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调速离合器论文-田宇琦

粘性调速离合器论文-田宇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性调速离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粘调速离合器,AME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

粘性调速离合器论文文献综述

田宇琦[1](2015)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机电液总体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话题,液粘调速离合器作为一种新型传动装置,以其高效的节能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将其应用在船舶动力系统中,将能够大大提高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而液粘调速离合器的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决定了它的正常工作。所以为了能够设计出性能更加强大,工作更加稳定的液粘调速离合器,有必要对其各子系统即机械结构、液压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对今后改进或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参考,进而促进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提高。目前关于液粘调速离合器的仿真内容大多集中于单独的液压系统建模仿真,并且其中也多用液压元件库中现有的简易阀块搭建模型,与实际工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应用AMESim软件根据液粘调速离合器中阀件的原理对各非标阀进行了建模并完成了单独仿真,研究了部分参数对阀块工作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电控系统的模型,应用PID算法来进行转速的控制,最后利用两个软件之间的联合仿真来完成关于液粘调速离合器机电液总体仿真的相关内容。建模仿真内容完成后考虑到软件使用的专业性以及实现联合仿真的难度性,本文还基于Matlab语言对仿真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使得液粘调速离合器总体仿真过程更加明了,操作更加便捷,让未接触过相关仿真软件的工程师也能迅速上手并了解其中原理,推广了液粘调速离合器总体仿真技术。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还利用在莘庄505实验室搭建的试验台位,针对YT190液粘调速离合器进行了液压控制系统试验以及调速性能和响应速度实验,将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相比较,其误差在规定的15%以内,证明仿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仿真曲线并不是十分完美,在以后的工作后中可以利用本文中有关液粘调速离合器总体仿真的建模仿真方法加以优化,继续改善模型或进一步调整PID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院》期刊2015-08-01)

马强,王楚媛[2](2014)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调速技术在注水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由主机和液压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依据牛顿液体内摩擦定律,动力由输入轴传至主动摩擦片,同时润滑供油系统将润滑油传至主、被动摩擦片之间,被动摩擦片承受由主、被动摩擦片之间油膜剪切作用从主动摩擦片传来的动力而转动,然后由被动轴将动力传出。安装"YL-8型"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通过调速功能可以达到调节注水泵出口压力的作用,实现泵压与管网干压压差为0,无功功率为0的效果,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节能》期刊2014年02期)

樊广成[3](2010)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工作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是一种基于液体粘性传动的新型离合器,在我国煤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阐述了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传递转矩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工作特性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0年15期)

姚昕[4](2010)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在注水泵中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锦州采油厂五个作业区所有井口每天1万m3的注水工作由集输大队的注水系统来保证完成。目前集输大队共有5台注水泵,其中2#、3#、4#注水泵安装了高压变频器,使用的过程中,变频器调速节能的效果较明显,但是占据空间较大,而且对外界的环境要求较高,尤其在夏天受高温的影响较大。在2007年2#、4#注水泵变频器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损坏,维修期较长。而由于注水量的变化较大及在变频器维修期间,启用1#、5#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相对多耗电30%,每天1.2万kW.h左右。为了在满足生产的基础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因此我们引入了新型的注水泵节能工艺技术——液体粘性离合器在注水泵中的应用技术。经优选对比,在1#注水泵上实施此节能技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0年13期)

孙芹,李作丽[5](2009)在《电液比例控制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平稳、抗污染能力强、节能等优点,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综述了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中电液比例控制器的选择,并给出了相应的接线图,最后介绍了负载输出检测电路。(本文来源于《英才高职论坛》期刊2009年04期)

何少军[6](2009)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Hydro viscous drive,简称HVD)是一种利用油膜剪切力来传递动力的装置,其特点有:输出转速无级可调;节能效果显着;可实现软启动;可柔性制动,对传动系统起保护作用;可同步传动。美国是最早开展液体粘性传动技术研究的国家,其研究成果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日本和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开始进行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研究,虽然已经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输出转速的稳定性、动力润滑和摩擦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主要以提高离合器输出转速的稳定性为目的来对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摩擦副和控制系统开展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摩擦副的研究。统计数据表明液粘调速离合器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都与摩擦副有关,比如,摩擦副磨损严重导致承载能力低、摩擦副变形量大导致工作时发热量大甚至摩擦副烧坏等。再加上国内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摩擦副普遍是参照普通湿式离合器的摩擦副来生产的,这种摩擦副性能不够稳定,所以影响了离合器的稳定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摩擦片工况,建立了摩擦副的热流分布和热传导模型,推导出了摩擦片温度场的分布;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摩擦片应力场的分布、工作过程中摩擦片的受力情况,得到了摩擦副变形失效的机理,并改进了摩擦副的设计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设计出的摩擦片较传统的湿式摩擦片性能明显提高。基于PLC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的实现。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以及水厂在采用线性控制时水压不稳定的实际工况,本文采用以西门子S7-200型PLC为核心构建了控制系统,采用了常规PID控制方法根据水压波动情况来调节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输出转速控制,同时控制水泵的启停,从而来达到恒压供水的目的。控制方法的改进。水厂生产表明,由于恒压供水系统是个高阶次、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多变量、参数时变的系统,难以得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所以采用常规的PID控制后系统的稳定性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故有必要对控制方法进行改进。针对该系统的特点,本文采用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将控制经验写成决策表,根据自来水压力波动的情况控制系统在工作中实时修改PID的参数,实时调节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通过Matlab仿真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5-20)

