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用地交通分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站点,交通,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布局,容积率。
用地交通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恒,徐菊芬[1](2014)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强度分类研究——以南京市地铁2号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京地铁2号线各站点为研究对象,在步行合理区确定范围为800m的基础上,分析得到各轨道站点存在土地开发强度不够等问题。为此,从站点周边各类土地利用规模定量与定性,确定出居住型站点、公共性站点、商业服务型站点、产业型站点、交通型站点、生态景观型站点以及混合型站点。然后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计算单位地面售价与楼层的关系,分析测算出各类站点的最佳楼层,以此最后通过建筑密度、区位等因素推算出各类站点最佳开发容积率。(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4年10期)
王艳丽,李林波,易军伟,吴兵[2](2013)在《基于交通需求的城市用地分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用地是引发交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协调其与交通的关系有利于缓解交通拥挤。为使城市规划之初就能充分考虑到用地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从二者所关联的交通需求出发,采用系统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城市用地的交通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并以交通需求的时空特性为依据对城市用地进行了时间分类和空间分类,以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交通需求属性,从而对现有城市用地的分类进行补充。(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郑文含[3](2008)在《分类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功能导向将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分为居住型、中心型、枢纽型叁类,分类探讨站点地区用地构成、开发强度和空间布局,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开发提供规划引导依据。文章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的吸引效应和空间分异效应,划定直接影响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二手数据资料,对各类站点周边用地构成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站点地区开发强度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结合不同类型站点地区用地特征,提出建议强度值。探讨了各类型站点地区理想空间布局模式。其中居住型站点,基于传统居住区与轨道站点导向的居住区布局结构比较,认为应强调"轨道站点—接驳公交站点"与"社区中心—居住单元"的空间耦合。中心型站点鼓励土地混合使用和地下空间利用。枢纽型站点强调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09-01)
用地交通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用地是引发交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协调其与交通的关系有利于缓解交通拥挤。为使城市规划之初就能充分考虑到用地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从二者所关联的交通需求出发,采用系统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城市用地的交通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并以交通需求的时空特性为依据对城市用地进行了时间分类和空间分类,以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交通需求属性,从而对现有城市用地的分类进行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地交通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恒,徐菊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强度分类研究——以南京市地铁2号线为例[J].住宅科技.2014
[2].王艳丽,李林波,易军伟,吴兵.基于交通需求的城市用地分类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郑文含.分类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