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球课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白峻滔[1](2021)在《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网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完整、分解、在完整”练习法,把分解法和完整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师示范、讲解后,就让学生完整练习,初步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常规的网球教学方法一直到今天仍然被采用,说明它一直有效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课不能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要,SAQ训练法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法,将其引入公共体育网球课将为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阶层学生的需要。SAQ训练法(速度、灵敏、快速启动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快速启动所实施的训练方案总称,使枯燥的教学变得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每一个参与教学的学生激情燃烧,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训练方法去体验快乐。研究目的:本研究将SAQ训练法引入公体网球教学中,通过和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进一步促进网球课学生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参与网球课积极性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网球技能。通过实验验证SAQ训练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有效性,使其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为提高高校网球的教学做出一点点贡献。研究结果将为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发展提供依据,为科学、系统的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网球课中的70名学生为对象,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6),通过十六周实验干预去验证SAQ训练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影响。在每节网球课的前30分钟,实验组采取SAQ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灵敏素质训练。从身体素质、网球技能和心理三个维度选取指标,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分析影响两组学生成绩的原因。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在折返跑、ITN扇形跑测试成绩均显着提高(P<0.05),六边形跳测试成绩得到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网球正手深度测试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网球正手精度测试得到显着性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网球参与动机中愉悦身心、求知因素两个维度得到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在价值体现、情绪体验两个维度得到显着性提高(P<0.05),外部影响维度显着性降低(P<0.05)。研究结论: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SAQ训练法引入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中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网球技术、网球参与动机是可行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兴趣的维持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在课堂的前半小时进行SAQ训练,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保持积极性。另在本次实验中,(绳梯综合练习+旋转180度跳跃小栏架+六角球)*4,这一组合效果学生兴趣保持程度更好。(2)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身体素质除50米、立定跳远外均显着性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灵敏、快速启动的能力。(3)实验班网球技术测试均得到有效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网球技术。(4)实验班心理测试除外部影响以外均得到显着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网球的参与动机。
龙子祥[2](2020)在《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新媒体凭借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势,渗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并出现死亡情况且传播速度快。我国大多数省份发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所有学校相继延迟开学时间,并出台“停课不停学”政策,开启全面网络教学。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这进一步推进了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中的应用。高校公共体育作为培养人才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那么,新媒体在运用于高校公共体育的过程中会面临什么问题,学生又是如何看待新媒体在运用以及有什么措施解决新媒体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呢?文章为调查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中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疫情背景,挖掘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在疫情面前所遇到的一些难题,然后结合新媒体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以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8所高校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与建议如下:(1)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以传统评价方式为主,对体育成绩给予重视,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关注,需要引起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男女比例失调;课时压力大。(2)当前,各高校均开展了以制作和使用PPT为主的新媒体培训活动,创建有官方媒体平台,部分学校还组建有新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提升对新媒体应用能力。(3)疫情下,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要求下,各高校都应用新媒体开展了线上教学,形式包括QQ群、云课堂、钉钉、慕课、腾讯会议等平台,最为广泛的是钉钉。整体上而言,学生对疫情期间体育线上教学比较认可。(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体育教学对新媒体应用较少;新媒体应用于体育宣传相对落后;新媒体应用停留在初级阶段;新媒体应用缺乏系统策划。建议:(1)各个学校鼓励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积极使用新媒体创新公共体育工作方式,包括为其提供额外课时量、经费支持、精神鼓励、成果宣传,选择一些成功的影音视频案例、网络授课案例、微课程教学案例,作为学习、借鉴对象。(2)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必须形成常态化的新媒体应用机制,有规律、有节奏、有计划地应用新媒体。每一项宣传工作均要准确把握宣传对象特征,设定明确的宣传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整合选择和使用新媒体手段,制定宣传计划,实现不同媒介优势互补。(3)学校需要以“课程”和“工作内容”为导向,为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新媒体培训活动,制定详细的新媒体培训计划,设置一些前沿性、高水平的培训内容,安排实践性、操作性环节。(4)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活动将表现出新媒体成为支撑公共体育工作核心力量、新媒体将会被整合应用于公共体育活动、新媒体培训和应用将被制度性加以规范三方面趋势。
