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年公共事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年农民工,新媒体使用,公共事务参与,富士康
青年公共事务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丽[1](2019)在《青年农民工的新媒体使用与公共事务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公共事务参与为核心概念,选取郑州港区富士康作为研究地点,在信息技术变革和阶层分化的背景下,聚焦青年农民工群体,从传播学视角出发,考察青年农民工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和公共事务参与实践,探究青年农民工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因素。2018年3月23日——4月28日,研究者以打工者的身份深入富士康郑州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370名青年农民工的新媒体使用和公共事务参与,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和质化的深度访谈及参与式观察,展现青年农民工的新媒体使用时长、使用类型、使用动机及内容偏好等新媒体使用行为,揭示青年农民工公共事务参与的现状,剖析青年农民工新媒体使用的哪些因素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公共事务参与产生了影响,并探讨青年农民工公共事务参与的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平均每天使用新媒体进行网上活动的时长约为2.51小时,手机成为主要新媒体工具类型,青年农民工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4.9%,获取信息动机是最为主要的使用动机,电子商务类内容(网上购物、网上支付)最受青年农民工的青睐。青年农民工使用新媒体获取时事知识的程度并不高,参与意见表达的积极性较低,消费问题(如食品安全、物价等)是较为经常讨论的话题,很少参加单位及社会公共活动;虽然青年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但他们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并不强烈。通过多元阶层回归分析发现,获取信息动机、新闻资讯偏好、意见表达动机和娱乐消遣动机是影响公共事务参与的4个重要变量,其中娱乐消遣动机对公共事务参与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新媒体在青年农民工的公共事务参与过程中扮演着增权与减权的双重角色。在青年农民工的公共事务参与过程中,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农民工“工具性使用”还是“仪式性使用”的新媒体使用形态。青年农民工在公共事务参与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因素包括:媒介素养普遍不高,主体参与意识缺失,制度化组织参与缺位。利用新媒体促进青年农民工的公共事务参与则需要:开展青年农民工新媒介素养教育;提高青年农民工利用新媒体增权的能力;增强青年农民工的集体话语权。(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卢春天,张志坚[2](2017)在《西北农村青年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基于媒介接触和媒介信任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媒介的使用对个人的认知和行为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西北4省农村调查发现,对于西北农村青年而言,相对于其他节目,新闻类节目接触能够显着促进他们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传统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可以显着正向影响农村青年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而新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着程度。因此,相关媒体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扩大新闻类节目的影响力;政府要利用不同媒介类型提高青年公共事务参与兴趣;媒介的管理者要关注媒介所传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度。(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张先鹏[3](2017)在《海峡两岸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 台湾青年菁英 邓哲伟》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政治基础,致力于发展两岸青年交流事业,短时间内在两岸受到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两岸青年群体中产生影响力——春节前落幕的第四届台胞社团论坛上,邓哲伟和他的"海峡两岸公共事务协会"青年菁英团队再次成为被邀请和关注的对象,而在此之前的首届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上,"海峡两岸公共事务协会"则是台湾方面10个民间团体主办单位之一,理事长邓哲伟更是在青年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7年03期)
卢春天,朱晓文[4](2016)在《城乡地理空间距离对农村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网络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不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地理居住场所,而且对微观社会行为有着独特的解释力。城乡地理空间距离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不仅有着直接的效应,还通过新、旧媒介及垂直社会网络的中介发挥了间接效应;不同的媒介类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存在强度和方向的差异。空间的媒介化并不仅仅是依靠各类媒介尤其是新媒介对空间的渗透和扩展,还包括实践者之间的基于社会网络互动而使得空间媒介化的功能得到了加强。(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李天龙,李明德,张志坚[5](2015)在《媒介接触对农村青年线下公共事务参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北四省县(区)农村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西北四省县(区)农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媒介接触对西北农村青年线下公共事务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对西北农村青年公共事务参与具有正向作用;不同性质的媒介接触强度对农村青年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并不一致;传统媒介接触强度对农村青年公共事务参与呈正向作用,而新媒介接触强度却表现为负向影响。尽管新媒介接触强度降低了农村青年参与现实世界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但新媒介因其能满足双向互动的特点,在动员受众参与线上公共事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刘军[6](2015)在《县级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共青团在青年公共事务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尤其容纳最广大青年群体的县级行政区域主要由县级团委来具体管理。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使各级共青团组织意识到在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下各级团组织需要承担起新的伟大的历史任务,即积极发挥团组织一直以来在我国青年公共事务管理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动服务青年成才成长发展,筑牢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因此,努力寻求当前各级团组织务实、有效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制度和路径,特别是为处在最基层、接触最广大青年群体的县一级团委提供参考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从治理理论、团的性质以及职能入手,认真梳理了共青团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历史沿革、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以及县一级团委机构自身的特点和县级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具体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以县级市F市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为实际个案进行认真研究,详细描述了F市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五个方面的工作成效,在对F市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现状进行详实阐述、准确反映的基础上,又深入分析了F市团委在管理青年公共事务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六大问题和面临的较为严峻的五方面的挑战。文章最后立足于县一级团委无论从纵向的团系统内还是横向的作为党群机关的部门来看都属于各项工作的执行层这个最大的实际,结合笔者自身多年从事基层一线共青团工作的经验、感悟、认识和一些思考,提出了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从全面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提高团的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性、全面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提升引导青年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积极营造有利于县级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大环境等六个方面着力提升县级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水平的具体工作举措。