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体类型论文_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砂体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因,类型,砂岩,地层,塔河,辽中,鄂尔多斯。

砂体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1](2019)在《喇萨杏油田不同类型砂体井震结合成因层序地层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多物源、沉积旋回影响,建立精准、合理的油田级精细等时地层格架难度较大。针对小层等时地层对比难以在平面上连续追踪的缺点,提出了井震结合成因层序地层对比方法。以大庆长垣北部萨尔图油层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从层序地层发育成因模式分析入手,采用"地震同相轴引导标志层空间展布趋势,井分层精准刻画各层面空间位置"的方法,建立了萨尔图油层Ⅱ油层组(SⅡ)沉积单元级精准等时地层格架。研究发现,萨尔图油层Ⅱ油层组9小层(SⅡ9)为一套较为稳定的区域性隔层,尤其在喇萨杏油田(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田、杏树岗油田),将1~9小层(SⅡ1~9)与10~16小层(SⅡ10~16)分隔成2套不同的储层结构体系。(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马江浩,王华,李潇鹏[2](2018)在《南堡凹陷西北部坡折类型及其对沉积体系、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凹陷是极具油气开发潜力的新生代凹陷,其西北部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地区一直是含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进一步锁定研究区的目标砂体。本文以岩心、录井及叁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南堡凹陷西北部沙一段-东叁段地层进行研究,总结了南堡凹陷西北部的坡折类型、层序构成样式、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其控砂模式。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研究区具有断陷、拗陷作用同期活动的特征,据此,总结出南堡凹陷西北部两种坡折类型,分别为强断陷控制型和"双强"控制型(断陷、拗陷同时控制),根据活动强度特征,可将西南庄断层分为叁个部分,东、西部断层活动整体较弱,活动速率在Es1和Ed3时期最好仅为100m/Ma和180m/Ma,中部断层活动持续强烈,在Es1和Ed3时期最高可达300m/Ma和400m/Ma。研究区东西部拗陷作用较弱,中部强。Es1时期,东部、中部、西部最高沉降速率分别为200m/Ma、400m/Ma、100m/Ma,Ed3时期则分别为100m/Ma、500m/Ma、100m/Ma。该研究区的坡折特征及其对层序构成样式、沉积体系展布及控砂模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强断陷控制的断裂坡折带主要特征为边缘断裂的活动速率远大于盆地内部坳陷速率,此样式发育在Es1时期的东、西部以及Ed3时期的中、东部。"双强"控制型断裂坡折带主要特征为边缘断裂的活动速率与盆地内部拗陷速率都很强烈,在断裂根部和相邻内盆部位同时形成双次洼;(2)强断陷控制的断裂坡折带在低位体系域边缘断裂根部发育大型低位扇,延伸距离较近,具有明显的进积样式,但由于边缘次凹深度较大,构造部位远低于伸入盆地的其他位置,无法形成远端湖底扇和斜坡扇。湖扩体系域扇体发育规模小或不发育,高位体系域延伸最远,在远端形成浊积扇。"双强"控制型断裂坡折带的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前者类似,但低位体系域在内盆次凹靠近湖盆边缘一侧发育典型湖底扇沉积;(3)强断陷控制型破折带边缘次凹深度较深,边缘可容纳空间较大,所以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近,扇叁角洲伸展距离也较近,而"双强"控制型破折带由于内盆次凹的发育,扇叁角洲前缘相带延伸较远。在研究区不同位置,由于断裂活动强弱和古地貌特征的制约,发育特征具体如下:西南庄断层东、西部,断陷作用较弱,物源不能快速卸载于盆地边缘,扇叁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广泛。强断陷控制型坡折带一般发育有典型的扇叁角洲沉积,从平原到前缘发育完全,但整体规模较小;"双强"控制型断裂坡折类型由于内盆次凹的发育,扇叁角洲前缘延伸距离较远。而在西南庄断层中部,断陷作用很强,物源迅速卸载于断陷根部,扇叁角洲平原相规模很小,又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宽广箱状背斜特征和物源的强烈供给,扇叁角洲前缘相分布范围大。强断陷控制型坡折背景下,扇叁角洲平原发育规模更小,而"双强"控制型破折背景下,沉积中心远离盆地边缘,扇叁角洲前缘的伸展规模更加深远,插入湖泊相之中;(4)西南庄断层西部为强断控型坡折,且断层活动性较弱,砂体大量发育于断层根部,平原相发育,物性较好的前缘砂体位于较远部位。西南庄断层中部断层活动性较强,平原相不发育,前缘砂体可在较近部位发育,且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地形构造,前缘砂体延伸很远,物性很好。