刘永刚[3](2020)在《“快易网球”在黑龙江省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越来越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随之报选网球课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数的急剧增加导致教学场地普遍的资源紧缺,以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网球运动的发展速度,这就需要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改变目前紧张的网球教学环境。网球运动项目的学习难度较大、运动强度高其含金成分高,外加教学方法的单一、练习场地紧缺、人数众多等多种复合因素制约着教学效果,导致多数学生在修完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后,不能良好的掌握网球技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改变高校网球教学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开拓思维探索创新,引进快易网球教学方法正是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发展理念。快易网球(Tennis...Play&Stay)起初是帮助人们如何更加容易地掌握网球、喜欢网球并坚持下去的问题,由十个国家高级教练员和专家组成的一支团队。在2007年国际网球联合会(ITF)携手37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正式推出这项最新的网球教学研究成果。快易网球教学使初学者在短时间内学会打网球,它区别于传统网球教学方法,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快易网球在各大网球俱乐部、网球学校等十分受欢迎,转接到网球课堂教学中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较好的培养模式,但在实际的高校教学中采用的很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快易网球在黑龙江省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快意网球开展为我省高校网球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将“快易网球”的教学方法引进高校的网球教学中,1.教师与学生对快易网球的引进十分赞同,原因是:一部分可以缓解场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另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结构的优化等。2.大学生及教师看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其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兴趣培养,快易网球最明显的特点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致胜心理,这对教学高度的很大提升。3.快易网球在我省高校网球课推广中的困境:参与主体对快易网球的认知程度、院系支持的力度、课程结构的安排、主体的元认知受限制等问题。4.快易网球教学法在我省高校网球课推广运用中的对策:加大快易网球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体参与认知;加强院校对快易网球重视程度、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提升师资力量、培养知识文化创新意识;加强快易网球资料的储备;从而促进我省高校快易网球教学法的飞速发展。
陈顺[4](2020)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社会中的竞争是指人才之间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比拼。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的竞争力,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育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进行培养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重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是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网球教师的专业,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牢牢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教学能力。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规定,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所必须需要具备的能力,还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教学能力作为一种体系,其可以划分为多种能力,本文的实验过程是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后,决定选取教学能力中的教学组织能力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教学组织能力提高和表现,通过在实验中引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验组与引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进行分组实验,将结果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进行教学实验,实验选取了2017级32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教育部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内容,本论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实验组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后通过对两组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网球专项能力和学生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效果反馈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有着特有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本研究根据专家确定了教学组织能力分化成五个板块。这五个板块为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纠正错误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应变能力。这种由整体划分为各板块,由大化小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吸收和学习知识,更能掌握知识。2.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学组织能力的不同板块合理选取探究式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入到教学设计中,使得学生在课程前对教学内容有完整的了解,课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课程后对授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3.实验后通过分析,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教学上的优异性。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纠正错误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应变能力的五个方面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的学生。4.实验后通过分析,实验组网球教学组织能力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教学组织能力的P值小于0.05。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得到了显着的增长。5.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知识。同时,在结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也提出了培养的方法,采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相应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