(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季昊昊[7](2013)在《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正经历社会的转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不断变迁,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在社会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就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尤其对于青年这一庞大的群体来说,如何更好地解决和满足其多元的、日益增长的各种利益诉求,如何管理好相对应的青年公共事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为长久以来承担了大量主要青年工作的中国共青团,其职能体系由传统的单一职能模式逐步向现代的涵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多元模式转变,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成为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如何更好参与青年公共事务管理,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共青团组织所要面对和思考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的背景、内容、意义、研究目的和研方法等,进行文献综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借鉴。第二部分对国内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现状分析。第叁部分介绍了崇明县共青团在青年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包括运行情况概述,青年公共事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团县委在青年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出现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寻求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共青团组织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机制和途径。建议团组织要深刻审视自身定位,正确处理与社会、与青年、与政府等部门的关系,保持一种积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状态,以青年工作为核心,协助政府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特别是在思想道德、青年民生保障、青年志愿服务和青年权益方面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切实把青年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作为共青团的重要任务。本文希望透过对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研究体现共青团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并使研究成果能够起到为青年服务的作用,促进青年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能够达到满足青年的各种利益诉求,促进其健康发展,稳定和团结青年这支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的目的,并希望能够对地方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3-04-17)
田国丽[8](2012)在《浅析我国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参与领域越来越广泛,参与机会和渠道大大拓展,呈现出显着特点。青年的公共参与渠道越来越多,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青年公共参与的渠道仍相对狭窄,参与效能还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2年11期)
茆龙海[9](2010)在《共青团组织参与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路径探讨——以连云港团市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连云港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中的运行情况,探讨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和模式选择。提出了以人格教育和生活指导为基础、以服务青年创业为中心、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补充等叁条参与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11期)
李亚楠[10](2009)在《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公共事务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临着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的形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既承担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职能,又承担了政府青年工作职能,因此,共青团在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工作方面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共青团组织如何顺应新时期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协助政府管理青年公共事务,从而探索新时期共青团服务青年公共事务的机制和途径,为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是历史赋予共青团的职责。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搜集、案例研究等方法,力图较为准确地把握社会转型期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论文以天津市塘沽区为例,比较全面的概括了该区政府、非政府组织、共青团等机构从事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现状,并从青年思想动态、青年民生保障、青年公益活动、青年权益维护等角度着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当前所存在的瓶颈问题,分析阐释了青年公共事务的管理困境。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落脚于共青团对青年公共事务的协助管理上,提出了共青团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建议,团组织要深刻审视自身定位,正确处理与社会、与青年、与政府等部门的关系,保持一种积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状态,以青年工作为核心,协助政府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特别是在思想道德、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志愿服务和青年权益方面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切实把青年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作为共青团的重要任务,起到为青年服务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2-01)
青年公共事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众媒介的使用对个人的认知和行为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西北4省农村调查发现,对于西北农村青年而言,相对于其他节目,新闻类节目接触能够显着促进他们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传统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可以显着正向影响农村青年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而新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着程度。因此,相关媒体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扩大新闻类节目的影响力;政府要利用不同媒介类型提高青年公共事务参与兴趣;媒介的管理者要关注媒介所传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年公共事务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丽.青年农民工的新媒体使用与公共事务参与[D].郑州大学.2019
[2].卢春天,张志坚.西北农村青年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基于媒介接触和媒介信任的视角[J].当代青年研究.2017
[3].张先鹏.海峡两岸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台湾青年菁英邓哲伟[J].台声.2017
[4].卢春天,朱晓文.城乡地理空间距离对农村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网络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
[5].李天龙,李明德,张志坚.媒介接触对农村青年线下公共事务参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北四省县(区)农村的调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
[6].刘军.县级团委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研究[D].山西大学.2015
[7].季昊昊.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公共事务管理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8].田国丽.浅析我国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J].内江科技.2012
[9].茆龙海.共青团组织参与管理青年公共事务的路径探讨——以连云港团市委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李亚楠.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公共事务之研究[D].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