其中Ed3时期为"双强"控制型坡折,较远部位发育的低位域湖底扇砂体,也为优势储层。西南庄断层东部由于断层活动性较弱,平原相发育,且可容纳空间限制,前缘砂体发育较少。该研究细化了南堡凹陷Es1-Ed3坡折样式的空间分布和垂向演化,对于油气富集区的锁定,优势砂体的进一步勘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方法流程也对陆相断陷湖盆中的层序-沉积-有利区带预测的综合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李咪,姚泾利,郭英海,李壮福,王怀厂[3](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迭系山西组2_3段石英砂岩砂体结构类型及成岩作用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清涧地区二迭系山西组23段石英砂岩区块单井产能与砂体结构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基于单砂体垂向粒度韵律和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将砂体结构划分出块状型砂体、正粒序型砂体和迭加型砂体3种类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实验,对3种类型砂体储集层在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发育程度、产物、垂向变化及成岩孔隙演化的差异性进行表征。研究表明,3类砂体的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强度及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粒度及其垂向分布是制约不同结构类型砂体成岩演化的直接因素,进而影响储集层物性,决定了含气层与致密层的垂向分布规律。块状型砂体储集层原生孔隙、次生溶孔共同发育,含气层厚度较大,局部致密。正粒序型砂体垂向物性差异较大,中—下部储集层溶蚀程度较弱,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少量发育,为含气层;上部储集层压实、胶结作用强烈,相对致密。迭加型砂体储集层形成于河流控制作用逐渐增强的过渡环境,兼有正粒序型、块状型砂体的特征,多层含气且厚度大。(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肖长剑[4](2018)在《准噶尔盆地中4区头屯河组砂体微相类型与其分布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中4区块头屯河组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圈闭油气藏为主,因此砂体的分布成为了重要的控藏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曲流河河道,叁角洲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是工区头屯河组主要的砂体微相类型。并且明确了研究区垂向上(由下到上)整体符合“滨浅湖滩坝–叁角洲前缘–叁角洲平原–曲流河”的湖退沉积演化序列。应用砂体纵向精细刻画和地震砂体切片技术分别探究不同层段砂体的纵向和平面分布。在砂体的纵向研究中,由于工区河道砂体普遍具有低速的特征,加之“去砂实验”的分析结论,对10口井的砂体进行纵向精细刻画。准确率接近90%,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在砂体的平面分布研究中,应用砂体纵向精细刻画的结果,制作砂体切片和地层切片,共同分析和预测砂体的平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滨浅湖滩坝砂体和叁角洲前缘砂体集中在头屯河组一段发育,叁角洲前缘砂体和叁角洲平原砂体集中在头屯河组二段发育,叁角洲平原砂体和曲流河砂体集中在头叁段发育。最后总结了工区头屯河组砂体分布的规律以及不同成因微相砂体的发育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王玥,郭彦如,张延玲,刘俊榜,田鸣威[5](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层序格架下的砂体成因类型、构型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山西组四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特征、构型及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砂体类型以辫状河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割的特征;砂体构型有垂向迭置型、垂向切迭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四级层序PSQ3~1(相当于山2~3段和山2~2段下部)、PSQ3~2(相当于山2~2段上部)和PSQ4~1(相当于山1~2段)均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大保当、余兴庄、龙镇地区均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其类似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8年03期)

