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吹脱论文_薛舜

导读:本文包含了曝气吹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曝气,地下水,氯乙烯,填料,模型,因素,喷淋。

曝气吹脱论文文献综述

薛舜[1](2019)在《地下水源饮用水氯代烃曝气吹脱工艺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氯代烃类有机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地下水安全的一大污染源。曝气吹脱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绿色高效的氯代烃处理技术,在美国等国家地下水水源处理中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在国内,当前曝气吹脱技术研究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和小试阶段,对于曝气吹脱的应用形式及适用性还需做进一步的评估,急需研发适于给水厂应用的曝气吹脱系统,开展不同曝气吹脱系统的中试研究,为该技术在我国给水厂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地下水中超标率比较高的叁氯甲烷、四氯化碳、叁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物质,采用四种不同形式的曝气吹脱工艺,研究了气水比、进水流量、初始浓度、填充比等因素对各氯代烃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对喷淋曝气塔去除四种氯代烃的研究中,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中心组合试验,并得到了预测叁氯甲烷去除率、四氯化碳去除率、叁氯乙烯去除率、四氯乙烯去除率的数学模型,各因素按照对四种氯代烃去除效果影响的显着程度排序为:进水流量>气水比>初始浓度。喷淋曝气塔对于四种氯代烃的去除效果较好,在试验条件下,对于叁氯甲烷,去除率范围在77%~89%之间;对于四氯化碳,可去除96%以上;对于叁氯乙烯,去除率范围在79%~97%之间;对于四氯乙烯,去除率范围在87%~99%之间。空塔曝气对于易挥发的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在试验条件下易处理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以内,而对于难挥发的叁氯乙烯、叁氯甲烷,则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加大气水比、增加停留时间等方式使其达标。自主发明了一种组合式风叶结构吹脱填料,通过CFD模拟软件对固定填料曝气装置内部加入填料单元前后的气液流动状态进行了流体力学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加入填料之后单元空间内部流线分布更为混乱、集中,填料单元内部总气泡面积与总气泡体积的比值S_Q/V_Q比无填料时提高了68%,填料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气液传质效果。在对悬浮填料曝气装置和固定填料曝气装置去除四种氯代烃的研究中发现,进水流量为5m3/h时,装置内气液传质过程均在15min左右达到平衡。在15min之前,氯代烃在装置内的去除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气水比越大,进水流量越小,装置对氯代烃的去除效果越好,而初始浓度对氯代烃去除效果影响很小。相同条件下,固定填料曝气装置比悬浮填料曝气装置对氯代烃的去除效果要好。在填充比为60%、进水流量为5m~3/h、气水比为5、初始浓度为5倍国标的条件下,悬浮填料曝气装置对叁氯甲烷、四氯化碳、叁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90%、69%、83%;而在相同条件下,固定填料曝气装置对四种氯代烃的去除率分别为62%、95%、72%、93%。对于不易挥发的叁氯甲烷、叁氯乙烯可通过加大气水比、增大填充比等措施提高其去除率。在对曝气吹脱工艺运行技术经济性分析中发现,气水比越大曝气吹脱工艺的吨水成本越高,在工程应用中,气水比不宜超过15。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污染物的类型以及新建水厂、改建水厂等综合考虑气水比、进水流量、填充比等因素进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曝气吹脱工艺或组合工艺。(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薛舜,王建军,汪震,贾瑞宝,孙韶华[2](2019)在《曝气吹脱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卤代烃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饮用水源中卤代烃类有机污染物难以处理的现状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不同卤代烃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案例,系统分析了曝气吹脱工艺的组合型式、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及经济适用性,重点介绍了填料反应塔;通过对比发现曝气吹脱工艺在处理饮用水中卤代烃类有机污染物方面存在诸多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19年02期)

