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拱桥小学广安638019)
自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载体,努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加快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直好评。
从技术属性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一方面扩展了教育机会,另一方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以笔者所在广安市为例,2011年,全市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级不足10%,“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不少学校连计算机课都无法开设,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更是空白,“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说到尾”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的真实写照。2011年底,广安市抢抓部省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有利契机,按照“优先部署、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全面实施”的思路,大力加强以“三通两平台”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先后投入资金近5亿元,新增计算机4.8万台、电子白板等“班班通”设备6300余套,建成多媒体网络教室880间,电子备课室230间,录播教室60间,所有成建制学校均连通了20M以上光纤宽带网络,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项目458个,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了12:1,教师师机比达到1.8:1,中心校以上学校“班班通”设备覆盖面达到了82%,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除广安区以外,市、县两级均建有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全覆盖;全市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育考试数据处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志愿填报和录取全部实现了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原有封闭的环境,缩短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提升了教育质量。但条件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通过认真调研,笔者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利用好这些技术手段和资源,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一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教学督导管理机制,对学校电教设备、网站信息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督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分类建立督查档案,及时整改销号;对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点子,及时总结推广,以不断提高学校电教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进而增强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校设备管理使用能力。二是增强队伍的能力素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分管教育的领导、各中小学校长等管理层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促进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能力培训,重点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经常性开展教师多媒体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系列活动,通过竞赛、评比促进应用,加快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局面。三是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主动与外地名校合作,组成联盟学校,通过网络直播同步听名校名师的课程,联合建立课题研究、网上教研、人才培养新体系,共享优质资源,推动教学方式转变,提升教育质量。开展“网络精品课”和“网络精品微课”工程建设,汇聚本地每所学校优势和学科的优质资源,建立教学资源云平台,扩大优质资源效率,促进市区、镇街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现有教育与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移动设备、视频学习已成为普遍趋势使课堂景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充分发挥现有“三通两平台”作用,通过图、文、音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消化新知识,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并通过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