范廷恩[6](2016)在《点坝砂体储层内部不连续界线类型及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新近系河流相储层油藏储量规模巨大,仅探明储量就达到数十亿吨规模,其产量更是占到渤海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稳产和上产的重要领域。“十二·五”以来,以渤南、渤中明化镇组下段为代表的河流相油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阶段,油田剩余油挖潜、注采井网完善日益成为主要工作,其中,仅综合调整井,每年计划打100 口左右。但是,这些油田的河流相砂体空间分布复杂多变,连通关系复杂,油水系统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合理认识也就成为了制约油田剩余油挖潜及注采井网部署关键因素。海上油田钻井、工程费用高昂,只能采用“高效高速”的开采模式,油田开发模式、历程与陆上油田迥然不同,绝大多数油田在整个油田开采寿命期具有井距大、井网稀特点。该特点决定了海、陆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方法、尺度和精度差别较大,陆上油田依靠钻井解剖储层非均质性的成熟做法,不适用于解决海上油田储层非均质性问题。河流相砂岩,尤其是储量单元内部,储层为不同尺度、级次砂体的复合体,海上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需要表征上述不同尺度、级次复合体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级次相邻复合体之间的界面对流体渗流具有不同程度的遮挡作用。基于这种“渗流屏障”,即本文所称的储层不连续界线,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海洋特色的海上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及技术体系:(1)所谓“不连续界线”是指由于沉积作用、成岩改造及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储层中形成的岩性尖灭、砂体迭置、物性变化及小断层等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的各类界线。研究认为,河流相砂体不连续界线可划分为“4级7类”,级次包括复合河道带级、单河道带级、复合点坝级及单点坝级等4级,复合河道带级包括河道溢岸、河道废弃、河道迭置等类型界线,单河道带级包括河道废弃、点坝迭置型不连续界线,复合点坝级以点坝迭置类型界线为主要不连续界线。(2)充分依靠渤海海域丰富的叁维地震资料,针对厚度小于1/4地震波长的薄砂岩储层内部不连续界线攻关研究,应用地震资料初步解决了薄砂岩储层内部边界预测这一世界级难题;(3)形成了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线响应特征系列图版,包括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线岩石、地震、油藏动态等响应特征,通过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线定量响应图版实现不同界线类型的定性判别、定量特征识别;(4)针对薄储层砂岩内部结构表征的问题,研发了小时窗、结构类地震属性算法及提取技术,形成了以保边去噪及边界加强处理技术、短时窗结构类地震属性提取分析技术,多元不连续性地震预测叁大技术为核心的储层不连续界线预测技术系列;(5)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应用不连续界线预测技术,研发了单井旋回半自动识别及连井对比技术,形成了河流相砂体构型表征技术及精细解剖流程。(6)QHD油田应用表明,从复合河道带到点坝级别逐级细化、分级解剖的储层不连续界线表征方法在解决河流相砂体连续性、连通性问题上是有效的,该方法在老油田调整挖潜研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将该方法在海相叁角洲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中进行了探索应用,其分级表征的技术思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该油田调整井部署提供了有效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12-01)