郭松然[5](2020)在《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微信每月的活跃用户在第三季度达到11.51亿,同比增长6%。参考我国移动互联网月用户11.38亿,即97.7%用户安装了微信程序。作为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的标志性平台之一,微信在社会信息传播、社交与教育教学等领域的作用价值不断凸显。目前,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几乎达到了100.00%,因此利用微信辅助教学来进行网球普修课的实验研究,了解并正视微信辅助教学的作用价值,对网球普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可行性和重要价值。研究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天津体育学院2017级网球普修课3班的3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并划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人,对体能素质(身高、体重、BMI、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50米跑)、专项技能(一二区发球和正反手击球技术)以及网球理论知识进行前测与后测,以学生接受微信辅助教学为自变量,探究了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网球技能学习质量;(2)在学生体质改善方面,常规网球教学和微信辅助教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影响较小,在实验完成后,身体素质水平的差异不显着;(3)学生在接受微信辅助教学后,会具有更良好的网球锻炼态度。在为期16周的教学后,学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情感体验都得到显着提升,比对照班接受常规网球普修课的效果要好,实验班学生的网球技术动作也更加标准;(4)微信辅助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监控和答疑,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球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网球文化素养得以提升,为推广、传承和传播网球文化、培养网球运动兴趣,起到了良好作用。
吴清源[6](2019)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高校网球研究(19892018)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高校网球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历经长期发展,相关研究已积累了较多的成果,但对这些成果的历史梳理多停留于定性分析上,缺乏深入系统的探究。因此,运用知识图谱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的作者、机构、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和前沿,探索其发展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以CNKI上收录的1989年初至2018年底的2208篇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相关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知识图谱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的作者、机构、研究热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从年度发文量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激增阶段、稳定阶段与下降阶段。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但研究阶段及其规律体现了时代特征。(2)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的学者和机构尚未建立稳定的合作研究网络,合作规模较小,合作研究以校内为主;研究机构主要以体育院校为主;近一半以上的硕博学位论文成为高校网球研究的主体成果。(3)高频关键词及其演进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网球研究发展历程中,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网球教学”。具体而言,体现在“网球文化”、“网球课程”、“网球教学”、“网球选项课”、“实验研究”、“教学方法”、“快易网球”等方面。(4)突变词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网球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于“选项课”。具体而言,体现在“网球选修课”、“体育教学”、“教学质量”、“高校网球教学”、“快易网球”等方面;而“网球运动员”、“多球训练”、“网球训练”、“多球练习”是2011年之后出现的研究前沿。(5)我国高校网球研究发文前30位作者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各高校网球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网球基本技术动作较差,专项技能不足;我国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数量不足,影响了网球人才的发展;大学生网球缺乏竞赛体系,未能打造中国大学生网球品牌赛事;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网球运动中受伤情况较多;大学生网球运动的终身体育意识缺乏。(6)高校部分专家访谈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网球研究存在的问题是:起步相对较晚,参与面不够广;研究手段较单一,缺乏多学科的交叉应用。其解决对策是:强化高校网球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注大学生网球技术的评定标准的研制;突出“教体结合”视角下的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强化高校网球竞赛模式的改良。(7)高校部分科研人员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的未来走势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育人”,具体表现为网球文化、教体结合、育人作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第二是“竞技训练”,具体表现为网球技战术训练、竞赛模式与管理、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第三是“教学”,具体表现为网球教学技能评定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第四是“综合应用”,具体表现为运动损伤与康复、“互联网+”、场地建设与优化。研究建议:(1)各研究者和科研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以老带新、强强联合等多种合作模式,优势互补,统筹规划。(2)加强相关硕博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为这一研究领域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引导他们结合研究热点、难点、重点,开展探索性实证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3)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前沿,拓宽研究思路,促进我国高校网球研究不断进步。(4)学者和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围绕网球文化、网球课程、网球教学,开展选项课的改革,加强网球基本技能教学的实践与实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5)进一步探索、创建与完善大学生网球竞赛体系,构建中国大学生网球品牌赛事,强化高校网球竞赛模式的改良。(6)注重网球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的开发,强化高校网球育人作用,研制大学生网球技术的评定标准,加强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培养。
臧磊[7](2019)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13-15岁少年学习网球运动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球运动从贵族运动逐步普及发展成大众运动,是一项充满魅力的球类运动,它发源自英国,闻名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近几年,网球在我国也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学校体育中一门试点课程,和其它课程同样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作为新型教学方法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之一。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校网球课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结合网球项目的独特性,以基本动作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实验指标,创新设计出一套适合少年网球教学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验结论分析,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提升中小学校园网球教学水平、促进网球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网球正反手基本技术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除身体素质中的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外的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均优于对照班,两者均存在显着差异。教学实验结束后,研究结果显示:1.