张双圣,刘喜坤,刘汉湖,朱雪强,曹灿灿[3](2018)在《喷淋-曝气吹脱组合工艺处理岩溶地下水CCl_4污染》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体遭受挥发性有机污染事故,设计"喷淋-曝气吹脱"组合处理工艺,并建设岩溶地下水CCl_4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进行效能评估。运行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水体中CCl_4的去除率逐步增大,尾气中CCl_4的质量浓度逐渐减小。在原水ρ(CCl_4)为11.30μg/L条件下,气水比为5.75时,出水可稳定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要求(2μg/L),此时尾气中ρ(CCl_4)为0.672 mg/m~3,远低于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CCl_4排放限值(20 mg/m~3);CCl_4去除率与气水比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当CCl_4出水ρ(CCl_4)为2μg/L时,气水比为5.48。罗茨风机压缩空气做功,曝气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岩溶地下水体发生脱碳酸作用,产生结垢;在保证出水达标的条件下,系统新增直接运行成本为0.058元/m~3。针对现有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曹灿灿[4](2018)在《喷淋曝气吹脱去除岩溶地下水中四氯化碳污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氯化碳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致癌、致畸、致突变。微溶于水的物理特性使其能够在地下水中长期存在,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针对岩溶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污染,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喷淋曝气吹脱技术快速将其去除。本文研究了曝气吹脱、喷淋以及喷淋曝气吹脱组合叁种状态下的四氯化碳去除效果,其中曝气吹脱分为静态无隔板单因素试验和动态有隔板试验。最终构建并修正了静态曝气吹脱数学模型,运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动态曝气吹脱数学模型,探究了喷淋组合最优参数,验证了喷淋曝气组合式试验的可行性,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成果有:(1)气泡与水体接触面积较充分,低水位的去除效果更好,四氯化碳的去除率与水位高度呈负相关变化;与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变化,即四氯化碳初始浓度高,去除效果更好;与曝气量呈正相关变化,容积一定,气水比增加,去除效果增加。(2)建立了静态曝气吹脱数学模型:C/C_0(28)exp(-Gq)。q为气水比,G吹脱系数与H亨利常数有关。(3)运用响应面法构建动态曝气吹脱模型。选取曝气量、温度和取样时间为影响因子,四氯化碳的去除率为响应值。响应面的二次方程模型极显着,失拟项显着,说明模型准确可靠。多项式回归方程为:Y=33.87870-19.95525A+3.53593B+4.15238C+0.65167AB+0.10600AC-0.020333BC+0.25833A~2-0.11296B~2-0.091267C~2根据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曝气吹脱去除四氯化碳的最佳条件为:曝气量6m3/h,温度30.4℃,取样时间20min。(4)喷淋距离越高,喷淋强度越低的组合对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最好。本试验中,最优喷淋参数是喷淋高度30cm,喷淋强度1m3/h。(5)装置中喷淋、落差和曝气吹脱对水体中四氯化碳的去除起到了显着作用;在初始浓度基本等同情况下(误差=1.1.20μg/L),曝气吹脱试验的去除率为92.37%,而喷淋曝气吹脱组合式试验的去除效率达95.89%。(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任广林,孙昕,张垚臻,曾宁,刘凌炜[5](2018)在《曝气吹脱除嗅的影响因素及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饮用水原水嗅味问题,系统开展了曝气吹脱法除嗅问题的研究。实验中通过吹扫捕集-气质联用(P&T-GC/MS)方法测得任意时刻水体中的残余致嗅物质浓度。为确定影响曝气吹脱的最主要外因,通过对气源、曝气量、原水水质、温度几个主要影响曝气去除效果的因素分析发现,气源、原水水质对去除率无影响;不同曝气量相同气水比条件下小气量长时间曝气的去除率略高于大气量短时间的曝气;不同的环境温度对土臭素(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IB)的曝气吹脱去除效果影响很大。相较于5℃,25℃条件下40 min内GSM和2-MIB的去除效果分别提升了1.7倍和2.5倍。曝气吹脱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表示,通过与现有实验数据的拟合,以及阿伦尼乌斯公式对模型内曝气吹脱系数的温度修正,得到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曝气吹脱模型。最终,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可控制在10%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段跟定,张胜利[6](2018)在《UASB—曝气吹脱—混凝—五段Bardenpho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工程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养猪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UASB—曝气吹脱—混凝—五段Bardenpho主体工艺,通过物化、生化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对养猪废水污染物的分段处理。在处理量为450 m3/d,进水COD、BOD5、氨氮、TN、SS、TP浓度分别为9 900 mg/L、4 000 mg/L、288.03 mg/L、671.54 mg/L、1 875mg/L、37.2mg/L时,系统相应指标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0%以上,出水浓度分别为95mg/L、17mg/L、23.23mg/L、46.06mg/L、48mg/L、1.8mg/L,且远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代替GB 18596-2001)中规定的标准。本工程总运行直接费用为2.70元/m3。(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02期)