任双坡,姚光庆,毛文静[7](2016)在《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其迭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叁段Ⅳ-Ⅵ油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叁段广泛发育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砂体。在储层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芯、密井网测井等资料,对古城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建立了单砂体规模定量预测模型。依据河道规模将古城水下分流河道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河道3类。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研究层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面低幅上升且A/S<<1时,形成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A/S<1(接近1)时,形成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识别出单一河道砂体的迭置类型主要包括垂向迭置、侧向迭置、垂向相切、侧向相切、垂向分隔5种垂向迭置模式以及间湾相隔式、水平搭接式、侧向切迭式3种平面接触样式,并总结了各自的测井相识别标志。(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韩雪芳,黄保纲,李超,陈晖,颜冠山[8](2016)在《辽中凹陷X油田东营组砂体成因类型及挖潜目标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中凹陷X油田东营组为一套砂岩相对发育的正常叁角洲沉积。以岩心、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相和测井相研究,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为油田主要砂体成因类型;探讨了砂体成因类型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为有利成因砂体。根据对主体区东二下段Ⅱ油组主力含油层段进行挖潜目标的研究,建议调整井部署在离物源相对较近的、以河口坝沉积为主的有利储集相带。(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王珍[9](2016)在《塔河S75-AT10井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拓展上古”最具潜力的层系。近些年随着AT10、S1072、HY1等井石炭系高产油气流的获得,实现了塔河油田盐上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由点到面的突破。由于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埋藏深度大、砂体薄、横向变化快,导致砂体预测难度大。因此,研究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成因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是该区石炭系下一步油气勘探及井位部署的关键。本文以前人建立的石炭系卡拉沙依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通过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然后在地震沉积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指导下,利用地层切片对研究区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和时空演化进行研究,明确沉积相发育与分布。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重点井岩心、测井、地震叁方面的资料对成因砂体类型进行详细描述,最后通过分析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纵向旋回特征、在体系域位置及在不同体系域内砂体的展布情况,明确有利储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为叁角洲-潮坪交互沉积。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坪及潮汐改造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于各叁级层序的高位域,SQ1时期主要分布于在北部及南西地区,SQ2和SQ3时期只分布在北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于每个叁级层序的高位域和海侵域内,SQ1高位域至SQ2海侵域时期分布在北部及南西地区,SQ2高位域至SQ3高位域时期分布在叁角洲前缘推进的中北部地区;潮汐改造型分流河道主要分布于SQ2海侵体系域,主要位于河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的混控带内。(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惠潇,楚美娟[10](2016)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9油层组2种砂体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是国内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在延长组富集大量的原油。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中部的长9油层组发现大量的工业油流,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是油藏分布东西向差异较大。通过对西部和东部2种储层的矿物成分、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研究区存在2种不同结构的砂体类型:西部砂体单层厚度大,纵向多层迭加,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好,东部砂体单层厚度薄,纵向泥质夹层发育,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差,砂体分布相对孤立。并对2种砂体类型的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西部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西部的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在近物源、高能量、物源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河流入湖后河道的能量大于湖水的顶托作用,河道继续向前延伸,形成条带状的厚层垂向迭置砂体;东部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东北曲流河叁角洲沉积体系,是在坡缓水浅、远物源、低能量的缓慢沉积条件下,湖水能量和河道入湖能量彼此强弱交替,形成了单层厚度薄且不连续的砂体。