在四项身体素质扇形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立定跳远测试方面: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扇形跑测试有显着差异(P<0.05),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差异不显着(P>0.05)。2.在网球正反手基本技术测试方面: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P<0.05)。3.在心理测试方面: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实验研究,可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网球专项身体素质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提升其他身体素质方面无明显差异。2.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网球基本技术稳定性和规范性。3.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网球教学,使学生在运动中更倾向于任务定向,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目标定向状态。结论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运用到少年的网球运动学习当中,取得的成果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成果,但传统教学法在实验后测中的成绩相对实验前也有所提升,因此并不能完全否认传统教学法的作用。此次教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中还尚有不足之处,例如评价体系中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任务的设计可以更加科学多样化,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赵鹏飞[8](2019)在《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网球作为世界第二大运动,在全世界拥有较高的关注度,社会各界对于网球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剧增,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的开设为网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的保障,同时网球公共选修课是沟通全民健身的重要桥梁,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而对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校校园网球文化氛围的建设。然而由于网球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网球专业人才匮乏,限制了网球运动在高校中的推广及发展,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因而我国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的开展时间较晚。本论文以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图为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的教学提出较为科学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提升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研究结论表明:1.在教师方面,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师在学历情况、职称结构两方面表现良好,但仍缺少博士学位研究生;大部分教师的原始专项并非网球,因而对网球技战术和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入。2.在学生方面,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学生网球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选修网球课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学生课后缺乏自觉练习。3.在教学目标方面,部分高校教学目标设定过高,受有限课时和学生基础等因素制约,教师无法完成既定目标。4.在课时和教学内容方面,甘肃省部分高校每学期的网球选修课课时少于36学时,未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网球选修课学时的要求。教学内容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设置过多,未突出重点。5.在教学方法方面,大部分教师采用了讲解示范法和纠正错误动作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但对启发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采用较少,更未使用视频教学法等辅助教学。6.在教学环境方面,部分学校场地虽多但分布不集中,故用以教学使用的场地较少;部分学校无网球墙;部分学校网球场实行收费政策;网球选修课班级规模过大;师生关系并不乐观;校园网球文化建设有待提高。7.在教学反馈方面,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课中反馈,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大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学生未利用课后反馈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需求。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营造良好的网球运动氛围,提高学生认知水平;3.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4.调整教学时数,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5.创新教学方式,使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6.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7.加强反馈,实现信息互换。
王雪[9](2019)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课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球作为现代社会比较火热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甘肃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网球运动的发展也较为落后,高校网球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对甘肃省部分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课程建设与发展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甘肃省22所普通高校开设网球选项课的学校仅有9所,开了率仅有40%。高校学生人数多,发展节奏迅速,是提高网球人口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甘肃省开设网球选项课的普通高校课程指导思想缺少社会本位培养思想;课程目标在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及合作、竞争能力等方面并未有明确目标;课程内容理论课内容单调。3.课程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多以文本授课为主,实践课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主导,不利于网球选项课的改革与创新。4.课程评价体系完整度还需加强,体系过于笼统,忽略个体发展差异,考核与评价过程与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5.各高校没有具体的网球课程教学大纲,仅有3所学校使用网球运动教材。6.网球选项课开课班数多、网球场地稀缺,课时少。很难进行有效的教学与训练,为教学造成了隐患和阻碍。课时数量决定学生技术水平掌握程度,学生普遍对课时少反映强烈。7.各学校缺乏网球专业师资,教师队伍多以跨专业教师组成,缺少年轻教师引进,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次数少,在学习增长知识,提升自我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性上都需要加强。8.各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球氛围,学生对网球运动兴趣不高,与学校网球运动起步晚、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和学校网球运动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关系。提出建议如下:增加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程开课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手段可多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球先进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参与度高且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课程评价应对对平时成绩评定标准把控严格;将网球选项课实践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教学系统化。分班以校年级分班授课为主;场地严重缺乏的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空地提供相应教学资源条件;增强网球教师团队教学专业性;运用电子设备关注学生户外锻炼情况。