高洁[7](2009)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关键部件有限元及其密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由于在重载、低速工况下具有良好的速度可控性以及软启动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矿、港口物料输送等行业获得广泛的应用。液粘调速离合器的主、被动轴是其关键部件,其基本功能是传递转矩,并对输入与输出速度进行调节;由于其功能要求,主动轴、被动轴上开设了多处径向油孔、轴向油孔、油槽,用于通过摩擦片润滑油、加载液压油,因此主动轴、被动轴的结构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性。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目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摩擦片寿命不理想;润滑油温升偏高;加载油压控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波动性;及动压密封性能下降等不足,这些影响了HVD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性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有限元技术对重要关键机械零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计算与性能分析,是现代设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已得到科技界的普遍认可。液体粘性调速装置的主动轴、被动轴承受载荷状况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装置综合性能,具有理论指导与工程实践意义;对于流体力学、传热传质流场等问题的计算,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是与实验研究相互补充的另一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具有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不可及的优越性。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利用ANSYS软件对液粘调速离合器的主动轴、被动轴进行力学结构分析与强度计算。在对主动轴、被动轴的结构特点和载荷分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动轴、被动轴的力学模型,并对二者的最大弯矩、扭矩和危险截面进行了分析与认定。建立了研究对象的有限元模型,选定了有限元分析的单元类型、材料属性、网格划分,施加自由度约束和载荷后求解。通过计算与分析,对主动轴、被动轴上的应力及应变、轴上的危险剖面及其危险点有更加完整、准确的把握,为后续的流体分析奠定了基础。基于有限体积法,对被动轴上可能引起泄漏的密封薄弱环节进行了流体动力学分析,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规律,及其引起的泄漏量;从密封端面的结构参数入手,着重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泄漏量与密封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一些具有理论设计参考价值的结论。本文以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主动轴、被动轴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和有限体积法的基本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和密封性能与泄漏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主动轴、被动轴应力与应变、危险截面与泄漏量变化的一系列规律,为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李世明,谭朝阳,李朝辉,丁大革[8](2009)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国产化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武钢焦化公司推焦除尘、装煤除尘系统上的调速设备一直采用日本进口的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该设备运行平稳、可靠,节能效果显着。2007年,推焦除尘风机上的液粘调速离合器出现了不可修复的故障(摩擦片烧损)。由于国内不能满足备件的供应,进口备件要6个多月。公司采用风机与电机(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09年02期)

蒋新[9](2008)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节能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为液力调速技术中的新技术,且优于液力偶合器。调速实质是改变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使性能曲线向下平移,完全消除了泵管压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泵效,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调速技术能使注水泵实现轻载启动,而减级类的方法不能做到这一点。实验证明,应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对油田注水泵进行调速节能效果明显。在多台注水泵并联工作的情况下,1台安装调速装置不会影响其它注水泵的运行。管压有富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注水量,提高节能效果,由此造成的管压降低程度取决于并联泵的多少。(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节能》期刊2008年05期)

轩连[10](2008)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急剧增加,导致了能源危机和能源价格上涨,使得节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是种新型传动装置。它利用摩擦片之间的油膜剪切力来传递动力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调速和节能领域。本文对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试验,重点研究了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奥米伽阀的力学模型和静态性能。第一章介绍了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包括了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优势和国内外发展状况。第二章进行了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设计,包括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和液压系统设计,并介绍比较了现有的几种液压控制系统。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根据液压阀的基本理论和奥米伽阀的工作特点,详细描述了的各个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并加以分析和计算。讨论了流量系数、速度系数、射流角等取值范围。第四章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和液体连续性方程,并根据奥米伽阀的结构提出的补充方程建立了奥米伽阀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建立了奥米伽阀的传递函数和方框图,并讨论了阀的结构参数对阀的性能影响。第五章介绍了关于奥米伽阀的试验,验证了奥米伽阀数学模型理论的正确性。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今后工作的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粘性调速离合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由主机和液压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依据牛顿液体内摩擦定律,动力由输入轴传至主动摩擦片,同时润滑供油系统将润滑油传至主、被动摩擦片之间,被动摩擦片承受由主、被动摩擦片之间油膜剪切作用从主动摩擦片传来的动力而转动,然后由被动轴将动力传出。安装"YL-8型"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通过调速功能可以达到调节注水泵出口压力的作用,实现泵压与管网干压压差为0,无功功率为0的效果,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性调速离合器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宇琦.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机电液总体仿真技术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

[2].马强,王楚媛.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调速技术在注水系统中的应用[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4

[3].樊广成.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工作特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

[4].姚昕.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在注水泵中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5].孙芹,李作丽.电液比例控制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中的应用[J].英才高职论坛.2009

[6].何少军.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稳定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9

[7].高洁.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关键部件有限元及其密封特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9

[8].李世明,谭朝阳,李朝辉,丁大革.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国产化改造[J].燃料与化工.2009

[9].蒋新.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节能新技术[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8

[10].轩连.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  

粘性调速离合器论文-田宇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