陈静[7](2017)在《曝气吹脱技术去除地下水水源地中氯代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种类多、危害大,对地下水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极大隐患。本文以地下水中含量相对较多的四种氯代烃,即四氯化碳、叁氯甲烷、叁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如何用曝气吹脱技术快速去除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物。本文研究了影响曝气吹脱去除氯代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单位面积曝气量,氯代烃初始浓度和温度,并探究了氯代烃共存对去除率的影响。最终建立曝气吹脱去除氯代烃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别对气水比与氯代烷烃和氯代烯烃的去除效果进行预测,并初步探究了分子连接指数与曝气吹脱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具体结论如下:(1)通过本文的实验探究,表明曝气吹脱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去除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物,单位面积曝气量越大,氯代烃初始浓度越小,温度越高,达到排放标准需要的时间越短。但是单位面积曝气量增大能耗也会相应增大,因此,用曝气吹脱技术去除5 mg/L的氯代烃最佳条件为单位面积曝气量在0.421~0.631m3/(m2·min)之间,温度高于20℃。(2)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四氯化碳、叁氯甲烷、叁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去除速率关系为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叁氯乙烯>叁氯甲烷。多种氯代烃共存可以提高每种氯代烃的去除率。(3)曝气吹脱系统模型可以表示为C/C_0=exp(-G·q),吹脱系数G与亨利常数H有关,q为气水比。利用该模型对氯代烷烃和氯代烯烃在不同气水比下的吹脱效果进行了模拟预测,水温为20℃时,所测氯代烃去除率达50%、70%和90%所需要的气水比分别为:四氯化碳6.48、11.25、21.52,叁氯甲烷17.33、30.10、57.56,叁氯乙烯13.59、23.61、45.15,四氯乙烯9.90、17.20、32.89。可依次作为曝气吹脱技术去除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曝气量控制依据。(4)在温度25℃,初始浓度5 mg/L,单位面积曝气量为0.526 m3/(m2·min)的条件下,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与零级分子连接指数0χ相关性较好,相关方程为k=0.1457×0χ-0.4066,相关指数R~2=0.8401。(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龚川南,陈玉成,黄磊[8](2016)在《曝气吹脱法用于牛场沼液污染物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吹脱是一种有效的污水脱氮处理技术,其中曝气吹脱法又简单易行。为了探究曝气吹脱法用于牛场沼液污染物去除的最优条件,实验研究了温度、曝气量、初始p H等参数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投加Ca(OH)2及曝气吹脱对COD、TP的去除作用。结果显示:温度、曝气量是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30℃、4 000曝气量条件下氨氮去除率最高;由于沼液本身p H会受吹脱影响升高,因此,调节初始p H在8~9.5范围内对氨氮去除效果无显着影响;Ca(OH)_2能去除少量COD及TP,吹脱也能对COD去除有一定影响,投加7.7 g/L Ca(OH)_2吹脱后,沼液COD、TP去除率分别为9.7%、14.8%。最优条件30℃、4 000曝气量下,不加Ca(OH)2吹脱能得到70%以上的的氨氮去除率。一般情况下建议不加Ca(OH)_2进行沼液氨吹脱。(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亚朋,贾建丽,张丹,张旭[9](2015)在《曝气吹脱法去除事故场地地下水中的叁氯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化工类事故场地叁氯乙烯(TCE)污染地下水应急处理中抽出地下水的快速处理问题,设计了一套可移动式的双塔吹脱装置,通过曝气吹脱去除地下水中的TCE,使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叁级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淋水密度、气水比和初始浓度叁个因素对TCE去除率的显着性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讨论了处理不同TCE浓度地下水的适宜条件及技术适用情况。结果表明,淋水密度对TCE的去除率影响较显着,气水比次之,初始浓度最不显着。单塔运行时,TCE的最大去除率为80%左右,因此当初始浓度小于5mg/L时,可采用单塔运行方式。双塔串联运行时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TCE,当初始浓度小于21 mg/L时,可采用淋水密度5 m~3/(m~2·h),气水比15:1的方案;当初始浓度在21 mg/L~55 mg/L之间,可采用淋水密度1 m~3/(m~2·h),气水比5:1的方案,以使出水达标。对于高浓度原水(大于81 mg/L),在限制塔高的情况下,虽然去除率较高,但不能满足出水达标要求。(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8-06)