刘徐[10](2019)在《基于“运动教育模式”的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构建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基于此,如何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引领作用,在加强技术教学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知识、意识、能力,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实现体育教学从只关注技术教学的一维面向向关注知识、技能、行为和意识的多维面向转变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焦点。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将流行于国外的运动教育模式融入网球教学课堂,通过课堂技术教学,微信平台专项知识推送,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组织者等多角色的实践,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实证分析学生在知识、意识、行为和能力四个维度的实际变化情况,提出教学的优化措施和构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为推动大学网球课堂教学,加快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益尝试和提供实践参考。研究得出:(1)我国高校网球教学存在教学发展滞后,课程建设不合理,师资力量水平有待提升,场地设施有待改善的现实,而制约当前大学生自主健身的主要原因包括健身观念缺失,休闲娱乐多样化选择诱惑,学生长期参与运动的引导机制不健全等因素。(2)实证研究表明,通过“运动教育模式”的网球课程教学实践,学生在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以及体育能力四个维度的教学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且通过多重角色的教学实践,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通过对基于“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效果的实证分析,结合当前高校网球教学实际,应该从重视教研结合,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来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设计。建议我国高校网球教学应该树立“兼容并蓄,中西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整体上进行优化设计,从实施目标,原则,策略,步骤等方面来制订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切实推动这一模式的推广实施,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球课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球课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需求 |
1.1.2 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
1.1.3 网球公体课的开展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
1.1.4 高校体育教育要提高学生体质,培养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研究 |
2.1.1 有关网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1.2 有关网球教学内容的研究 |
2.1.3 有关网球教学评价研究 |
2.2 有关SAQ训练法的研究 |
2.2.1 SAQ训练法的释义 |
2.2.2 有关SAQ训练法的国内外文献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对象及分组 |
3.3.2 实验的时间及地点 |
3.3.3 实验器材 |
3.3.4 实验训练内容 |
3.3.5 实验测试误差的控制 |
3.3.6 实验过程中的负荷控制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
4.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前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后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后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4.3 实验前后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网络普及推动新媒体应用市场的发展 |
1.1.2 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推动新媒体应用市场的发展 |
1.1.3 新媒体对高校体育有重要作用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有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 |
1.3.3 有关新媒体的研究 |
1.3.4 有关新媒体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 |
1.3.5 有关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研究 |
1.3.6 有关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发展对策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高校现阶段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
3.1.1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
3.1.2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师资调查 |
3.1.3 大学生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态度调查 |
3.1.4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3.2 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中的运用现状 |
3.2.1 新媒体在公共体育课程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
3.2.2 新媒体在公共体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
3.2.3 新媒体在课外体育训练中的运用现状 |
3.2.4 新媒体在公共体育宣传中的运用现状 |
3.2.5 新媒体在师资与设施建设中的运用现状 |
3.2.6 新媒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
3.3 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3.3.1 体育教学对新媒体应用比较少 |
3.3.2 新媒体应用于体育宣传相对落后 |
3.3.3 新媒体应用尚停留在初始阶段 |
3.3.4 学校对新媒体应用呈现碎片化 |
3.4 解决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运用的措施 |
3.4.1 增加新媒体教学和app的应用 |
3.4.2 明确新媒体宣传的主题 |
3.4.3 加强对新媒体使用行为的激励和引导 |
3.4.4 新媒体在训练和教学中应制定相应计划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运用调查问卷 |
附录B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快易网球”在黑龙江省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目的 |
1.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4 快易网球概述 |
1.4.1 快易网球教学的理念 |
1.4.2 快易网球教学方法 |
1.4.3 快易网球教学对球与场地的变化 |
1.4.4 快易网球使用范围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黑龙江省高校网球发展现状分析 |
3.2 黑龙江省高校快易网球教学可行性研究调查分析 |
3.2.1 快易网球在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的情况调查 |
3.2.2 高校网球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
3.2.3 高校网球场地基本调查情况 |
3.3 黑龙江省高校开展快易网球的影响因素 |
3.3.1 网球教师、学生对快易网球了解程度 |
3.3.2 高校网球教师对快易网球进入课堂的态度与原因分析 |
3.3.3 学生对快易网球教学的态度及原因分析 |
3.3.4 高校领导对快易网球引进教学的态度及原因分析 |
3.3.5 受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 |
