团队的力量帮助每个学生自我开发。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看,建立档案还可以纵向观察个体行为的变化,相信每个成员的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理解能力,并能据此确定下一步团队建设的主题和方案,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2)团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的培养是中职班级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如果仅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挑选、培养班干,也就意味着对其他非班干学生个人的忽视。现代社会要求班主任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独立的个体,从个案的角度对每个人都倾注关心和引导,因此为每个同学建立成长档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个体、要相信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也有他的可取之处。所以班干的培养可以扩展成发现每个人的优势项目,成立专门的体育、电游、诗歌、动漫、摄影等各种兴趣小组,也可仿照社会机构在班级内部开设纪检、服务、环保、建设等各种部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尽管大家从事的工作可以不同,但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的大方向不变,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学生们发挥,也让学生们能放手发挥。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怀抱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希望,接受开放管理的代价和过程,通过各种方式把班集体活动变成学生自我培养的练兵场。

2、小组工作法在中职班级团队建设中的嵌入应用

小组工作方法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小组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团建活动可借力于每个主题小组类型的构建,通过游戏、情景模拟、任务达成、讨论分享等活动,促进小组成员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例如:主题为学习时将全班分成几个教育小组,助力成员学习新方法新知识;主题为自我接纳时可将全班分成成长小组,帮助成员了解、认识、探索自我;主题为社会支持时可将全班分成支持小组,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等。尽管学生的人生目标各有千秋,对于整个集体来讲出发点和现有需要学习的路径是相同,集体目标是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实现自我成长,有路可走。班主任将团队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塑造平等意识和归属感,提供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打造社会支持网络,从原来用团体活动影响学生,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组员间横向上结合每个人的理想,纵向上规范每个学生的时间管理和学习热情、学习方法的指导,最终班级团队形成正向学习和生活认知,协助学生个体准备面对现在及未来生活,养成健康人格。

3、团体辅导在中职班级团队建设中的嵌入应用

良好运转的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凝聚力,这种力量来自成员们对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定的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使得个体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紧密相连,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行为。团体辅导是学校社会工作中运用普遍而又颇有成效的方法,主要以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为基础,关注学生个体心理成长和健康,正好可以弥补以教育为目的的团队建设忽视学生内在心理状态的缺失。团队辅导是心理辅导层级的,辅助是助人自助,形式是平等的、协作的、启发的,以学生讲述为主,重视学生的个别需求,不否定感觉,觉察他人的感受,是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团队建设可仿照团体辅导,建立好真诚而又温暖的团体气氛,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做好内部的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并将团体意见和社会意见反馈给个体。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主动参与、体验、观察、学习,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潜能,增强适应能力。让学生个体在相互关心和帮助中克服恐惧、焦虑心理,建立安全感;让学生个体能认识和接纳班集体,以班级为荣,以班级规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获得更多的环境正能量的带动,自发形成团队能力,协助团体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提升。

综上所述,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中职班级团队建设有良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班级团队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威.关于在普通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3(14).

[2]刘海燕,胡小岩.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策略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01).

[3]刘洪.介入教育的新角色——学校社会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8(15).

[4]邓辅玉.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05).

[5]刘洪.介入教育的新角色——学校社会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8(15).

[6]闫广芬,苌庆辉.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架构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04).

[7]王桂东,任平.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J].时代人物.2008(04).

[8]徐问.教育现代化与学校社会工作[J].成功(教育).2008(04).

[9]刘婷婷,崔香芬,刘红生.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初探——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作者简介】季萍,女,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工作。

【课题研究】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工作的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ZCZ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  ;  

学校社会工作对中职班级团队建设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