(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砂体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堡凹陷是极具油气开发潜力的新生代凹陷,其西北部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地区一直是含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进一步锁定研究区的目标砂体。本文以岩心、录井及叁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南堡凹陷西北部沙一段-东叁段地层进行研究,总结了南堡凹陷西北部的坡折类型、层序构成样式、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其控砂模式。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研究区具有断陷、拗陷作用同期活动的特征,据此,总结出南堡凹陷西北部两种坡折类型,分别为强断陷控制型和"双强"控制型(断陷、拗陷同时控制),根据活动强度特征,可将西南庄断层分为叁个部分,东、西部断层活动整体较弱,活动速率在Es1和Ed3时期最好仅为100m/Ma和180m/Ma,中部断层活动持续强烈,在Es1和Ed3时期最高可达300m/Ma和400m/Ma。研究区东西部拗陷作用较弱,中部强。Es1时期,东部、中部、西部最高沉降速率分别为200m/Ma、400m/Ma、100m/Ma,Ed3时期则分别为100m/Ma、500m/Ma、100m/Ma。该研究区的坡折特征及其对层序构成样式、沉积体系展布及控砂模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强断陷控制的断裂坡折带主要特征为边缘断裂的活动速率远大于盆地内部坳陷速率,此样式发育在Es1时期的东、西部以及Ed3时期的中、东部。"双强"控制型断裂坡折带主要特征为边缘断裂的活动速率与盆地内部拗陷速率都很强烈,在断裂根部和相邻内盆部位同时形成双次洼;(2)强断陷控制的断裂坡折带在低位体系域边缘断裂根部发育大型低位扇,延伸距离较近,具有明显的进积样式,但由于边缘次凹深度较大,构造部位远低于伸入盆地的其他位置,无法形成远端湖底扇和斜坡扇。湖扩体系域扇体发育规模小或不发育,高位体系域延伸最远,在远端形成浊积扇。"双强"控制型断裂坡折带的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前者类似,但低位体系域在内盆次凹靠近湖盆边缘一侧发育典型湖底扇沉积;(3)强断陷控制型破折带边缘次凹深度较深,边缘可容纳空间较大,所以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近,扇叁角洲伸展距离也较近,而"双强"控制型破折带由于内盆次凹的发育,扇叁角洲前缘相带延伸较远。在研究区不同位置,由于断裂活动强弱和古地貌特征的制约,发育特征具体如下:西南庄断层东、西部,断陷作用较弱,物源不能快速卸载于盆地边缘,扇叁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广泛。强断陷控制型坡折带一般发育有典型的扇叁角洲沉积,从平原到前缘发育完全,但整体规模较小;"双强"控制型断裂坡折类型由于内盆次凹的发育,扇叁角洲前缘延伸距离较远。而在西南庄断层中部,断陷作用很强,物源迅速卸载于断陷根部,扇叁角洲平原相规模很小,又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宽广箱状背斜特征和物源的强烈供给,扇叁角洲前缘相分布范围大。强断陷控制型坡折背景下,扇叁角洲平原发育规模更小,而"双强"控制型破折背景下,沉积中心远离盆地边缘,扇叁角洲前缘的伸展规模更加深远,插入湖泊相之中;(4)西南庄断层西部为强断控型坡折,且断层活动性较弱,砂体大量发育于断层根部,平原相发育,物性较好的前缘砂体位于较远部位。西南庄断层中部断层活动性较强,平原相不发育,前缘砂体可在较近部位发育,且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地形构造,前缘砂体延伸很远,物性很好。其中Ed3时期为"双强"控制型坡折,较远部位发育的低位域湖底扇砂体,也为优势储层。西南庄断层东部由于断层活动性较弱,平原相发育,且可容纳空间限制,前缘砂体发育较少。该研究细化了南堡凹陷Es1-Ed3坡折样式的空间分布和垂向演化,对于油气富集区的锁定,优势砂体的进一步勘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方法流程也对陆相断陷湖盆中的层序-沉积-有利区带预测的综合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砂体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喇萨杏油田不同类型砂体井震结合成因层序地层对比[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马江浩,王华,李潇鹏.南堡凹陷西北部坡折类型及其对沉积体系、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李咪,姚泾利,郭英海,李壮福,王怀厂.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迭系山西组2_3段石英砂岩砂体结构类型及成岩作用差异[J].古地理学报.2018

[4].肖长剑.准噶尔盆地中4区头屯河组砂体微相类型与其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5].王玥,郭彦如,张延玲,刘俊榜,田鸣威.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层序格架下的砂体成因类型、构型及分布[J].岩性油气藏.2018

[6].范廷恩.点坝砂体储层内部不连续界线类型及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

[7].任双坡,姚光庆,毛文静.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其迭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叁段Ⅳ-Ⅵ油组为例[J].沉积学报.2016

[8].韩雪芳,黄保纲,李超,陈晖,颜冠山.辽中凹陷X油田东营组砂体成因类型及挖潜目标优选[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

[9].王珍.塔河S75-AT10井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10].惠潇,楚美娟.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9油层组2种砂体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北部陡坡带油气分布层位示意图水下扇地震特征九龙江附近埋藏古河道和古湖泊分布特...浅地层剖面上显示的九龙江叁角洲沉积...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SQ1~SQ2)层序...1陕北地区长81砂体类型及结构特...

标签:;  ;  ;  ;  ;  ;  ;  

砂体类型论文_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