3.3.6 昂贵的教学设备 |
3.3.7 有关快易网球学习资料的调查情况 |
3.4 黑龙江省高校开展快易网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外因分析 |
3.4.1 黑龙江省高校网球气氛为开展快易网球奠定基础 |
3.4.2 黑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为开展快易网球提供了物质基础 |
3.4.3 高校教学改革为快易网球的开展提供有利机会 |
3.4.4 快易网球一定程度上解决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
3.5 黑龙江省高校开展快易网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内因分析 |
3.5.1 高校领导与网球教师对快易网球引进校园的积极态度 |
3.5.2 学生对快易网球的支持 |
3.5.3 高校网球课时安排紧张 |
3.5.4 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
3.5.5 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球课的教学质量 |
3.5.6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4 对黑龙江省高校快易网球发展的对策研究 |
4.1 加大快易网球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体参与认知 |
4.2 加强院校重视程度、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
4.3 提升师资力量、培养知识文化创新意识 |
4.4 加大快易网球资料的储备 |
4.5 合理调整课程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
4.6 快易网球教学方法在黑龙江省高校教学中推广运用的前景展望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 |
1.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迎合社会的需要 |
1.1.3 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
1.1.4 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模式改革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2 有关教学能力的概念研究 |
2.3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的概念及结构的研究 |
2.4 有关教学组织能力的概念及其构造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分析 |
4.1.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
4.1.2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4.1.3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课程特性 |
4.1.4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4.1.5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蕴含的教学方法 |
4.1.6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流程的对比分析 |
4.1.7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4.2 教学组织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教学组织能力的筛选 |
4.2.2 教学组织能力指标的确定 |
4.2.3 教学组织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 |
4.2.4 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实验前学生的差异性分析 |
4.3.2 实验后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对比分析 |
4.3.3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教学组织能力对比分析 |
4.3.4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效果的反馈 |
4.3.5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时代来临 |
1.1.2 教育改革进程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微信研究现状 |
1.3.2 高校网球教学与创新研究现状 |
1.3.3 微信辅助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3.4 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
1.3.5 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技术支撑 |
1.3.6 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优缺点 |
1.4 微信辅助教学的内涵与本质 |
1.5 理论基础 |
1.5.1 人本主义理论 |
1.5.2 掌握学习理论 |
1.5.3 建构主义理论 |
1.5.4 元认知理论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 |
3.1.1 实验前后两个教学班学生BMI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2 实验前后两个教学班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3 实验前后两个教学班学生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4 实验前后两个教学班学生50m跑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5 实验后两个教学班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3.1.6 实验后两个教学班学生正手击球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7 实验后两个教学班学生反手击球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8 实验后两个教学班学生一区发球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9 实验后两个教学班学生二区发球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 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效果分析 |
3.2.1 有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网球学习兴趣 |
3.2.2 有利于网球普修课的信息化教学发展 |
3.2.3 有助于协调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
3.2.4 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3.2.5 借助现代工具强化学生交际能力 |
3.3 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应用策略 |
3.3.1 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注意事项 |
3.3.2 要重视微信公众号的监督与管理 |
3.3.3 构建多元化地评价体系 |
3.3.4 提高网球普修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
3.3.5 不能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致谢 |
研究生个人经历 |
(6)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高校网球研究(19892018)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校网球研究 |
2.1.2 合作研究 |
2.1.3 研究热点 |
2.1.4 科学知识图谱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 |
2.2.2 我国高校网球课程的相关研究 |
2.2.3 我国高校网球竞赛的相关研究 |
2.2.4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员技战术分析的相关研究 |
2.2.5 知识图谱在我国网球科研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
2.3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国内外高校网球研究评述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可视化知识图谱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问卷调查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3.3 研究工具及操作流程 |
3.3.1 研究工具 |
3.3.2 操作流程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的阶段与特征 |
4.1.1 萌芽阶段(1989~2003年) |
4.1.2 激增阶段(2004~2014年) |
4.1.3 稳定阶段(2015~2016年) |
4.1.4 下降阶段(2017~2018年) |