张慧兰[10](2014)在《曝气吹脱强化PAC处理苯系物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饮用水源遭受突发有机物污染事件频发,危害程度也不断加大。这些突发水污染事故,不仅给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时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也会带来严重的损害。甲苯、乙苯为两种苯系化合物,主要应用于医药、建材、化工等行业,苯系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水源水突发苯系物污染之后,应快速、有效、安全的进行应急处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应急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本文对PAC对甲苯、乙苯的吸附性能、吸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发现:PAC对甲苯、乙苯均有较好的吸附作用,30mg/L投炭量时将4.5mg/L的甲苯、1.5mg/L的乙苯水样浓度降至国家标准以下的时间均为30min;弗兰德里希模型对甲苯、乙苯的吸附等温线数据拟合效果较好,数学模型分别为:q =0.0889C0.6786(R2 = 0.8634)、q=62.088C0.571(R2 = 0.8836);pH 值对 PAC 吸附甲苯、乙苯的吸附效果没有影响,与甲苯、乙苯是非离子型化合物有关;PAC投加量增加,PAC对甲苯、乙苯的去除率随之而增大;吸附包括3个阶段,120min时PAC对甲苯、乙苯的吸附基本饱和;温度升高,不利于PAC对甲苯和乙苯的吸附;天然有机物NOM与甲苯、乙苯不存在竞争吸附的作用。曝气吹脱技术是US.EPA指定的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最有效的技术。本文通过对曝气头种类、气水比和甲苯、乙苯的初始浓度对曝气吹脱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曝气吹脱对甲苯、乙苯的去除效果较好,曝气量为1.0L/min的条件下,将初始浓度分别为3.5mg/L、1.5mg/L的甲苯、乙苯水样处理达标分别需要40min、30min;曝气头的孔径及气水比是影响吹脱效果的主要因素,孔径越小吹脱效果越好,孔径为200-250μm的1#曝气头效果最好;吹脱效果不受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影响。曝气吹脱与PAC吸附组合应用研究发现:先曝气吹脱后投加PAC吸附为最佳应急处理工艺;采用此工艺甲苯的PAC投加量由单独采用PAC吸附工艺时的30mg/L降为25mg/L,乙苯仍为30mg/L,处理时间由30min分别降为20min(甲苯)、15min(乙苯);气水比是影响去除率的重要因素,气水比增大,去除率增加。采用曝气吹脱强化PAC应急处理苯系物污染水源水的方法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4-11-01)

曝气吹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饮用水源中卤代烃类有机污染物难以处理的现状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不同卤代烃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案例,系统分析了曝气吹脱工艺的组合型式、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及经济适用性,重点介绍了填料反应塔;通过对比发现曝气吹脱工艺在处理饮用水中卤代烃类有机污染物方面存在诸多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曝气吹脱论文参考文献

[1].薛舜.地下水源饮用水氯代烃曝气吹脱工艺中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薛舜,王建军,汪震,贾瑞宝,孙韶华.曝气吹脱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卤代烃研究进展[J].城镇供水.2019

[3].张双圣,刘喜坤,刘汉湖,朱雪强,曹灿灿.喷淋-曝气吹脱组合工艺处理岩溶地下水CCl_4污染[J].环境工程.2018

[4].曹灿灿.喷淋曝气吹脱去除岩溶地下水中四氯化碳污染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5].任广林,孙昕,张垚臻,曾宁,刘凌炜.曝气吹脱除嗅的影响因素及模型建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6].段跟定,张胜利.UASB—曝气吹脱—混凝—五段Bardenpho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工程案例[J].给水排水.2018

[7].陈静.曝气吹脱技术去除地下水水源地中氯代烃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8].龚川南,陈玉成,黄磊.曝气吹脱法用于牛场沼液污染物的去除[J].环境工程学报.2016

[9].王亚朋,贾建丽,张丹,张旭.曝气吹脱法去除事故场地地下水中的叁氯乙烯[C].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10].张慧兰.曝气吹脱强化PAC处理苯系物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地下水循环井流型示意图曝气吹脱后各水样pH值的变化曝气吹脱后各水样溶解性总磷浓...曝气吹脱除磷池实际装置图曝气吹脱池叁维设计图静态曝气吹脱模型

标签:;  ;  ;  ;  ;  ;  ;  

曝气吹脱论文_薛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