4.1.5 小结 |
4.2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高产作者与合作情况的可视化分析 |
4.2.1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高产作者分析 |
4.2.2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作者合作的可视化分析 |
4.2.3 小结 |
4.3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机构与合作状况的可视化分析 |
4.3.1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机构的类型分析 |
4.3.2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机构的发文类别分析 |
4.3.3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 |
4.3.4 小结 |
4.4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
4.4.1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
4.4.2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热点演进的可视化分析 |
4.4.3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
4.4.4 小结 |
4.5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发文量前30位作者的观点分析 |
4.5.1 30位作者观点中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
4.5.2 30位作者观点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 |
4.6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当前热点、问题与未来走势的调查研究——以中国大体协网球分会部分专家访谈为例 |
4.6.1 部分专家对我国高校网球研究热点的看法 |
4.6.2 部分专家提出的我国高校网球研究存在的问题 |
4.6.3 部分专家对我国高校网球研究未来走势的分析 |
4.7 我国高校网球研究未来趋势的调查研究——以全国高校网球科研论文报告会部分参会教师为例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高校网球未来研究走势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任务驱动教学法对13-15岁少年学习网球运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 |
1.1.2 网球运动的学习在少年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
1.1.3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需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方法 |
2.1.2 传统体育教学法 |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研究 |
2.2.1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基础 |
2.2.2 任务驱动教学原则 |
2.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3 实验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实验法 |
4 实验设计与实验内容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对象与分组 |
4.1.2 实验时间 |
4.1.3 实验地点 |
4.1.4 实验准备 |
4.1.5 实验目的 |
4.1.6 实验前的测试 |
4.1.7 实验的后测指标 |
4.1.8 实验控制因素 |
4.1.9 实验假设 |
4.2 实验实施 |
4.2.1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差异设计 |
4.2.2 实验班的教学设计 |
4.2.3 网球技术评判标准 |
4.2.4 实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5 研究结果与对比分析 |
5.1 实验前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基本身体情况结果与分析 |
5.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的结果分析 |
5.1.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 同一班级不同时间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2.1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2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3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5.2.4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5.3 实验后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3.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网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的结果分析 |
5.3.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学后的反思讨论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
2.2.2 对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现状的研究 |
2.2.3 对我国高校网球课课堂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
2.2.4 对我国网球课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
2.2.5 对国内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现状的研究 |
2.2.6 对甘肃省高校网球选修课现状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教师的基本情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分析 |
4.1.1 教师的职称和学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1.2 教师的原始专项情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1.3 教师的网球专业水平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1.4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1.5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1.6 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2 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分析 |
4.2.1 学生对选修课的认知和兴趣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2.2 学生的选课动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2.3 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2.4 学生的学习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3 教学目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分析 |
4.3.1 教学目标基本情况概述 |
4.3.2 教学目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 课时及教学内容安排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分析 |
4.4.1 课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4.2 教学内容安排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5 教学方法对网球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分析 |
4.5.1 教学方法选择使用情况及分析 |
4.5.2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
4.6 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分析 |
4.6.1 网球场地设施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6.2 班级规模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6.3 网球学习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6.4 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7 教学反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分析 |
4.7.1 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及意义 |
4.7.2 课前教学反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7.3 课中教学反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4.7.4 课后教学反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5 提高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
5.1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
5.2 纯净学生选课动机,抛除功利思想 |
5.3 达成教学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
5.4 增加课时时数,调整教学内容 |
5.5 创新既有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
5.6 完善场地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
5.7 注重教学反馈,捕捉教学盲点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2 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3 专家效度检验问卷(教师) |
附录4 专家效度检验问卷(学生) |
附录5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9)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 |
2.1.2 课程建设 |
2.1.3 体育课程 |
2.1.4 网球选项课课程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课程开展基本情况 |
4.1.1 网球选项课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
4.1.2 网球选项课课程目标 |
4.1.3 网球选项课课程内容 |
4.1.4 网球选项课课程性质与组织形式 |
4.1.5 网球选项课课程教学方法 |
4.1.6 网球选项课课程成绩考核与评价 |
4.2 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资源 |
4.2.1 师资队伍 |
4.2.2 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4.2.3 场地设施配备 |
4.2.4 器材配备 |
4.2.5 余暇网球运动与竞赛现状分析 |
4.2.6 学生认知度调查与分析 |
4.3 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课程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4.3.1 社会经济因素 |
4.3.2 场地器材建设 |
4.3.3 学校重视程度 |
4.3.4 课程建设 |
4.3.5 师资建设 |
4.3.6 学生观念 |
4.3.7 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 |
5.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课程建设优化对策 |
5.1 细化课程思想与目标 |
5.2 丰富课程内容 |
5.3 优化教学方法 |
5.4 完善评价体系 |
5.5 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
5.6 增加开课率与课外延伸活动 |
5.7 着力解决器材问题 |
5.8 营造校园网球运动氛围 |
6.结论与建设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10)基于“运动教育模式”的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思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1.4.1 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研究现状 |
2.1.1 高校网球教学现状 |
2.1.2 高校网球发展对策 |
2.1.3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 |
2.1.4 高校网球教学研究述评 |
2.2 运动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
2.2.1 国内运动教育模式研究 |
2.2.2 国外运动教育模式研究 |
2.2.3 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
2.2.4 运动教育模式研究现状述评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第4章 相关理论解读及研究基础 |
4.1 运动教育模式引入的理论依据 |
4.1.1 建构主义理论 |
4.1.2 自我决定理论 |
4.2 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解读 |
4.2.1 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 |
4.2.2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
4.2.3 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 |
4.3 高校网球教学现状分析 |
4.3.1 网球教学发展滞后 |
4.3.2 场地设施不完善 |
4.3.3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
4.3.4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
4.3.5 课程设置不合理 |
4.4 制约大学生自主健身的原因分析 |
4.4.1 健身观念缺失 |
4.4.2 娱乐多样化选择 |
4.4.3 健身引导机制缺乏 |
第5章 基于运动教育模式的网球选项课教学设计 |
5.1 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说明 |
5.1.1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思路 |
5.1.2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选取 |
5.2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设计 |
5.2.1 教学目的 |
5.2.2 教学方法 |
5.2.3 教学内容 |
5.2.4 教学时间、地点和对象 |
5.2.5 教学过程 |
第6章 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
6.1 体育知识差异性分析 |
6.2 体育意识差异性分析 |
6.3 体育行为差异性分析 |
6.4 体育能力差异性分析 |
第7章 网球教学优化措施及实施方案 |
7.1 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措施 |
7.1.1 重视教研结合 |
7.1.2 明确教学目标 |
7.1.3 优化教学设计 |
7.1.4 创新教学方式 |
7.2 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
7.2.1 指导思想 |
7.2.2 实施目标 |
7.2.3 实施原则 |
7.2.4 实施策略 |
7.2.5 实施步骤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四、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球课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D]. 白峻滔.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D]. 龙子祥. 河南大学, 2020(06)
- [3]“快易网球”在黑龙江省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D]. 刘永刚.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4]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为例[D]. 陈顺.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5]微信辅助教学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 郭松然.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6]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高校网球研究(19892018)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D]. 吴清源.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1)
- [7]任务驱动教学法对13-15岁少年学习网球运动的应用研究[D]. 臧磊. 扬州大学, 2019(02)
- [8]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网球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D]. 赵鹏飞.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课程建设研究[D]. 王雪.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基于“运动教育模式”的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D]. 刘徐.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